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倾城浅眸乱君颜书包:修辞手法专题复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4:28:09
修辞手法专题复习 一、考纲要求:能分辨常见的修辞手法,根据语境判断运用是否得当,熟练运用各种手法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二、常见的几种手法: 1.比喻
(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比喻的种类
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诚信如一枝玫瑰,百花丛中她最美,美得无瑕,美得高贵。送人一枝玫瑰,给世间一缕馨香。诚信,维系世间温情的纽带,有了你,人们不再感到冬日的严寒,有了你,人们时刻感到春天的温暖。诚信,人类精神的缔造者,有了你,世间少一些尔虞我诈,少一些世态炎凉。”“他长着一副微黑透红的脸膛,稍高的个儿,站在那儿,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那样淳朴可爱。” ②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窄窄的木板,是一支飞鸣的利箭。小小的三角帆,是一支彩色的大翅膀。”“如果漂亮的脸蛋是一份推荐书,那么圣洁的心就是张信用卡。”“人生如果是一盘棋,那这样的日子简直就是没有气眼的生活。”“今夏的女生是红桃绿柳,灿烂夺目,点缀了校园,可爱非凡。”“希望是栖息在人类灵魂中的一种会飞翔的东西。” “儿子是箭,父亲是弓,要想把箭射得更远,父亲的背便愈弓。”“那些细碎的往事,当时只是寻常,如今却全变成钻石一样晶莹纯粹的回忆。”        “如果你曾经把失败当成清醒剂,就千万别让成功变成迷魂汤。 ”           
③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④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分别从色彩、光华、感受等角度,抓住光亮、隐约闪烁、清新洁静等相似点来描绘出荷花的美。)王小丫的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 下列几种情况,虽有“像”“仿佛”等词,但不是比喻句。如:    她的性格很像母亲。(同类比较)    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表示猜度)    她仿佛听见了她的心脏跳得非常厉害。(表示想象)    我们这时代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像徐洪刚、李向群等。(表示列举) 2.比拟(见后面重点讲解)
3.借代(1)借代的特点及其作用   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其作用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2)借代的种类
①特征代本体。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
②具体代抽象。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③专名代泛称。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④人名代著作。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⑤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⑥结果代原因。例如: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
⑦原料代成品。例如: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
⑧地名代本体。例如:延安还是西安?要划清这种界限。
4.夸张
(1)夸张的特点及其作用!
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其作用在于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2)夸张的几种形式
a、扩大夸张。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缩小夸张。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c、超前夸张。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5.对偶
(1)对偶的特点及其作用
对偶就是“对对子”,也称“对仗”。它必须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两句间的关系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和条件等。其作用有:便于吟诵,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2)对偶的几种形式
①依内容分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
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
例如: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相对。例如: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串对:又称“流水对”。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例如: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②依形式分可分为工对、宽对。
所谓工对,就是字数、词性、结构、平仄、用字等严格按对仗要求;所谓宽对,就是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说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
③依结构分可分为成分对偶和句子对偶。
成分对偶。例如:山水本无知,蝶雁亦无情;但它们对待人类最公平,一视同仁,即不因达官显贵而呈欢卖笑,也不因山野渔樵而吝丽啬彩。
句子对偶。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6.排比
(1)排比的特点及其作用
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常用强调的同一词语重复出现在各个短语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其作用在于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2)排比的几种形式
a、成分排比。例如:好像失了东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只有几个学生上几篇“呈文”,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可以博得“友邦人士”的夸奖,永远“国”下去一样。
b、句子排比。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7.设问
设问的特点
“无疑而问”。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确定答案。目的是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例如:白色的花含有什么色素呢?白色的花什么色素也没有。又如:这七人端的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正是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再如: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原因是什么?最主要的是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
8.反问
反问的特点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也可打感叹号。
反问的形式有两种:
(1) 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例如:毛主席都是如此,我们还有什么可以骄傲的呢?
又如: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哪里还能有什么言语?
(2) 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例如:“难道不是我们劳动群众创造了人类世界吗?” 又如: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 *重点了解:比拟     1.概念     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等几种形式。事实上,前一种形式是把事物“人化”,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 2.种类: 判断下列比拟句的种类: A.他骄傲自满,取得一点成绩,尾巴就翘得天样高. (拟物) B.风雨能摧残樱花,但是顶风冒雪,樱花不是也能舒展笑脸么?(拟人) C、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拟人) D、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儿,嘎子竖起耳朵听。(拟物) E、老支书直截了当地下达了任务:“让你带一队人马把黑龙潭的水牵到山下的坝子里来。” (拟物) F、老人们真幽默,吃着西瓜与夏天告别,说是“啃秋”。人们终于迎来了新秋,迎来了这楚楚动人的新娘子。秋山,变得丰腴起来了;秋水,变得温柔起来;秋风,变得凉爽起来了;秋云,变得淡远起来。     3、比拟与比喻的主要区别是: 比拟意在“拟此为彼”,彼此交融,常常体现在动词上,而拟体始终不出现;比喻意在“以此喻彼”,彼此是两个不同的事物,常常体现在名词和名词短语上,喻体必不可少。 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模写本体.重点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     4、比拟的作用     ①感情色彩鲜明;②描绘形象生动;⑧表意更加丰富。(举例见学生卷)
  其他修辞手法(有些会考到,要求学生了解,至少可以在作文中运用) 1、 婉曲 婉曲是要表达的意思不直截了当说出来,而是用委婉曲折的方式烘托或暗示给读者的修辞方式。 例孔已己一到店,所有的喝酒的人都看着他笑,有的叫:“孔已己,你脸上又添新伤疤了!”《孔已己》(“你脸上又添新伤疤了”暗示“你又挨打了”。) 2、回环 回环就是用相同语句回环往复地说明事物的一种修辞方式,形式上表现为词语相同而语序相反,即“甲——乙、乙——甲”排列。 例她哭一会儿笑一会儿,笑一会儿哭一会儿,大概是疯了。 他爬起来跌倒,跌倒爬起来,继续挣扎着前进。 3、顶真(顶针、联珠)顶真是将前一句或前一节奏的尾字,作为后一句或后一节奏的首字,使两个音节或句子首尾相连,前后承接,产生上递下接的效果,好像串珠子似的一种制联方法。用顶真法创制的联语,要做到语句递接紧凑、生动明快方为佳联。顶真与叠字形式相仿但本质却不同,顶真可以是一个单字,也可以是一个复词或词组,既可以一次使用,也可以重复使用。如: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 请看下联: 寿禄比南山,山不老,老福人,人杰年丰,丰衣足食,食的珍肴美味,位列三台,台享荣华富贵,贵有稀客,客多是理,理正言顺也;晦气如东海,海真大,大贪鬼,鬼面兽心,心术不端,端是财痞杂种,终必一死,死无下葬墓地,地伏饿狼,狼撕其身,身败名裂哉!   相传这副楹联的上联是个好吹牛拍马的富家子弟给一个大富翁送的寿联。做寿之日无人能对下联,喜得富翁眉开眼笑。一个穷秀才见了上联,即对出下联,叫一小孩送上,气得富翁七窍生烟,寿席不欢而散。这副楹联的上下联都是采用顶真法创制的,联语象一条环环相扣的链子,上联把富翁捧上了天,下联却把富翁骂得狗血喷头,死有余辜,令人拍手称快。   顶真对联,根据用字的位置和频率,可以分为句中顶真、句间顶真和句句顶真。   句中顶真,即在句中结奏点(断读处)传递文字,古人称之为联绵(连绵)。如长沙白沙井联: 常德德山山有德;长沙沙水水无沙。   按七言联“二二三”节奏式,可读为“常德-德山-山有德;长沙-沙水-水无沙”。德、山、沙、水均为句内顶真。   句间顶真,即在各断句间传递文字。如下面一副戏台联堪称顶真联中的佳品:   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装谁象谁,谁装谁,谁就象谁。   这副顶真楹联概括力极强,仅用了八个字,就把戏剧演员忘掉自我、逼真肖人的精彩表演描述出来了,该联对仗工稳,精巧风趣,联意隽永,是一副绝妙戏联。   句句顶真,即无论断句多少,联珠到最后一句,可称之“连环”。根据其断句多少,可分为大小两种。   小连环一般是三个断句,两处顶真。如四川青城山天师洞联: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不同的顶真方法,有时候还可以综合运用。请看一副风景联:   听雨雨住,住听雨楼边,住听雨声,声滴滴,听、听、听;   观潮潮来,来观潮阁上,来观潮浪,浪涛涛,观、观、观。   这副顶真对,既有句内顶真,又有分句之间的顶真。上联妙用一字两义,“住”一作“停止”,一作“住宿”,把听雨观潮之妙趣随着语意的跳跃尽纳联中。  顶真是句末的词语作下一句开头的词语的修辞方式。 回环与顶真的区别: 回环只有两个语言片断;顶真则不限于两个。 回环是甲-乙,乙-甲;顶真是甲-乙,乙-丙。
4、仿词 仿词也叫逆换。是根据表达的需要,临时造出一个同原来的词语意义相关的新词语,以造成表达上的新鲜感。 例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5、反复(重现) 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或句组,这种修辞方法叫反复。 反复的种类: (1)接连反复: 等待着,等待着,载着你遗体的灵车,碾过我的心。 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2)间隔反复: 好个"友邦人士"!日本帝国主义的兵队强占了辽吉,炮轰机关,他们不惊诧;阻断铁路,追炸客车; 捕禁官吏,他们不惊诧。中国国民党统治下连年内战,空前水灾,买儿救穷,砍头示众,密密杀戮, 严刑逼供,他们不惊诧。在学生情愿中有一点纷扰,他们就惊诧了! 反复的作用: 强调作用,用于抒情写景,感染力强。 6、双关: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性和同音的条件,有意识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辞方式。 (1)谐音双关: 我失骄杨群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杨实际上是指杨开慧,柳实际上是指柳直荀)。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情)却有晴(情)。 (2)语意双关: 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 7、反语: 反语就是说反话的方式来加强表达效果的一种修辞方式。 反语的种类: (1)表示讽刺的反语: 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屡血痕抹杀了。 ……实在是标致极了;又如:"友邦人士"从此可以不必"惊诧莫名",只请放心来瓜分就是了。 (2)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的反语: 几个女人有一点失望,也有一点伤心,各人心里骂着自己的狠心贼。 双关和反语虽然都有表里两层意思,但是:反语的表里意思是相反的;双关的表里意思是相关的。 8、移就:所谓“移就”,就是有意识的把描写甲事物的词语移用来描写乙事物。   一般可分为移人于物、移物于人、移物于物三类   ㈠移人于物。把描写人的词语移用来描写物,从侧面衬托人的思想感情,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如:①她们被幽闭在宫闱里,戴个花冠,穿着美丽的服装,可是陪伴着她们的只是七弦琴和寂寞的梧桐树。”(周而复《上海的早晨》)   “寂寞”本是人的一种感受,现在用来描写物“梧桐树”,以正面衬托“被幽闭在宫闱里”人的孤寂。②他留着浓黑的胡须,目光明亮,满头是倔强得一簇簇直竖起来的头发,仿佛处处在告白他对现实社会的不调和。(唐弢《琐忆》)   “倔强”一般是用来刻画人物的性格,这里却用来修饰“头发”,而正是这种错位移用,表现出了鲁迅先生倔强的性格品质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㈡移物于人。把描写事物的词语有意识地移用来描写人。如:   ①吴荪甫突然冷笑着高声大喊,一种铁青色的苦闷和失望,在他酱紫色的脸皮上泛出来。(茅盾《子夜》)“铁青色”本是用来写物的,这里用来写人的心情“苦闷和失望”,将肖像描写和心理描写融为一体,使语句显得简洁生动、深刻有力。   ②将最初的叹息    最后的悲伤    一齐投入生命的熔炉    铸炼成金色的希望(陈敬容《铸炼》)   “金色”本是用来修饰物的词语,现在用来修饰人的“希望”,形容希望的无限美好。   ㈢移物于物。把修饰甲事物的词语有意识地移用来修饰乙事物。如:   ①我不相信   一九七六年的日历    会埋着这个苍白的日子 (李瑛《一月的哀思》)    “苍白”本来是用来修饰缺乏生命力的事物的色彩,现在移用来修饰另一种事物“日子”。这是移用修饰甲事物的词语来修饰乙事物,使没有感情色彩的事物具有感情色彩。   ②辽阔的呼伦贝尔,甜蜜的湖光山色。(杨志美《草原牧歌》)“甜蜜”本来是描述形容物品的味道,这里移用来修饰另一种事物“湖光山色”,写出了“湖光山色”的赏心悦目。   巧妙的运用移就,能使文章简洁有力、生动活泼。如:   ①拿洗脸打比方,我们每天都要洗脸,许多人并且不止洗一次,洗完之后还要拿镜子照一照,要调查研究一番,(大笑)生怕有什麽不妥当的地方。(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②作娘的,又难免要把自己当作处理女儿婚姻问题上的“负责干部”。(康濯《春种秋收》)   ③你们哥俩还是各居一屋,“互不干涉内政”?(刘心武《醒来吧,弟弟!》)   ④甲 第一,是我有了孩子;第二,是我当了爸爸;第三,是我已经接受了爸爸这个官衔。    乙 好啊,那你就宣誓就职,赶快发表谈话吧。(侯宝林《给您道喜》)   “调查研究”“负责干部”“互不干涉内政”“官衔”“宣誓就职”等词语原本都应该用在比较庄重的场合,而上述例句中却都是描写的比较随便的日常生活。这些有意识的移用,便造成了幽默风趣的情调。   总之,移就看着好象用词不当,但正是这种不当,却创造出了一种美丽,创造出了一种意境,创造出了一种特殊的情调,产生了无穷的艺术魅力,收到了良好的修辞效果。 9、通感:(移觉)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通感技巧的运用,能突破语言的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收到增强文采的艺术效果。
  举例子来说吧:欣赏建筑的重复与变化的样式会联想到音乐的重复与变化的节奏;闻到酸的东西会联想到尖锐的物体;听到飘渺轻柔的音乐会联想到薄薄的半透明的纱子;又比如朱自清《荷塘月色》里的“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分为形容的通感和比喻的通感。 形容的通感:红杏枝头春意闹。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我的忧郁也明亮起来、辉煌起来,萌生出希望的青枝绿叶,和不再枯黄凋谢的真善美的花朵。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和,很有一伸手就可以触摸到凝脂似的感觉。(《天山景物记》)  “凝脂”,是由山色“柔嫩”,山形“柔和”而来,是作者将视觉转移为触觉,仿佛触摸到“凝脂”,让人产生柔嫩、舒服之感。 比喻的通感: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忽羯鼓一声,歌喉遽发,字字清脆,声声宛转,如新莺出谷,乳燕归巢。这是刘鹗《绝唱》中对黑妞说书的生动描绘。 通感和移用的区别: 移用侧重于词语在一定语境下替换;通感则侧重在感觉上相移。 10、呼告: 是在行文中直呼文中的人或物的一种修辞方式。也就是对本来不在面前的人或物直接呼唤,并且跟他说话,一般可把它分为呼人、呼物两种形式。 雷锋啊,你虽然生活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但人们从你身上,也从千千万万革命战士的身上,看见了未来的人类,共产主义的人类。(呼人) 啊,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我的长剑被人拔去了,但是你,你能拔去我有形的长剑,你不能拔去我无形的长剑呀!(呼物) 11、互文: 指古诗文的相邻句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意思的一种修辞方法。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参考答案 1、析:优秀的流行歌曲,在化抽象为形象,化单调为生动方面很花了工夫,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歌词。在修辞的运用方面,用得最多的是比喻。最后两句运用比喻,将色彩、形状锤炼得很美。 2、析:“别让马铃敲碎林中的寂静”,运用拟物,“路旁的小溪拨动了琴弦”,运用了拟人,增添了诗情画意。  3、析:一拟人能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生命,使之具有人的思想感情。运用拟人可以描绘出色彩鲜明、内涵丰富的形象。个“踩”字绘出了红梅凌霜傲雪的飒爽英姿,“何所惧”写出了红梅对困难挫折的蔑视,“丹心向阳”则抒发了火热的革命激情,表现了无比坚定的革命信念。 4、析:夸张则可以展开联想,创造气氛,增强感染力。明快的旋律使诸多花季雨季的少男少女们心驰神往,火辣辣的歌词更让少男少女们心痴神醉。我们知道两人相爱时常说“爱你到地老天荒”。似水流年,人生短暂,长相厮守到地老天荒,就够夸张的;这几句歌词则更是夸张之上的夸张。山峰无棱,河水停滞,昼夜不分,地球不动,四季无序,草木凋尽,这些现象绝对不会也不可能发生,可见其爱的痴情,情的忠贞。前一句把爱延伸到地老天荒,但此后如何不得而知;而这几句歌词则在地老天荒之后,“还是不能和你分手”。真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爱’绵绵无绝期”!其想象不可谓不大胆,不可谓不奇特。正因如此,情侣们才可以“红尘作伴,活得潇潇洒洒;策马奔腾,共享人世繁华;对酒当歌,唱出心中喜悦;轰轰烈烈,把握青春年华”。这几句歌词情浓如火、激情澎湃,可以说是一篇热情洋溢的爱情宣言。 5、析:排比可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运用排比往往取得气势如虹、激情飞扬的艺术效果。听着响遏行云的旋律,一幅长卷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唐古拉山的源头溪流潺潺,瞿塘峡激流澎湃,涛如雷鸣,巫峡隽秀婀娜、曲径通幽,西陵峡滩多水急、形势险恶,三峡工程“高峡出平湖”,蔚为壮观,黄州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采石矶江中映月,留太白遗风,金陵城下江水奔流,荡涤着秦淮笙箫,六朝金粉,入海口海天空阔,茫无涯际。正是长江连通了雪山与大海,沟通了远古与未来,也正是长江滋润着一方方肥田沃土,哺育了一代代炎黄子孙。长江是中华民族辉煌历史的见证,更是东方巨龙腾飞的不竭动力。长江这条母亲河在新的时代青春焕发,表现出了意气风发、激昂向上的时代精神。一系列排比句的运用表现了长江“之水天上来,奔流到还不复回”的豪迈气势,写出了中国人民振兴中华的壮志豪情。  
下面是从学生喜爱的歌曲中挑出的一些句子,我对其中的比拟手法作了一些简单分析。 1、“头枕着边关明月,身披着雨雪风霜。”(《当兵的人》)——以“明月”为枕,以“风霜”为衣,战士们戍守边关环境虽艰苦,情怀却豪迈。 2、“风沙吹老了岁月,吹不老我的思念。”(《梦驼铃》)——岁月易老,人生易老,往事虽已掩入茫茫的黄沙中,但思念不老,愈久愈真。 3、“如梦如烟的往事,洋溢着欢笑,那门前可爱的小河流依然清唱老歌;如梦如烟的往事,散发着芬芳,那门前美丽的蝴蝶花依然一样盛开。”(《往事》)——往事如梦如烟,无可捉摸,但散发芬芳,让人想象回忆美丽往事时幸福的感觉。 4、“思念整夜纠缠,我无法躲闪。”(《你快回来》)——用“纠缠”一词,表明彻夜未眠,思念深切。 5、“……数着你给的伤悲”(《别说我的眼泪你无所谓》)——着一“数”字,悲伤形象顿出。 6、“漫漫长夜里,我串起你的承诺”(《想你的时候》)——想起你曾经许下的诺言,我无法忍受你离去事实。 7、“胡子里长满故事,憨笑中埋着乡音。”(《父老乡亲》)——运用比拟手法,写出父老乡亲的淳朴憨厚,和他们丰富的人生阅历。 8、“点击你的名字,发送我的快乐,接收吧,接收吧,爱的花朵。”(《网络情缘》)——“发送”快乐,接收“花朵”运用了比拟形象生动,又巧妙对接网络用语。 9、“让爱去穿越地老天荒,捧起长夜中燃烧目光……让所有的心溶化惆怅,让世界每一束阳光为你喝彩。”(《永不分开,世界的爱》)——形象地说明爱无处不在,爱亘古永恒,爱的力量无与伦比。 10、“风到这里就粘住过客的思念,雨到这里缠成线,缠着我们流连人间。”(《江南》)——一个“粘”、一个“缠”,写出了江南的风和雨最能消人之魂,惹出人的万千思绪。 11、“带走一盏渔火,让它温暖我的双眼,留下一段真情,让它停泊在枫桥边。留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尘封的日子始终不会是一阵云烟。”(《涛声依旧》)——难忘的往事,不舍的情怀,船票已旧,真情永在,我在寻找那份久违的温馨。 12、“苦苦隐藏的心事飘荡在春去秋来的日子里。”(《那一场风花雪月的往事》)——“飘荡”一词极妙,说明多年来,那份心事时时触动心灵,却再也无法诉说。 13、“一盏离愁,孤单伫立在窗口;一壶漂泊,浪迹天涯难入喉。”(《东风破》)——“离愁”用盏装,“飘泊”用壶盛,写出了人在异乡的孤独与漂泊之感。 14、“饮尽这乡愁,醉倒在家门口。”(《九月九的酒》)——“乡愁”岂能饮,饮的是消愁的酒,当回到家门时,你才能将乡愁“饮尽”。 15、“我破茧成蝶,愿和你双飞。”(《雨蝶》)——巧妙地拟物,又借助梁祝传说,表达对美好爱情的执著追求。  指出歌曲中所使用的修辞格  1、《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风吹绿草遍地花,高压电线云中走,清清的河水映晚霞,骏马好似彩云朵,牛羊好似珍珠洒。”  2、《马儿啊,你慢些走》:“马儿啊,你慢些走外慢些走,这一条林荫小道多清幽。别让马铃敲碎林中的寂静,你看那姑娘,正在楼前刺绣。路旁的小溪拨动了琴弦,好像是为姑娘的歌声伴奏。晚风扬起了温柔的翅膀,永远随我的马儿走。”  3、《红梅赞》:“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数九寒冬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  4、《还珠珠格格》的主题曲《不能和你分手》。其中有这么几句:“当山峰没有棱角的时候,当河水不再流,当时间停住日夜不分,当天地万物化为乌有……当地球不再转动,当春夏秋冬不再变幻,当花草树木全部凋残,我还是不能和你分手。”  5、《长江之歌》:“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肩膀,挽起高山大海。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你用纯洁的清泉,灌溉花的国土;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   其他歌词
《苦乐年华》:“生活是一团麻,那也是麻绳拧成的花;生活是一根线,也有那解不开的小疙瘩、生活是一条路,怎能没有坑坑洼洼?生活是一杯酒,饱含着人生酸甜苦辣。               生活是七彩缎,那也是一幅难描的画;生活是一片霞,却又常把那寒风苦雨洒呀;生活是一条藤,总结着几个苦涩的瓜;生活是一首歌,吟唱着人生悲喜交加。
《如果》:“如果你是朝霞,我愿是那小草;如果你是那片云,我愿是那小雨。终日与你相偎依,于是我将知道,当我伴着你守着你时,会是多么绚丽…
你是风儿我是沙,缠缠绵绵绕天涯
菊花残 满地伤 你的笑容已泛黄  
请模仿下面这节诗的形式,表达你对“友情”或“理想”的感悟。(可以不押韵) 
时 间
 时间是夹卷着冰雪的风暴,会染白我们青春的额头;
 时间是一道湍急的江流,会淹没我们生命的行舟。 参考答案----------例:友情    友情是一缕和煦的春风,会拂去我们眼角的泪痕;
 友情是一抹明媚的阳光,会照亮我们孤寂的心房。
描写春天示例    看!饱经风霜的花朵于晨光中张开干渴的唇,欢畅地吮吸着天际的甘霖;那傲雪斗霜的梅朵,在轻歌曼舞中探出小脑袋,伸出纤巧的手摁响了春的门铃。听!溢满豪情的春水涨了,渐渐流淌成舒缓的旋律;在明媚阳光、和煦春风的洗涤下,花草被注入了生命的血液;小鸟唱起了婉转的民歌。蒲公英含羞地举着鹅黄的小花向我们走来……啊,春天来了!让我们一起走进春天的世界,尽情欢舞吧!
精彩比喻  陆小曼同徐志摩结婚后,对他说:“你不是我的茶壶,乃是我的牙刷,茶壶可以公开用的,牙刷不能公开用的!      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学习修辞常识的目的是为语言实践服务。首先能在语言中辨识各修辞方法,继而理解其适用效果;同时要会用这些修辞方法,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修辞方法又称修辞格。据专家研究,汉语修辞格可达70种之多,常见的有10多种。(1)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2)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如:
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
②不要大锅饭。("大锅饭"代抽象的"平均主义")
③花白胡子坐在墙角里吸旱烟。(花白胡子是以特征代本体)
④千万个雷锋活跃在祖国大地上。("雷锋"以具体的形象代抽象的共产主义思想)(3)比拟。把人当物写或把物当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前者称之为拟物,后者称之为拟人。如:
①做人既不可翘尾巴,也不可夹着尾巴。(拟物)
②蜡炬成灰泪始干。(拟人)(4)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如:
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三千丈"为扩大夸张)
②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芝麻粒儿"是缩小夸张)
③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把前一事物"出来"与后一事物"下火"夸张到几乎是同时出现,有人称此种夸张方式为超前夸张)(5)对比。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如:
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6)对偶。用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如:
①满招损,谦受益。
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流水对)
④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扇面对)(7)排比。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一般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短语或句子连用的方法。如:
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8)反复。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反复可以是连续的,也可间隔出现。如:
①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
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9)
(11)设问。为了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设问是自问自答的。
此外,教材中出现较多的修辞方法还有:引用、双关、顶针(或称"联珠")、呼告、叠字、警策、通感、婉曲、讳饰等。  
 
类别:默认分类 | 添加到搜藏 | 浏览(324) | 评论 (0) 比喻: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文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如:。比拟: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
如:腾跃时,模样像是欢乐;打旋时,模样像是眩晕;倾斜时,模样像是胆怯…((张歧《信念——看帆板表演》)借代: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如:你们是初升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革命加科学将使你们如虎添翼,把老一代革命家和科学家点燃的火炬接下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如:四十年别井离乡,雁沓鱼沉;五百个月缺月圆,梦萦魂牵。排比:可增强语言的气势。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如:人生旅途中有多少携手相伴的朋友,多少次肝胆相照,多少次投桃报李,又有多少美丽温暖的回忆
漫漫长路,总有朝夕相处的亲人,多少叮咛,多少呵护,多少孝心,多少无私。设问:总的作用是引起读者思考。用在标题上,能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更好地体现文章的中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  [语文基础运用]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②按形式可分为工对和宽对。 所谓工对,就是字数、词性、结构、平仄、用字等均按对仗要求;所谓宽对,就是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 ③按结构可分为成分对偶和句子对偶。 成分对偶。例如:山水本无知,蝶雁亦无情;但它们对待人类最公平,一视同仁,既不因达官显贵而呈欢卖笑,也不因山野渔樵而吝丽啬彩。 句子对偶。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⑶对偶的作用 ①形式整齐,结构对称,可以收到一种均衡的美感效果。 ②词句凝炼概括,富有表现力,能够把相关事物间的关系表现得集中鲜明;是对立事物间的对比强烈,褒贬分明。 ③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读来琅琅上口,便于传诵记忆。 ⒍排比 ⑴排比的特点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 ⑵排比的种类 ①成分排比。例如:大堰河,含泪的去了!同着四十几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大堰河,她含泪的去了。 ②句子排比。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纯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⑶排比的作用 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⒎设问 设问的特点
“无疑而问”。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只问不答。目的是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 例如: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⒏反问 反问的特点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也打感叹号。 反问的形式有两种
   
介绍几种不常见的修辞手法  
 
1. 移用 移用是甲乙两项事物相关联,把用来形容甲事物的修饰词语移来修饰乙事物的修辞方式。 例 方场中的建筑,节奏其实是和谐不过的。(用形容音乐的“和谐”来修饰“建筑”) 4. 呼告 呼告是在行文中直呼文中的人或物的一种修辞方式。也就是对着本来不在面前的人或物直接呼唤,并且跟他(它)说话。 例 啊!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我的长剑被人拔去了,但是你,你能拔去我有形的长剑,你不能拔去我无形的长剑呀。《屈原》 5. 示现 示现指把实际不见不闻的事物,说得如见如闻,活灵活现。 例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 6. 复迭 复迭即把同一字词接二连三用在一起的修辞方式。复迭分迭字和迭词两种形式。 例 女人还呆呆地坐在院子里等他,她说:“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荷花淀》(呆呆、嘱咐嘱咐) 7. 跳脱 语言因为特殊的情景,如心思的急转,事情的突发等,有时半路断了语路,叫跳脱。 例 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救救孩子……《狂人日记》 8.  
 
 
 一、比拟     1.概念     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等几种形式。事实上,前一种形式是把事物“人化”,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 2.种类: 判断下列比拟句的种类: A.他骄傲自满,取得一点成绩,尾巴就翘得天样高. (拟物) B.风雨能摧残樱花,但是顶风冒雪,樱花不是也能舒展笑脸么?(拟人) C、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拟人) D、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儿,嘎子竖起耳朵听。(拟物) E、老支书直截了当地下达了任务:“让你带一队人马把黑龙潭的水牵到山下的坝子里来。” (拟物)       3、比拟与比喻的主要区别是: 比拟意在“拟此为彼”,彼此交融,常常体现在动词上,而拟体始终不出现;比喻意在“以此喻彼”,彼此是两个不同的事物,常常体现在名词和名词短语上,喻体必不可少。 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模写本体.重点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     4、比拟的作用     ①感情色彩鲜明;②描绘形象生动;⑧表意更加丰富。
二、借代     l.概念     借代是用机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方式。这种修辞方式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 2.判断下列借代的种类:     (1) 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用特征代本体。(“红眼睛”代阿义)     (2)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具体代抽象。(“枪杆子”代革命军队)     (3) 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专名代泛称。(“雷锋”代具有雷锋精神的人)     (4) 一队红领巾唱着山歌走下山来。形象代本体。(“红领巾”代少先队员)     (5)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緇衣。部分代整体, (“低眉”代“低头”)     (6) 专弄丈墨,为壮士捧腹。结果代原因。 (“捧腹”是“笑”的结果) (7) 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材料代本体。 (“青铜”代镜子) (8)你怎么不把龙井沏上。产地代本体(龙井代茶) (9)他一天抽一盒“阿诗玛”。 牌号代本体(阿诗玛代烟)
 3.借喻与借代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相同点:     它们都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     (2)不同点:     ①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用借体称代本体,只代不喻;借喻的作用是“比喻”,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总是喻中有代。例如“红旗指处乌云散”中,“红旗”指人民军队,是借代;“乌云”喻黑暗势力,可还原为明喻,是借喻。     ②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而构成借喻的基础是喻体和本体的相似性,例如:     A.我们去找那个歪嘴巴算账。(借代)     B.我们去找那个寄生虫算账。(借喻)     ③借代的借体和本体之间的关系比较固定,如“红领巾”只代少先队员:而借喻的喻体和本体之间的关系是灵活的,如“太阳”可比喻共产党、新中国、青年等。 ④借喻可改为明喻或暗喻,而借代不能。如,我们可以说“共产党像太阳”,却不能说“少先队员像红领巾”。
4、借代的作用:  ①以简代繁;②以实代虚;③以奇代凡;④以事代情;⑤引人联想;⑥形象突出;⑦特点鲜明;⑧具体生动。
三、对偶     1.概念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古人有《笠翁对韵》,其“一东”韵谱中写到:“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雷隐隐,雾蒙蒙、  日下对天中。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渔翁。河对汉.绿对红,雨伯对雷公。烟楼对雪洞,月殿对天宫.……”从这里,我们可以了解一点对偶的常识。
2.判断下列对偶的种类   (1)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王勃《滕川词序》) 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2)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自嘲》) 反对。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3)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 串对(流水对)。  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另外,根据上下句的形式又可以把对偶分为严式对偶和宽式对偶。严式对偶要求上下两句字数相等、同性相对、结构相同、平仄相对、不重复用字。如例句a、b(对联属于严对)。宽式对偶,只要达到对严式对偶的五条要求的一部分就可以,不很严格,如例句C。     3.对偶的结构     (1)成分对偶。例如:     然而我的坏处,是在论时事不留面子,砭时弊常取类型,而后者尤与时宜不合。     (2)句子对偶。例如:    松竹梅岁寒三友,桃李杏春暖一家.     4.对偶的作用 ①整齐匀称,节奏鲜明;②音调铿锵,有音乐美;③表意凝炼,抒情酣畅;④便于吟诵,易于记忆。     5.对偶与对比的不同点     (1)对偶的基本特点是“对称”,对比的基本特点是“对立”。     (2)对偶主要是从结构上说的,它要求结构对称,字数相等;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近,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     (3)对偶里的“反对”就其意义说是对比,就其形式说是对偶,这是修辞手法的兼类现象。
6、排比与对偶的区别:   ①对称性与平列式。对偶是两个语言单位,而排比是三个以上的语言单位。对偶必须对称。排比要求结构大体相似,字数要求不甚严格。   ②排比经常以同一词语作为彼此的揭示语,使排比互相衔接、给人以紧凑、密集之感。而典型的对偶句。上下两联是不重字的。  ③对偶以要求平仄对仗为准,排比则无此要求。
巩固练习: 1、读下面一首元曲。选出理解正确的一项    (    )     秋风远塞皂雕旗,明月高台金凤杯。红妆肯为苍生计,女妖娆能有几?两蛾眉千古光辉,汉和番昭君去,越吞吴西子归。战马空肥。   A.“红妆”、“峨眉”都是“借喻”,喻西施和王昭君,突出了古代美女的特点。   B.“女妖娆能有几”是反问,后面写昭君和西施,表现了两位女性的伟大。 C、战马空肥”一句与“红妆肯为苍生计”形成对比,讥讽统治者对强敌不抵抗,不如红妆女见义勇为。   D.“越吞吴”中的“吞”字,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越国之凶暴贪婪。 (解析)A项不是“借喻”而是“借代”。B项“女妖娆能有几?”是设问。后面以昭君和西施作答。D项“吞”不是拟人。体现的是越国的气势之盛。 (答案)C
2、选出能与“绿杨烟外晓寒轻”组成对偶句的一项    (  C  )   A.红豆啄残鹦鹉粒           B.江流曲似九回肠   C、红杏枝头春意闹           D、暗香浮动夜黄昏
3、下列对联中,与横批“政通人和”最匹配的一副是   ( C   ) A.桃红柳绿看大好河山都成锦绣      春种秋收望无边土地尽是黄金 B.祛瘟神扫垃圾四海證明辞旧岁      正党风从民意万家欢乐迎新春 C.举大事办好事干实事群众满意      举贤人荐能人当仆人百姓欢心 D好理论好政策好路线样样都好       新国家新社会新人民事事皆新 (必须与“政通人和”照应)
4.对下列古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   A“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合”、“斜”是拟人写法,把绿树、青山写得有人的感情。   B.“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用“知”、“潜”把春雨人格化,写成有知觉、有灵性的东西。   C.“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气蒸”、“波撼”是夸张的写法,突出了洞庭湖的雄伟气势.   D.“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羌笛何须怨杨柳”用了拟人的手法。 (解析)B项“雨”能“知”,是拟人手法;“潜”是“偷偷地”,也是把“雨”人格化了.C、句的修辞手法解说也正确.“气”能把“云梦泽”“蒸腾”起来,“洞庭之波”能将岳阳城撼动,确定运用了夸张的手法。D句“羌笛”能“怨”,运用了拟人。只有A句“合”的意思是“连接在一起”,“斜”是个描述青山形象的形容词,说它们有人的感情,是不合实际的,没有拟人。  (答案)A
5、仿照下面例句的修辞手法和句式,以自己任选的一个名词为开头写一段话,要求与例句语意连贯。     例句:海在我们脚下沉吟着,诗人一般。那声音低低的,轻轻的,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在水上。     仿写:(解析)例句描绘了一种诗一般的和谐优美的意境,仿写句要保持这种特点。例句第一句用了拟人和比喻,第二句用了两个比喻。仿写时要先想到恰当的描写话题,再想贴切的喻体。要注意展开相似联想。“海”如此,“风、雨、水、叶、花”等会不会也如此呢? (答案)风在我们的脸颊上轻拂着,慈母一般.那感觉柔柔的,暖暖的,像春雨滋润大地,像甘露洒上心头。
6.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做题。     有人说。塔太招摇,总是标榜着自己的存在;桥却谦恭,永远承受着别人的重踏。而我说,塔最勇敢,总是挺直了坚实的腰板;桥却怯懦,始终屈服于狭窄的河道。也有人说,轻浮如塔,稳重如桥,天真的塔以为沿它向上可以进入美丽的天堂,其实还在原点;桥却忠诚而默默地工作,运送往来的人们到达幸福彼岸。而我说,塔很坚强,剧烈的震动不能把他摧毁,桥却脆弱,行进的队伍便可将它踩垮。然而,如果塔和桥能携手共魁,互补短长呢?假如塔是领航员,那么桥就是奋力划桨的水手;假如桥是——那么塔就是            。     ①参照前后的句式特点,把画线句改写成对偶句。   答 ②在空缺处填人恰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比喻句.    .   答: 答案:①塔太轻浮,天真地以为可以进入天堂;桥却稳重,忠诚地运送人们到达彼岸。 ②“士兵”,“指挥若定的将军”。(或“渡船”,“指引方向的舵手”)。
7、(1995年全国高考试题) [  ]对李清照《如梦令》一词分析不当的一项的是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A.“不消”表面是指酒意未消,实际指的是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     B.“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肥”、“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C.这首词从一般叙述,转入到一问一答,然后是设问和慨叹,层层拓展、深入。     D.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春光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 这一道题,从用词、修辞手法、写作手法等几个方面对这首词进行了分析。在这道题中,A项是关于用词方面的分析,指出“不消”二字所包含的深层含义,这一理解是正确的。B、C两项是关于修辞方面的分析。在B项中,“绿”和“红”都是以特征代本体,是借代修辞。  “肥”和“瘦”是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这一项也是正确的。C项中说是用了“设问”修辞也是正确的,因为在“知否?知否”这一问句之后紧接着用了“绿肥红瘦”来作答。D项是对写作手法的分析,从全词来看,作者的确是通过对海棠绿肥红瘦的描写来抒发她的感伤情绪,而这种感伤又来自她对春光的留恋和惜别。但是,作者在表达这种留恋和惜别的 烦闷心情时,是通过委婉含蓄的一问一答(“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以及最后两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来轻轻透露的。 答案: D
8、[ C ]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连用多个喻体,多方面、多角度地阐明了“理想”在人生中的重大作用。     B.以抒情而言,有的春风得意、壮怀激烈;有的情爱幽怨、离愁别绪;有的愤出嫉俗、忧国忧民;有的悲秋伤逝、嗟老叹悲……     ——用排比句的方式,将抒情的种种内容列举出来,读起来酣畅淋漓。     C.黑龙江人常说,这里的土,插根筷子都会发芽。     ——“插根筷子都会发芽”的说法是在打比方(应该是夸张),以写土地的“肥沃”,表现黑龙江人对家乡的热爱,形象鲜明生动。     D.思前想后看《左传》,书往右翻;坐北朝南吃西瓜,皮向东放。 ——上联嵌入方位词“前”、“后”、“左”、“右”,下联嵌入方位词“东”、“西”、“南”、“北”,他们在句中各自相对,相映成趣。对偶构思奇妙,幽默诙谐。
9、仿照下面文字的拟人手法,选取新的事物,另写一组意思完整、句式相近的句子。(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    小  溪     从不高声喧哗显示自己,     只默默地在崇山峻岭中, 寻找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10、请对出下联
勤能补拙                                 兢兢业业育桃李   俭可养廉                                 勤勤恳恳作园丁
冬去山明水秀                             术业宜从勤学始 春来鸟语花香                             韶华不为少年留
穷而有志思壮举                           学海无涯勤可渡       学不自满求创新                           书山万仞志能攀
树雄心攻克科学堡垒                       指点江山春光满目                                            立壮志攀登世界高峰                       激扬文字彩笔生花
一、考点透视: 高考《考试大纲》中对“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这一考点作了十分清晰的界定。常见的修辞方法共考查8种,即比喻、排比、比拟、借代、夸张、对偶、设问、反问。重点考查判断修辞方法使用的优劣、正确理解修辞方法在在语段(或篇章)中的作用和运用修辞方法进行表达的能力等等。历年高考试卷中,修辞方法的考查同阅读、鉴赏结合,仍是重要的关注点;修辞方法与语言表达结合起来考查更是近年高考的发展趋势所在,这或许又是以后修辞命题的一大热点,也是我们复习的重点。 二、修辞知识介绍 Ⅰ《考试说明》中要求掌握的常见修辞手法有八种: 1、比喻: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种类: 明喻  甲像乙。本体、比喻词、喻体三者明明白白都有。 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像、仿佛、似、犹如…… 暗喻 甲是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是、成了、变成”连接 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 借喻 甲代乙。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罢。 博喻 连用几个比喻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雨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2、借代: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手法。这种修辞方式不直接说出要出说的人或事物。 借代的种类: (1)用事物的特征代本体事物: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 (2)具体代抽象: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3)专名代泛称: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4)部分代整体:咏罢低眉无写处, (5)结果代原因: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捧腹是笑的结果) 运用借代必须抓住事物的最典型特征,借代的借体和本体事物不能出现。  借代和借喻异同点: 它们都是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 不同点: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就是直接把借体称为本体,只代不喻。借喻的作用是比喻。 构成借代的基础事物的相关性,要求借体和本体有某种关系。 构成借喻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要求喻体和本体有某些方面的相似。 3、比拟: 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 拟人:事物人化。 拟物:甲物乙物化。嘎子竖起耳朵听 比拟和比喻的不同点: 比拟是仿照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来写本体。重点在拟。 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一体,本体必须出现。 比喻中本体或出现或不出现,而喻体必须出现 4、夸张: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的需要,对事物对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夸张的种类: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 (1)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的夸张形式。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缩小形式: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弱、低、浅"的夸张形式。 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3)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 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注意:夸张要合理。 同志们,你来看,我们力量大如天,脚下地球当球玩。 要注意文体特征,像科技说明文、说理文就很少用甚至不用夸张。 5、对偶: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 对偶的种类: (1)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称的对偶形式。 墙上芦苇,头重尖皮厚腹中空。 (2)反对: 上下句意思相对、相反的对偶形式。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上下句的意思具有承接、因果、递进、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根据上下句的形式又可以把对偶分为: (1)严式对偶: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同(不能成分对句子)、平仄相对、不重复用字。如1、2句。 (2)宽式对偶:五条要求只要达到一部分就可以。不很严格,如3句。 对偶的结构: (1)成分对偶: 然而我的坏处,是在论时事不留面子,砭锢弊常取类型,而后者尤与适宜不合。 (2)句子对偶: 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 对偶与对比的不同点: (1)对比的基本特点是"对比",对偶的基本特点是 "对称"。 (2)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形式上说的,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近,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 (3)对偶里的"反对"(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意义说是对比,就形式说是对偶,这是修辞手法兼类现象。 6、排比 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式。 排比的种类: (1)成分排比 延安的歌声……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 (2 )分句排比 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纯朴和谦逊, 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3)单句排比 八路军穿草鞋,把日本鬼子赶下海。解放军穿草鞋,把蒋家王朝踢下台。如今八连穿草鞋,把香风毒雾脚下踩。 (4)复句排比 排比的作用: 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排比和对偶的区别: 排比与对偶的不同主要表现在:排比必须有三项或三项以上构成,而对偶仅限于上下两句;排比在字数上无严格要求,只要求结构相同或相似即可,而对偶则要求字数相等或相近,且结构完全相同;排比的各项多有相同的词语做提挈词语,而对偶的上下句一般忌用相同的词语(宽对不那么严格);排比一般只表示相近或相关的意思,而对偶则表达相对、相反或相连的意思。 ⒎设问 设问的特点 “无疑而问”。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只问不答。目的是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   人们进行思考。 例如: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⒏反问 反问的特点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也打感叹号。 反问的形式有两种 ⑴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例如: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哪里还能有什么言语? ⑵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例如: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 设问和反问的区别: 设问和反问的不同主要表现在:设问句有答或提请读者思考,往往在篇首或段首,目的是提请读者注意,且必须用问号;反问句不必答,问中已有明确答案,常常在段中或末尾,目的是加强语气,表示强烈的感情,所以有时可用叹号。 其他修辞手法举隅: 9、 12、对比: 是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的方面并举出来,相对比较的一种修辞方式。 对比的作用在于同时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13、映衬: 为了突出主要事物,先描写与之有关联的事物,作为陪衬烘托的修辞方法。这种修辞方法按照和衬托事物之间所呈现得出来的关系不同,分为正衬和反衬。 正衬:陪衬事物和主要事物朝着相同的方向变化。 用荒凉萧条的环境和气氛,衬托悲凉的心情。 反衬:陪衬事物和主要事物之间朝着相反的方向变化。 用"……但我还以为船慢"反称"我"的急切的心情。 14、 指出下磅题型:
   (一)客观选择题    例1.(2006年高考天津卷)下列对本文的赏析,不正确的选项是(   )    A.本文开头借鉴诗歌的表现手法,以蜜蜂造巢、蚂蚁造穴起兴,引出人类塑造美好心灵和话题。    B.“心可以很硬”这一段运用了比喻、排比、借代、夸张的修辞方法,语言生动形象。    C.“心的质量就是人的质量”,这里的“心”指人的精神世界,包含品格、智慧、情操等,在文中的意思是说人的精神决定人的成就。    D.结尾以船喻心,以下水远航象征开启新的人生之路,喻指美好的心灵可以使人直面困难,承受挫折,永葆生命的活力。    E.本文意象新奇,联想丰富,文笔灵动,是一篇优美的富有哲理的散文。    答案:B    解析:该题中的B选项涉及修辞方法辨识和修辞的作用分析,能力层级为B。相关语段的文字是“心可以很硬,超过人世间已知的任何一款金属。心可以很软,如泣如诉如绢如帛。心可以很韧,千百次的折损委屈,依旧平整如初。心可以很脆,一个不小心,顿时香消玉碎”。这个语段,我们能看到“心可以……”的反复排布,发现“超过金属”“如绢如帛”“一个不小心,顿时香消玉碎”等描述,从而明确句中运用了排比、比喻、拟人手法,却没有借代、夸张手法,修辞方法的辨识上不够准确,所以B项是赏析不正确的项。    例2.(2005年高考浙江卷)下列各句中修辞方法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树木是一片绿色的海洋,轻风是海洋的呼吸。    B.珍珠是贝痛苦的结晶,是海的泪。    C.面对风暴的欺凌,松柏挺胸不屈,杨柳弯腰逢迎,江河寂然无语,高山昂然抗争。    D.太阳从地平线上露出笑脸,用她那柔美的金色手指,悄悄地捡走了草地上的珠玑。    答案:C。    解析:该题目考查的是根据语境判断修辞方法使用是否得当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我们知道,拟人是把物当作人来写,必须写出物所具有的特征,这个特征应该和人有相通之处。选项A、B、D分别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突出了事物的基本形态,使事物具体化、形象化;而C项则缺乏这方面的特点,因为杨柳本来是弯腰的,“杨柳弯腰逢迎”这个拟人句就没有抓住风暴来临时杨柳的特征;再有,风暴来临时,江河不可能没有表示,“江河寂然无语”在逻辑上就讲不通;另外,C项中还有排比手法的运用,其排列顺序也应该调整为“杨柳……江河……松柏……高山”或“松柏……高山……杨柳……江河”,所以正确答案为C。    以上这些客观选择题,要求考生运用修辞的基本知识,辨识修辞格或判断其表达作用的分析是否恰当。这类题型尽管近几年出现的不多,却也是一种重要题型,或判断修辞方法运用正误,或分析修辞方法运用效果的优劣,或辨析修辞方法运用对于句意、文意表达的作用强弱。其中后一种多出现在现代文阅读题中,为多项选择。解答这类试题,不论单选还是多选,一定要认真阅读,分析全句、全文或全诗的意思,在纵观整体的情况下,再分析语境,比照选项,然后根据自己掌握的各类修辞的性质确认所用的修辞方法,根据各类修辞的作用联系上下文确认它的表达作用与表达效果。    (二)主观表达题    主观表达题具体有五种考查方式。    1.鉴赏评价式    例3.(2005年高考全国Ⅰ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行即兴                               李 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    答案:对偶。“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    解析:该题是修辞方法在诗歌鉴赏中的考查,这类题目多是判断所用的修辞方法和说明它的表达效果,能力层级为D。本题所选的是唐代诗人李华的一首景物小诗。作者春天经过宜阳时,因对眼前景物有所感触,即兴抒发了国破山河在、花落鸟空啼的愁绪。对诗的后两句修辞方法的考查看似简单,实则暗藏干扰,我们很容易把“花自落”和“鸟空啼”看成拟人,其实如果能够记住拟人的“仿拟”主要着落在“动词”上,就会发现“落”与“啼”本来就是表现花与鸟的动词,根本没有把它们拟作什么,倒是在结构的对称上,“芳树”与“春山”,“花”与“鸟”,“自落”与“空啼”,两两相对,形成乐境对悲情,自然界的热烈对人事活动的萧索,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对于这类奖修辞与鉴赏结合起来考查的题目,当然还是先要明确修辞方法,然后联系所选语言材料的内容有理有据地说明它的基本内容和表达效果。    2.对联仿写式    例4(2004年高考广东卷)下面是一副对联的上联,请对出下联。    上联:荔枝龙眼木瓜皆是岭南佳果    下联: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①月季牡丹金桂莫非海内奇葩 ②梅岭金鸡丹霞全为粤北名山 ③牡丹墨菊芍药堪称江北奇葩 ④大漠孤烟黄沙均为塞北风光 ⑤孔府景芝兰陵俱为山东佳酿 ⑥苏轼孟郊贾岛全为中土奇才 ⑦北京开封洛阳全系中华古都 ⑧鹿茸貂皮人参都为东北珍宝 ⑨岳阳黄鹤滕王全为中华名楼 ⑩峨眉五台九华当为国中名山。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对联仿写,涉及的是对偶修辞格,跟一般的句式仿写相比,它更突出了仿写中对偶知识的运用,可以说是句式仿写的一种创新考法,能力层级为D。这样的题目,近几年用得较多,尤其是2004年,15套试题有包括全国4套试卷在内的7套试卷设置了这样的题目。我们知道,对联的种类较多,但不管哪一种,使用什么形式,都必须具备以下四个特点:    ⑴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也不少。    ⑵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收”,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普通话中的上声、去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普通话中的阴平、阳平)。    ⑶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相对的词还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⑷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例4上联的前6字都是名词,是并列的三种水果,下联就要用三个名词且是并列的三种事物与之相对,可用“月季牡丹金桂”三种花卉,“梅岭金鸡丹霞”三座名山,“大漠孤烟黄沙”三种奇景,“孔府景芝兰陵”三种佳酿,“北京开封洛阳”三座古都;上联“皆是”由副词和表判断的动词组成偏正短语,下联就要用同样的语言结构,可用“莫非”“都为”“堪称”“全系”与之相对;上联“岭南佳果”,是以地域为定语的两名词组成的偏正短语,下联也要用这样的语言形式,可用“海内奇葩”“粤北名山”“山东佳酿”“中华古都”与之相对。    3.添加补充式    例5.(2005年高考广东卷)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另写一组句子。要求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意思完整(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    智者的思索是深深的泉眼,从中涌出的水也许很少,但滴滴晶莹;庸者的奢谈是浅浅的沟渠,由此流过的水或许很多,却股股浑浊。    答案示例:逆耳的忠言好比配有黄连的中药,虽然难以下咽,却是对症下药;奉承的蜜语犹如含有毒药的琼浆,虽然香甜可口,却是慢性中毒。    例6.(2006年高考重庆卷)从A句或B句中任选一句,仿照例句完成喻体部分。要求:两个喻体的内容构成对比关系。    例句:济南与青岛有什么不相同的地方呢?假若济南是穿肥袖马褂的老先生,那么青岛便是着摩登时装的美少女。    A句:现实世界与网络世界有什么不相同的地方呢?假若现实世界是_____,那么网络世界便是____________。    B句:语文与数学有什么不相同的地方呢?假若语文是________,那么数学便是___________。    答案示例:A句:①假若现实世界是堆锦砌肥的满汉全席,那么网络世界便是闻香迷魂的便捷快餐。②假若现实世界是一片广阔无垠的草原,那么网络世界便是美丽迷人的草坪。B句:①假若语文是灌溉万物的泉水,那么数学便是饱吮泉水的禾苗。②假若语文是波涛汹涌的大海,那么数学便是扬帆破浪的航船。    解析:例5小题考查的是比喻句的仿写能力,能力层级为D。题目要求仿照比喻形式,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这是明示信息;再审读所给句子,是由两个比喻句组成的一组关系相对或相反的句子,比喻句之间有转折关系,这就是隐含信息。仿写时只有不脱离这些信息才算切合题意。例6属于仿用句式与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方法的综合考查,能力层级为D。解答这道小题,应注意两个要点:一是要运用比喻修辞格---比喻句子本体已经限定,二是前后小句的内容形成对比。要注意所构建的喻体要与本体有相似性,要在假设语意关系之中,两个喻体要在同一范畴之内,而且要形成对比。所以解答添加补充类试题一定要弄清题目的明示信息与隐含信息,只有把明示和隐含的信息把握全面了,才能很好地完成题目。    4.话题发挥式    例7.(2006年高考全国Ⅰ卷)请在“家园”和“思念”中任选一个词,仿照下面示例的形式写三个句子。要求每个句子都采用比喻和比拟两种修辞方法,三个句子的内容有内在联系。    示例: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⑴思念像一株刚萌发的幼苗,对外界探头探脑。思念像一株小树,亭亭玉立的,长着,伸展着。思念像一棵枝丫横生的老槐,狂舞着,张扬着,深深地扎在人们心中。⑵思念像春天的雨丝,柔柔的。亲着,吻着。思念像夏天的蝉声,充斥于整个天地,缠着,绕着,想逃也逃不脱。思念像永远的秋季,任黄叶挥洒,任秋雨缠绵,任那浸透感人心神的浓郁韵味熏染。⑶家园像幼年时的摇篮,摇着我童年的梦,要我快快长大。家园像青年时的单间,随时等我,随时离我,任我逍遥,任我奔波。家园像老年时的古宅,纵使有些残破,却让人心安,让人有所依托。    例8.(2006年高考全国Ⅱ卷)请以“和谐”为内容写三句话。要求每个句子都用比喻,三句话构成排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和谐是乐于手演奏的动人旋律,和谐是画家创作的美丽画卷,和谐是设计师描绘的宏伟蓝图。    解析:例7考查仿用句式与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D。这道题的题干对题意的要求特别分明,无论是以“家园”还是“思念”为仿写话题,都必须按示例形式,写出三个句子,而且三个句子的内容必须和话题吻合(与话题中的本体有相似相通之处),必须像例句那样有内在联系(刚落地的娃娃----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健壮的青年),每个句子都必须使用比喻和比拟两种修辞方法。例8小题是将扩展语句与正确运用修辞方法结合起来考查,能力层级为D。解答这道题,关键是要注意“以‘和谐’为内容”即所写的三句话主语都应为“和谐”的题干要求,做到以“和谐”为本体,想象三个比喻句,然后组成排比句。像这样的题目,关键是把握题干要求,适当展开联想,充分运用想象,注意所选用的材料与表述的主体之间的内在事理,体现出语句间的逻辑关系。    5.公益广告式    例9.(2006年高考辽宁卷)请以“爱护动物”为主题,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写一句公益广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待母归。    例10.(2005年高考全国Ⅰ卷)班里举行一次主题为“远离毒品”的班会,请你在黑板上写两句话,以彰显主题,营造气氛。要求每句话不少于7个字,两句话字数相等,句子结构大体一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①远离毒品功在当代,珍爱生命利及千秋。②斩断毒品险恶魔爪,奏响青春强劲乐章。③积极行动,堵死毒品来源;自觉斗争,远离毒品诱惑。④抵制诱惑,远离各种毒品;珍爱生命,创造美好人生。 解析:例9题与一般话题式扩展语句相比,它不仅有修辞格的限制,还要注意公益广告的写法。从此拟修辞上说,要在动词选用上拟出新拟体的动作形态。例10小题虽然没有修辞格上的明确要求,但形式上的“两句话”“每句话不少于7个字”“字数相等和结构大体一致”也算是隐含的限制和要求;内容上要彰显“远离毒品”的主题、营造“自护教育”的气氛,这些都要求运用相应的修辞手法。 公益广告的目的是播种爱心,推广善行,所以在完成这类试题时要注意以下四点。 (1)主题鲜明,指向明确    广告的作用在于引导,希望人们做什么,不希望人们做什么,一定得具体明确,不能含糊其辞,让人看了一头雾水。如“保护家园,从我做起”是关于土地,关于环境,还是关于战争,让人费解;而“保护环境,共建美好家园”,就让人一目了然。    ⑵新颖独到,耐人寻味。    广告是文化的浓缩与升华,要凭创意来说话。它拒绝平庸,要用艺术的语言传播思想,表达理念。因此,要选思维的最佳切入角度,以富含艺术的手法,找到让心灵震颤的激发点,把话说到人的心坎上,引起共鸣,从而实现“一语惊醒梦中人”的目的。如“讲好普通话,知音遍华夏”,“一滴血,一份爱,一生情”,就赋予了讲好普通话和义务献血以一种全新的境界。    ⑶亲切温馨,以情动人。    公益广告,既是为社会谋利的,就要传达精神文明,即便是禁止和约束的也要体现关爱,和若春风,充满人文关怀。要尽可能以“美”和“善”的人格目标来诱导,唤起人的潜在欲望,激起人的崇高感,从而使外在的行为要求变成一种同内在的自觉意识,如“摇头丸,生命经不起这么摇”,“小草对您微笑,请您把路绕一绕”,“父母为我们一生奔波,而我们又为父母做了什么”等,就远比“远离毒品”“不要践踏草坪”“孝敬父母”深入人心。    ⑷简洁凝练,通俗晓畅。    由于传播条件的限制,广告词不能太长,况且长了也不易记住,因此要尽可能做到语言高度浓缩,篇幅短小精悍,像“公生明,廉生威”,六个字就把公正廉洁的意义说得清清楚楚。广告是说给大众的,因此,要平白如话,最好琅琅上口,容易理解,方便记忆。像“别吻我,我怕羞”“谁家有老也有小,尊老爱幼不可少”,尽管有点儿俗,却因方便记忆,有利于传播。    纵观上述五种主观表达题型,我们能看到,这类题多是为考生提供了相应的情境,或者相应话题,或者提供了相应的情境,或者相应话题,或者提供了相应的示例,要求考生运用指定的修辞方法造句、仿句、扩句及变换句式等。与这类试题结合起来考查的多是比喻、排比、对偶、拟人等修辞格。对这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目的具体要求,然后分析所给的语句,弄清其在内容、句式、用词、色彩、语气等方面的特点,进而展开必要的联想和想象,最后是注意组织好语言,使之达到最佳的修辞效果,真正实现修辞的最大功能。这里最主要的是要善于联想和想象,要在题目允许的范围内做好自己的文章。这有点儿像话题作文,是在带着镣铐跳舞,在鸟笼里展翅飞翔。
二、误区示警:
   高考试卷中修辞运用的试题难度比较适中,可是考生得分率却不高,常常出现以下四种失误。    1.话题脱离    例1.在下文横线上,根据提供的开头,仿照提供的句子,续写句子。    画家画花,独绘一枝,意在留些天地,让欣赏者自去遐想;    音乐家演奏,抑扬顿挫,有时“无声胜有声”,任听众自去体味。    诗人作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讲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道试题,有的同这以“诗人作诗,洋洋洒洒,感情挥洒淋漓尽致,让读者身临其境;教师讲课,循循善诱,讲解深入浅出,让学生如坐春风”作答。我们从给定的两个例句的主旨看,语段要表现的是空白的艺术能给人留下无尽的思考。仿写的句子忽视了这一点,尽管句子文采飞扬,也因不合话题而很难得分。正确的答案可以是:“诗人作诗,讲究含蓄,言有尽而意无穷,让读者自去欣赏;教师讲课,言简意赅,故意引而不发,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    2.结构不一    例(2)仿照下面两个比喻句的句式,以“时间”开头,写两个句式相同的比喻句。    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书籍如同一把钥匙,它将帮助我们开启心灵的智慧之窗。    解析:对这道试题,有的同学以“时间好比一支彩笔,它能在人生的画卷上描绘出青春的美景。时间如同一本日记,它会记录下你童年的足迹”作答。例句给出的两个比喻句,都是前一小句为主谓式,后一小句兼语式。这位同学的仿句虽与话题相符,与修辞格要求相合,但后一小句不含兼语式,不如改为:“时间好比一支彩笔,它能帮助你描绘青春美景。时间犹如一本日记,它会提示你忆起童年的往事。”    3.修辞不符    例(3)仿照下面两个比喻句的形式,以“真诚”开头,写两个句式相同的比喻句。    人生犹如一个爱出谜语的顽童,总是出一些难题让你解答;人生犹如一次漫长的旅行,理解就是前进的火把。    真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道试题,有的同学以“真诚犹如一颗渺小的尘土,它带领我们漫游无际;真诚如同一道溪流,激情就是溪流中的鹅卵石”作答。这个答案,前一分句难以成立,因为本体与喻体之间找不到相似点;后一分句比喻虽能成立,然而解释语却又与前文不相搭配。正确答案可以是:“真诚就像开满枝头的花朵,总是能结出友谊的果实;真诚好像一条清澈的小溪,心灵就是小溪的源头。”    4.格调不合    例(4)仿照例句形式重新写出两个句子。    金钱,能买来佳肴,买不来好胃口;能买来书籍,买不来知识。    解析:这道试题,有的同学写成:“金钱,能买来佳人,买不来芳心;能买来豪宅,买不来幸福。”这个仿写,从形式来看无可指摘,可是情调立意都不高,也是不合要求的。正确的答案可以是:“金钱,能买来玫瑰,买不来爱情;能买来贺卡,买不来友谊。”    造成这些错误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结为三点。一是张冠李戴,对常见修辞方法的特征辨析不清,导致修辞运用的错误。如把比较当比喻,把借代当借喻,把反问当设问,排比、对偶辨识不清,也有把没有相似点的事物联到一起当作比喻的。二是浅尝辄止,看不到题目所隐含的要求和限制,表述的语句上达不到题目所规定的要求。三是顾此失彼,在扩展语句、选用句式、仿用和变换句式与修辞方法综合考查的题目中缺少全面思考,不是忽视了修辞上的要求就是忽视了句式上的要求。 三、高考指向
   今后,高考命题将更加注重以能力立意为主的考查,更加突出语言操作的实用性,会进一步增加语言运用的考核题目,对修辞的考查一定会成为重中之重。而未来的修辞性试题也有可能不囿于已经面世的题型,“连贯”性修辞题、“扩展”性试题、词语选用型试题等会在高考试卷中占一席之地,我们只有全面掌握各种修辞知识,提高语言表达素养,才能取得满意的成绩。为了具体地说明这一问题,我们选了以下几种题型以现一斑。    例1.阅读下面这首小诗给出的部分,结合语境,补全中间四句,注意适当押韵。                              天                        白云是天的雪山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流星是天的车辆;                        天上的一切只能遥遥相望,                        所以天是幻想的家乡。    解析:这是一道很有创意的题目,是添加式仿写,又不同于以往见过的添加式仿写,因为它要受诗歌形式的约束,需要联想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参与----想象是诗的翅膀。解题时,我们首先从题干中明确要有诗的意境,要与“天”这一诗题和“所以天是幻想的家乡”的主旨相合,要按诗的要求押韵;其次,从上下文看,表现的内容应该是“白云”“流星”一类展示在天空的物象,而所用的修辞手法应该是暗喻,句式要与上下文中的句式相同。看到了这些明示和隐含的信息,我们就要调动我们的生活阅历去思考,通过联想,由“白云”能想到“蓝天”,由“流星”能想到“星团”,进而想到“太阳”“月亮”“彩虹”等等;再借助想象,把这些物象生发成形象的比喻;最后组织好语言,让写出来的句子能够整齐押韵。所以答案就可以是“碧空是天的海洋,阳光是天的熔岩,阴霾是天的煤矿,星团是天的城市”。    例2.你听说过“校园魔鬼词典”吗?请依照下列示例,也写两条,词条由你自己从校园生活里选。    示例:    考卷----由红与黑组成的,比《红与黑》更有震撼力的一张纸。    红笔----老师手中的执法工具。    书包----一种妨碍我们长个儿的玩意儿。    答:⑴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    解析:这也是道有创意的题目,它表面上看并没有多少限制,只是一般句式仿写,可是从题干和给出的示例上看,我们知道,校园魔鬼词典最重要的就在于“魔鬼”二字,即对词目的解释应该是离奇的、古怪的,它超越了通常意义上的理解,而细想又有一定道理;其次,该词典的所有词目都源于校园,是校园生活的全方位展示,要与我们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要有新鲜的生活气息。因此答案可以是“历史老师----你给他一节课,他就能还你一个世纪的人”,“高校录取通知书----我读你千遍也不厌倦,读你的感觉像春天”,“贫困生----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联欢会----唯一的一个不会有人挨批评的会议”,“同桌----考试时的救星,逃课时的替罪羊,上课睡觉时的警卫,身体不爽时的仆人”“圆规----再怎么努力,成绩总是零”,“答案---众里寻它千百度,却在书中隐蔽处”。    例3.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合理排法应该是(只需写出序号)    这就是汉字,我的祖屋,我的家!我迷恋它雕梁画栋的亭台楼阁,我更迷恋它朝晖夕阴中隶楷行草的万千气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赏心悦目的,是耀眼的光箭穿过宽阔而幽深的甬道,照亮祖屋的身躯,优雅而颀长;    ②心驰神曳的,是光线将祖屋分明的棱角隐去,只留轻盈身姿,飘飘欲飞;    ③令人陶醉的,是道道金辉,铺洒祖屋的胸襟,舒展高贵,气度雍容;    ④最摄魂夺魄的,当是斑驳的树影中,祖屋如龙蛇行走,曼妙莫测; 解析:这道题表面上看是一般的排序题,可它要考查的却不只是对上下文所显示的语境的把握,不只是对整个文段暗含的事理的感悟,还有对修辞方法运用能力的检验。文段是以书法喻老屋的环境,材料选用新颖别致,设题角度独出心裁,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在明确了作者出题意图后,解航,不要未到终点就路途抛锚。 ◇在这滚滚红尘中,你已成为我生命中一道无法消失的风景。 暗喻的变体 n并列关系 n修饰关系 n注释关系 借喻 比喻的运用 n(一)用来刻画人物或事物的形象,突出其某方面的特征,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n如: 运用原则 n要贴切 n注意创新 n要通俗、形象 一般地说,总是用形象的事物来比喻生疏的事物,用具体的事物来比喻抽象的事物,用浅显的道理来比喻深奥的道理 判断下列比喻是否恰当 n:(1)明净的未名湖犹如一面照妖镜。 n(2)红的、绿的、黄的,像黑夜中猫头鹰的眼睛。 n(3)这篇文章的结构十分严密,就像神经节和神经网的关系一样。
[区辨]有“像”、“仿佛”、“似的”的句子不一定都是比喻句 n对两种事物作具体比较的。 例:小玲长得像她妈妈。 n单纯的想象。 例:读罢《雷锋的故事》,我仿佛又回到了苦难的过去。 n表示猜度的句子。 例:我觉得这人好像面熟。 n表示举例。这样的事情很多,像……
n像我这样的人不多,为何还要让我难过                                          n<1>拟人:把事物当作人,写出和人一样的感情和动作。
   例:花喜鹊格格地笑起来。 n  <2>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或情态。
   例: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
        (人是没有尾巴的,这里把帝国主义写成兽类了)  n○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在这里弹琴 n○这可是我第一次和山水约会呢。 n○午夜时分,我恰巧在蚊子的探望中醒来。 n○潺潺溪水唱着欢愉的歌儿奔向远方,流水轻舐着河床,水波一浪高过一浪,片片浪花化作透明的竖琴,为星辰涌泻的光芒吟哦。                                   ○瀑布来了,是大山把它送了出来,带着山岚雾霭,裹着风雨雷电,携着山花鸟鸣,挟着寒气骄。 n○面条根根士气饱满,也是一副君子模样,相形之下,他的面条都像历尽了灾难,面黄肌瘦。 n○梦,背负着黄河的淤泥,迈着日月交替的脚步。  ○鱼对水说,你看不到我流泪,因为我在你怀里;水对鱼说,我能感到你流泪,因为你在我心里。                                              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世界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n扩大夸张 n缩小夸张 n超前夸张 扩大夸张 ◆她用整个烧灼的心灵来呼喊 ◆当你身边的男孩的回头率达到200%的话,你或许会乐死过去。 ◆热情之火终于压抑不住,熊熊地烧,旺得能让科威特油田自卑死。              ◆他们看见那些受人尊敬的小财东,往往垂着一尺长的涎水。                             ◆瞧他张着的嘴,就是把整个世界塞进去也不成问题。 ◆我吐一口唾沫就是太平洋,淹死那万恶的李洪志。 ◆娘心中盛不下的甜蜜正从她那眯细的眼角溢出来。 缩小夸张 n一眨眼的工夫,麦子就由青变黄了,收割的日子到了。 超前夸张 n还没待他开口,我就浑身发抖了。 n泪水还没溢出眼角就结成了冰。
回 环 月亮的甜和咸 铜锣挂在天边, 思乡人泪涟涟, 到处的月亮一般圆, 为什么家乡的月最甜? 家乡的月最甜, 因为它照着家的庭院。 误答原因 找不到做题的切入点,抓不住主要矛盾。 不能准确地把握各种修辞格的运用规则。 不能正确及时地进入角色。 词汇贫乏,不能恰如其分地表情达意。 不能正确的审题,片面地理解试题。 方法探求 1、认真读题,吃透题目要求; 2、发掘思维潜力,找准做题角度; 3、从不同角度做出合适的答案 答题技巧        n理解题。对于理解语意,要考虑不同文体的特点,并且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表达作用,则既要考虑各种修辞的一般作用,也要考虑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特殊作用。         n运用题。往往是综合题,需要我们考虑各方面的命题要求,既有修辞上的,也有可能是句式上的,还有可能是内容上的。
1、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方法,最恰当的一句是  A.在被污染的天空中,太阳的脸灰灰的,泛着愁容;在被污染的田野里,禾苗弯弯的,泛着困意。 B.公园里粉红色的荷花像出水芙蓉般的美丽。 C.听到这个消息后,我的心像高频率震动器似地跳个不停。 D.撒了野的狂涛,就像洪水猛兽一般,向着铁路大桥撞击着,妄图切断南北运输大动脉。
2、从修辞效果看,下面各句最好的一句是 A.汽车陷在泥里,我们大家像一群蚂蚁搬家一样,拉的拉,推的推,终于把汽车推出了泥坑。 B.她的舞蹈动作美极了,就像传说中的飞天一样。 C.我们揭发错误,批评缺点的目的,就好像医生治病一样,完全是为了救人。 D.在山脚下仰望,蓝天夹在群峰之间,好像一朵梅花悬在头上。  4、下列各句中,修辞方法的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党给了我们这样好的学习环境,我们如果不好好学习,就对不起人民,对不起父母,对不起党,对不起老师。 B.他慢慢地拿起烟袋,慢慢地装上烟,慢慢地点着火,慢慢地喷着烟。 C.在这个人迹罕至的地方,经常见到军人的影子,他们将寂寞炼成绿色宝石,镶嵌在无际的荒凉中。 D.一个没有理想的人,就像一台没有马达的机器,一只没有翅膀的小鸟,一个没有钨丝的灯泡。
5、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运用正确的两项是 A.建筑业也不好干,工程需要贷款,各路神仙都得打点,一年下来,不但没挣多少钱,连原先的10万元钱也填了进去。 B.这时,只见那辆坦克爬山轻如燕,劈开云层,直上蓝天。 C.你和我比,简直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井里,我自惭不如。 D.解放前,为了给我妈治病,父亲把仅有的巴掌大的土地也卖掉了。  7、下列句中修辞方法的运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屋里静极了,静得连一本书掉到地上都能听得到。 B.稻谷金黄稻堆尖,我们堆稻上了天。撕片云彩擦擦汗,凑着太阳吸袋烟。 C.长鞭甩碎空中雾,一车粪肥一车歌。 D.这个人榆钱大的乌纱帽翅能当成天大的官。 【练习1】 下列句子中,修辞方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王利发)摇着头对老主顾说:“‘茶钱先付’,说出来都烫嘴!” B.听说有人在背地里捣鬼,他气得浑身都发紫了。 C.他们爽朗的笑声,落到水面上,河水也跟着笑起来。 D.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 【练习2】 下列句子在修辞运用上恰当的一项是 A.春雨潇潇,唱着欢乐的歌,依窗而立,追怀往昔的峥嵘岁月,耳边不禁又号角长鸣。 B.东北三江的雪真白呀!白得像漫野的美玉,白得满天的柳絮,白得像盛开的梨花。 C.工作的乐趣来自哪里呢?来自对工作的热爱,来自工作中付出的代价,来自工作产生的实效。 D.爸爸和你说,你不听;妈妈和你说,你还是不听;老师和你说,你不听——现在,舒服了吧?  
群中的修辞
一年已经快过去了,元旦还有40天就到了,作为本群普通一员,现在把群里的工作情况做如下工作通报:     在一年里,我们紧密扎根在群里,高举“有空必来,有来必言,有言必留,有留必看”理论的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雁过留声,人过留言”的要求,坚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指导思想,弘扬“一不怕手酸,二不怕加班”的大无畏精神,把“保持联系,经常骚扰”作为振兴群的第一要务!     从根本上改变“几天来一趟,想到才来上,来了不说话,逛逛就走人”的方式!     留言有新思想,灌水有新思路,吹牛有新突破,抬杠有新局面!坚持“四有”即有组织,有预谋,有把握,有成绩。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从而使咱群走上可持续发展的伟大道路,同时坚决贯彻了08新观念:     1、钱不是问题,问题是没钱。     2、钻石恒久远,一颗就破产。     3、水能载舟,亦能煮粥。     4、一山不能容二虎,除非一公和一母。     5、火可以试金,金可以试女人,女人可以试男人。     6、烧香的不一定是人,还可能是熊猫。     7、醉了我谁也不服,我就扶墙。     8、我就像一只趴在玻璃上的苍蝇,前途光明,出路没有。     9、问世间情为何物?一物降一物。     请抄送各队员群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在09年中再接再厉,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