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欣宜怎么又胖了:武夫当国,文人著史:陶菊隐之《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13:47:03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这本书的精彩之处,自然来于作者陶菊隐。他是民国时期大记者,与天津大公报张季鸾齐名,并称报界双杰,善写时事述评,尤通民国掌故。作为民国历史的亲历者与目击者,他周旋于台前幕后之间,穿插于武夫政客之流,耳闻目睹皆是国是政闻,察言观色多见隐私秘辛,再加以他与许多政府要员来往密切,参加过许多重要的会议,又曾亲身作过周密细致的采访,自然精心收罗不少要闻好料,以烹制独门的史籍。所以这套描述北洋军阀史的专著一出,便受到读者的欢迎。在1959年,就曾以全8册的形式出版,在1983年,以全3册的形式再版。2006年又以新的版本面世,由于可知此著作之赓远流长。
  
  北洋军阀这一时段,从历史的轴向是由帝制终结迈向共和初肇,从文化的脉络是国故与新知的相互撞击,再加以内患之焦楚与外强之环伺,中央与地方分裂,南北政治冲突,国体与政体纷争,还有民生百业基奠,政农工商初创,可谓忧患纷乘,愆尤丛集,自然注定人物星繁,事件连发,谋略四起,战祸频生。横际于其中的,就有派系博弈,军阀角逐,学者纠纷,名流佚事,外交风云,内部倾轧,在极短时间内纷至沓来,可谓走马灯似的好戏,粉墨登场的上演,有喜剧,多悲切,显智谋,出华章,空余恨,黯神伤,事件的错综复杂与情节的跌宕起伏,历史的波澜壮阔和时局的风云变幻,给人以目不暇接之感。
  
  而陶菊隐先生却用一支健笔,把纷繁复杂的史料信手拈来,经纬万端的关系整理得当。挥笔泼墨便是磅礴大作,意到笔随即斐然成章。数以千计的人物,各具音容笑貌;重大历史事件,剖析详略适宜。对于北洋军阀集团小站练兵的起家,问鼎中华民国总统权位的兴盛,及直系皖系的中原逐鹿,奉系张作霖的败走出关,张作良的东北易帜,及南北政府间的斗争,同盟会的革命,国民党的北伐,内阁与国会之争,西南地方军伐的拥兵自重,前朝余蘖的复辟,革命党人革故鼎新的努力,皆有详实而不失清晰,严谨而不失生动的表述,不仅全景式地再现了北洋军阀集团由盛而衰的历史过程,而且对当时的风云人物如袁世凯、孙中山、黎元洪、黄兴、段祺瑞、冯国璋、张作霖、曹锟、吴佩孚等也有合度的介绍,读来可谓引人入胜,荡气回肠,确当得起曹聚仁“目光如炬的史学家”之评语。
  
  然而也有遗憾之处!就是此书不是著于1949之前。因红潮铺张,思想改造,文艺收编,在一切为政治服务的前提下,自然再难有秉笔直书的环境。为配合时局的变迁,在革命史观的强行植入之下,书中不可避免打上了许多红补丁。于今看来,这是倒人胃口的败笔,读之让人如咽苍蝇,尤其一些阶级斗争式的历史解读与教条化的臧否人物,直是让人哑然发笑,实在让此书失色不少,若在1949前完成,必能避此毛病,使本书更具史学价值。如此说来,北洋时代虽军阀割据,武力争雄,但还有让人说话的胸襟,及著书立说的环境,虽也有捕杀记者之举,但总限于个人之的纷争,而非是形成大规模的政治迫害。而1949后的年代,却恰如《观察》主编储安平先生所说:“国民党统治中国的时候,我们的自由还只是多和少的问题,至不济广大的民众和知识分子们还有保持沉默的自由,而一旦共产党取得政权,那么我们的自由就只剩下有和无的问题了。”所以,读过陶菊隐先生这部心血之作后,自然能见到那个时代的气象与风采,至于说与红色中国相比熟好熟坏,谁是谁非,就由读者自行判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