红烧排骨用英语怎么说:人教版普高课标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5教师用书 表达交流 访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4 06:01:11

访谈

  编写意图

  在社会调查和媒体宣传中,越来越多地用到“访谈”。访谈既是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快捷宣传的一种方式。在语文学习中,开展访谈活动可以有效地锻炼、提高口语交际能力,为将来走上社会进行文明交际打下良好基础。

  教材设计访谈活动,就是为了引导学生关注访谈,从他人的访谈中得到启示,有所收益;通过亲身实践访谈,从活动中“培养人际交往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如有自信心、有独立见解、相互尊重和理解、谈吐文雅等”。(《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教学建议

  一、关于“指导与探讨”

  这一部分主要提供了一些访谈的基本知识,提出进行访谈应该做好的一些准备工作。其中既有访谈方法技巧上的准备,又有一般性的文明交际素养的基础性准备。后者的准备不是一日之功,需要平时加强修养,更需要教师引导同学关注,培养良好的学习意识和习惯。在“指导与探讨”这一部分还提出了三个问题,完成这三个问题也就完成了本次活动的基本任务。这实际上是要求教师在指导活动中要多多关注“过程与方法”。

  二、关于“实践与交流”

  这一部分主要是呈现几个活动情境,同时为确保活动有序有效地开展,提出了一些具体要求。

  第一项活动是“解读”访谈实例。教材出示了一个访谈片段,要求学生通过对这一片段的解读,对访谈获得初步的认识,并受到启示。这一活动可以通过谈一谈、议一议的形式来开展,以全面了解访谈的特点与要求,也可以另举一些典型实例,为学生进行实际访谈提供范例。

  第二项活动是访谈实践。教材引发出访谈议题和访谈对象,学生可以从感兴趣的议题和对象中进行选择。这一活动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比较贴近,容易激起同学们的兴趣,可行性较强,应鼓励全体学生参与其中。另外,开展好这一活动可以培养学生正确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身边生活和人生境况的意识,培育人文情怀等。因为这是第一次“实战”演习,所以教材对访谈的准备工作提出了比较具体的要求,完成这些要求的过程也就是实际进行访谈的过程,对这些要求及其过程不可忽视。

  第三项活动是采访本班同学。开展这项活动不仅是对本班同学个性特长、兴趣爱好的再发现、再认识,同时也是本班某些同学成长经历的展示,由此可以实现全班同学的互动。教材提示“可以模仿电视访谈节目的形式”,是希望本次活动开展得有质量、上规模,实现全班同学的交流与共享。

  第四项活动是对“名人”的访谈。考虑到有的学校对名人的直面采访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材提示可以运用电话采访和网络采访的方式进行。凭借电话和网络进行交流已是现代人交流、沟通的常用方式,也是未来社会人们进行交际的基本形式,因而,加强这一交际能力的培养很有必要。只要条件许可,教师应热情鼓励学生用电话或网络进行采访,至于采访对象是否为“名人”倒可以不必强求,只要是“知名人士”或有一技之长或在某一地域某一时期某一方面产生一定的影响即可视为“名人”,不必拘泥于所谓的“腕”“星”之类。

  三、对照课标要求,总结学习经验

  这是高中语文必修课中的最后一次口语交际专题活动,希望在开展这一活动之后,对本班的口语交际水平作一次总结、评估和反思。最好对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开展一次座谈会,或搞一次专题“访谈”活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口语交际的目标要求如下:

  ──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在口语交际中树立自信,尊重他人,说话文明,仪态大方,善于倾听,敏捷应对。

  ──注意口语的特点,能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和交际目的,恰当地进行表达。借助语调和语气、表情和手势,增强口语交际的效果。

  ──学会演讲,做到观点鲜明,材料充分、生动,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力求有个性和风度。在讨论或辩论中积极主动地发言,恰当地应对和辩驳。朗读文学作品,能准确把握作品内容,传达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感情倾向,具有一定的感染力。

  有关资料

  口语教学课堂设计──访谈

  一、明确访谈的性质

  1.性质

  访谈是与一位或多位被采访者进行采访和交谈以达到对某人或某事深入了解的一种口语交际形式。它是一种互动性很强的现场交流活动,其特点是面对面,而且极富探究性。也就是说,采访者与被采访者是直接在现场交谈的,而且采访者要尽可能多地挖掘某人某事的深层信息。

  2.类型

  访谈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人物访谈,一种是问题访谈。所谓人物访谈是指访谈的目的是为了了解被采访的人物,以人物为访谈的核心,比如中央电视台的《东方时空·东方之子》《艺术人生》等;问题访谈则是以特定的话题为核心,被采访的人是谈论这一话题的合适的人选,如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和《新闻调查》等。

  [练习活动]

  全班一起观摩一集《艺术人生》或《焦点访谈》。然后分小组讨论下列问题:

  (1)留意观察采访者与被采访者所占用的说话时间上的差异。

  (2)总结这一集《艺术人生》里所提到的问题。这些问题涉及被采访者的哪些方面情况?这些方面的情况之间是否有逻辑联系?看完之后,你是否对被采访者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

  (3)这一期《焦点访谈》的话题是什么?采访了哪些人物?画出这些人物之间的关系图,并指明这些人物与事件之间的因果联系(也就是说,讨论一下这些人物之所以被采访的原因)。

  (4)分析一下人物访谈和问题访谈在采访思路上的差异。

  3.基本要求

  不论是人物访谈还是问题访谈,访谈的重点都是被采访者,访谈的基本要求都是学会倾听。

  倾听是访谈中最为重要的技能。它的意义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可以将表现的机会留给被采访者,让其充分表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二是通过倾听获得信息,并发现新的谈话契机。

  二、访谈的案头准备

  不论是哪一种访谈,它的基础都是就一个人物或就一个问题专访某一个人或几个人。个人与个人的交流,往往需要访谈双方进入和谐的交流状态,这比随意性采访要求要高得多。因此,访谈的第一个步骤就是要在访谈正式实施以前做好充分的案头准备工作。这些工作包括:

  1.熟悉采访对象

  可以利用各种资源来了解采访对象,包括他的个性、特点和爱好。被采访对象的资料是多种多样的。一般而言,名人的资料会丰富些,我们可以通过索引和网上的搜索引擎等方式来节录必要的信息。如大型纪录片《毛泽东》的摄制组决定采访几位曾经与毛泽东有过交往的外国首脑人物,他们做的前期工作就是查看这些首脑人物与毛泽东会见时的纪录片并查阅有关回忆文章。

  对于一些普通人,则可以从访谈的目的入手查找资料。也就是说,你为什么要采访他?你想通过他了解什么?这些问题的答案都会给你提供一些查找资料的线索。

  [练习活动]

  分小组讨论。各小组确定两位采访对象。一位是有名的,如球星或歌星;一位是你们的某位老师或同学。谈谈看,你们可以通过什么途径了解到他们的个人信息。

  2.分析采访对象

  就是要了解谈话对方的心理状况,对采访对象的回答和态度有所预期。

  [析例点评]

  我们来看凤凰卫视记者杨澜采访台湾怪杰、学者李敖的片断。李敖是个个性张扬、愤世嫉俗的人,所以他从来不怕刁难的问题,而且每每遇到这样的问题就会很兴奋。这种心理特点在采访中就被杨澜利用了。比如李敖说每当自己打输官司后,都会马上回家整理判自己输的法官的资料,准备把他告上法庭。杨澜马上反问道:“那你这不是刁民吗?”李敖立即理直气壮地回答:“这是刁民,我就是要当刁民。过去是民不聊生,现在我要让他们‘官不聊生’。”这个回答非常生动地反映了李敖的个性,而杨澜之所以能这样提问,就是建立在对采访对象的个性有所分析、有所把握的基础上的。

  [练习活动]

  各组在上面练习的基础上,分析各自采访对象的心理特征。

  3.设计访谈提纲

  访谈提纲的作用是使访谈步入有序的预定轨道。它是在对访谈的内容进行事先准备和研究的基础上产生的。

  [析例点评]

  我们来看下面的例子。

  访谈双方:凤凰卫视记者杨澜和查良镛(金庸)先生。

  前期准备:杨澜让助手搜集了查先生近几年来的大量活动资料,节目顾问为她搬来了十几本《明报周刊》,还有查先生与日本作家池田大作的对话录的连载。杨澜阅读了这些资料,从中挑选了她认为观众会感兴趣的话题。

  访谈提纲:对通俗文学的定位──金庸武侠小说中的历史眼光──澄清有关“为秦桧平反”论的说法──祖父的“侠义”精神对金庸的影响──金庸年轻时的抱负──侠义思想在中国历史演义中产生的利与弊。

  [练习活动]

  各组在上面一个练习的基础上,制定各自的访谈提纲。

  4.设计问题

  访谈是由问题和回答组成的。问题有两类:一类是精心设计的问题,一类是根据采访对象的回答做出的即兴提问。其实,即兴提问也是由设计的话题带出来的,所以,在访谈之前设计好问题是访谈的基础。

  问题的设计要以访谈提纲为依托。可以将必须要问的问题──列在采访提纲的后面。这些问题在实际采访中不必严格按顺序进行,因为被采访者的回答会自然地形成某个提问的最佳时机,而这一个问题不一定符合提纲的顺序。应该根据需要,灵活掌握,改变提问的顺序。

  [练习活动]

  各组在上面练习的基础上,为各自的访谈提纲设计问题,或者尝试着为上文中杨澜采访金庸的访谈提纲设计问题。也就是说,请你们设想一下上述几个话题可以通过哪些问题的问答来得到较为全面的描述。

  三、访谈的实施

  (一)预热

  就像在实际生活中一样,人与人之间的交谈不可能一下子进入热烈的状态。在开始时采访者和被采访者都不容易真正放松自己。所以,在正式的访谈之前,要有一个预热的过程,以消除紧张状态,创造良好的人际氛围和语境。

  具体的做法就是在开始之前,用日常生活中的口吻(因为在正式访谈中所用的语句要相对正式些,接近于书面语)与采访对象交谈,可以选择的话题有:

  1.可以告诉被采访对象本次采访的目的,采访成员和所需要了解的信息,让对方有一个心理准备;

  2.拉家常,谈双方共同感兴趣的话题;

  3.闲聊,开开玩笑;

  4.在现场语境中选择感兴趣的话题。

  (二)回答

  访谈的主体部分是采访者的提问和被采访者的回答。问和答都有各自的技巧要求。

  1.提问的原因

  有效交流的秘诀在于提出适当的问题。提问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弄清事实或获取信息;交换对问题的看法;增加所知信息;表达对说话者和所谈话题的兴趣;促进彼此思想的交流等等。

  2.提问的类型

  访谈中的提问包括预备提问和即兴提问两类。

  (1)预备提问及其方法

  预备提问是向采访对象主动提出准备好的问题的方式。在不同主题的谈话段落中,头几个问题都属于预备提问的范围。这些问题都是原创性的,是不依靠采访对象的回答而出现的。

  最常见的预备提问的方式是直接发问,即抓住关键问题,直奔主题。这是获取信息、了解态度时最常用的手段。它的表达方式就是直接地呈现问题。

  但有些时候,遇到比较微妙的问题时,我们需要对提问的方式进行必要的修饰。修饰问题的原则就是减少问题对被采访者的“威胁”,留给对方更多的面子和回旋的余地。

  [析例点评]

  我们来看下面的例子。

  1996年3月,中央电视台采访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加利。记者预备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经过了修饰的:

  秘书长先生,请允许我告诉您今天在这里采访您的除了我本人以外,还有许许多多关心联合国、关心您个人的中国人,因此我也带来了一些我们的观众的问题。现在我们是否可由一个北京的小学生的问题开始我们今天的采访呢?这个小姑娘请我问问您,联合国有多大?秘书长的权力有多大?

  与生硬、直接地提出这一问题相比,经过了修饰的提问更加婉转,很好地处理了这一微妙的提问。

  另外,预备提问中应该包含一部分带有背景的提问。所谓带有背景的提问是指问题中包含着双方都明白的背景信息,这些信息一定是采访者事先准备的结果。这种提问的重要性一方面可以体现采访者的精心准备以及对于被采访对象的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效率,使访谈能够较快、较深入地超越简单的信息层面而进入更为实质性的内容。

  [析例点评]

  我们来看《东方时空》的记者采访作家萧乾夫人文洁若女士的提问:

  1966年萧老曾经自杀,当他醒来的时候,听说您并没有掉眼泪,而是用英文给他写了一句话?

  这里“一句话”就是“背景”。这种有背景的提问有效地激发了被采访者的情绪。文洁若女士回答:

  我说,Wemustoutlivethem,就是我们要比他们活得都长。我说你要是自杀,我将来会告诉孩子们,你是一个怯懦的人。可是你要是不自杀,能挺过来,你将来还是孩子们可骄傲的父亲。

  (2)即兴提问及其方法

  即兴提问是指在访谈过程中,根据采访对象的现场回答而提问的方式。即兴提问依靠采访对象的回答而存在,在逻辑上有承接关系,即后一个问题和前一个问题在逻辑上环环相扣。

  即兴提问对采访者思维速度和反应速度的要求都很高。它有一个前提是,采访者要最快地总结出采访对象回答中的重点,并生发出新的问题。

  [析例点评]

  我们来看下面的例子,这是上海卫视《财富人生》的主持人叶蓉与明基电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经理曾文祺之间的访谈片段:

  叶蓉:在团队建立的同时,你还注重一点,就是换岗换位,甚至是一个城市一个城市之间的调动,这一点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曾文祺:有一个哈佛的学者讲过一句话:领导是一个伟大的经历。你经历的东西多,你自然而然脑容量比较大,容易成为一个好的领导。所以换岗换位培养一些好的领导人才,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其实人年轻的时候比较喜欢换岗,因为人年轻的时候比较有好奇心,愿意接受挑战,接受新鲜事物。

  叶蓉:可能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以前已经麻木退化掉的一些功能重新打开;到一个新的环境,他又开始有很强的学习欲望。

  曾文祺:对,因为人都是聪明的,适应环境的,所以人的学习曲线是到一个新的环境很陡,然后很快就变平缓。你就必须不断调整他的学习曲线,让他时常“一陡一陡”的。这就是所谓“领导是一个伟大的经历”。

  (《财富人生》,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1月版)

  在这一段访谈中,主持人叶蓉提问了两次。第一次是提出了“换岗换位”的缘由问题。在曾文祺做出解释之后,叶蓉作出了及时的总结。曾文祺又进一步做了延展性的说明。可见,即兴提问对采访者总结和衍生问题有很高要求。

  即兴提问还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尽管需要及时地根据访谈的进程调整提问的内容,但并不意味着可以过多地偏离访谈的提纲。这里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不管访谈的气氛多么热烈,采访者心中必须清楚本次访谈的中心和主题是什么;

  采访者必须清楚正在进行的话题是否已经开展得足够了;

  采访者要迅速分析正在进行的话题有没有深入的可能和必要;

  采访者要迅速判断在采访对象的回答中有没有预定话题之外的有价值的线索。

  这样采访者才能够把握住访谈的脉络,清晰地转换主题,完成访谈的任务。

  3.调整提问方式

  在访谈中有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问题提出后,被采访者没反应,或者是支支吾吾。这往往是因为被采访对象没有听懂问题,或问题太大,不好把握,难以回答。这时,你就需要调整你的提问方式了。第一种方式是将问题具体化。比如,如果你想了解一位工人的劳动强度,你会如何提问呢?可以问“你每天工作是不是很辛苦?”也可以问“你每天几点上班,几点下班?中间有休息时间吗?”当然,后一种问法要好些,因为问得更具体,被采访者回答起来要容易得多。

  第二种方法是同类替换。同一个问题,由于用语习惯不同,问答的双方会产生理解上的差异。这时你应该快速地用同类的说法替换原有的说法,让被采访者明白。比如,如果你问:“你们致富的途径是什么?”对方如果不明白的话,你就应该改问:“你们是靠什么方法来赚钱的呢?”

  (三)倾听

  在访谈中,除了提问之后,倾听是非常容易忽略但又十分重要的环节。访谈中的倾听不是被动的“用耳朵听”,还包括用体态语与采访对象进行充分的交流;记录和分析采访对象的回答等。具体而言,要做到:

  1.主动地听

  第一步是确认兴趣。就是在正式采访之前,可以告诉对方自己对他所谈内容的兴趣和关注,以此表达自己愿意倾听的愿望。

  第二步是集中注意力并表达出兴趣。我们可以通过一些途径来表达我们的专心致志,比如直接的目光交流或其他的形体语言。

  第三步是主动参与。你可以鼓励采访对象的谈话并作出适当的评论以掣住对方。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连珠炮似的提出一些不必要的问题干扰对方,也不意味着可以过多地使用“真的吗?”“后来呢?”等语句。

  2.由“听”而“问”

  采访时不仅要倾听采访对象在说什么,还要能够很快地抓住回答中问题的核心,迅速设计出新的问题。所以,访谈中的倾听是分析性的“听”:随时判断,随时总结提炼,随时设计新的问题。

  3.倾听时的沉默

  在访谈时,采访者很多时候都是在默默地听。但沉默不等于没有信息量。沉默和倾听有时候会比进一步发问得到更多的信息。一个有用的技巧就是,在你得到一个问题的回答之后故意停三四秒,好像你还在等待他说点什么。对方会深感有点窘迫,于是说出更多的东西。

  (四)互动

  访谈有别于一般的采访,非常强调互动性。访谈的分量要比一般了解信息类的采访要重得多。访谈中的互动包括两个方面:

  1.现场情绪的相互感染

  在访谈活动中,采访者的每一个细微动作和表情都会影响到被采访者。为了使采访对象保持比较兴奋的谈话状态,采访者必须首先情绪饱满。

  访谈中双方的情绪处于互动状态。利用这一点,采访者可以用自己的表情来控制采访节奏,实现话题转换。比如,在听到感人的值得记录的段落时,应以表情表达对对方的理解和回应;如果采访对象的回答不符合采访需要,你也可以用表情来提示希望改换话题。

  另一方面,在访谈中,你也应该注意观察被采访者的现场反应,以便采取合适的采访策略,调整和改变提问方式。这里我们尤其要注意一些非言语的手段。以表情为例,采访对象在愉快的时候,往往舌头会产生甜美的感觉,会不由自主地舔嘴唇和门齿,鼻子也仿佛闻到花香,眼睛也好像看到了欢乐的景象;痛苦时,嘴会发出躲避吞食的动作,鼻子也会出现逃避恶臭的动作,眉眼下压,好像竭力摒除不愉快的景象。同样,目光、身体姿态以及构成声音的音调、音量、音速、音质都是观察和判断采访对象情绪和心理的重要依据。我们都应该熟悉。

  2.保持互动性的交流

  这是访谈非常明显的特征。所谓互动性的交流,就是你和访谈对象之间应该是平等的相互促进的谈话对手的关系,两个人之间是棋逢对手的,而不是师生式的问答。

  特别重要的是,你的提问的主体部分应该能够在完整的访谈中单独存在,不能够删去。也就是说,你提的问题之间应该有逻辑上的关联和完整性。

  [析例点评]

  我们来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对养牛专业户葛维连破产原因的调查提问。1995年9月18日,全国第四次畜牧工作会议在阜阳召开。在这次会上,记者采访了当时的蒙城县委书记王保民,请他谈了当时葛维连的养牛场为接待会议代表来参观而做准备的情况。

  请特别注意记者的提问。你不妨略去王保民的回答,只看记者的问题,这些问题之间是否有逻辑性?作为一系列的分解问题,它们组合成的问题是什么?

  记者:为迎接参观,县里有没有什么统一的部署?

  王保民:安排多了。参观点达到什么样的水平,都有具体条件和要求。

  记者:当时参观多少个点呢?

  王保民:停车点是四个点。

  记者:葛维连这个点在这四个点中属于一个什么位置呢?

  王保民:个体专业户,他是养牛专业户,又是一个销售专业户,他很有特色。

  记者:当时对葛维连这个点是什么样的要求?

  王保民:我们要求,你是养牛专业户,首先要体现出你的养牛数量,这是我们的根本。

  (《调查中国》,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2001年版)

  另外,访谈的互动性还体现在:作为采访者的你,不能只提请教性的问题或者等着对方的答案,要有自己的观点和论据,使自己的谈话具有保留价值。

  [析例点评]

  杨澜在采访余秋雨教授时,谈到媒体与小道消息的话题。以下是片段。

  余秋雨: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总会经历这么一个阶段。过去传媒过于刻板,现在言路初开,多种能量释放,各种民间行为不可能再整齐地走“一二一”的步伐,这在整体上不是坏事。我们应该以幽默的态度来看待这种纷乱现象,然后一起努力,尽快集中体现我们的文化环境从无序走向有序。

  杨澜:余先生,这一点我可能不同意你的看法。我觉得这种无序会延续很长时间,不能快速走向有序。你看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香港、中国台湾,这种不真实的“小道消息”在传媒上也大量存在,我们恐怕只能适应它们,不能期望它们有朝一日会改观吧?

  余秋雨:我们的有序不是指小道消息的消失。海外和港台报刊上的小道消息、艺人逸事、无聊调侃确实很多,但它们固守着一个本位:无聊就是无聊,庸俗就是庸俗,并不怎么装扮,更不会慷慨激昂地提高到关及民族命运、文化前途的道德评判上来。这也是一种“序”。

  杨澜:除此以外,广大的民众对传媒的态度也会成熟起来。

  余秋雨:这是最重要的“有序”。

  (杨澜《我问故我在》,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

  在这一段访谈中,杨澜提出了自己的不同意见。这种互动方式有效地激发了余秋雨先生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进一步的阐发,是将话题深入下去的最佳方式。

  [练习活动]

  组成4—5人的小组,选定一个人物或一个事件进行一次访谈活动。按照上述讲解,分工做好准备、实施、记录和整理的工作,并提交报告。

  (选自《语文学习》2004年第5期)

求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 必修)电子书下载 哪里有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英语(必修)的 MP3免费下载 感激不尽!!!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必修4的单词课文的MP3 急!急!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实验修订本·必修)英语朗读与听力录音 请问普通高中课程新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必修一的听力哪里可以下载?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 八年级 下册 哪能看到?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 四年级下册 第四课天山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 四年级下册 第四课天山 哪里有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 八年级 下册》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与社会》九年级全一册 教师教学用书多少钱一本 有谁可以给我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1生物必修2教参答案拜托!!急用!! 谁有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的全部资料? 谁有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的全部资料?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第8册 语文 第三课 《记金华的双龙洞》的资料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自读课本七年级下册 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课文目录 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课文目录 成都市哪有卖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日语 谁能给我把语文八年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全部古文发过来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英语》第一册 高一人教版语文必修1和必修二上都有哪些修辞 高一语文必修3问题 在那看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