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血沸腾许东阳免费:口业过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6:56:39

口业过患

《说僧过恶犯大重罪》,为什么早就想学这个呢?因为这个问题,我们有时候很容易犯的。这个不但是僧人犯,沙弥也犯,而且有很多的居士也犯。什么原因犯呢?由于不懂。不是他故意想犯,而是平时我们的习性养成了一种说僧过恶,说僧的过失和恶性,所以说,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有的还认为是很正常的,头两天有个居士说(《说僧过恶犯大重罪》)这本书别有用心,他心里非常不平。关于这个人,并不是说他不想好,而去反对什么。而是由于他的正见不足,并且他不知道法的真相,所以,他认为这书不正确。他是从世间法去看的,不理解佛的真义。所以他很容易犯过失。在这个问题特别容易导致人犯过失。而且这种过失一旦造成了,是很大的,你修了多少天,都不如(不说僧过恶)这一念正确。
如果说僧过恶是很容易堕落的。因为我们修行,大家来修行,很容易犯口业的。这个口业不光你们犯。就是咱们有时候心里稍稍不平,或稍稍——就算假设没有什么事情,你善意说了口业(过失),他也造业。
因为这个所谓的善意(说口业)是什么意思呢?是我们自己觉得没有什么嗔恨心。实际上你说出来时本身就带有嗔恨心了,只不过太微细,你不知道。所以说自己觉得没有起心动念,或是觉得我没有说什么。但是这句话你只要想说出口,在你微细的种子识里已经起变化了。我们不知道,以为得从自己的脑袋,那个粗妄想所说出来的,那才叫心动。而你不知道,这个话,别说你说出来,就是你写出来,你想出来,它已经在造业了,何况口再说出来。你想,能不造业吗?
所以话从哪里生出来的呢?它得有个出处啊,是不是?这句话从哪生出来呢?外境为什么演给你看?为什么你的眼睛、六根能看到?为什么到你的心里而不能回收?而且,往往又通过心里说出来,就被染了。而这个我们已经是起心动念了,只不过这个起心动念我们认为是正常的,实际上已经开始堕落了。
这个微细的变化只有菩萨、罗汉才能看到,我们很难看到这些变化。而我们看不到,不等于没有。所以说,就起了一念的恶心,我们都会马上天地灰暗。你就一念起了恶心,甚至包括退道心起来,马上天地就灰暗。
就算这个事情不是你的,别人生退道心,你思惟思惟:哎呀,他怎么起这个心呢?这个心是什么样的心?就你这么一思惟,你同样地也跟着起了变化——天地昏暗,甚至地狱现前。只不过是我们这个粗妄想觉察不到这种变化,因为我们不具备天眼通、慧眼通,因为我们不具备这些,所以我们不知道。不知道不等于没有啊!等我们知道的时候早就晚了!那时跟谁讲去啊?你讲理,你什么都讲不了了。所以说,千万可得注意这一点。
所以说,恶语最伤人,一个伤他人,一个伤自己。特别是对方的事情,比如说有个人犯了一种过失,我们去说,至于对方受没受损失咱先放在一边,就你想说的这一念,就像人把斧子往空中扔,那斧子能砸到虚空吗,能把虚空破掉吗?破不掉。而最后这个斧子还得落下来,从哪扔还得落到哪地方去,还得砸你。像人仰天吐口水似的,你吐完了,那个口水它不会吐到天上,粘在天上,它还得落下来,落下来就是自作自受的。你想,多厉害的事情!
而且,不光是佛法中不允许这么样做,就世间法也不允许那么做,有事隐恶扬善,少说别人的过失。过去,有个人就是这样,他发现别人有着一种行为,也不是发现——他自己没发现吧。他和大家一起开会的时候,别人就提出了某个人有什么隐私的问题。当时这个人,就制止这种说法,虽然是大家集体开会,但也制止了这种说法。因为一个人,如果有隐私的问题,只能个别地去解决。如果在公众的大场合,一旦提出来了,本来有很多人是不知道的,反而因为你以为是提出一种公事,而说了一些别人的隐私,会造成所有人都知道。这个人你叫不叫他活啊?而且,一是容易把他的名誉毁坏,很难再活下去;另外一个,等到说完他,我们那个心已经变坏了。没等损害他的时候,我们这个心先变坏了。
后来这个人就制止大家,就告诉:你大家不要讲这些事。啊,讨论点别的事,就是那个意思吧。就是这个事呢,我们没有看到,不要胡说。就这一念的好心,最后结果怎么样了呢?大家马上止口不言了。就这一念好心,就是咱不说别人有什么感想,就这(要被众人讨论的)对方确实是永远地感谢他。至于他对此知不知道,那是又一回事儿,但对方永远感谢他。后来对方有的出国了,也非常惦记他;有的在国内呢,也非常惦记他。一念好心,就功德无量啊!所以我们千万不要造口业。口业不能造,说僧众过就更不能造了。就是世间法都不允许我们造口业。

《说僧过恶 犯大重罪》
佛陀不允许任何人造口业,毁谤出家僧众,若说僧尼过恶,其人即违犯无量重罪。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三、佛陀告诉天藏大梵天说:复次大梵!若有依我而出家者,犯戒恶行,内怀腐败,如秽蜗螺,实非沙门,自称沙门;实非梵行,自称梵行;恒为种种烦恼所胜,败坏倾覆。如是苾蒭(比丘)虽破禁戒,行诸恶行,而为一切天、龙(八部众名略)、人、非人等,作善知识,示导无量功德伏藏。
所以说刚才已经念了,佛说不许任何人造口业,就是这个道理。任何人造口业都不可以,就是世间也不允许人造口业。比如邻居啊,有点什么恶事了,不能出去说。父母的事情能不能说呢?不能去讲。“哎呀,父母怎么怎么不好啊,怎么怎么的,有什么过恶。”这不能讲,父母事你不能讲。而且,兄弟的事情能不能讲?也不能讲。包括自己孩子的过失都不能讲;邻居的不能讲;师长的不能讲;就是村子里,就一般的,傻乎乎的人,就这个人的过恶,都不能讲。世间法都不允许讲,何况我们出家了,知道有很多众生即是前生父母、未来佛,哪个都不能讲。未来佛,所以说所有的众生都不能讲。
有人不是讲了一句话吗?现世现报,那真吓人哪!有只鸟叫得不好听,“呱呱呱”的。几人正好在那说话,它使劲喊使劲叫。有位师父,一看那鸟叫得挺难听的,就说:“这怎么叫得这么难听呢!”当时我就想制止他,因为还止语呢,就以手比划一下子,意思不让他说,那都来不及了。他刚说这一句话,那鸟“噌”一下飞了。等他知道了,不应该说的时候,马上那个人就缓(明白)过来了——不应该说,那时候都已经晚了,那鸟都“噌”一下飞了。鸟永远会记住你诽谤它,将来非要受果报不可。你觉得那鸟听不懂啊?这一下他受了教育了,以后想,他再也不敢说众生的过失吧。由鸟这一回事,他绝对不敢讲了。那真吓人,确实教育人哪!(编者注:师父当时在本溪茅蓬闭关)
你想,就一个旁生,其它类的众生都不可以诽谤,何况诽谤僧人了,是不是?等于诽谤自己的父母一样,那是法身父母,就更不能诽谤。所以说,大家一定要知道。你看说鸟的过失,因为我们听不懂,而说了那鸟,都有这么大的果报。何况我们,有的说僧人,说尼众的过恶,所以说犯罪无量啊!
另外,僧人,就有的可能是为烦恼所覆,有时犯了禁戒,行了一些恶事。所谓的恶事,就是行了些世间法,与佛法不相应。但是还能为人天,为天龙、人、非人等做善知识。因为他出过家呀!而且,他只不过犯了世间的习气和毛病。但是最主要的,他的僧相在那地方。就没有那个僧相,我们都不应该说,要隐恶扬善的,何况有僧相在,谁敢说啊!
我过去给大家常讲,在五台山时遇上那么一个人,虽然有着种种不算是太如人意的地方。但是,只要见到他来,从来都是恭恭敬敬。我见到他来,我就起来,就站在床边。他一看我起来,有时候理我,有时候不理我。但是我,却是看他坐下以后,我再坐下。他知道我在恭敬他。等我临回东北的时候,他就非要和我照相不可。我倒不是喜欢这种照相,就是人的这片心。由于我的恭敬,获得了他一片的真心。我并没有说什么,他偶尔到那里去了,我都要站起来,要恭敬他。我恭敬并不是恭敬他这个人,我是恭敬他的僧相,还有他在僧中担任的职务(编者注:在僧中担任职务,办事时即代表僧团,代表常住)。更何况恭敬也包括他这个人。恭敬他这个人,倒不是恭敬他某一种(不太好的)行为,不是这个意思。由于他有些行为不如人意,但是由于我恭敬他的这个僧相,和他的职务,而使他有所改变。究竟有没有改变,我不太清楚,但是我可以举个例子。
有个人起嗔恨心,那嗔恨心大得不得了啊!就想找理由打人,走路也横晃。那种气势啊,人一看就明白了,嗔恨心就是了不得了。我遇上这人怎么办呢?我就站在旁边,恭恭敬敬的。不是说不说他的过失,而是恭恭敬敬的,用心去恭敬他。恭敬以后,我还觉得对不起他。因为啥?人都有困难的时候,难处什么的,我得帮人家。所以说,那天过斋的时候,我又特意到他跟前去行堂,本来我不行堂的,这次去给他行堂。哎,他乐了。他虽一句话没说,能感应到我在特意为他行堂。我非常谨慎的,一点点地给他打饭,非常恭敬他,用那种慈悲来化解他的嗔恨。但是由于我做得不好,做得没到家。后来还是发生了过失。他与别人争吵起来了,造成了一定损失。但是终归他没有出更多的事情,包括人命啊。后来,他也圆满地受了戒。
在没受戒之前,我曾上他那去一回。他可客气了,那什么都想帮忙。实际上,我整个来讲,没说安慰什么的,几乎是没说过话。就是用心去感应,去恭敬,完全是一种恭敬。那天正好,表坏了,我想去修表,实际上是电池没有电了。他一看那表,说:“你过来,过来。”我过去了,他说:“你怎么的了?”我说:“这个可能是坏了,可能没电池了。”他说:“你交给我吧!我会修理!”实际上他哪会修理呢,就想替你做点事情。
你说为什么能这么好呢?就是用心去感应去,心去感应,就有这么大的果实,就有这么大的好处。反过来,如果我们起心动念说别人的不足,我们会怎么样呢?有说过失的一念,我们都会失去功德的。所以说大家修行中一定克服这个漏洞。

如是苾蒭虽非法器,而剃须发,披服袈裟,进止威仪,同诸贤圣。因见彼故,无量有情种种善根,皆得生长。又能开示无量有情善趣生天,涅槃正路。
苾蒭就是比丘的意思。就是这位比丘,虽然不是证果的人,而且是犯戒恶行,但是由于他现在剃发、披袈裟现僧相,他和那个圣人,表法的功德是一样的。因见他故,而识圣人,这样的话,无量有情种种善根,皆得生长
你说出家人呢,不用说互相说话啊。就是见一面出家人的相,都会有这么大的威力,会使很多的善根增长起来。包括释迦牟尼佛出家修道的时候,因为在皇宫里非常闷,就走出城的四门,看到了生老病死种种的苦。完了以后,他就觉得生活没有意思。这时候呢,就看到一个出家人,比丘从这路过,拿了一个锡杖过去。就这一过去后,佛就决定出家了。没有说话呀!就看到出家人从那过去了。当然了,这个出家人是天人变现的(当时世上还没有比丘)。但是就见到出家相,释迦牟尼佛就决定出家,最后成佛了。所以说种种善根,皆得生长,又能开示无量有情善趣生天,涅槃正路。
什么叫能开示呢?就僧人这个形象就能开示。这个僧人的形象就能开示这么多。他(僧相)给你显示了无量有情善趣生天,涅槃正路。他(僧相)指导你怎样修行,你的路应该怎么走。所以说僧相,那就是我们回家的路程,也是我们的父母。所以说,一点也不允许。大家把掌放下(有人在合掌听法)。一点也不允许任何人,进行说三道四。
所以佛又讲:依我而出家者,若持戒、若破戒,下至无戒,我尚不许转轮圣王,及余国王诸大臣等,依俗正法,以鞭杖等捶拷其身,或闭牢狱,或复呵骂。就是说,要持戒的,或是破戒的,或者甚至没有戒的(编者注:出家后还没有受戒,或出家后,受戒时因某种缘不具足而没有得到戒。)也不允许国王大臣以国法,以世间法来制裁,都不允许的。你在别的地方,除非你不穿这套衣服(还俗以后),你穿这套衣服,都不允许你制裁。
过去哪个大臣如果犯了过失,你看清朝那个经常演戏的场面,首先打掉什么,帽子上叫什么翎?(弟子:顶戴花翎。)先打掉顶戴花翎,然后这才允许制裁的。你要直接制裁的话,等于乱了国法。你制裁的只是罪人,但你刑法不能制裁大臣哪,是不是?你只能制罪人。
所以说他出家,有僧相在那块,他不是罪人,那是僧相。至于他犯了过失(若违犯国家法律),必须让他还俗以后,离开这个僧相,这才能制裁。所以佛讲,不能以世间法来制裁比丘。你就觉着世间法如何如何的,要制裁,这都不允许的。包括你打骂一个犯戒的比丘,等于出佛身血。这么厉害!

如是破戒恶行苾蒭,一切白衣(信众,居士)皆应守护,恭敬供养;我(佛)终不许诸在家者,以鞭杖等捶拷其身,或闭牢狱,或复呵骂……。昨天讲了,这个对破戒的比丘,一切白衣、信众、居士皆应守护,就是破戒的比丘你都得守护,恭敬供养,这是佛说的,终不许在家者,以鞭杖等捶拷其身,或闭牢狱,或复呵骂。
为什么要这么讲呢?因为你如果对比丘进行打骂的话,会使很多人对僧失去信心,使人失去信心。第一个,首先是坏你心,谁动手谁坏,因为你嗔恨比丘。他只不过做了一些世间的事情,所以说,你认为不如法,你是按照这个佛法的要求去,那么说的。所以说你起嗔恨心,首先坏其心。坏什么其心呢?就是坏了你(内心中)的僧相。因为我们对僧相有个崇高的认识,无瑕的那种认识。因为僧相是完美无缺的,完美无缺,是放大光明,他是佛的化身。所以我们应该时时刻刻的,要追求今生今世成为一个真正的比丘。一个真正的比丘才是我们人生解脱的根本。所以说,你(心中)认为他是比丘,如果你要动手去打比丘,那就首先坏你身,坏你的心,坏你的法身。因为将令你永远失去善根,而堕落地狱。
再一个就是,你如果要是将出家人,包括给关起来打了以后,而会使很多人,因为听到比丘的过失,或是因为你的拷打,而不再尊敬,会使很多人失去信心。你知道,一旦对一个比丘失去信心,等于多生多劫地堕落苦海。由于它的辗转,互相传闻,会使很多人堕落苦海,这个罪可就大了。
而且,佛法中绝不允许这么做。因为本来佛法是完美无缺的,是无瑕的。但是由于个别人的行为,所造成的一点过失,造成了一点影响,这都属于魔和外道的作用。并不是说佛法真有那么个行为。佛法僧没有这种现象,这都是一些魔在作祟。我们有时候不认识。
比如我们在修道中,有时,人还是你这个人,但是魔进入你的心肺的时候,你根本就不知道。包括忧伤啊、起烦恼啊,甚至哭啊、甚至笑啊、甚至生气、嗔恨心。你不知道这时候,是魔已经侵入你的心肺,它在鼓动你。你明知道不对,但是你非得要那么做不可。那不行!守不住啊!实际上为什么那么做呢?是魔已经在你的心里呢,它起作用,它鼓动你。像发脾气似的,大点儿发吧,哭,使劲哭。明知应该别哭、别哭,哭伤身,干吗要哭呢?这边想着,那边却哭、哭、大哭不止。哎,它(魔)跟你这么干劲。
所以你认为,都是自己在起作用。实际上你不知道,那个是魔。如果当时你要认识:哎,这不是魔吗?我哪能这样呢?我这个人,我自个能控制自己呀!也不是这样啊!
你当时要是马上一念觉的时候,这个魔就像一张画面似的。咱看过《画皮》那本书。那个故事中,脸上贴一张假画面。等你要识破的时候,就像把这张假画面突然撕下去,马上你的本来面目就露出来了。当时你还伤心得不得了,嗔恨得不得了。可当你要识破的时候,啥都没有了!
就这种幻境太吓人了。你要不亲入其境啊,没有这个体会的话,你永远不相信是魔在你身上起作用。你以为,(是外界的)他给我造成了烦恼,他这句话所引起了我不高兴,或你在事相上乱找原因……实际上呢,没有用。因为事相,它永远是个事相的东西,它本来是一个无情的东西。为什么无情变成有情了?就是因为我们的心,在起心动念。
比如一个柱子,柱子它是一个木头,你有啥好坏呢?但你就能看出好坏来——圆不圆啊,方不方啊,色泽怎么样。这些东西哪来的?是你情感外加上的。是你心里动情了,有所想法,所加上的。所以说外界的一切情况都是无情的,是我们心里有情才引起了外境的变化。所以你怨谁呀?说是他惹我烦恼了,他不对了。根本就没那回事儿,我给你说,根本没那回事儿。包括最普通的一个道理,你看看风。每天自然的风。有时候天热了,小凉风吹来了;哎,天冷了它刺激你皮肤啊。就这个风,它也不是无缘无故来的。根本就没有个风。哪来的?是你起心动念而来的。你不信,你心如果有了定力,风就减弱。因为你没有细心地观察,所以说不知道这个秘密。
像磕大头,你要一努力,这个风就感觉不出来。并不是感觉不出风来,而是风对你不起作用。并不是你磕大头克服了风,而是你的心里的业力在消除,有了定力,风对你不起作用了。因为你的情不是那么多了,所以风对你就不起作用。它随着每个人的业力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说,随着你心的变化而变化。所以说,你若不明白这个道理,怎么能看得破呀?是不是?
所以说,给大家讲的,就是通过这个,我们就看破了。所以我们不要被外境转,一切要看住自己的心,这是真实,这是真理。心为外(境)转,那属于外道,外道才那么看呢。他被相转啊,一会儿这个,一会儿那个。或者是凡夫才那么看呢。作为一个佛弟子,那么看都是错误的,没有实际意义。
好,这里特别讲了不能打骂这个比丘。不管他是破戒,和这个如何的,都不能打骂。因为你要知道,他现在破戒了。破戒,甚至他下了地狱。你看他下地狱是不假。但是他上来也快呀!一旦消除了业力,从地狱爬起来,那很快成就的。这个道理你可不能不知道!所以说,有时候佛讲:受戒破戒,能成佛道。你不受戒永远成不了佛道。所以大家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
    尔时世尊,而说颂曰:
  瞻博迦华虽萎悴,而尚胜彼诸余华,
  破戒恶行诸苾蒭,犹胜一切外道众。
所以,佛说偈曰:瞻博迦华虽萎悴,而尚胜彼诸余华,就是说,瞻博迦可能是一种花名,虽然已经萎悴了,就是说这个花已经蔫了,已经不新鲜了,而且,失去了它最兴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而逐渐地萎缩了。
但是要和其它的花来比,你再怎么好——比如和草比,草永远你是草,博迦花永远胜于你。咱们都明白这道理,那花和草不一样,对不对?或是那个野花、小花,就像和牡丹花,你没法比。因为这牡丹它是花中之王。就是它坏了,它也是花中之王的花,它的名在那块,远胜于你。所以说,它有那一个形象,都胜于你。
所以,佛就讲了,出家的比丘,(有个别的)虽然破戒了,他还叫比丘啊!他从(佛的)王族里出来的,远胜于你这些凡夫,就是平民百姓(编者注:指还没有出家受戒的人)
破戒恶行诸苾蒭,犹胜一切外道众,虽然他破戒了,或者行了一些恶行,这些比丘,但犹胜于一切外道众。外道和那个比丘他没法比,第一个,比丘的形象,就已经超越了他不知多少万倍。就像你出家和没出家人一样。你出家——他有的说我没出家能如何(修行),但是你要知道,出家一天一夜二十劫不堕恶道。你在家再怎么修行,和出家这功德没法相比。何况出家之后,这个僧相已经成立,它必然种下了无量的善根。这个善根,是个究竟的善根哪!它不是普通的善根。外道离这种善根不知远了多少万倍!他连知道都不知道。他不知道什么叫僧啊、佛啊、法啊,连知道都不知道。他在世间混呢。你说他能比吗?就像我们没学佛之前,我们和僧根本就不靠边,什么叫僧根本就不知道,你怎么能成佛?佛法连半句你也闻不到啊!
所以虽然他破戒了,但他终归是能出家,另外确实闻过佛法。而本身带的那个僧相又是佛法的一部分。虽有种种的过失和恶性,但终归胜于那些没有学佛的,那些外道啊!
这个我深有体会,你我都有体会。你看他(破戒比丘)能说一句话,能说到佛法哪句话上了。我们如果没学佛,那没法和僧人比,僧人最次的那个——就甚至那个居士,我们都没法比。人家能知道有佛,我们没学佛前连佛都不知道。所以说犹胜一切外道众,这个道理大家要知道。

佛告尊者优波离言:我终不许外道、俗人举苾蒭罪。我尚不许诸苾蒭僧不依于法,率尔呵举破戒苾蒭,何况驱摈?佛不允许,说这个僧人罪。“率尔呵举”,就是呵斥的意思,举是举报。驱摈就是撵走啊、赶走啊。
当知有十非法,率尔呵举破戒苾蒭,便获大罪,诸有智者,皆不应受。何等为十?
佛讲了,不允许你率很多的人去呵斥,就是责备,或举报破戒的苾蒭。说“你这个僧人如何如何,你太不像话了,你怎么这样”的话,那都不行啊。就是僧人和僧人之间,也不允许在白衣(在家人)面前说这些话,(意即有在家人在场的时候)。
有的人在白衣面前,就说“你看看,师父,你看他这太不像话了,你看”。完了,在居士面前不能讲这话,僧人的一切过失不能讲。我们有时候不加小心,有时候一气愤了,“你看他这个做得也不对呀”,如何如何的。那千万不能去讲。因为本来挺小的事情,如果你这一讲,就变成大事情了。
首先要保护住别人的那个善根。有善根才能脱离苦海。那点小过失,他今天有了,明天就改掉了。人能一样吗?是不是?它不一样啊。
就像那个污染的东西,如这个衣服被墨水所污染了。你用各种的颜料啊,或是除色剂啊,洗洗能洗掉。这没问题。如果你说了比丘的罪过,会达到什么程度呢?就等于把这件衣服烧个大窟窿,你用什么办法你也补不上。你用水洗能洗成原样啊?你怎么去补啊?它已经烧了,就毁掉了。你说过失等于毁掉这个衣服一样。你不能因为小的问题来破大的!
他一个小过失,比如说有人,就犯了骂一句人的过失,你就将他枪毙了?骂人是不对,但是,你量罪(轻重的)时候不一样啊!那个骂人只是责备一句就完事了,说一说他,改了就完事了。他骂一句,就给他枪毙了,不能那样啊。这也是一样,你不能因为僧人有点小过失,你就进行了(宣扬),破了所有的善根。你这一说,他的过失是小。但是你要一旦说了,你比他的罪犯得还更大。你得不偿失的事!你说我说时是好心,好心只能说是所犯罪重和轻的问题。所以说这个僧相不能破,这个是最主要的。有过失呢,都可以改。今天他犯了,明天他可能又改了,又成为一个好僧人,成为一个清净的僧人,他是可以忏悔的。但你要把别人善根要破掉了,那就毁了,别人因此不信佛了,那才是生生世世的事情,可不能因小失大。

佛讲,何等为十?一者不和僧众于国王前,率尔呵举破戒苾蒭。
“不和”就是不得、不应该的意思。
“不能在国王前”,这个是领导啊、这是国王,或大官来了。正好我们是僧人在一起,得了,我就说:“某甲啊,你怎么这么样的?”就故意要说给国王听,或是在国王面前来呵斥某甲,这不行。因为什么?就像自己家的事情,他是你的脸,你把他脸给打破了,你怎么就得到光彩啊?那国王如果对佛法没有正信的话,听到就会怎么样呢?国王就会生气了:“这出家人,这里边这么不干净啊。”他不说某甲不干净,他会说整个僧人里边还有不干净的话。他会对僧人起反感,不护持僧人。这不护持一个僧人可以,不护持十个也行,他连整个佛法也不护持了。甚至采取了各种的手段,定了一些不合理的制度,对出家人进行制裁。由此而制裁所有的出家人,所有的出家人都受到限制,佛法还从哪弘扬呢?而且会使很多人失去善根,再没有接受佛法的机会了。你说过失多大?所以说,家丑不能外扬。
另外,特别在国王面前更不应该讲,一定保持僧人的好,一问:“僧人怎么样?”“好!”因为是自己家的一点事,是不是?不能说出去。一旦说了,国王一旦失去信心。他有权力呀,他要下一个决定,就坏了。如果一旦说错了话,会使整个佛教受到重大的损失。所以说我们不应该在国王面前举比丘罪。
二者不和僧众于梵志众前,率尔呵举破戒苾蒭。
不能在“梵志众前”,就是于修外道的面前。这些修梵志的,就是外道众的意思。就是像这个,有一些什么道教啦或是什么教啦,不能在他面前说僧人的过失,或是呵斥都不可以。你一说,他那些人就瞧不起佛法。他本来应该改邪归正的,因为你呵举(某个)僧人,他就认为僧众不清净,失去了他改邪归正的这种机会,会产生邪念,这不应该。
三者不和僧众于宰官众前,率尔呵举破戒苾蒭。
也不允许在宰相,还有县官,包括那一些有权位的世间官人前,不能讲。现在就成为一个大颠倒,现在的有个别管宗教的,才不管你那个呢。看到出家人有不足的地方,他是真说啊,真管你,什么话都敢讲。所以这都是大病啊!如果我们僧人再在这个上,再给加个杠:“对,管得好!他这人呢,太不像话了,你把他制裁才行呢!”坏了,就算他对他进行制裁。实际上,他也反过来,也会对你进行制裁。而且,以后他对所有的僧人都要制裁。那时候佛法就要毁掉了。在他面前也不能讲。
四者不和僧众,于诸长者居士众前率尔呵举破戒苾蒭。
也不能和于长者,就是有德的人才。就所谓的世间人,比如这一族,这个人像这最高的,有德行的,家庭环境比较好的,这个叫长者面前,或是居士众前,也不能说。我们有时候,老犯这毛病。居士在道场住着,在居士面前,有时候不管这些,就说了:“你怎么事儿?啊,某甲(沙弥),你这样样子的?”这不能讲,这讲了都不行啊。像亲某,大嗓门喊上了:“哎,你怎么这样子的?”那不行啊,那都不能讲,在居士面前绝对不能讲。或是跟居士在一起干活的时候,绝对不可以呵斥咱们的僧人的过失。
另外,还得注意什么呢,依教奉行。在居士面前的时候,比如说,有时候师父或是别人安排活的时候,你可千万加小心,别引起矛盾。你比如师兄弟之间,可能是某沙弥告诉亲某了,说:“你,亲某,去把那个(墙上的)洞好好砸一砸。”亲某不能说:“我不去!啊,我不去!”就算亲某如果说:“我还有别的事。”你不能再说:“你看你这个人,我告诉你干点活,你什么都不干。”这种话,俩人都不能讲。他不能顶嘴,你也不能去再把这个事情扩大了,这个事就得忍耐下去。
上次,这某沙弥我得说你了,上回砸(墙上的)洞,(你坐那,没事,我是举例子说)砸洞的时候,我说:“你这怎么……”我是怎么说来着,我说你这个洞如何的砸法。然后我走了,你就在那说:“你看,师父还叫我这么砸呀,你看这,我能砸得动么?”吵吵几句,那林工就过去了,林工说:“那我来砸!”那林工,虽然他是砸了,好像替你解忧,实际上,他想维护师父这句话。但同时这里都有过失,埋怨的话叫白衣听了不行啊!我都没敢跟你俩顶嘴,我不敢跟你顶嘴,因为这个环境不允许我再说——我找你算帐,我说:“你干吗,师父说话,你还敢这么样的?”我都没敢找你,我都扭头就得走,这就赶紧回避了,不能造成矛盾。
后来林工去了,我告诉亲某,我说:“你上去,你把林工替下来。”是告诉你了?还是告诉他了?上去把林工赶紧替下来。你得这么处理。你这一句话给我吓坏了。你看我有权力吧,但是我也不能在这里,进行说你们。你们也不应该在居士面前,就是不论这个我安排得对错,或是师兄弟安排得对错,都不能顶。你顶,到时候造成的这个印象不好,会说你们僧众不和合。我给你说,干活事儿小啊,咱僧众和合的那个僧相是大的!
所以这个大家要注意,咱们最容易犯的毛病,就在这。因为居士中,有很多他要出家的,他是我们的后备力量。如果你说多了,看毛病看多了,他不出家了。就像王工似的,一天没事儿就尽看僧人的过失,看来看去把自己看没了。本来我最同情他,一个是年龄大,另外他有点技术,这倒是小事,关键是年龄大也没啥去处。让他住在这里,咱们也能有口吃的,至少可以护持三宝。但是,嘴不好,老说僧人过失。最后说来说去,就把自己说跑了。就是我不挑你,自个就不行了,龙天护法就不护持了。
所以说,有很多人为什么退道了?就是因为不断地说僧人的过失,居士说僧人的过失,僧人自己说僧人的过失,而退道的。很多发心的居士很好,来了以后,说:“师父你看那个——怎么办?”等你也不加小心,不加防备了,与居士两人处得时间长了,熟了。你也不管那个了,你和僧人之间说话也不分场合地点了,居士在旁边时,就说:“你看看,这个亲某,他也不听话呀,他老迷迷糊糊,怎么回事呢?原先可发心,现在怎么这样呢?”这话不能讲啊!你俩说话是这么说了,觉得没什么。但是旁边的人听见心想:啊,僧人也这样。我原先寻思,那个僧人形象不知道是多么光荣啊,我将来还要出家。原来你们这个僧团也不清净啊,得了,我走吧!就退道了。这里不出家上哪去呢?还是在家当居士好。
现在为什么很多的居士不上寺院,就因为有人在赞成(在家作)居士好,不赞成僧人,而说僧众的过失过多。所以就造成这种现象,使居士失掉了信心。另外我们僧人之间,就是又不加小心,不知道这个损失掉僧相的害处,不知道僧相的利益。僧相一旦损失了,这个害处那是无量无边。那是叫人堕落地狱。就像一个大法船似的,人家本来要乘这个船,可以度过苦海。你硬在旁边拦着,说:“不行啊!这船走一半,船就得漏,你看那块坏了,你看那块掉漆了。你走到半道上……”老是去诅咒。正好大船走了,这个人只好乘一个别的小帆船,大风一来了,可能这人就掉到海里就淹死了。因为他的小帆船过不了苦海。只有这个大船能救他,但是你又给拦住了,不许他登这大船,你说你不是害人吗?是不是?你有意也好,无意也好,终究是害人。所以你不能那样,不能拦着人家不让登大船。本来他就够危险的,在苦海里挣扎着。好不容易知道有三宝,我们应该去恭敬三宝啊,而且好出家修道。本来是鼓舞信心的,因为我们自己无知,不知道这个厉害,由于说僧众的过失,而令人最后失掉信心。这等于把他这个人又推进大海里,推到生死苦海里。这就是见死不救了。

五者女人众前,率尔呵举破戒苾蒭。
也不能在女人众前说僧人的过失。这个女人,有两种女人。有一种信佛的女人,恭敬僧人的女人。一种还没有信佛的女人。如果她恭敬僧人,如果你要在她面前说僧众的过失,她会失掉了信心。因为女人成佛必须得转男身。因为女人必须得恭敬男子,最后才能成佛的,她必须要转男身。一旦她失去了对男子,男身这种恭敬的好相。而失去信心,会使她堕落,永远不能脱离女身。
另外女人,容易嘲笑别人。有一种女人,就是暗中嘲笑。如果你要是说了这个僧人的过失,她心中暗暗嘲笑,一旦嘲笑,坏她自己的身,坏她自己心。
而且女人再一个就是两舌的多,她会辗转地唠嗑,和别的女人唠嗑:“哎呀,那天怎么怎么的了。”那长舌总去讲,说三道四的。最后,本来是不一点事,她给夸张得那么大。最后,弄得满天风雨。
另外女人好嫉妒,有很多的嫉妒心。你说他(某人)了,她就会起一定的想法了,在里就挑拨是非了:“你看谁又说你了,你可得加点小心,啊!”她去告诉那个人(某人)。那个人以后就对你起了嗔恨心。本来没有啥的事,都是一时的气话,或是一时的小问题,最后由于女人的辗转,使很多人失去了解脱的机会,造无边的口业。
另外这(个别的)女人,也会有空可钻。她那个眼睛啊,像毒蛇似的,像针似的。如果谁有过失——咱这个僧团就像铜墙铁壁似的,她就像什么的呢?就像是小虫子,就是到处找窟窿去,找你里面的漏洞。她要把你给吃了,她要把你给拉下水。如果你这里有一个漏洞露出来了,她就心中暗喜:“噢,这个,可算在这里清净之中找出一点不足了。”这一个满足她的心愿,另外她要下手,从僧众下手。
比如说,你说一个人不好,她就可能知道这个人有点什么弱点的地方。妥了,她就开始做这个人的工作了。大展其能,就是来引诱这些男人,最后达到她那种卑鄙的目的,最后把你从僧团里,整个地教你坏下去。你说多厉害啊?那女人可了不得!所以她见缝就钻!千万不能那样。要远离女人!特别不要在女人面前讲,无论她信佛不信佛,都不能讲。如果你不在女人面前讲,她对僧人有一个真正这种清净相,她将来会得到解脱。就算有了过失,你不讲,她也会得到了一定的正见。因为啥呢?她不知道你有过失,她对你还恭敬,恭敬以后,实际上还是成就她。
六者男子众前,率尔呵举破戒苾蒭。
不允许在这个男子面前说僧人的过失。一切男子啊,他也是七宝身,而且很容易得到这个出家的机会,出家很容易成就的。在他面前讲,会坏掉他的信心。另外,这男子都是我们的(前生)父母。所以说,对他们来讲,我们应该恭敬。另一方面,我们对一切男子还有教化的责任,令他们能够生起信心,将来好出家。不能破了僧相,破了僧相它会造很多的业。不出家就是造业,是不是?一人造业就会带来一大批人。
所以说,不能在男子面前 “率尔呵举破戒苾蒭”。而且男人还有很多的嗔恨心,还有行为啊。嗔恨心一旦大了,他对苾蒭采取行为就坏了,或是骂,或是砍,都是由于嘴的口业所造成的。

七者净人众前,率尔呵举破戒苾蒭。
这个净人哪,就是包括给你办事情的人。这个我给你说,最加小心。我们那有很多净人。有时,特别是男净人。比如说互相办事,咱们需要人家护持。因为他为三宝,在近前护持。护持僧人去办些事。咱有很多事情做不了。比如说买车票啊,或者买吃的等,咱们有事出外,由净人帮助买,保护僧人的戒律。而且,佛法需要,特别是僧团需要很多的净人来护持。他们本来是一心一意来护持佛法的。但是由于我们,互相呵举那破戒的比丘,说僧众的过失。会使他失掉信心,最后不护持你了。而且,本来应该做的事情,他也认为不对了。
有些我们做不到的事情,比如说出外,买车票啦,买东西啦,必须由净人来帮助解决这些问题。等到你一旦说僧众的过失,他听久了以后,对僧人产生烦恼,认为你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不如法的。而大肆宣传:“你看看,那天谁还教我买这个呢,他说买饼好。他不愿意吃馒头,吃饼好,你看贪不贪?”完了,你可了不得。他知道事情很多,而且本来一件正常的事情,他会认为不正常。
因为啥呢?我给举个例子。买饼买馒头,都是他自己说出的,最后问师父:“你看决定买哪个?”师父说哪个都行。他说:“买饼行不行?”师父说行。反过来他就颠倒话了,说师父要饼,不要馒头。本来是很正常的话,他又知道得很多。因为你在他面前失掉信心的话,他会说出很多的非真实的“事实”。大家还认为他说的话比较可信,即使说假话,大家也就相信他三分,因为他是经常在师父跟前,常做净人哪!知道很多事情,如果他失掉信心了,他都会给你说出去的。失掉信心,他是坏了他的心,另外对僧团的破坏性就更大了,而且还形成了一种事实。

八者众多苾蒭、苾蒭尼前,率尔呵举破戒苾蒭。
特别不能在比丘尼面前,和众多比丘面前,说僧人的过失。
比如说一个人犯过失了。正好某(沙弥)过来了,一看他走慢了。这个时候有那么多的人,还有比丘尼,你不能:“某(沙弥)快点儿!快点儿!你怎么这么慢呢?”不能说啊!你说他你捡不着!而且大家笑话的不是他,而笑话的是你,没有身分,没有教化好。另外,他们特别会笑话什么呢?笑话僧团的不清净,而且笑话有这么多的破戒的苾蒭。他们也会失掉信心。
而且比丘尼,她不会实行八敬法,对大僧她不恭敬了,而产生了那种邪知邪见。现在这个女人世界,你不知道,这女人可厉害了,那出家后她也厉害。而且中国养成这个习惯了。所以说,她们很难服众。这佛制定比丘尼必须行八敬法才能成为比丘尼,才能得戒。不行八敬法,比丘尼马上就破戒。如果你在她面前,呵举破戒的比丘,她对比丘失掉信心,不恭敬。不从表面,就从心里如果不恭敬,都会失掉八敬法的,她的比丘尼戒实际上已经不成立了。你想一想,你破了自己的法,也破了她的法,这都是不行的。所以说我们大家不能在众多苾蒭和苾蒭尼前,率尔呵举破戒比丘。
九者宿怨嫌前,率尔呵举破戒苾蒭。
你不能在过去有怨恨,和我们有仇的人面前,你去呵举破戒比丘。比如说你们俩不对付,你们俩过去就有这个宿怨,非常地嗔恨他。因为你嗔恨他,就转移目标了,没法说他怎么办呢?正好有比丘过来了,或是有谁提到比丘的事情。你就大举比丘的过失。用比丘来作比喻,说比丘的过失,来攻击这个宿怨嫌前(的人)。你在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拿它来影射这个人。这样达到报复的目的。这样会使怨恨更加深。而且那个人,会更加嗔恨。不光嗔恨你,同样嗔恨比丘。因为你拿比丘来攻击他,他为了恨你,也得恨比丘。是不是?所以说,这样的话会造成仇上加仇。不光是在你身上有点仇恨,最后还转移到僧人面前了,使他也堕落了。所以特别加小心,不能这样做。因为如果说僧众的过失,会仇上加仇的。就算你不是影射他,你在跟前说,都会仇上加仇的。
若不说僧众的过失,因为一切僧人是清净,如果不说僧人的过失,能把你仇恨化解了。比如说,我和某人本有不合的地方。但是,我称赞僧众的好,他也称赞僧众的好。我们俩这么说来说去,自然我们俩的心就合了。你知道吗?所以僧相能解除一切冤仇。如果你也说僧众不好,我也说僧众不好。哎,俩人说来说去,反而原先的仇没解,再仇上加仇。你俩越来越坚固,还都谤了僧众,那个仇不会解开。就算你想解开,也没有这么解的。为了达到解除仇恨,去说僧众过失,那不会解开的,而只能加重。因为你用错了药,你把毒药当甘露了。想治病,毒药当甘露,你说能治病吗?它不能治病,只会被毒死。所以不能在“宿怨嫌前,率尔呵举破戒苾蒭”。

十者内怀忿恨,率尔呵举破戒苾蒭。
就是说是心里不平的时候,你不要去讲破戒苾蒭的过失。因为你讲出那个话,绝不是一种让他改正的话,而且,苾蒭的破戒行为,在这个基础上,又加上你的嗔恨心,只能把这个破戒的事情越来越扩大。同时,让你的嗔恨心越来越大,越说越造业,越说心里的嗔恨心越起来。只能越来越坏你的心,所以说不能讲。
特别内怀忿恨,如果这个人确实有那么回事儿。但是你那个心眼不正,说出一遍坏你一遍心。如果你要不说,虽然你心里有嗔恨心,我们有时候也有发脾气的时候,但是你只要咬牙忍得住。比如说,这人有过失,我就忍得住(不说)。他是个比丘,你要不讲,你那个嗔恨心马上很快就下去。因为什么呢?因为你在保护着僧人的形象,这个功德就能化解你心中的嗔火。这么样就能化解嗔火。如果你要是再怀嗔恨心,忿恨去讲,只能是火上加火。所以说,千万不能发脾气,说别人过失。
我们也是这样。平时谁有过失了,你如果发觉自己的心里不平,别讲,过一段再说。想给谁提意见,这时不能讲,你越讲事越乱。如果你要心里平静地去找他谈,他什么事没有;如果你要心不平静,你找他谈,本来就算你有理的事儿,越谈他越发火。
那“理”有什么用呢?关键是你那个“心”。理是一方面,你要是有理了,你更得心平气和去处理。心要不平,有理变成无理。本来是挺好的事,你非常有道理,但是你说他,他就不服。他怎么不服呢?你心先不服,心先有嗔恨心。你不是想帮助他,而是想使劲说他一顿。你自己心里不平,想把你那点儿气先出去再说。“你怎么对我这样呢?嗯?”你先出你的气。还没等达到你要的效果,气还没出去呢,他那边就翻脸了。不是他翻脸,是你的嗔恨心把他带动起来了。他本来就够着火的了,像火似的,应该拿水去浇,你又拿油去浇,你说那个火它能下去吗?火上浇油,最后适得其反。所以说,我们一定要注意,不能有嗔恨心去说谁的过失。
想帮助人,我们就得心平气和的。不管过去讲什么事情,你要退三步。什么叫“退三步”?一忍、再忍、再忍。忍完了以后,你再去考虑这个问题,能不能做。有时候忍一步呢,还行,忍两步呢,就做不到。不行,这心里非常难受,甚至不干了:“这、这、这哪能这样呢?这太委屈了,我做人也不能这样,我什么时候受过这气啊?”受不了了。
当你一旦有举动,要行动时,你再忍一下,说:“不行,我还得忍。”这时候忍了,马上就要爆发,谁到跟前,你甚至都要动手了,甚至就要破口大骂的那种程度。如果你再忍过去,那是什么?一片清凉。那个嗔恨心马上就化为甘露了,就在这一点上。我们有时候功夫不到,我们只能忍一步、两步,等第三步就忍不过去了,就吃大亏了。所以大家,特别是在破戒的比丘面前,就是遇到(认为)不好事的时候,我们都应该注意这些方式。这不光是对破戒比丘,我们应该这么做。就是世间法,就平时一般事情,我们也应该这么做。何况是比丘呢,是不是?更得这么做。我们一定要加倍小心。如果我们这么做好了,马上就有无量的功德。

如是十种,名为非法,率尔呵举破戒苾蒭,便获大罪。设依实事而呵举者,尚不应受,况于非实?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真有那种犯戒的事实,都不允许你说,讲得很明白。你说的是不是事实?确实是那么回事儿,那也不允许讲。何况不实呢,那更不允许了。
诸有受者,亦得大罪。
如果真有这样的事,你如果去这么做,你就获大罪了。
由此可知,非但在家信众说比丘过恶,犯大重罪,必受恶报。身为出家僧众,说比丘过恶,也同样犯大重罪。因此,佛陀为了避免缁素造口业,特别教诫僧众,不得向未受具戒者说比丘过恶。(编者注:缁素,缁指出家人,素指在家人)
就是说,不但在家的信众说比丘罪过,要获大重罪,必受恶报。就是你身为出家众,也不允许乱说。出家众更不能向未受戒人说。若是同样受戒的出家众,为了法,在特殊情况下,互相讨论法,这是另外的开许。否则的话一概不得说。
我们通过这就知道了,不但是比丘不能讲,就我们沙弥和沙弥之间的事情也不能讲。张口就有漏。你起心动念就有漏,等张口呢,已经是漏得不得了,快漏完了。因果成熟从嘴里出来了,一下子漏到底。所以,千万不要看别人的过失。这里讲得很明确,所以说这部经(书),非常好。
对一个真正修行人来讲,他明白不应该这样。为什么这样呢?这不像有个居士讲的,这只允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意思是这只许有犯的,不许有说的。实际上,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他只是以世间那种说法去说,而且还觉得很在理。其实最不在理的东西就在这上面,往往我们把不是理的东西当成一种理来讲。
你说一遍,表面是说他的恶事,实际上你的起心动念,不是那么个意思啊!你的起心动念并不是想帮助他,而是在泄私恨哪!你想一想,心里的起心动念,说他究竟是什么意思?是提高自己的觉悟啊,还是让别人警惕呀?都不是!而是挂着名义,说我是帮助他,或者我是在警惕别人。实际上,往往真正的含义在哪呢?泄私恨,是嗔恨心的表示。你不信,你扒拉扒拉(意即:让自己静下来,认真的思惟,反观自己的内心),一层画皮你把它去掉了。说过失,是想帮助别人(一层皮,外面的一种思想)、或是想警惕别人是想……(一层一层的反观,剖析自己的种种的思想)。
你把这皮一层一层扒。最后你扒完了这些皮,你看最后剩的是一片真心哪,还是剩了一个嗔恨心在里面?扒开皮一看,最后的东西,就是一个嗔恨心在起作用。就这么厉害!
所以说,我们根本就不会扒皮,我们稀里糊涂在那,心里怎么想怎么说。其实心里怎么想的?(自己根本不知道)。有很多的事情,我们都带着很多的色彩在里边。而且种子实际上就那么一个。什么是种子?无明!无明就是种子。
什么是无明?无明以后,再粗的种子就是贪嗔痴。一念无明变三细吗,变三细,变了。等到这贪嗔痴又变成了身口意,又变成多少,无数个变化,变成各种的烦恼。它需要各种的外衣披着来作掩护,借用各种的名义来起烦恼。这个是非常吓人的。你修道要不会这样分析问题,你就上了大当。包括再还有一些法门哪,什么(所谓的)方便法,你分析来分析去,最后什么都不是方便,就是妄语。撒句谎啊,说我方便方便。你方便——把你的方便全给扒拉光了,最后剩的就露出本形,就是犯妄语。有什么,就是犯妄语。妄语是什么?就是贪心作怪。
所以说,《戒经》——《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卷六说:为大护佛法故,(不应说比丘罪恶)。若向白衣(就是在家人),说比丘罪恶,则前人(信众)于佛法中无信敬心。什么叫前人哪?就你面前的人,你前面的那个人叫前人。说比丘罪恶,另信众于佛法中无信敬心。一个真诚的信,和尊敬的心,被破坏了。
宁破塔坏像(此极重罪),不向未受具戒人说比丘过恶
破塔坏像,你破塔呀,拆塔呀,破坏塔庙,塔包括塔和庙。坏像,就是毁坏佛像,各种佛像。此极重罪,这是下地狱的罪,极重罪。不向未受具戒人说比丘过恶,就是你宁可犯这个罪,都不能向未受具戒人说比丘的罪过。你说(说比丘罪恶的)这个罪多大?比扒塔庙、毁佛像还重。
如果你说比丘的罪过,就等于非常直接地破坏佛法。因为僧还住世,你直接就破法身了。那个(破坏塔庙,毁坏佛像)还间接一段,还有间接过程。你(说比丘的罪过)直接就破了法身。
所以求受比丘戒时要有十个比丘作为受戒师,有十个清净比丘,你就得法身,得戒体。如果轻视僧,马上就不得戒体。没有僧不得戒体。你想一想,这是直接的事情,它不像间接的事情。所以说,如果你要没有信和敬的心,宁破塔坏像,也决不向未受具戒人说比丘过恶。
若说过罪,则破法身,其罪业超过毁破佛塔、佛像的重罪。
说比丘过恶是非的人,罪业就这么大。我们还以为,这是人之常情,那谁不说啊,唠几句家常嗑(无意中说比丘过恶),唠唠心里话啊。你不知道,我们平时唠家常嗑,说心里话呀,实际上我们已经犯了多少无量的罪!我们根本就不知道。
我们平时的作为,在没出家之前,互相说什么东西(过恶),你以为那叫正常啊?那不是做人的标准,实际上是我们造业的一种习性。我们不能把这在家造业的习性,作为今后修行的一个标准。那个习性得彻底放下。而且说那些(过恶),我们不出家,实际上我们普通人都不够格。喋喋不休的,没事就说。
像你(指某沙弥)似的,(没出家前)修无线电器的,没事,一边修电视一边唠上闲嗑了,那嘴就那么说了。像你干别的活时,没事就跟人讲。那开车的也是,今天坐车发现很多毛病,(外边的)司机一边开方向盘,为了引起兴趣,找一些话头就讲了。等到家庭妇女也是,这家出点什么事了,东家长西家短的,老是讲。人无始劫就养成这么一种习性,喜欢说。还有人呢,喜欢听。有的专门串门子,专门去讲这些事情,都是一种是非的事情。每天你修那点东西,全在这漏出去了。自己还不知道,说我一天修挺好挺好的,挺努力了。是努力了,刚努力了没有十二小时,那晚上趿拉个鞋,上那边,敲敲门进去了。坐一会,喝一杯水,(口一说),就像上厕所似的,全漏出去了。人就是这毛病,你憋不住两天,保证得把话得说出。所以口业是人的一大弊病。
而且,特别是我们(中国人)的习性,那外国人还能好一些。外国人他们喜欢忙于事业,回去就研究自己那点儿东西,喜欢唠闲嗑的少。中国不一样,坐那里,就是不断讲,这样的习性。讲故事啊,天南海北的就唠。特别是冬天没啥事,总是唠,一唠唠到半夜的时候。
所以说,习惯,什么叫习惯?就是漏,就是造业的习惯。所以大家一定要知道,平时啊,唠闲话就是造业。而且在造业之中最重的业,就是说比丘过恶。这个是最可怕的。而且我们的习性,首先就表现在口业上。

《信力入印法门经》卷五,佛陀告诉文殊菩萨说:(前略)若其有人谤菩萨者,彼人名为谤佛谤法。(中略)文殊师利!若有男子女人,恒河沙等诸佛塔庙,破坏焚烧。文殊师利!若复有男子女人,于信大乘菩萨众生,起嗔恚心骂辱毁訾。文殊师利!此罪过前,无量阿僧祇。
就是说,其中有人谤菩萨,就为谤佛、谤法。若男人、女人,若去破坏焚烧恒河沙诸佛塔庙,这个破坏塔庙的罪非常重。虽然重,但是你要以嗔恚心去辱骂信大乘菩萨众生,这个罪更重,要超过前面的罪,无量阿僧祇劫。
何以故?以从菩萨生诸佛故;以从诸佛有塔庙故;以因佛有一切世间诸天人故。是故供养诸菩萨者,即是供养诸佛如来。若有供养诸菩萨者,即是供养三世诸佛。毁訾菩萨,即是毁訾三世诸佛。”此中所谓菩萨,是指修学大乘佛法的人。
如果骂,毁谤大乘菩萨,比丘就是比丘戒菩萨,那属于大乘菩萨。“以从菩萨生诸佛故”,没有菩萨就不会有佛的缘故,你把这条路给毁了,还了得。“以从诸佛有塔庙故”,先有菩萨才生诸佛,有了佛以后才有塔庙。先有菩萨,你把菩萨要毁了,就连佛也没有了。你毁了塔庙呢,佛还在。由这个原因,毁訾菩萨的罪,重于破坏焚烧诸佛塔庙。
《华手经》卷七说:“佛告舍利弗:若人障碍坏菩萨心,得无量罪。如人欲坏无价宝珠,是人则失无量财利。如是舍利弗!若人坏乱菩萨心者,则为毁灭无量法宝。(中略)舍利弗,譬如有人坏日宫殿,是人则为灭四天下众生光明。如是舍利弗!若人坏乱菩萨心者,当知是人则为毁灭十方世界一切众生大法光明。”
就是说,你要是毁灭,一个是诽谤,或是坏掉菩萨的心,修行佛法的菩萨心,得无量罪。就像什么呢,就像毁灭了宝珠,这宝珠非常的珍贵,你认为没有价值,将它砸碎了,等于失去无量的财产,所有的财产就等于扔掉了。
如果有人坏乱菩萨的心,就好像有人坏日宫殿,就把太阳给坏了。你如果将太阳挡起来,你给坏了,天下还有光明吗?天下所有人都失去光明。如果你 “坏乱菩萨心者,当知是人为毁灭十方世界一切众生大法光明”,你如果要坏了菩萨心,等于把世界全弄黑暗了,所有的众生都失去光明。
有人说,我才坏一个人啊,我没坏那么多人?那不对啊!一个人,一就是一切,一切就是一。一切都是你,你也是一切。就是这么个道理。你毁灭了一个人,就等于毁灭了所有天下的众生。如果你救一个小众生,你就等于救天下所有众生一样。所以说一切唯心造,整个世界都没离开那个心。你毁了你这个菩萨的心,就等于毁掉你的整个的身心世界,就把世界就毁了。这个世界是无边无沿的。
(中略) 当知坏菩萨心者,则得无量无边深罪。
得无边无量的深罪。所以说,千万小心哪!说我呀——你看咱这僧团呐,这有二三十人。二十多人中,我只说一个人,我没说那其他人,那二十三个人都挺好,就是那第二十四人有点毛病,我说他不要紧,那些人我都赞成。我就说他一个人过失,这说明我的心,还没有坏到底。你要知道,说一人哪——一人同样是太阳。一人也是太阳,二十四人还是这个太阳。因为太阳呢,它就是太阳。太阳它永远地可以化出无数亿,所有的天下的僧人既是一个,又是无量,无量又是一个。你毁了一个,就等于毁了整个一样,就是这么大。所以你的过失就是这样。你供养一个僧人,就等于供养天下的僧人;你供养天下僧人,又等于供养一个僧人。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明白,不能因为量大小,而有取舍。我说的轻重,对哪个都是一样的。有人不明白这道理,认为我就说他一个人,那些人我没说。说哪个也不行,因为都是一体的东西。
就像我这一个手掌。你说我砍这个大手指,大手指疼;我砍这二手指,二手指疼;三手指疼;四手指疼;那小的手指,你砍它,它不疼啊?谁疼?还不都是你手掌疼?它不是手指疼,是你那个心疼!砍哪个手指它不是你心疼?你说是不是?看着是五个,实际上,还是一个。所以哪个都不能毁坏。这点,大家要注意啊!
舍利弗!如人恶心出佛身血,若复有人破戒不信,毁坏舍离是菩萨心者,其罪正等。
“舍利弗,如人恶心出佛身血”,他怀恶意,要出佛身血,并不是无缘无故地。若复有人破戒,不信佛法了,“毁坏舍离是菩萨心者”,和出佛身血,“其罪正等”,就是说这个罪业,和出佛身血,没有什么两样的。直接破坏出佛身血,和毁掉菩萨,是一样的,和谤僧是一样的,它俩是一样罪过,这个罪正等。
舍利弗!置是恶心出佛身血,我说具足五逆重罪;若人毁坏菩萨心者,其罪过此。
这又说了,如果恶心出佛身血,可以具足五逆重罪,五逆重罪就得下地狱了。“若人毁坏菩萨心者,其罪过此。”你出佛身血,说老实话,那只是毁犯这个(出佛身血)问题。如果你要是毁坏了菩萨心者,断了他成佛的因素。你要出佛身血呀,佛还是佛,佛是不会受损害的。但是要把这菩萨心给坏了,他不能生佛了,等于没有佛了,把佛灭掉了,所以说你的罪过远远地大于前者。
何以故?起五逆罪,尚不能坏一佛之法,若人毁坏菩萨心者,则为断灭一切佛法。
你行五逆罪,你尚不能毁犯一佛之法。一佛(的教法)只能伤了一毫毛。伤佛(的教法)一小部分,一毫毛的罪。如果你毁犯菩萨心者,就断灭了一切佛法。没有菩萨(就不能产)生佛,所以说一切法都不生。
舍利弗!譬如杀牛,则为已坏乳酪及酥。如是舍利弗!若人破坏菩萨心者,则为断灭一切佛慧。
就是比如杀牛,杀牛以后,你想再想吃乳酪,就根本就没有了。就刚才举的例子,你把菩萨坏了,哪儿来的佛呀?你把牛杀了,想再要牛乳酪,它就没有了。只有牛才能生乳酪呢。把菩萨毁坏了,你再上哪找佛去?就没有佛了。
是故舍利弗!若人破戒不信,呵骂訾毁坏菩萨心,当知此罪过于五逆。世间若无僧众则无佛法,所以宣说僧众是非者,其罪业无量无边。
就是说末法时期的法,得靠谁来传佛法呢?得靠僧。佛法弘传三千多年了,佛法的延续,是因为有僧,才有了佛法。没有僧就没有佛法。你把僧先毁掉了,还想得佛法?你是断灭佛法。所以说无僧,就没有佛法。说僧的罪过是无量无边的。

谤佛经》佛陀告诉不畏行菩萨说:(前略)尔时彼长者子,说彼比丘毁破净戒,彼(长者子)恶业报,九十千年堕大地狱;于五百世,虽生人中,受黄门身,生夷人中,生邪见家;于六百世,生盲无舌。”(编者注:彼比丘并没有毁破净戒,是一位说法法师,名曰辩积,教化众生,有大因缘。彼长者子,以恶心而加以诬陷毁谤)
这《谤佛经》中,佛告诉不畏行菩萨,彼长者子说那个比丘,已经犯了戒,毁破净戒,如何如何的,说了很多难听话。所以这个长者子,因恶报业报,九十千年,千年就已够多了,九十千年堕大地狱里。从地狱出来,再生到人中,五百世受黄门。黄门身大家都知道,指的那个是(像)太监了。生夷人,就是边地人。生邪见人家,尽是生那种什么样家庭呢?专门是大仙啊,胡说八道那一类的家庭。就是别人都说很好的,他非说不对;哪打仗,他都要插一言,哪有事都得有他。国家本来挺好,他也说坏;别人家庭过得挺好,他也说是不好,专门搬弄是非,专门说不是的人,总是产生邪见。生那种邪见人家。于六百世生盲无舌,出生后,眼睛是瞎的,没有舌头,不能说话,就是哑巴。就这么厉害。
若见法师实破戒者,不得生嗔,尚不应说。何况耳闻而得说耶?
如果见法师,,确实是破戒者了,不得生嗔。就你亲眼见到那个法师做得不对,你也不能去讲去,不得起嗔恚心。这个实破,你亲眼看着都不许说,何况是你耳朵听说的。听张三李四说的,根本没看见,那就更不应该了。
善男子!若有挑拨一切众生眼目罪聚,若断一切诸众生命所有罪聚。
所有的人,本来是拿法师都当成榜样,当作今后的学习,信心十足。你这一说,最后等于坏了所有人的善根。
即使法师本来他是破戒的,但你看大家不知道时,跟他学,还能学点东西,学的东西反而不失去。如果一旦知道了,就等于大家眼睛马上就是一片瞎,完了,这法师也不见了,马上这法师就没有了。而再看法师,就是罪恶。大家把手放下,不要合掌了。
若于法师,生于恶心,迳回面顷,所得罪聚,彼前罪聚于此罪聚,一百分中不等其一,……乃至优波尼沙陀分中,不等其一。何以故?若谤法师,即是谤佛。毁谤法师,无论其事真假,罪同谤佛;其毁谤人,必堕无间地狱,受大苦报,无解脱之期。
所以对法师,好坏都不能讲。特别是好的方面,只能称赞。特别你不管看到(犯戒)事实,无论真和假,你都不能讲。就真的也不能讲,你不受教育可以,但他还可以教育别人。所以你一旦毁犯了法师,就等于谤佛。因为他代表佛说法,他那个位置特别的重要。我们不管这人如何,必须尊重法。就这个人你平时非常熟悉,一旦他要是上座讲法了,你都得像佛一样对待和恭敬,那才行呢,因为他已经身分不同了。

《大乘宝要义论》卷四说:如《地藏经》云:佛言:地藏!(中略) 彼等愚痴旃陀罗人,不怖不观后世果报,于我法中出家人所,若是法器,若非法器,以种种缘伺求过失。谓以恶言克责楚挞其身,制止资身所有受用,复于种种俗事业中而生条制,或窥其迟缓,或觇其承事。求过失已,而为条制,如是乃至欲害其命,彼诸人等于三世一切佛世尊所生极过失,当堕阿鼻大地狱中,断灭善根,焚烧相续,一切智者常所远离。(另见《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四)。
这个《大乘宝要义论》卷四说,就是说如地藏经讲,佛告诉地藏,有彼愚痴旃陀罗人,不怖不观后世果报。对于出家人,若是法器(清静的比丘),若非法器(戒行不清静,或者已经破戒的比丘),(愚痴旃陀罗人)由于他的愚痴,你用种种的缘由,就是各种的原因,去看他的过失。以恶言骂比丘,或责备比丘,或是鞭打其身。或是制止他的自身所有受用,就是包括衣食住行等资身用具,都剥夺抢占他。把这所有都给没收了。
于种种俗事业中而生条制,在一些很正常的事情上,应该得到的基本权利,基本待遇,不应该限制的,也给他各种的限制。或窥其迟缓,或觇其承事。求过失已,而为条制。偷偷地查看其中的事情,比丘出家修道,为断俗缘,有很多不能做的世间事情,不与人争。他却从中寻找机会,寻求过失,然后制定出种种的限制。
或觇其承事,看看他过去,都受什么样的教育了!是谁教育的?而且,主要是去找人家过失,看人毛病。而为条制,而制了很多的条件和制止,就要制裁他。
如是乃至欲害其命,甚至想害其生命。彼诸人等,就这种人,于三世一切佛世尊说僧及过失,于佛法中能生无量的过失,这个人就要当堕落阿鼻地狱,大地狱中。而善根越来越没有,越来越少。断灭善根,没有善根,堕地狱善根毁灭了。焚烧相续,受大果报,受大果报啊,一切智者常远离,真正有智慧的人要远离这种现象,不能求人过失。

有的人专门是好听小道消息,你看正经传的东西他不听,老瞅门缝。你正常跟他谈话时候,他想你不是说真心话。他不相信人说真心话,他相信什么的呢?背后的话。比如人家俩人在那柴房里唠嗑,或在斋堂里唠嗑。他在背后一听,噢,你这才是真心话呢,他以为这是真心话。当别人当他面说话,他说:你又开始骗我。这都是属于什么呢?求人过失的人,这将来都要堕大地狱的,所以智者常远离。
这是众生好犯的一种毛病。平时俩人在一起,跟他正经谈话的时候,拿出真心去谈了,他不相信你,这是最大的一个弊病。以为自己有智慧,你看我多好,别人想糊弄我肯定糊弄不了。你和我说话,我就知道你在撒谎,就这个心就可能堕地狱里去,你说多重吧!我们人和人之间贵在相诚上,只要有个人跟我们说话,我们都要相信人的真实性、诚实性。我们没等说话呢,就先怀疑人家在骗我们:现在人不就是这样,哪有真话?俩人见面了,你上哪儿去?就上哪儿去,他都不告诉人真话。就是告诉,另一人也不相信。你说上他哪儿去了,真去了吗?现在全是不相信别人,这都有极大的过失。
一个真正的人来讲,首先要相信别人,别人说那个话就是真的,就小孩当你面说那话都是真的,没有假话。要相信人,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做一个人,如果不相信别人,这时我们本身已经变为愚痴。怎么愚痴了?你就等于不相信自己一样。
所以说,过去也是这样,你看无论谁跟我讲话,从来我都相信。跟我起过誓的,甚至出家人,跟我说了:我这一辈子跟着师父,你放心得了。我从来没怀疑过,而说:他说的是假话。认为都是真话。这才是你真正的有智慧,这才是真智呢。因为你守住那个心,一切用真心对待一切人,你不糊弄别人,别人就不会糊弄你。之所以别人糊弄你,就说明你曾经糊弄过别人。
另外,不要听小道消息。我们最大的毛病,喜欢听小道消息,听背后说什么,那些东西要远离。比如有的人听到后就告诉师父:哎呀,他所说的,其实心里不是那么想的,师父,他在糊弄你呀!他当着你面是这么说,他背后想的又一面。不要去想他背后讲的什么,背后永远是一种背后的东西,并不真实,真实的东西就是眼前的东西。而且我们也不要追求背后的东西。你觉得他背后所说的,和正面所说的有区别,好像是心里话,实际上真就不是心里话。背后的往往是牢骚,而都是不真实的。等当面的话是一本正经的,因为他拿出最真诚的态度,来跟你讲的。真诚的话你不相信,相信背后的话,说明我们做人不光明。
另外,别人背后说话,不需要自己听的时候不要听。比如说这隔个帘,那面有俩人说话。你在这面听着了,觉得不太顺耳,不能听,赶紧走。或人谈重要话,不听,赶紧走。因为啥?人家没来跟你讲,你不能盗人家语言,那犯盗啊!虽然他在那说,没避着你,但是你应该回避这个环境,不要去。不要总好搜索别人的隐私,总是往那些屎尿(隐私)里抠,他越抠越觉得这个东西好,这里面肯定有宝贝。像上厕所,左扒拉右扒拉,你扒拉到底下,还是屎尿。它有什么用啊,你说能扒拉什么玩意儿出来?弄了一身埋埋汰汰的。没等从厕所扒出东西,就把你自己污染得浑身都是屎尿了。所以最害人的事,就是找人隐私。人家本来扔了个垃圾,你全都当作宝贝收藏起来了。你目的干吗,不就想置人于死地吗?想害人家吗?想掌握人家吗?你目的不就是抬高自己吗?所以说最坑人的东西就是这点,有智慧者要远离。就是这个事情,我们一定要看清楚。看不清楚,我们做人就不会做。
另外,通过这事情,再讲一下。就是我们走路,看什么东西要光明正大。比如这是窗户、门,我们走路的时候,要瞅这个门,谁在屋里。我们不能拿眼睛去斜视。用眼角啊,我拿眼睛扫一眼。能不能扫?你在那过去,顺便一扫就能瞅着屋里怎么回事,我们都不能扫。我们要想看这屋,必须得堂堂正正地转过身来,一本正经地看。而且同时要通知里面,我要过来看一看,这才行呢。你心得放正了,不能偷偷摸摸的。突然地闯进来了,我看看你们干什么呢?这种事都不要做。不要发现人家有不对的地方,而作为自己心里的快乐,这就是落井下石的那种人。
要堂堂正正,不能用眼角去扫人家。要转过身瞅人的时候,都要一本正经地把脸转过来,堂堂正正地跟人谈话,没有那鬼鬼祟祟的那种状态。瞅门缝、瞅窗户,一般都不要瞅。要想看里面,我就堂堂正正地敲门。就能瞅到,我都不瞅你的,我在外面都能看到,从外面扫一眼,就知道屋里要干什么,那我也不看。能看到我也不看,克服那种毛病,不去看。怎么办呢?就是堂堂正正地,把眼睛一耷拉一垂,然后堂堂正正敲门。你看一眼觉得占便宜,实际上你也被污染了。一个是你的心有偷心,这个污染大;另外他里面(或者)有各种不净的行为,人有各种的行为,人自己的事情,如果你看到对你有什么好呢?只能污染你的心。另外,你永远不会有一个堂堂正正大丈夫气概,宽容一切。得有这种气概,我们做事情就是这样,有很多方便的东西,我们不能使用,要远离。
就是说不能求人过失,千万不要求过失。你不去求,什么也不求,主动地制止自己一切求人过失的行为。包括很多看似方便的行为都要远离。如瞅人说话呀,都是这样。就像俩人在说话,一想起来,你那天怎么怎么地了,就想说人家。一寻思,哎,行了,不说了,过去已经过去了,他已经忏悔了,或已经改过了。不能再把人家东西给拿出来。
俗话说:打人不打脸,说话不揭短。你要揭人短哪,并非人短,实际上自己就短了一块。打人不打脸,本来人家那块疼,你总去揭人的伤疤。最后,你把人伤疤揭得哭笑不得,你心里偷着快乐,这都不是好事情。我们做人,都应该远离这些东西。
凡是求人过失的地方一定要远离,否则的话,我们很难做一个大丈夫。堂堂正正的,大丈夫从来都是光明磊落,从来不斜视,没有斜视的地方。世间人也有这好样的人,但大部分都是以发现什么秘密为兴奋。实际上是最大一个弊病,也是最痛苦的一件事情。这样的人容易断灭善根,而且很容易堕落地狱里去。所以一切智者常所远离的。这个可以见《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四。

毁灭佛塔(佛寺)破坏佛像,其罪虽是极为深重,但尚不及说比丘(僧众)过恶的无间重罪。所以《戒经》说:‘宁可毁塔坏寺,不说他比丘粗恶罪。’古人也说: “宁搅千江水,不动道人心。”
《月灯三昧经》卷五,佛陀告诉月光童子偈云: 
所有一切阎浮处  毁坏一切佛塔庙
若有毁谤佛菩提  其罪广大多于彼
若有杀害阿罗汉  其罪无量无边际
若有诽谤修多罗  其罪获报多于彼。
(下面的不属同一部经,与上面偈不相连)
须知口祸债难偿,一语能招万世殃;
智者三尊恭敬礼,痴人起慢毁资粮。
就是所有的一切阎浮提处,所有的众生处,毁坏一切佛塔庙,还有谤佛,毁谤菩提,其罪广大,非常多;若人杀害阿罗汉,其罪是无量无边际的;要有诽谤修多罗,修多罗就是经。毁坏经书,其罪获报多于彼。主要是这些东西,都是来源于什么呢?就是口祸。你一旦造了口祸债难偿啊。
过去,因一语那毁了全市人、全家人太多了。而且有的人,特别是当官的。如果这个心要不正,一句话就把人送到死刑上去了。有的一句话能救万民。你看过去很多的慈悲官,一旦发现了这个有救灾呀,等等事情,如果他一发慈悲心:“哎,确实应该帮帮,这头太困难了。”一句话就能救了万民。而有的人不是这样,一句话就坑了很多人:“哎,这个地方老百姓,全是刁民!”完了!就把这一方就给害了。
还有的人呢,没有这么大权利。在邻居中,好说闲话:“这人哪,这女人哪,她不正经。”说那女人不正经,“老和那对门的,和谁眉来眼去。”你也不知道,你也没看着。或是就你见着了,你说完了,女的为了一时的过失,或是真有假有,都两说着。最后弄一个自杀,活不下去了,或是别人再杀她,或者她杀别人。这一家跟着背个黑锅。最后弄得整个的两家都毁掉,连亲戚朋友都得乱,造成大祸。所以说一句话就毁了多少人的事情,太多太多。
所以说,“一语能招万世殃”。晁错为什么他被腰斩于市呢?就因为袁盎说了一句话。虽然晁错有点过失也好,或是什么的。但是终归由于袁盎一句话,而被斩的。被斩了以后,他谁也不恨,就恨袁盎,跟着他十世,就要报仇。(编者注:此事缘见后附录三)
所以说,口业、口祸债难偿啊。而我们天天说,你想一想,我们得造多少口业?说三说四那是最危险的事情。所以说千万要谨慎,千万不要说。如果一人口业少,而不说别人的过失,这个人处处受到尊重,大家都放心。而且大家都愿意亲近他,他不危险。而好说口业的,虽然你有各种的本领,大家也要远离你。因为什么呢?谁有那点毛病一旦叫你抓住了,你给到处说,真受不了。何况有的人,即使没有他都想说呢,更得远离了,看见他,都把脸挡起来走。为什么挡起走呢?怕他发现你。他给你一使眼神,一做(关于你的)故事,最后说不定把你坑到哪去了,卖了你都不知道,所以说要非常小心。
所以说,“智者三尊恭敬礼,”要礼佛、法、僧,要恭敬佛法僧,这是作为智者常应该做的。要尊重自己的身口意。“痴人起慢毁资粮”,你如果产生各种的慢心,以后会毁掉你所有的资粮。你想修道没因缘;你想出家,不成;你想找正法的地方,不允许;你想成佛,那就更不行了;你想去坐,你想闭关哪,你想去行道啊,住小茅蓬,一概不允许。只好怎么办?流落在世间上造业,你走哪都不通。因为什么?你没有资粮,不给你开那个通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