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真好作文450字:儿科误诊误治经验教训·治疗心得总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9:06:12
1,容易误诊为小儿肺炎的四例病历报告
     肺炎是儿科最常见的疾病,典型的肺炎诊断并不难。而有些非肺炎性疾病却伴有呼吸道症状或肺部体征,易误诊为肺炎,作者报报告4例误诊为肺炎的病例,以引起同道的警惕。

例1、女,32天。因昏睡,拒乳,口唇发绀,口吐白沫,四肢湿凉,两肺闻及湿啰音,以支气管肺炎收入院。按肺炎治疗,病情无好转,流涎增多,两肺湿啰音同前。查体时闻及蒜味,且瞳孔小,即追问病史,家属述发病前傍晚,患儿居住房间喷洒过敌敌畏以灭蚊,次日清晨见患儿出现上述症状。急查胆碱酯酶10U/L,确诊为有机磷农药中毒,予阿托品、碘解磷定治疗痊愈。
例2、男,16个月。因反复咳嗽3个月入院。在院外诊断为喉炎、支气管肺炎,多次住院治疗,每次经抗感染等治疗好转,但常复发。查体:右肺闻及干湿啰音。X线胸片示右中肺下部片状模糊阴影;结核菌素闻试验、支原体抗体、红细胞沉降率检查均正常。经认真询问病史,其母诉3个月前吃瓜子时逗笑后出现呛咳,此后经常咳嗽。经耳鼻喉科做支气管镜检查发现右支气管有半粒葵花籽并随即取出。此后咳嗽、肺部片状阴影很快消失。
例3、男,3个月。足月顺产第1胎。生后20天出现恶心、呕吐、呛咳,有反刍现象。呕吐物吐不出时表现烦躁,吐后安静。在外院摄X线胸片后诊断为肺炎,抗感染治疗后症状好转。2周后再次出现上述症状,复查X线胸片示两肺少许点状影,诊断为肺炎入院治疗。入院后观察,患儿呕吐后屏气,面部发绀,结合出生后生长发育及体重增长缓慢的情况,考虑有先天性胃肠疾患,给予食道、胃肠钡剂透视,诊断为胃食管反流,食管裂孔疝,吸入性肺炎。予以对症治疗,症状好转,但出院后因不慎窒息死亡。
例4、女,35天。因喘憋、哭闹时面部发绀10天,在当地医院按肺炎治疗无效来我院。门诊X线胸透示右肺下叶有片状阴影,左肺肺气肿。查体:体温37℃,脉搏140/min,呼吸68/min,呼吸浅快,鼻翼扇动,口周轻度发绀,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腹部未见异常。查血常规正常。予吸氧、控制感染等治疗,呼吸急促无改善,再次行X线胸透及摄胸片,见右侧胸腔有充气肠曲和胃泡影,右肺受压,纵隔向对侧移位,诊断为先天性膈疝,去上级医院行手术治疗,预后良好。2,肠套叠
患儿男,3岁,因腹痛3天,加重1天就诊,腹痛为阵发性,持续数分钟,按摩后可缓解,不伴出汗、呕吐、腹泻,无热,不咳,纳食梢差,近2天未大便,也无明显不洁饮食史,此病前患“肠炎”已治愈,2个月前驱过虫。查体:精神稍差,未见痛苦表情,体温不高,咽部轻微充血,双扁桃体不大,心肺无异常,腹平软,无压疼,无反跳痛,未触及包块(3次)肠鸣音活跃。其余检查均未见异常。(出于担心)查血常规WBC 8.2 X10^9/l,N 65%,L 32%。诊断:腹痛待查(咽炎,肠系膜淋巴结炎?肠痉挛?,寄生虫症待排)。给予抗炎、解痉等,约10几分钟后,家长抱患儿返回,说孩子又痛了,进一步检查,发现患儿面色较刚才发白,额头出汗,周身皮肤潮湿,右侧腹部较左侧似紧张,仍未触及包块,恐有外科情况,急做腹部B超,结果提示肠套叠,急转外科,钡透下套叠松解复位,次日又套入,再次复位。痊愈出院。该病例虽不算误诊误治,但也太不典型了,以前见过的肠套叠,总有一点线索可抓,母亲述说的腹痛起初未看到,查体仅有咽部轻微充血,一般情况下不发热的很少化验血常规,患儿再次返回,疑似阑尾炎。外科主任告诉我,“你做B超作对了,如果做X线就麻烦了,因未完全套死肠道无梗阻征象,看不出来” 。分析该病因以此前的肠炎有关,肠炎虽愈,但肠功能仍紊乱,可能一会套住,一会又恢复,反反复复,庆幸的是未套死,所以一直没出现梗阻症状,也没有果酱样便。
经验:一是症状与体征不符时,要做常规检查;二是在肠套叠的检查,B超优于X线。对于怀疑肠套的病人,我一般要留病人在旁边观察,一定要亲自看到至少一次发作才罢休,这样不但有助于准确判断病情,家属的描述往往不准确,而且能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有一天晚上值班,一个10月患者因呕吐腹泻来诊,刚开始吐泻均有,半天来只吐不泻,阵发性哭闹,精神欠佳,补液对症处理,无缓解,高度怀疑肠套叠,腹透只有胀气,不支持,于是做直肠指诊,未见血便,不甘心又用开塞路通便,排出少量黄色粘液便,差一点放走患者,十几分钟后排出果酱样便。好险!
    教训:儿科急诊工作量很大,病人一多难免诊查时间减少,观察不仔细容易漏诊,再忙有疑问的病人也不能放过。3,男,3个月。足月顺产第1胎。生后20天出现恶心、呕吐、呛咳,有反刍现象。呕吐物吐不出时表现烦躁,吐后安静。在外院摄X线胸片后诊断为肺炎,抗感染治疗后症状好转。2周后再次出现上述症状,复查X线胸片示两肺少许点状影,诊断为"肺炎"入院治疗。入院后观察,患儿呕吐后屏气,面部发绀,结合出生后生长发育及体重增长缓慢的情况,考虑有"先天性胃肠疾患",给予食道、胃肠钡剂透视,诊断为"胃食管反流,食管裂孔疝,吸入性肺炎"。予以对症治疗,症状好转,但出院后因不慎窒息死亡。 4,记得这个病例还是才行医时,患者女8岁,发热咳嗽2天来诊,体温38度,双肺可闻及干罗音,无湿罗音,余(-),诊断支气管炎经抗生素抗感染5天,症状显著减轻,患儿家属诉厌食,食欲欠佳。要求在液体中加点帮助消化药,由于初出茅庐,我在液体中加入胃复安10mg静滴,一天无事,第二天输完液体回家后,出现双眼上翻,我想是胃复安引起的锥体外反应,他有累加作用。我给家属解释,本想给与安坦对症治疗,无奈患者不同意,送县中医院治疗。恰好遇到一位很优秀的医生,他说, 这就是用药用的,剂量太大,找他的没错。还好,患者没有太多要求,输了7天药费免了,算是庆幸的。现在想起来还心有余悸。
归纳起来,胃复安小儿尽量是不用为好,我问过同行用胃复安出现椎体反应的不在少数,还有不管是县级或省级的同行,应该有最起码的职业道德,不要歧视同行或排挤同仁,有良好的医德医风才为上工,
我的失败经历,大家不要取笑我啊 5,还记得刚到儿科上班不久的一个病人,现在想起还心有余悸。
儿科的抽搐热性惊厥的占大多数,往往会让人形成定式思维。
那天突然抱来一个三岁的小女孩,口吐白沫,面色稍微青紫,牙冠紧闭,四肢轻微抽动,幅度不大,无大小便失禁,持续十余分钟未见缓解。来到住院部,第一印象会不会是热性惊厥,给她测体温,可是不发热,静推安定后抽搐迅速停止。因为是患儿奶奶,仿佛问病史都说患儿最近很好,今天醒来突然抽搐。体检未发现明显体征,但因为经验欠缺所以未仔细做神经系统方面的检查。感觉诊断不明,因此主任来后,马上请他去看病人。
去到病房后,主任仔细做了神经系统方面的检查,病仿佛追问病史患儿抽搐前有无外伤史,可是老人还是说没有。主任说了病情危重后,老人才说明了详细情况。
原来孙女中午玩耍是不慎跌伤右侧颞部,但当时并无什么症状,因此奶奶就抱她去床上睡觉,一觉醒来后,就出现抽搐,口吐白沫。老人怕小孩父母怪罪所以隐瞒病史。
立即检查头部后,患儿的确右侧内部一个很大的血肿,立即静滴甘露醇并转外科治疗。
体会:儿科抽搐,有时很复杂,病史及体格检查很重要,不要受定式思维的影响而忽略了其它疾病。 6,说起儿科,真是好多事叫人不知所措.我的小孩,长期咳嗽,我不是搞儿科的.问一些儿科老师:介绍用消炎药,祛痰.镇咳等治疗,基本上不停药,可是效果总是不好.有的又说不管,可能就自然好了.真叫人不知怎么好.尤其是剧烈运动后咳得更厉害,这到底是什么原因,治疗的最好方法是什么?请赐教,谢谢. 7,小儿急性胰腺炎误诊为急性黄疸型肝炎1例
病史:患儿男,2岁,因食欲不振、目黄伴发热4 天;呕吐2次入院,查体:T37.4 ℃,P100次/分,R24 次/分,BP12/8kPa,神志清,精神尚可,皮肤及巩膜轻度黄染,心肺听诊正常,肺肝界位于右锁中线第Ⅴ肋间,腹部平软,未见包块,肝脏右锁中线肋下触及约 1.0cm ,质地中等,边缘锐,伴触痛靠近心窝部明显,脾脏未触及,移动性浊音( -),四肢温。检验血常规WBC 15.1 ×109/L,Sg0.52 ,L0.48,肝功ALT72u/L,TBiL 55umol/L,入院后诊断:病毒性肝炎(未分型) 急性黄疸型,给予10%葡萄糖200ml 加肝细胞生长素40mg,每日1 次静点,维生素B1 10mg、维生素C100mg 、肌苷片0.2、护肝片1 片,每日两次口服。入院第4天黄疸未见减轻,但体温高达39.5 ℃,当时查体:剑突下压痛明显,腹部平软无肌紧张,立即作B 超显示:肝脏略增大,回声不均;胆囊增大;胰腺弥漫性肿水、胰头25mm 、胰体19mm、胰尾20mm、胰管1.2mm ,胰腺实质回声减低。急查血尿淀粉酶,其中血淀粉酶526 单位(我院正常值为90 单位),尿淀粉酶1072单位( 我院正常值为450单位) 确定诊断小儿急性胰腺炎。

误诊原因::①小儿急性胰腺炎临床较少见;②此例胰腺炎症状不典型,而末梢血白细胞升高、高热及剑下压痛没有引起临床上足够重视;③未及时作B 超及查血尿淀酶。所以,对于黄疸及剑下疼痛的病人,应及时进行B 超检查并查血尿淀粉,防止急性胰腺炎漏诊。 8,在儿科避免形成定式思维,不管遇到什么病人都要全面系统的考虑问题,不要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入冬以来,来我科的肺炎、上感、支气管炎患儿特别多,我也一直按部就班地进行诊治,但最近遇到的一个病例对我触动很大。
  患儿6岁,以“间断发热月余”为主诉入院。患儿初因受凉后出现发热,体温最高可达到39℃,热型不规则;夜间时有呛咳,无皮疹、呕吐、腹泻、盗汗;饮食、大小便均正常。查体:阳性体征仅见咽腔充血,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心脏(-),肠鸣音正常,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患儿家属在当地以“上感”治疗一周,发热仍反复出现,随即转到县中医院,治疗两周并做了肝脾彩超、胸部CT、血常规、血沉、大小便常规等各项检查,治疗后仍不见效。患儿的检查单中仅有血常规一项白细胞示23×109/L,其他未见异常。
  看到检查单且在详细的体检后,我便问患儿有没有吃东西呛住过,他有些含糊,但在问话的过程中我发现,患儿有深吸气的情况,并有“吭吭声”。这时我感觉可能是气道的问题。因我院没有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于是建议家属上市级医院。结果如我所料,原来是小孩在玩铅笔的时候,不小心把铅笔芯吸入气管中,且已有化脓感染。后患儿经纤维支气管镜夹出异物,治疗一周后,康复出院。
  提示:1.既往史的询问一定要详细,特别是儿童,因为他们有时担心说错话挨家长批评。2.要做细致的体格检查,注意患儿细节表现。3.不能过度依赖现代化辅助检查,避免加重病人的经济负担,时刻站在患者的角度替患者考虑,做一个有责任心的医师。 9,被  胃炎  的表面现象迷惑差点漏诊了根本的病因:甲  减
18岁的肖某是一名高二的学生,身高不足1.60米。据其母亲讲,近四五年来孩子几乎没有长高过。父母非常着急,先后带着孩子多处诊治,疗效都不明显。
  后来孩子因食欲不好到我处就诊,接诊后其母向我诉说孩子长不高的情况。仔细观察:患者身矮而形体偏胖,面容似乎有点臃肿,精神不佳,食欲也没有别的孩子好。查甲状腺无明显肿大。综合各方面情况考虑该患者“胃炎”及不长个儿可能为甲状腺功能低下所致。随后检测甲状腺功能,提示:TSH增高,T3、T4减低。即诊断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为进一步明确病因,又行头颅MRI检查,排除了脑部疾患。立即给予“优甲乐”口服。服用六个月后,“胃炎”痊愈,形体转为正常,个子也开始长高了。
  甲状腺机能减退症发病率相对较低,尤其是症状不典型甚至无症状的,多易误诊或漏诊。一旦错过最佳治疗时期,将会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就像后来诊治的一22岁男子,身高只有1.62米,也发现是甲状腺机能低下所致。
  体会:在诊断疾病时,要思路开阔,仔细问诊,全面体检,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才能明察秋毫,少留或不留遗憾。10,胃复安是不可以静脉用的11,记得一名6个月男婴,因高热5天入院,不伴咳嗽、呕吐、腹泻、尿频、尿急、尿痛、抽搐等症状。查体:T39.5,高热面容,前囟平软,颈软,咽无充血,心肺腹无阳性体征,四肢活动可,病理反射未引出。辅查:血WBC16.0×109/L,中性75%,尿RT正常,血沉快(记不清多少了),胸腹片正常。予以抗感染及对症处理5天,患儿体温不退,每日均升到40度。曾一度考虑感染、败血症、川崎病等。第6天,查体时发现患儿右下肢活动欠灵活,皮肤表面均无红肿等特殊表现,行右侧腹股沟B超示:右侧髂窝脓肿。
提示:要充分重视体检的重要性,任何辅助检查都需要物理检查来提供线索。
要细心,不能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儿科医师尤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