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家居服品牌排行榜:校本教研的研究内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5 10:26:09
(2007-05-16 23:14:27)转载
标签: 教育
校本教研
分类: 教研小站
课程改革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新的、严峻的挑战。长期以来形成的完全自上而下的课程运转模式和教师教研主体地位的缺失,抑制了教师自由创造精神的有效释放,阻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只有建立新的教研工作机制,才能促进教师专业自主发展。但不少教师对于“校本教研到底要研究些什么?”认识模糊。下文笔者将结合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对校本教研的教研内容加以阐述。
从某种意义上说,校本教研是对多年来实践经验的自我扬弃、自我超越和自我发展。学科教研的内容不再仅仅是统一教学进度、研究怎样教教材等。更多的应是研究如何创造性地应用教材、开发课程资源;如何利用学生的生活体验,使其主动建构知识;如何改变自身的教学行为,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
一、研究教材的利用与课程资源开发
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课程改革首先是教材出版机制的变化,打破了全国统一教材的模式。教师具有相对的自主性和选择性,单纯使用手中的教材,不敢越雷池半步的模式从此被打破。研究教材主要从几个方面入手:①教材的内容是不是达成课程标准所必须的,是否存在科学性的错误,如何进行必要的修正或增删;②教材呈现顺序是否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在规律概括和意义推导方面是否欠缺,如何进行合理的调整;③结合哪些内容进行学习方法的渗透和思想教育;④练习是否难易适中,能促进不同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⑤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教材。
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学活动的广度和深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资源占有的深度和广度。学校课程资源开发,在内容定位上应该涵盖以下两大方面:
1、国家课程相应的教学辅助材料。校本教研中一方面需对各出版和教育机构开发的材料(如配套练习与试卷,录音、录像、电子、多媒体素材,以及社会及自然资源等)进行选择,另一方面这些机构开发出来的材料也不能完全适应学校和教师的需要,教师参与开发的国家课程的实施资源,更加符合学生实际,符合教学的需求。
2、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多以选修课程的方式呈现。教师的职责主要在于想方设法地发掘自己身边的课程资源,从不同的视角去看待课程资源,去发现学校和周围那些已经存在或蕴含的资源,有效地利用那些资源。在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中要争取广大学生和家长、政府各部门、社区科研机构的支持,共同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充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丰富和搞活自己的教学活动。要研究以下几方面:①如何满足学生实际发展需求,丰富学生学习方式?②如何发挥师生主体作用?③如何形成和体现学校办学特色?④如何实施并合理评价?总之,丰富的课程资源不仅仅需要外部经费的支持,设备的支撑,更需要教师善于发现的心灵和辛勤的劳动。
二、研究学生——学生的经验是教学的基础
建构主义教学论认为,人的认识的掌握不是通过被动的接受,而是通过自己的经验主动建构的,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在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知识,而不是复制知识。教学只有建立在学生经验的基础上才能有利于学生主动地建构知识并获得对知识的深刻理解与把握。
为此,教研时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了解学生的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在备课时要思考以下问题:①学生是否已具备学习新知识所必然掌握的知识与技能,掌握的程度如何?②哪些知识学生已经具备了生活经验,哪些离学生的生活经验较远,需要创设哪些现实情境?③站在学生的角度,重难点怎样定位?难点如何突破比较合适?④练习和试题的设计是否体现分层教学,能否促进不同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三、研究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程的重要平台,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在面临新课程改革时,除了要认真解读、领悟新课程体系中蕴涵的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外,还应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思考如何达到以下几点转变:
1、从注重“知识”转向注重“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实现全体学生的发展,以及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2、从注重“教”转向注重“学”。 不要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是要带着学生走向知识。以教师“教”为中心的教学,是不利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的。
3、从注重“结果”转向注重“过程”。教师在教学中把重点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过程上,暴露知识的思维过程,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思维得到训练,既增长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
4、从“教师权威”转向“师生平等”。 新课程体系要求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师生平等的交往与对话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
四、研究评价方式
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为评价的唯一尺度的传统评价方式压抑了大部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潜能,使他们成为应试教育下潜在的牺牲品。真正的评价应发挥其激励与发展功能,使学生从评价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水平。不论是形成性评价还是终结性试题的命题都应考虑:①是否可以促使评价对象自主发展、自我教育;②是否考虑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依据个体的纵向发展,而不是横向比较排列次序;③是否在试题设计中考虑到如何考察学生的获取信息的能力、探究性学习能力、创新能力;④评价的方式是否多样化以适应不同的课程目标和学生不同的学习心理、学习方式特点。
参考文献
《点击高中新课程——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理解与行动》  周卫勇
《走向新课程的教师教学行为》      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 王月芬
《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指南》           张廷凯 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