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d2010十字光标大小:偏振镜和它的正确使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2 09:51:43
偏振镜,又称偏光镜,使用得当,可以在多云天气里加大景物反差,增加一定的清晰度。

    首先,对AF相机,必须配用圆偏振镜,普通偏振镜是直线形的,影响测距和测光准确性。线偏振镜只能在手动调焦的相机上使用,而且根据不同的设计原理,有一部分相机的AE功能也导致不能用线偏;

    其次,偏振镜在拍摄时,需要旋转前镜片的角度,在180度范围内,只有一个很小的角度范围是有偏振效果的(这时取景器内突然一暗),不是安上就有,而且镜片的质量越高,决定了这一角度范围越小,效果越明显,好的偏振镜,如B+W Kaesemann(凯氏偏光镜)77mm的优惠价还要1300元左右。

    镜片多层镀膜与否,镀膜好坏也决定着效果;

    其实,关键在于拍摄者的头脑,选择合适的角度、适当的景物,才能用出最佳效果。有时,例如拍摄水波粼粼,用了偏振镜反而不一定效果好。

    偏振镜起作用需要两个条件:

    第一,光源中必须有偏振光,像水面、天空、玻璃等物品传播(反射)过来的光线就是,而金属表面反射的光都不是偏振光;

    第二,镜头和光线来源方向要有一定的角度,一般说是45度,反正直接对着光源不行。

    这就是说,镜头对着天空,最好是蓝天有云的情况,和太阳有一定的夹角,这是转动偏振镜前镜片,就能看到效果。

    另外,使用偏振镜不是把天上地下的物体一律不分地压暗,而是有选择地,对天空和反射偏振光的物体有压暗效果,对其他物体就没有。所以,在多数情况下,使用偏振镜可以缩小天空和地面景物的亮度差距。

    自己怎样检验偏振镜的质量呢?

    首先也应该“当镜子照照”,好的多层镀膜反射出紫色、绿色或者是黄色的景物光线,还是原来颜色说明没有镀膜;几乎照不出东西的镜片就好。

    其次,手持镜片从里(离镜头近的那面)往外看,45度角对着玻璃上的反光,同时转动偏振镜的前框,在180度的范围里,应该有个十来度角,突然玻璃上的反光就没有了,再转过这一角度就又有了。

    这就是好偏振镜。反光消失得越彻底,偏振镜就越好。反正尼康自己的偏振镜反光消失得就不敢说太彻底。

    上述两个条件都具备的偏振镜是很贵的。我用的B+W凯氏多层镀膜圆偏振镜,77mm售价1450元左右。

    另外再说说HOYA(保谷)滤光镜:

    在国内市场上常见的镜片高档的极少,大都是比较“烂”的级别。

    其中流行的最广的就是名称后面有个“XX(N)”的镜片,既有UV也有PL和变色温镜,例如“UV(N)”——这里“N”是“普通(Normal)”的意思,有“JS”向顾客解释,是“标准”(是曲解)、“高级”(这更离谱!)这纯属是恶意误导!

    往“白”里说,UV(N)——就是普通玻璃制造(或者说比窗玻璃强不了多少)。

    而保谷的正式产品是“XX(O)”的标记。这里的“O”是“Optical”,也就是采用了光学玻璃制造。

    ——看!还没有说到镀膜好坏,就已经分出了用料等级。而且XX(N)的镜片也有多层镀膜和单层镀膜、不镀膜的区别,我亲眼见过JS把一片多层镀膜的CPL(N)镜片以760元卖给了顾客,简直良心让狗吃了(最多值300元)!说句难听的:就好像给猴穿上西服打上领带它也变不成人一样,(N)镜片再怎麽镀膜,透光率也上不去,也变不成高级镜片。

    HOYA的高级镜片多为黑盒包装,和Kenko的高级镜片水准差不多,但是在大陆市场极少见,可能又是小日本糊弄中国人的一个例证吧。

   在购买器材时,有不少的JS压低机身和镜头的价格,因为你会对这些“主件”很注意,价格上比较“门儿清”。然后利用你成套购买的机会,在滤镜、电池、存储卡上大大地“捞回来”。

    我亲眼见过JS把700元不到的CPL镜,1400元卖出去;把仅值300元的CF卡,卖到750元,买家因为机身比别处便宜了50元,镜头便宜了100元,还紧握JS的手“谢谢啦!缘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