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f14 魂武:【三国三十六计赏析】—打草惊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4 18:39:30
',1)">',2)">
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
计名出自唐人段成武的《酉阳杂俎》,说的是唐代当涂县令王鲁贪赃敛财,搜乱民脂民膏。一天,当地百姓告发他手下的一个人受贿。王鲁见了状子,十分恐慌,生怕自己的不法行为也被揭露出来,不由自主地在状子上批了八个字:“汝虽打草,吾已惊蛇。”
打草惊蛇作为一条计谋,指的是在敌情不明或敌情可疑时,先进行试探性的佯攻,诱使敌人将真实情况暴露出来,在充分了解敌情之后,再采取行动,以防落入敌人圈套,同时争取主动权。
原文是:“疑以叩实,察而后动;复者,阴之谋也。”意思是发现可疑情况要先弄清实情,只有在侦察清楚以后才能行动;反复了解和分析敌方的情况,是发现阴谋的重要方法。
许田打围试反应
曹操将汉献帝迁到许昌后,势力日趋强大。谋士程昱对曹操说,现在你盛名在外,为何不乘机行使霸王大业。
曹操说,朝庭中拥护献帝的大臣还很多,不可轻举妄动。我想请天子出去打猎,看看动静如何,再拿主意。
于是曹操挑选良马、名鹰、俊犬、弓箭,先聚兵在城外,然后进宫请汉献帝出去打猎。汉献帝无奈,只得跟随去了。
曹操骑着爪黄飞电马,率10万大军,与汉献帝在许田狩猎。军士们排开围场,周围有300余里。曹操与汉献帝并马前进,只差一个马位,背后都是曹操的心腹将领,其他文武百官远远跟随,没有敢靠近的。
刚转过一个山坡,荆棘丛中跑出一只大鹿。汉献帝连忙弯弓搭箭,但连发三箭,都没有射中,无奈回过头来对曹操说:“还是丞相射吧。”曹操向汉献帝要来宝雕弓、金鈚箭,弓拉满弦,一箭射去,正中鹿背,大鹿应声倒下。
群臣及将校赶快去捡猎物,看见是金鈚箭射中目标,都以为是汉献帝射的,于是欢呼雀跃背着大鹿跑过来,并不停地高呼“万岁”。此时,曹操拨马而出,直接挡在汉献帝前面,接受欢呼。众臣一看,大惊失色。随后曹操说了一句:“此天子洪福耳。”但竟不将金雕弓归还献帝,自己悬带着就算了。
这里,曹操使用的就是一计“打草惊蛇”,投石问路地试探一下各位大臣和将领的反应。
但曹操的势力正盛,没人敢当替死鬼。
罗贯中演艺这个故事,大概是受了赵高“指鹿为马”的故事启迪。秦国的赵高除掉李斯之后,升任丞相,但他还野心勃勃想当皇帝,因担心群臣不服,于是先作一个测验,看看自己的威严到底如何。
他叫人把一头鹿牵到殿上,指着鹿说,这是一匹马。秦二世笑着说,丞相说错了,这明明是一头鹿,然后问左右人员,这是什么。有的说马、有的说鹿。赵高大怒道:“谁要再说是鹿,就地正法。”众臣全都默然,就连秦二世也不敢多说一句话。
赵高之所以指鹿为马,为的是测试人心,预演篡权之戏。曹操迎汉献帝到许都,其目的在于图霸天下,维护天下秩序,两者本身有区别。但罗贯中要将曹操写成奸臣,根据指鹿为马的故事,演义出曹操许田打围,也就顺理成章了。
曹操借打猎试一下反应,探测一下众人之心,了解一下个人威信怎样。冒犯了一次汉献帝的皇威,展现了一次曹丞相的特权。没什么大的反应,于是放心大胆干自己的事业去了。
作者:逍遥舞剑
诸葛夜号退曹兵
张鲁投降后,汉中归了曹操。三年后,即公元218年,刘备领兵10万围汉中。
曹操闻讯大惊,起兵40万亲征,蜀魏开始了汉中争夺战。
定军山一役,蜀将黄忠计斩曹操爱将夏侯渊。曹操大怒,亲率大军抵汉水前线与刘备决战,誓为夏侯渊报仇。
蜀军见曹兵势大,退驻汉水之西,两军隔水相持。
诸葛亮见汉水上游有一带大山,可伏兵千余,马上命赵云领兵500,带上鼓角,伏于大山之下,或黄昏,或半夜,只要听到本营炮响一次,便擂鼓吹角呐喊一通,但不出战,诸葛亮却隐在高山上观察敌情。
第二天,曹兵到阵前挑战,见蜀营既不出兵,也不射箭,叫喊了一阵便回去了。到了深夜,军士们刚刚歇息,赵云的五百军鼓角齐鸣,喊声震天。曹兵惊慌,疑有蜀兵劫寨,连忙披挂出营迎敌。可出营一看,并没有什么蜀兵劫寨,便回营安歇。但刚刚歇息,号炮又响,鼓角又鸣,唤声又起。一夜数次,弄得曹兵彻夜不得安宁。
一连三夜,曹操惊魂不定,寝食难安。有人对曹操说,这是诸葛亮的疑兵计,不用理睬。曹操说,吾岂不知是孔明的诡计,但如果多次皆假,却有一次真来劫营,我军不备,岂不要吃大亏。
曹操无奈,只得传令退兵三十里,找空阔之处安营扎寨。
诸葛亮用“打草惊蛇”的办法吓退了曹操后,乘势挥军渡过汉水,并令背水扎营,故意置蜀军于险地。这时曹操又产生了新的疑虑,不知诸葛亮又将使什么诡计,因为曹操深知“诸葛一生唯谨慎”,认为如果他不是胜券在握,不会行此险棋。诸葛亮也正是准确地看中了曹操的这种心理,用了一着险棋来疑惊曹操。曹操为了探听蜀军虚实,下战书给刘备来日决战。
次天,战斗刚开始,蜀军便佯败后退,往汉水边逃去,并且将军器马匹弃于道路两旁。非常熟悉这些招数的曹操急令鸣金收兵。手下不解,问曹操为何不乘胜追击。曹操说:看到蜀兵背水扎寨,我原本就怀疑,现在蜀兵刚交战就败走,而且一路丢下许多军器马匹,更说明是孔明的诡计,必须火速退兵,以防上当。
然而,正当曹兵开始掉头后撤时,诸葛亮却举起旗号,指挥蜀兵返身向曹兵冲杀过来,致使曹兵大溃而逃,损失惨重,再次巧妙地击溃了曹兵。
孔明遗计斩魏延
诸葛亮遗计斩魏延,是一计成功的打草惊蛇,但却大大的冤枉了魏延,炮制了三国时期蜀之最大的冤假错案。
魏延是个智勇双全、能文能武的大将,其对蜀国的忠诚事实上是不容怀疑的。善于看人的刘备在世的时候没有看偏,任命魏延为汉中太守,即警备司令,排名仅在刘备的五虎将之后。
但诸葛亮一直对魏延有成见,甚至可以说有点嫉妒魏延的才气和胆略。
魏延刚刚投靠刘备的时候,诸葛亮就说魏延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要杀掉魏延,但被刘备阻止。刘备在位的时候,没有办法奈何魏延,刘备死后,诸葛亮对魏延可就没那么客气了。一方面是不喜欢魏延,一方面又没有办法不用魏延,因为很多时候只有魏延有能力承担先锋大任和力战大任。因此,每次出征要么让魏延打先锋,要么安排一些佯败、诱敌之类有失体面的事让魏延去做,同时,对魏延的建议、意见从不采纳。魏延虽然对诸葛亮不满,但为了大业,倒也尊重这位上司,没有闹到翻脸的程度。
诸葛亮临死前内忧外患,其中就很担心魏延取代自已掌握军权,甚至大规模伐魏,取得比自己还要大的成就,置其弟子姜维于无处。于是遗下了一个诱杀魏延的“打草惊蛇”之计。
诸葛亮一方面是将所有军权赋给长史杨仪,让其领军秘密撤退,而只安排魏延断后,同时又安排了姜维断后;另一方面是叫马岱想法激起魏延造反,自立为王,伺机除掉魏延。
诸葛亮死后,魏延问问自己有何重要工作,发现什么重要工作都没有安排,只是为大军撤退断后,心中很是不满。原认为诸葛亮死后,自己完全有能力与司马懿对抗的魏延却要去给一位没任何战功、约等于司令部办公室主任的文职人员、长史杨仪断后,更是感到受了欺负。仅这点,魏延忍口气,可能还能接收,回去以后向阿斗汇报就行了,但这还未完,接着魏延又发现蜀兵撤退同时还令姜维断后,前军已大半退入谷中了。连给扬仪断后的事都可以不要你魏延做,魏延更无所适从了。
这己明摆着,什么事都没有你魏延的,要么领着你的那点部队跟着回来,要么悉听尊便。
战功卓著经常冲动忍了几十年的魏延如何能咽下这口气?
这时马岱在背后挑拨丛恿,于是不加思索就领着马岱造起反来。
魏延的造反,即没有目标,也没有缘由,更不是叛蜀而投魏,可魏延就这么做了,想先夺取军权,过足领军打仗当元帅, 扫平两川展才智的瘾,然后再考虑这是在为谁打仗。
打仗总得多要点军队吧! 把扬仪小子想带走的人马全部留下来.
就这样,魏延与杨仪对阵了。
没想到马岱本身是诸葛亮打草惊蛇的最后一棒,待到魏延与杨仪阵前对话的时候,马岱乘魏延不备,从背后突施黑刀,魏延就这样糊里糊涂地做了刀下鬼。
这里,诸葛亮用安排假工作,不授与兵权,暗使人挑拨,逼魏延决策的打草惊蛇办法,将魏延的不满上升到反抗,而当反抗一露的时候,用事先隐蔽的黑刀突然将其斩落马下。
计是成功了,但太阴损了。因为此计是用在一位忠心耿耿的同僚身上,是用在一位没有任何反叛迹象,只不过时时爱耍点大腕脾气,顶多不太敬重你诸葛亮的蜀之功臣身上,是用在一位对你诸葛亮没做任何防备的大将身上,这是在杀害一位有功之臣啊!
蜀国后来“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这种局面的出现,也与诸葛亮不能容人有一定关系。诸葛亮一生只培养了一个姜维,如果魏延在,姜维可能还是嫩了点。
好在阿斗也有不阿斗的时候,虽然魏延是“造反”而死,但念其战功,给予厚葬追谥, 膳其家用其后。
作者:o恋上雲端o
素材:网络 编辑整理:五象之鹰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