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科能源招聘:校长提升课程领导力的着力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6:03:24
来源:上海教育(2007-10)  发表日期:2007年11月8日

课程是学校提供给学生在学校期间得以获取知识、能力、人格以及学习经历等一切活动的总和,每个学科只是课程的一个部分,教材是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的载体。新课程强调在课程标准下,怎样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恰当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和开发,使学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这是一个以学校为主体的重构国家课程的动态过程,即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其中校长的角色定位,决定了校长必须承担起更多的领导责任。“领导者是主动做事,管理者是被动做事”,笔者认为,课程领导力是校长领导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校长对课程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带动和影响他人的能力,贯穿于设计、决策、实施、评价的全过程。
提高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关键是找到着力点,笔者认为可以在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提高校长自身的课程专业素养。校长对课程应该有系统的思考,整体的把握,只有高瞻远瞩,才能运筹帷幄。校长要引导教师正确解读国家课程标准;透彻分析学生的基础、需要、特点;深刻认识文化因素对课程实施的制约作用;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明确学校课改的具体路线图和优先次序。校长不但要关注学校课程目标、推进策略的制定,而且要关注课程推进机制,课程实施的实际效果和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
校长的课程专业素养还体现在对教学的指导上。目前大多数校长都意识到走进课堂、关注教学的必要性,这是课程实施过程性管理的必要基础,不少区县将“每周随堂听课”纳入校长职责范畴和考评指标。但由于校长本身学科的局限性和行政事务的繁忙,真正能够将随堂听课落实并能够对教师起到指导作用的不多。大多数校长寄希望于区教研机构或外聘专家,这只能解决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时还可能由于对学生情况的不了解,使得指导或评价有失偏颇。校长走进课堂不仅是对教师“教”的情况的了解,也需要了解学生“学”的情况,更应该关注学科课程实施的过程。因此,校长要学会通式性听课方法,即脱离学科本身,从更一般的角度判断课的整体状态和教师的教学境界,关注课堂教与学方式和教学效果。校长对教学的指导能力,是校长课程专业素养的一个重要部分。
二是建设一支强有力的学校教研团队。校长要善于把握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明晰学校核心价值,倡导上下平等的合作精神,营造学术氛围,建立伙伴式的团队文化,注意培养教师的课程意识,培养新课程领军人物,为教师创造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的空间。而学校教研组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新课程实施的成败,校长应该将教研组建设成为自己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左臂右膀”。
首先,校长要重视教研组长的遴选和培养。教研组长是一个团队的核心人物,他必须是学校内本学科的一个“权威”,同时又要具备组织、策划教研活动的能力,因此教研组长必须德才兼备,校长不仅要关注其专业的成长,还要重视维护教研组长的权威性。其次,校长要关注教研组制度建设,应该在校级层面制定出教研组工作的目标和要求,并严格遵照执行。再次,校长应该关注教研组教研文化建设,促进教研组真正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学习共同体。最后,校长应该为教研组的活动时间、经费、制度执行情况等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并建立相关评价制度进行激励导向。
校长的工作目标,就是促进教研组发展成为一个学习共同体,教师可以在其中获得丰富的信息和资源,可以对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不断更新。通过同伴之间的互助,引发自己对教育教学的反思,教师因此可以获得更宽泛、更完整意义上的成长。
在确立学校新课程观的同时,校长还应该在日常教学实践和管理中影响教师,使教师具备明确的课程意识,自觉地确定目标,自主地拟订教学计划,创造性地开展基于资源的教学,关注学生的实际成长。
在新课程三级管理体制下,校长课程领导力将受到高度的重视,领导力提升既是校长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又是学校课程实施的保障。校长面对复杂的、有时是无法预测的教育教学情况,面对选择、决定、调整、适应等的多重使命,靠传统经验和直观的“开药方”式的管理方式已无法达到既定目标,及时把握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进程,明察学校课程发展的趋势,改变教师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无一不是时代对校长课程领导力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