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酒果醋发酵装置:伊拉克战争与《孙子兵法》思想(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7 04:29:48
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兵以诈立”(《孙子兵法·军争篇》)是孙子作战思想的集中概括,而“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孙子变法·虚实篇》)是孙子作战思想活的灵魂。美军在历次战争中战法的改变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从海湾战争中“先突袭、后机械化开进”,到科索沃战争中“全空袭”,再到阿富汗战争中“小规模地面部队和精确打击相结合”,美军的每一次作战,都是针对敌方状况和当时自己部队的作战能力确定的。
(一)“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不穷”。(《孙子兵法·地形篇》) 孙子认为,从事战争的先决条件是做到全面了解和掌握“敌情、我情和战场环境”等各种情况,在此基础上筹划战略全局,谋划战役指导,在实施作战过程中,也要随时将“知彼知已”、“知天知地”作为行动的准则才能赢得战争胜利。“知彼知已”,孙子主张开战之前要对敌我双方的主客观条件(五事七计)有全面的了解,进行周密的考察,以期对战争胜负趋势作出正确的预测,并据此制订已方的战略战术。只有正确估量敌我情况才能作正确的判断,下正确的决心,订正确的计划。“知天知地”,孙子主张作战前必须摸清天时、地利、人和等自然和社会的战场环境,“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预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孙子兵法·军争篇》)
为掌握敌情,孙子提倡用间,把这看成是“知敌之情实”的主要手段。《孙子兵法·用间篇》集中论述了用间的原则和方法,主张以“反间”为主的“五间并起”。孙子还强调在实际作战中最大限度查明敌情,《孙子兵法·行军篇》著名的三十余种“相敌”方法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
美军一直把信息作战、情报与空间资源看作是未来建设的核心。美国国防部新的规划模式要求,加强建立包括无人驾驶飞行器、有人操作平台、以及空间、海上和地面设备在内的一体化系统,提高信息共享程度和对战场的全方位感知能力,更好地适应未来作战对情报与信息的需求。作战中,美军历来重视作战侦察和情报收集,而且历来注重利用多种手段综合收集情报,追求战场的单向透明是美军取得作战胜利的首要条件。
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广泛使用航天侦察卫星、航空侦察机、地面侦察等各种手段,构成空中、空间、地面全方位的信息网络,并通过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系统( C4ISR)的有效整合使获得的信息发挥最大效用。在整个战争过程中,美军实现了战场信息的实时获取和传输,实现了信息向打击火力的迅速转化。卓越的情报能力是美军迅速取得战争胜利的关键。
(二)“致人而不致于人”。(《孙子兵法·虚实篇》)孙子强调要确保在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始终掌握战争主动权,做到“致人而不致于人”,这是调动敌人而不为敌人所调动的一种“势”。“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孙子兵法·势篇》),认为造势和任势是战场争取主动权的重要环节。
关于如何获得“致人而不致于人”的态势,必须从三方面入手。
第一,加强自身战斗力投入,孙子强调“识众寡之用者胜”,(《孙子兵法·谋攻篇》)“众寡”,就是兵力的对比,要取得战争的胜利,就必须在战场交锋时正确选择主攻方向,造成对敌力量对比上的绝对优势,以镒称铢,集中歼敌。伊拉克战争中,为保障“全胜”,美军十分注重战斗力的优势投入。开战前的2003年3月下旬,美英联军部队在海湾地区已部署28万多人,6个航母战斗群,各型军舰近百艘,各型战机1600多架,各型直升机1000—1200架,坦克2000余辆。在交战双方力量巨大悬殊的情况下,为打破战争一度存在的胶着状态,美国仍然加紧向海湾地区调兵遣将,美军第四步兵师,第三装甲骑兵团,第二装甲骑兵团一部等部队被紧急空运至海湾。
第二,在强大的军事实力基础上,发挥指挥和运筹才能,利用和创造有利的作战态势,主动有效地克敌制胜。孙武认为要造成有利的态势,主动灵活地打击敌人,关键在于“奇正相生”和“避实击虚”。
伊拉克战争跌宕起伏的进程又一次证明了“奇正之变”和“避实击虚”指挥艺术的巨大作用。开战前,美军计划第4机步师开辟北方战线,与南方战线相呼应,形成对伊拉克南北夹击的良好态势,这是作战部署的“正”;土耳其政府拒绝美国军队通过领土、使用基地,美军第4机步师不能进入伊拉克北部作战,美军在未能形成北方战线的情况下发起进攻,于当地时间凌晨以代号为“斩首行动” 的空袭拉开战争序幕,作战态势转为“奇”;“斩首”效果不佳,美军开始大规模“震慑”空袭,地面部队从科伊边境分东西两线展开并分兵与南部各军事要地的伊军保持接触和激战,特种部队占领西部机场,在北部空降173空降旅等部队配合库尔德武装吸住北部伊军精锐,为“正”。美军开战第二天就投入地面部队,第三机步师第4日清晨时已经向北推进240公里,其后不待攻占沿途要地就继续北上,这样单兵突进、长途奔袭的战法为“奇”;美军占领萨达姆国际机场和拉希德军用机场,战机锁定巴格达以北160公里处目标进行轰炸,在加强对巴格达外围控制,形成对巴格达合围后,从西北和东南两个方向开进巴格达,又为“正”。
“以正合,以奇胜”,“正”为的是集中兵力、“并敌一向”,“奇”的目的是攻其不备、“避实击虚”。计划南北夹击、大规模“震慑”空袭、地面推进、合围巴格达,为的是“以镒称铢”,集中兵力和火力于主要目标;“斩首”空袭、地面部队长途奔袭,为的是“避实击虚”、“擒贼先擒王”,以最小代价迅速取得最佳战果。“这场战争的一个转折点就是布什作出的不顾指责,继续猛攻巴格达的决定。”这一被认为是美军迅速取得战争胜利三大主要原因之一的重要决策,即是在“并敌一向”、“正合”基础上的“奇胜”战略。
第三,“示形动敌”的“诡道”。孙子认为要掌握战场主动权,必须在作战指挥上坚决贯彻“兵者,诡道也”的原则,在于“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的“十二诡道”。(《孙子兵法·计篇》) “十二诡道”的核心目的就是“示形动敌”:做到“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孙子兵法·虚实篇》),以至“形人而我无形”,“形兵之极,至于无形”,(《孙子兵法·虚实篇》)才能“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孙子兵法·计篇》),实现“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故能自保而全胜”。(《孙子兵法·形篇》)
从作战目的看,美军要完全摧毁伊拉克战争机器,剥夺其对美国安全构成威胁的能力,单靠“斩首行动”空袭消灭萨达姆等少量伊拉克高级官员是不够的,还需要依赖后续的军事打击,大量杀伤和击毁伊军的有生力量。那么美军最终用以物理杀伤伊军的力量是什么呢?答案很明显,还是空中打击。
与以往不同,开战第二天美军就投入了地面部队,并且在初期高速向北推进。大规模空袭的拖延,每日战况简报对空中作战细节的省略,和大量记者深入地面部队的事实,使人们几乎相得出反的结论,认为与前几次战争相反,本次战争中美军地面部队是进攻的主要力量,海空力量的空中打击仅仅是地面部队进攻的辅助支援。事实上,当人将焦点对准地面部队时,美军正以“用而示之不用”的策略,运用空中力量的瘫痪打击几乎全部摧毁了巴格达、巴士拉、基尔库克和提克里特的伊拉克政府设施,基本使得伊拉克军事指挥系统陷于瘫痪。
中期的沙尘暴天气期间,美军地面部队向巴格达推进的速度明显放缓,美军利用沙尘暴天气调整军事行动和部队修整的同时,也在利用它“示形动敌”消灭敌人。沙尘暴期间,美英联军出动1400架次战机对把守通往巴格达道路的伊军共和国卫队进行轰炸,并摧毁伊方6台GPS干扰设备。伊方“共和国卫队”一部26日晚乘坐约1000辆军车,在沙尘暴的掩护下从首都巴格达南下,直奔纳杰夫,一支由100多辆坦克和装甲运兵车组成的伊拉克装甲部队26日离开巴士拉向东南方向的法奥半岛出击,美英联军立即组织了对其的空中打击。美军对当地沙尘暴天气战前已经作过研究,显然是有备而来的。JDAM是一种装于常规炸弹之上的低成本GPS制导模块,JDAM与机载GPS系统相结合使美军能在最恶劣的天气里甚至在沙暴条件下执行夜间任务;另有一些初步报告显示美国还可以使用远距精确炮火补偿在沙尘暴中空中力量打击和近距空中支援任务中所遭遇的一些问题。
战争后期,美军方人士称,美空军在对共和国卫队的空中遮断中,摧毁共和国卫队800辆坦克中的770多辆,500门重炮中的450多门,“麦地那”师和“巴格达”师的阵地完全被毁;巴格达攻坚战中,美国空军将战斗机机群分层部署在巴格达上空的不同高度展开24小时不间断的空中巡逻。实际作战中,美军地面部队客观承担着支援空军的任务,他们的作用在于迫使伊拉克地面部队暴露于联军空中火力之下,由空中力量歼灭他们,美军无可匹敌的环境感知能力和近实时的信息传递能力支持着这种战法。“善用兵者隐其形”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美军利用其地面部队的长途奔袭和后期的驱亡逐北吸引了大多数人包括伊军指挥者的眼球,另一方面利用其空中力量的隐形能力和区域外投弹能力,“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悄声无息地遂行精确打击。
(三)“兵贵胜,不贵久”。孙子指出“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孙子兵法·作战篇》),提倡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战果,反对使战争旷日持久而疲师耗财。美军对孙子“兵贵胜,不贵久”思想的认识发端于越战后美军改革期间。尤其当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后,这次战争作战节奏之快,毁伤力之巨大令刚从八年越战泥潭内拔出的美国军方大为震惊。美军领导人不得不冷静下来,重新思考现代战争的特点和规律,从而引发了美军作战理论的深层变革,其中最重要的一项认识即是“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孙子兵法·作战篇》),达到战争目的必须速战速决。
为了实现速战速决的战略目的,《孙子兵法》主张在采取军事行动时,必须做到了隐蔽、突然和机动,“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第一,造成突然性,“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孙子兵法·九地篇》),使敌人处于猝不及防的被动状态。美军“空地一体战”理论提出:“突然性可以推迟敌人做出反应的时间,可以急剧地削弱敌战斗力,使攻方能以较本来所需兵力为少的兵力取得胜利”。伊拉克战争中,美军一反以往开战选取深夜空袭的惯例,于当地时间凌晨开始“斩首” 空袭发动战争,虽然突袭并未达到预计效果,但确实符合“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的突然性原则。
其后,3月26日美国总统布什宣称战争“离结束还很远”,美国部分高级将领也通过媒体表示,“这场战争很可能要持续数月”。美《华盛顿邮报》27日报道说“恶劣的天气、漫长而不安全的补给线和伊拉克军队的顽强抵抗,可能已经导致美军高级将领重新评估美军的期望值和战争时间表”。29日美军官员宣布,美军司令28日已下令美军从伊南部向巴格达推进行动暂停4至6天。当很多人由此开始确信战争将演变成需要美国投入更多部队的“持久战”时,31日美军第三机步兵师突然发起攻击,向卡尔巴拉推进;同一天,美军在希拉、欣迪耶、纳西里耶和南部的巴士拉等地于伊军展开激战,数千名美军第101空中突击师士兵包围了纳杰夫城,美国特种部队取得伊拉克西部沙漠的控制权,伊拉克北部的库尔德武装向伊军控制区推进了大约16公里。美国防部31日也公布,在过去24小时内,美英战机共出动了1000架次。 美军的“攻其所不戒”,打得伊方猝不及防,从此战局急转直下,美军迅速取得战争主动,成功地完成对巴格达的合围。
第二,要使部队始终保持主动地位和高机动能力,做到“悬权而动”和“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孙子兵法·军争篇》),才能“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孙子兵法·军争篇》)。美军《2020年联合构想》中强调的作战思想四种观念,其中第一条就是机动优势,指“以决定性的速度和压倒性的行动节奏夺取位置优势的能力”。 伊拉克战争中,美第三机步师等地面部队绕过伊拉克南部伊军事重兵防守的地区,并向其纵深进行高速穿插,既实现了直取要害和控制战场,又对伊军形成巨大的心理威慑,还减少了沿途遭受抵抗接触而引起的伤亡。高速机动的美空军战机、航母舰载机不间断战略轰炸和近实时的近距空中支援,实现对伊军有生力量和战争潜力的大量杀伤。为支持美军高速机动的能力,美军对伊游击武装进行清剿,保护后勤补给线,缩短运输距离,加大运输能力;占领和扩建伊军机场,并在科威特帮助下在伊南部修建大型运输机停机坪,以增强空中补给能力。
(四)“夫地形者,兵之助也。”(《孙子兵法·地形篇》)根据地形条件制订切合实际的战略战术,确保作战胜利,是《孙子兵法》制胜之道的重要内容。孙子指出,在行军作战中,要善于“处军”,利用有利的地形,避开不利的地形。众所周知,在冷兵器时代,掌握和利用地形,对于战争的胜负关系甚大;伊拉克战争的实践说明,在现代高技术条件下的战争中,地形的利用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伊拉克战争中,美军不仅考虑如何利用有利地形和避开不利地形,而且还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变不利地形为有利地形,消灭敌人并保存自己。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利用沙漠地形难以隐蔽的特点对暴露其中的伊军装甲部队实施空中打击,摧毁伊军大部分的作战能力;伊拉克战争中,由于失去制空权,伊军不敢在沙漠中集结部队。美军利用这一地形优势,大胆在沙漠地带扎营和穿插,实现了地面部队的高速推进。
与沙漠地形相对的是城市地形,美军如何攻克巴格达成为伊拉克战争的焦点。巷战是近战,复杂的城市地形不利于美军非接触打击特长的发挥,最可能造成美军巨大的伤亡率,索马里的教训让美国人记忆犹新。伊拉克方面,萨达姆也想通过巷战谋求一线生机,并宣称巴格达将是侵略者“最后的坟墓”。不少军事专家强调,同历史上那些著名的城市战比较起来,未来巴格达之战很可能是‘地道战’和‘分区绞杀战’。”然而,人们并没有看到像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和格罗兹尼巷战的惨烈场面,原因就是美军利用技术优势将原本不利的地形条件转变为对己方有利,方便控制的战场环境。
战前美军进行了充分准备,针对城市巷战环境,在科威特境内建立了符合伊拉克城市特点的模拟训练场,各参战部队普遍进行了巷战训练,具备了在复杂环境下作战的能力。此外,美军针对巷战要求使用的精确制导武器、带夜视瞄准镜的自动步枪、能在300公里外穿透50厘米厚水泥墙的激光弹、最新轻型智能坦克、优越的单兵防护系统等作战装备在实战中,较好地起到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作用。具体作战方法方面,美军巴格达巷战是空中力量和特种作战部队进行空地协同打击的结果。攻城前,美军4日占领巴格达萨达姆国际机场,美军有了垂直调动和垂直打击的依托。6日,美英联军开始利用空中优势在巴格达进行24小时空中巡逻。与之相配合,美军特种作战部队分成许多小组,潜入巴格达城内。他们的任务不是与伊拉克的守军进行战斗,而是对巴格达城内兵力集结、火力配置、指挥地点等情报进行实时搜集,及时通报给在空中“滚动巡逻”的战机。空中待战飞机马上飞临目标空域,按照特种作战小组通过指示器材的目标指示进行攻击,完成“听召唤出动”式的特种作战。此外,5日美军坦克短暂进入巴格达市后撤出,造成震慑效果的同时迫使伊军方高层使用电话和电台紧急进行指挥,美军通过间谍卫星又准确侦察到一些重要指挥中心的位置。所以人们并没有看到巴格达发生惨烈的巷战,美军通过“听召唤出动”的特种作战方式,在地面部队进城前基本完成对重要目标的突击。美军7日在巴格达采用“装甲突击行动”,用坦克部队选择容易进攻的地点和方向进入市区,在巴格达市中心建立立足点后向四面出击,顺利实现对巴格达城市的控制。
巴格达之战美军有针对准备作战部队、作战装备和作战方式,成功地将传统情形下不利地形和进攻方的被动状态转化为对己方有利的主动状态,可以说是孙子“地形者,兵之助也”的创造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