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六跪而二螯图片:《话说长江》第十六集 庐山独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1:35:41

 

第十六集  庐山独秀

 

从东坡赤壁沿江而下,我们迎来了一座著名的古城——九江市。九江,古称九江口,又称江州浔阳,它位于鄱阳湖注入长江水道左侧。临江待湖,是江西省北部重要的港口城市。

九江市中心有个美丽的景心湖,唐朝江州刺史李渤把它改名为甘棠湖,湖中建有烟水亭等名胜。这口浪井,相传是汉朝颖阴候灌婴所开凿的,后来被淹没。三国时期,孙权来九江又掘得这口井。有人说,这口井和长江水相通,长江起浪井内扬波。

能仁寺里的大胜古塔,鹤立鸡群,魏然屹立,距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可以说它也是古城的一个象征。

站在浔阳江畔遥望庐山,大家一定记得毛泽东同志登庐山时写下的豪迈诗句:“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

有人也许会问,在一望无际的平原上,怎么会单独耸立这样一座独秀灵山呢。古老的民间传说是这样回答的:

有一天,秦始皇拣到一条神鞭。他猛然一抽,把陕西的骊山抽掉一只角,于是出现一座独立的子山。秦始皇把它驱赶到鄱阳湖畔的长江边,从此它就那里落了户,这就是今天见到的庐山。

其实呢,庐山是大自然的产儿。按照地质学家的科学回答,庐山早在秦始皇之前的几千万年就已经形成了。那时候,地球上经历了强烈的地壳运动,使得位于淮阳山脉顶端的庐山,受到南北方向的挤压,断块不断上升,本来是一座小小的庐山,一跃成为海拔一千多米的雄伟大山了。到了几百万年前,庐山又受到第四季冰川的洗礼,由于冰山运动把庐山打扮得更加峻伟奇秀了。今天在庐山周围所看到的那些多姿多态的飞瀑流泉,无不与冰川运动有关。许多冰川擦痕至今在庐山上还能看到。正是冰川这把锋利无比的刻刀,给庐山增添了无限的秀色。从这一点上讲,倒是应该感谢冰川的功劳了。可以说,冰川是大自然的杰出雕塑家和艺术大师。

大雾漫漫,云海茫茫,更给庐山增添了一种神秘的色彩。一年之中差不多有190天是雾天了。自古以来,几乎历代名人都要登庐山,他们留下了大量的诗文和遗迹。的确,庐山是我国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名山,同时,它也是我国旅游和避暑的胜地。

你看,浩浩长江犹如一条银白色长龙,在眼前滚滚东流而去。唐朝大诗人李白大概是在这里触景生情,写下了壮丽的诗句:“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花径湖是解放后,在庐山上修建的人工湖。您看,湖面的开状多像一把提琴啊,山泉注入,声若琴师拨弦,所以人们称它为“如琴湖”。

花径有山中公园之称,园内巨石上刻有“花径”两个字,相传为白居易手书。他在江州任司马的时候,暮春四月上庐山,当他走过一条小径,突然看到一片桃花怒放,惊喜之余他写出了千古传颂的名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在这条幽深的山谷里,奇花异草,四季飘香,特别是春季,满山满谷如披锦绣,所以叫它锦绣谷。您知道吗,明朝著名的药物学家李时珍,当年在这里还采过药呢。

大自然莫非有一种什么魔力,你看,在两座峰岩陡峭的山顶上,凌空飞出一块巨石,就像一座断桥,人们称它为天桥,勇敢者都总要到上面试试自己的胆量。

凡是到庐山来的人,仙人洞几乎是必游之地。这里环境优美,而且留有迷人的传说。据说,八仙这一的吕洞宾,一眼就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他就在这个洞里修道成仙的。在岩洞深处,有一个千年不涸的一滴泉,它的水质清凉甘冽,所以又称为洞天玉液。过去有人把它看作是能治百病的所谓仙水,那当然不足为信。不过,用泉水沏茶,却实别有一番风味呢!

庐山植物园,是亚热带高山植物科研基地,也是著名的游览区。植物园占地面积有4400多亩,按照植物的自然群落,分成11个不同生态的自然展区。在这个高山植物王国里,您能看到我国的水杉、日本的冷杉、英国的云杉、北美的池杉和美国的花旗松、欧洲的落叶松等名贵树种。庐山植物园着重于植物引种驯化工作,在一些名山盛地建立植物园,不仅能美化环境,而且对于保持生态平衡,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庐山瀑布首推三叠,三叠泉又称三级泉。在将近100米的距离上,泉水要跳跃三个台级,这有点像运动员的三级跳远,不过水流的弹跳能力大得惊人。水流把五老峰、大月山等地的溪流汇集一起,经过层层台级,形成一股巨流,然后从山崖处凌空飞泻,形成一幅多么壮观的水帘图。泉流在第一级上如飘雪脱链,是何等地潇洒多姿;泉流在第二级上如碎玉摧冰,是何等地飞扬激烈;泉流在第三级上如玉龙走潭,又是何等地神奇壮观。

唐朝大诗人李白,只见到过庐山香炉峰瀑布,他留下了这样不朽的名篇,“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

庐山云雾使多少诗人为之倾倒,它给人以神秘莫测之感。它时而像薄纱慢舞,若隐若现;它时而似大海扬波,气势磅礴,而最为壮观的是瀑布云。每当春秋时节,雨过天晴,假如你从谷岭碣向东北方向瞭望,常常能看到,大片大片如波涛滚滚的云雾越过山顶,泄入山北。云流连绵不断,真所谓“扯不断,理还乱”。此情此景,你才能更深入领会宋朝大文学家苏东坡的名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历代名人游历庐山,各自抱有不同的目的,但是,到山里来办教育传授知识的教育家也不乏其人,而最著名的要算宋朝的朱熹了。白鹿洞书院是我国宋代的最高学府之一,这里原先是唐朝李渤读书隐居的地方。据说,李渤养了一头白鹿朝夕相随,而且鹿很通人情。主人要买的东西,只要把钱挂在鹿角上,白鹿就能进城把所需要的东西买回来。李渤成名以后,白鹿就飞升了。当然这近乎神话了。

到了南唐,这里正式建立庐山国学。到宋初扩大为书院,朱熹对这个书院的振兴做过很大的贡献。白鹿洞书院,在我国教育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它与睢阳、石鼓、岳麓并称天四大书院。

而今,书院碑廊上翰墨云集,石刻如林,有朱熹等人的碑刻,而最引人注目的是紫霞道人的游白鹿洞歌,风格跌宕不拘,笔调飘逸有致,称为书中珍品啊。

晋朝著名诗人陶渊明,是道地的本地人,庐山脚下的栗里村便是他的故里。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奋然辞去彭泽县令归居田园,在《移居》一诗中他写道:“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诗中的南村就是今天的栗里,传说这座清风桥就是诗人归居田园以后,早出晚归,荷锄耕做的必经之地。横卧在濯缨池中的这块偌大的石块,相传是陶渊名酒醉后高卧的地方,石上刻有《归去来兮》。陶渊明晚年居住在这样一座无比灵秀的深山翠谷之中,过着与世隔绝,怡然自乐的恬静生活。大自然美景给诗人以激情,也给他提供了想象理想社会的环境。哦,这也许是构成著名散文《桃花源记》独特意境的生活基础吧。

在两峰这间,形成一个大豁口,前方正对着远方的鄱阳湖,这就是著名的含鄱口,含鄱口居高临下,大有一口吞进鄱阳水之势。你如果在此登临远眺,湖天奇景便可一览无余了。

哦,从庐山上下来,你可得好好看一看鄱阳湖,它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古称彭蠡又名彭泽。当你站在湖畔,只见烟波浩渺,水天一色,这哪里是湖啊,简直是海,一眼望不到边啊。鄱阳湖的外形很像是一只巨大的葫芦,紧紧地系在长江这根腰带上。沿湖区是江西省最为富庶的鱼米之乡。

    在鄱阳湖和长江的汇流处,一座孤山耸立水中,它就是著名的石钟山。它地势险要,有江湖锁钥之称。山上怪石林立,江边石洞甚多,微风抚浪,水石相击,能发出洪钟般响声。当你站在江天一览亭,就可以望到长江与鄱阳湖两水汇合的壮丽景色。鄱阳湖注入长江以后,长江水面陡然增加了三分之一,江面也显得更加开阔了。从湖口开始,长江便进入了下游航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