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通公司用什么域名好:大航海——达·伽玛首航印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7:01:41
   1495年葡萄牙若昂二世去世,因王位继承人王储阿方索早年坠马而死,由他的堂弟唐·曼努埃尔一世(Dom Manuel I)即位。 


曼努埃尔一世画像 



    新国王即位后,停顿数年的通往东方的探险航行又重新纳入议事日程,并由此进入了决定性阶段。他首先命令迪亚士建造了新型船舶—三桅方帆圆形大船(卡拉克船carrack)。并任命了瓦斯科·达·伽马(Vasco da Gama,1469-1524)为远航印度的指挥官,并令其组建船队。 

                   

                                                                      瓦斯科·达·伽马 



1469年出生于葡萄牙锡尼什Sines 

    经过二年的精心准备,伽马组建了一支由4艘船组成的船队,旗舰“圣加布里埃尔号”、“圣拉法埃尔号”、“贝里奥号”和一艘运送补给品的货船。达·伽马乘坐的是旗舰“圣加布里埃尔”号;他的哥哥保罗·达·伽马(Paulo da Gama)是“圣拉斐尔”号的船长,两艘船载重约100或120吨,并配有射石炮。“贝里奥”号是艘小船,载重约50吨,船长是尼古劳·科埃略骑士(Nicolau Coelho),是国王曼努埃尔的远亲。货船船长是达·伽马的朋友科卡罗·纳尼斯。队员共有170人,包括水手、士兵、翻译和十来个囚犯。在伽马所乘的旗舰上,有国王赐给他一面锦旗,上面有基督骑士的标志,意味着这次航行受到罗马天主教的批准并得到上帝的庇护。国王的科学顾问为达·伽马提供了最新地图和他们所能收集到的地理资料。宫廷天文学家送给达·伽马一些海图和仪器。船上还携带着石制标柱,上面刻有葡萄牙王室的徽章,以及十字架。达·伽马每发现一个新地方都要把石标和十字架竖立在那里,表明该地归葡萄牙和天主教会所有。 










达·伽马的旗舰“圣加布里埃尔”号,是一艘卡拉克型大帆船carrack 

葡萄牙纪念币,正面是达·伽马头像,背面是达·伽马的船队 
英雄远航 



    1497年7月8日,伽马的船队从里斯本出发,在总领航员佩罗·德·阿伦克尔(Pêro de Alenquer)的带领下,沿着迪亚士的航行路线行进。已被任命为米纳要塞长官的巴托洛梅乌·迪亚士与伽马同行,前去赴任。8月,各船先后到达加那利群岛的特内里费岛,佛得角的圣地亚哥岛(Ilha Santiago),迪亚士与伽马分手,沿非洲海岸前往米纳。伽马船队在当地留一个星期,进行了小规模的修补并补充了淡水。尔后,按照迪亚士的建议,船队离开海岸,深入南大西洋航行。从8月3日至11月8日,船队在茫茫海洋中航行了整整3个月,最后西风将船队吹送到了大约在好望角北面300海里处,3200至4000海里的航程是当时欧洲人所进行的最长的公海航行。几天后,伽马在一个海湾抛锚进行休整,并命名此海湾为圣赫勒拿湾(Baía de Santa Helena现在南非)。 

不久,船队拔锚起航,绕过“好望角”及“厄加勒斯角”继续向东航行,到达在莫塞尔港后船只抛锚休整了几天。伽马下令烧掉了运输补给品的货船,将船上的水手和货物分配到其他船上。12月10日,船队通过了大鱼河河口,看到了巴托洛梅乌·迪亚士在此竖立的石柱。 




纳塔尔Natal 

1497年12月25日圣诞节,他们在航行中望见了一片陆地,并将其命名为纳塔尔(Natal今南非的一个省,葡语意思是圣诞节)。在此伽马竖起了第1根石柱。 

1498年1月11日,船队在今莫桑比克境内一条河口处抛锚。因当地人的友善,伽马将所到之地称为“好人地”(Terra da Boa Gente),把一条水色呈青铜色的河流命名为“青铜河”(今莫桑比克的伊尼亚里梅河)。伽马一行与当地人进行了友好的接触,两名水手还在当地人的草房里睡了觉,这是自出航以来第一次在陆地上睡觉。5天之后,刮起了顺风,船队长下令起航。为了避开流向陆地的海流,船队离开海岸,继续向北航行,远远经过了著名的索法拉港口(Porto de Sofala今莫桑比克的港口)。只是科维良曾到过的地方,伽马出发前曾读过科维良给国王的报考,故他对这里的情况是有所了解的。 

1月22日,船队的水手们望见了一片长满树木的平原和一条河口很宽的河流。伽马的人与当地人民进行了友好的接触,了解到摩尔人(Mouros)乘大船在印度与索法拉之间南来北往的重要消息,阿拉伯语言成为贸易活动中的沟通工具。这些消息使伽马相信,此次航行的目的地印度已经不远了。于是,就把这条河命名为“吉兆河”(Rio dos Bons Sinais,今名克利马内河Rio de Quelimane)。他们在此河口停留了32天,完成常规性的任务:修理船只、补充给养、治疗伤员。出发前,伽马留下了经过此地的标志:圣拉法埃尔碑。 



莫桑比克岛 


    3月1日,船队来到了南纬15度的莫桑比克(Mozambique,今莫桑比克的莫桑比克岛)。在此,伽马了解到了当地的居民构成、与印度的贸易关系和贸易货物等重要信息。他知道,来到有阿拉伯人活动的东非海岸后,不必再沿海岸航行,二世可以直接横渡阿拉伯海到达印度。这是一条捷径,但随着季节的变换和季风的到来,海洋上的风向不断变化,航线上有众多的岛屿、暗礁和浅滩,每一个都是潜在的灾难。从非洲海岸到达印度最快最有效的办法便是招募一名导航员。 
为此,伽马给莫桑比克岛的苏丹送去礼物,结果得到了一名领航员。临行前,伽马船队遭到了当地人的袭击,因为他们知道了新来者是他们在贸易上的竞争对手。有效的反击之后,船队得以脱离危险,继续航行。4月7日,船队来到了位于南纬4度的蒙巴萨(Mombasa今肯尼亚的港口)。鉴于当地事先得到了消息,并做好了进攻的准备,为了避免冲突,伽马决定离开该港口。4月13日,船队从蒙巴萨北上,太阳落山时,抵达了马林迪(Melinde今肯尼亚的港口)。伽马派人与当地的国王交换了礼品,并与该国王相约在船上进行了交谈,达成谅解,对方派了一位经验丰富的领航员,带领船队前往印度。马林迪是伽马船队在非洲的最后一站,在此伽马竖起了第2根石柱。( 对导航员的身份各界有着不同的看法。达·伽马舰队航海日志的作者说,他是印度的基督教徒。另外一些资料称,这位导航员可能是阿拉伯人或者是印度的穆斯林,甚至可能是著名的阿拉伯航海家阿哈默德·伊本·马吉德伊本·马吉德,出生于阿拉伯半岛阿曼地区,是当时著名的航海学专家,由他编著的有关西印度洋方面的航海指南至今仍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马林迪的达·伽马纪念碑 



历经艰辛,达?伽马一行到达卡利卡特 

4月24日离开马林迪以后,航行进入最后阶段,也是最关键的阶段。让伽马一行感到快慰的是,派给他们的这位阿拉伯领航员态度和蔼,知识丰富。他用地图和定向仪器带领葡萄牙人沿着一条安全的航道行进。1498年5月20日,伽马三艘破烂不堪的船只队顺利抵达印度西海岸的卡利卡特(Calicute),在此竖起了第3根石柱。 



繁荣的卡利卡特 


葡萄牙纪念达?伽马到达印度 

卡利卡特国王在王宫接见了伽马。伽马向国王讲述了他为了找到通往印度的航线而进行的多次航行,介绍了葡王的强大,表达了建立贸易关系的愿望,还说自己是国王的使节。双方接触的开端似乎是良好的。然而,伽马所献的礼品过于普通,不仅招致了嘲笑和蔑视,而且引起了对方的怀疑。阿拉伯人出于对竞争对手的敌视也在从中挑拨。于是,葡萄牙人开始受到严格的监视和控制,甚至不许他们返回葡国。伽马很快找到了对策。当几位印度贵族上船贸易时,伽马下令将他们扣留,并作出要拔锚起航的姿态。国王马上用葡萄牙人交换了人质,允许船队起航,并致信葡王说:只要能得到金、银、珊瑚和红布,愿意建立贸易关系。1498年8月29日船队开始返航。 

返航的归途同样是漫长的。在摆脱了卡利卡特船队的追击后,船队来到了印度的坎纳诺尔及果阿,受到了友好接待,并进行了贸易。然后,船队用了整整3个月时间才穿越了那个被戏称为“大海湾”的地区(即阿拉伯海)。1499年1月9日,船队回到了马林迪,再次受到友好接待,并立了第4根石柱。由于坏血病的侵袭,许多人病倒或死去,每艘船上只剩下七八个能干活的水手。经过蒙巴萨的时候,因缺少人手,不得不烧掉“圣拉法埃尔号”,2艘船继续航行。在莫桑比克岛立下了最后一根石柱。 



16世纪初葡萄牙人在莫桑比克岛上建造的“坚不可摧的莫桑比克城” 

3月20日,船队绕过了好望角。进入大西洋后,船队趁着有利的热带风驶向佛得角。因伽马的哥哥保罗(Paulo da Gama)病重,伽马另租了一条轻便快捷的卡拉维拉桨帆船,想把他尽快运回里斯本。但到亚速尔群岛后,保罗去世,葬在了亚速尔群岛的特塞拉岛(Ilha Terceira)上。最后只剩下2条船,1499年7月10日,“贝里奥”号先回到葡萄牙,9月伽马的旗舰带着剩下一半的船员胜利地回到了里斯本。 




伽马船队满载香料、丝绸、象牙等货物返回葡国;据估计,此次航行的纯利润达到航行费用的60倍。这次航行的成功,不仅标志着欧亚直达航线的开辟,也使葡萄牙人开始涉足香料之路。伽马带回的大部分印度货物样品,成为大规模扩张运动的推动力。伽马通航印度,促进了欧亚贸易的发展。在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前,欧洲对印度洋沿岸各国和中国的贸易,主要通过这条航路。 




达·伽马的航海路线 

然而必须指出的是,新航道的打通同时也是欧洲殖民者对东方国家进行殖民掠夺的开端。在以后几个世纪中,由于西方列强接踵而来,印度洋沿岸各国以及西太平洋各国相继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达·伽马的印度新航路的开辟,最终给东方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民族灾难。 

后话:伽马在1502~1503年和1524年又两次到印度,后一次被任命为印度总督(1524年9月到达果阿,不久染疾。12月24日死在印度的科钦(Cochin)。 




印度科钦的达伽马纪念碑 




坐落于葡萄牙里斯本的杰罗尼莫许修道院,从大门往右边走可看到亨利王子与基督十二门徒的雕塑,修道院的两翼则分别是着名诗人卡莫斯与探险家达·伽马的坟墓。 




达.加玛的坟墓 




这是一套葡萄牙1898年发行发现印度400周年纪念银币(这个图片来源天堂专卖店) 




达·伽马大桥 (葡萄牙文:Ponte Vasco da Gama)是一座横跨特茹河的斜拉桥,连接葡萄牙首都里斯本东北的蒙蒂茹和对岸的沙卡文。全长17.2公里,是欧洲最长的桥梁。 它是为了减轻4月25日大桥的交通负担而兴建的。 1998年2月29日通车以纪念开通欧洲到印度航线的华士古达伽马(瓦斯科·达·伽马)。 




葡萄牙纪念币(1998年达·伽马大桥开通)
英雄史诗 
卢济塔尼亚人之歌 (Os Lusíadas),又称“葡国魂”。 



1572年《卢济塔尼亚人之歌》修订本 

卢济塔尼亚人之歌的名字来自于传说中的英雄路索斯Lusus,据说他随奥德修斯Odysseus到达今天的葡萄牙并将这个地方命名为卢济塔尼亚。 

《卢济塔尼亚人之歌》的作者是文艺复兴时代最伟大的葡萄牙诗人路易斯?德?卡蒙斯(Luís Vaz de Cam?es,1524年生于达?伽马逝世的那一年;1580年6月10日逝世)。 



葡萄牙诗人路易斯?德?卡蒙斯(Luís Vaz de Cam?es)手拿《卢济塔尼亚人之歌》,他早年从军在北非服役,在一次战斗被刺瞎右眼。 

他根据当时流传在社会上的几本东方游记,再加上自己远航到印度和澳门的经历,写出了歌颂葡萄牙英雄的长篇史诗《卢济塔尼亚人之歌》,史诗分为10章,内容描述的是瓦斯科·达·伽马和其他葡萄牙英雄们绕过好望角开辟了通向印度的新的道路的故事,它气势雄伟,包罗万象,其内容尤其集中在达·伽马的海上探险,在史诗中达·伽马代表了葡萄牙民族。 



创作中的卡蒙斯 

从内容上来说它是一部人文主义的史诗,它将神话与基督教联系到了一起,对战争和帝国表达出了矛盾的感情,它表现出了对家乡的热爱和对探险的向往,它赞同快乐,又怀有英雄气概。从形式上它受到了荷马和维基尔的史诗的影响。卡蒙斯在写这部史诗的时候就想要写出一部可以与上述两位古代作家相比美的民族史诗。从航海家亨利的成就开始到1580年葡萄牙被西班牙占领的这段时期(也是史诗中所描写的时期)在葡萄牙历史上是一个关键性的时期,它标志着中世纪的结束和现代时期的开始。这部作品从1550年开始起稿,到1570年成稿,其中大部分是从1555年到1558年完成的。1571年10月他首次发表了这部史诗,1572年又发表了修改后的稿子,并献给了当时的葡萄牙国王唐?塞巴斯蒂昂。 


史诗中的片段 
英勇的水手,威武的船队, 
离开了卢济塔尼亚西部海岸, 
远涉迄今无人航行的海洋, 
经过塔普罗巴纳水面, 
历经艰险,奋力作战, 
超越了常人力量的极限, 
在遥远的异域建立新的王国, 
发扬广大,名满天下。 

还有哪些彪炳千古的君王, 
他们为了传播基督信仰, 
扩展帝国的边疆, 
横扫亚非两洲异教之邦; 
他们的丰功伟绩, 
替他们赢得不朽美名, 
愿才能和艺术助我一臂之力, 
向全世界把他们讴歌颂扬。
 






葡萄牙里斯本的卡蒙斯纪念碑 




上面是葡萄牙纪念币(英雄史诗《卢济塔尼亚人之歌》诞生400周年 
下面是葡萄牙纪念币(卡蒙斯逝世400周年) 




白鸽巢公园(葡语:Jardim de Luís de Cam?es 卡蒙斯公园,澳门人译“贾梅士公园”) 
相传诗人在澳门白鸽巢公园的石洞内完成了诗歌的一部份。每年6月10日(这是他逝世的日期,现在被葡萄牙政府定为葡萄牙日),澳门的葡萄牙人社群都会到石洞献花并朗诵《卢济塔尼亚人》以资纪念 (澳门回归后仍然维持这种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