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的紫襟微博:高考历史人文素养试题的研究小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1 06:11:00

高考历史人文素养试题的研究小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时间:2011-10-27 18:15来源:ojay 作者:愛一旦消失 点击:737次

立项号< xmlnamespace prefix ="o" ns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2011XKT-ZXLS004

课题名称

高考历史人文素养试题的研究

负责人

丁锋

所在单位

西安交大附中

一、研究背景概述

新课改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这几年高考试题中也频频出现,而中学生历史人文素养的内涵极其丰富,它不仅指中学生对历史人文知识的掌握,更主要的是指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人文精神,同时又通过中学生的具体语言、行为外显出来的人文素质。中学生历史人文素养教育的价值,在于“唤醒个人自觉,凝聚民族精神,为社会发展提供人文导向,以及克服唯智教育的偏失”。中学生历史人文素养的基本内容应包括民族精神、公民意识、国际意识、人格意识等。
二、课题研究的调整

课题开题后,课题组主要成员针对专家组提出的意见和高考现状,重新修定了课题研究实施方案,重点对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和内容进行了完善。

1、概念界定

何为“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即人文方面的素质与修养。人文素养分为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两个方面,人文知识体现在具体的学科知识之中,而人文精神则蕴涵在人文知识之中,需要我们在学习人文知识的过程中通过思维、概括、提炼出人文精神。人文素养的核心就是人文精神。

2、培养和提高中学生历史人文素养的层次目标

对“中学生历史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在中学历史教学实际中可以分为两个层次即:初级目标就是要利用丰富的历史知识和优秀历史人物的事迹对中学生的行为举止、话语言谈和道德情操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提高中学生求真、求美、求善的人文理念,同时增强学生应对高考人文素养试题的能力;高极目标则是要培养中学生的人文精神,全面提高中学生素质,使中学生建立健全完整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体系,从而使其成为视野开阔,富有综合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三、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根据本组成员的个体情况,对于本课题的实施分工如下:

开题准备阶段

报告

< xmlnamespace prefix ="st1" ns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马琼莉老师为主

课题的中期研究规划与总结

课堂实录分析

报告等

丁锋老师为主

课题的成果汇总

论文或是其他形式

朱艳老师为主

说明:每一个活动与阶段的研究工作均是一个老师为主其他老师积极参与的,只是分工合作侧重不同。

四、课题研究开展的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开展的工作:

(一)小组成员认真研究新课改地区的近几年高考试题

如2007年全国文综Ⅰ卷帝王谥号题;2008年全国I、Ⅱ卷中国古代地名中的阴阳题;2008年山东高考历史试题基本能力测试,对中国别称的考查;2008年宁夏高考历史试题对十二生肖的考查。2008年上海高考历史试题,关于英雄人物的事迹。B组对端午节的习俗的考查;2008年上海高考历史试题,B组对服饰装饰功能的考查;2008年海南高考历史试题对干支纪年的考查2011年全国卷11题对史学常识等的考查。它考查的内容基本上是书本没有明确的表述,却又是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的文史常识性知识。它给我们的启迪是:重视课外常识,重视文化常识题,注意中华文化中传统性常识的学习与把握。文史常识试题的内容较广泛,包括姓名称谓、天文历法、古代地理、风俗礼仪、音乐文娱、科举官职、文史典籍、史学理论等。在复习备考时,应加多注意,增强复习备考的实效。

(二)在文科班组织学生开展文史知识的拓展演讲实验,即锻炼学生们的演讲能力又增强历史人文知识的积累,培养人文精神。使文科班学生逐步形成缜密严谨、顽强拼搏、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念、健全完美的人格、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思维品质等人文素质。其他班级在课前开展历史知识演讲活动,如《历史上的今天》《历史人物评说》等,引导积极学生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前提下搜集资料,制作ppt课件,课上利用课前3-5分钟进行展示,通过这样的活动,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特别是一些重大事件的纪念日、伟大人物的诞辰日、国耻纪念日等。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使学生拓宽了视野,增长了历史人文知识。也从中发掘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以此提高学生承担建设祖国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三)创办文史画报的形式,展开文史基础知识普及

在高一年级开展以弘扬陕西人文历史文化的历史简报活动,他们组成活动小组,分工合作,利用业余时间搜集相关历史资料,完成此次学科活动,进距离感受历史,学生以“秦地”“秦人”为主题,感受其中展现的历史风貌和时代精神。同时引发学生对学习历史现实意义的思考,历史遗产如何被批判地继承,使学生明白学习历史并非与现实生活无关,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现代中国的政治体制建设可以借鉴哪些历史遗产,哪些又需要根据历史不断发展、完善,通过活动,不仅培养了合作精神,学生通过思维与动手和很好的进行了人文精神的渗透。

(四)小组成员加强课题研究中的理论学习。通过对教学的研究,听说2007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及事迹。大胆梳理和整合教材,在某些章节精心设计有关能提高人文素养的专题,实施跨人文社会学科的综合等。课上扭转了陈旧落后的历史教学方式,课堂教学充满个性魅力、富有人文气息和创新精神,学生历史意识增强,富于探究精神。参与实验的历史老师撰写了一系列相关论文,制作了一些课件。为此,课题组召开了多次会议,通过讲解,交流讨论,辩论等多种形式强化理论学习,并以集中统一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推进。同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查阅与课题研究相关的很多网络信息。。建立课题学习网站。课题组还要求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要在学习中写读书笔记、心得,教学反思等,定期进行交流、讨论、总结。
取得的成果:

1、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和培训活动,课题组成员都比较深刻地把握了课题研究的目标、理论依据、基本内容、重难点、研究的主要形式和方法、研究的价值和意义等,为课题的可持续性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深入研究高考试题,形成试题分析。

课题一经立项,立即开题;进一步完善实施方案;课题组定期深入教学课堂听课调研,认真做了08、09、10、及11年的高考试题,把文史知识类试题与体现人文精神的试题进行了分类研究,与课题组成员一起对资料进行整理、数据分析、信息加工与处理等,与课题组教师共同探讨提高应对这类试题的教学策略;然后小结并反思阶段性研究成果。

3、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感动人物事迹。在实践中实验探索

在文科班组织学生开展文史知识的拓展演讲实验,在其他班级在课前开展历史知识演讲活动,如《历史上的今天》《历史人物评说》等,引导积极学生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学生们的历史人文知识的积累,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

存在的困难及解决思路

1、人文精神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断的积累。而且对于人文素养提高的相关的历史知识浩如烟海,所以不是短时间能够见效的,解决的方法是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分阶段、分层次的在教学中不断渗透人文知识,为培养人文精神打下坚实的基础。

2、学生普遍比较重视理科的学习,对于文科历史的关注度不够,相对功利化的社会也使人们对于人文精神关注度不够。因此,在通过历史教学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过程中,一方面加强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另一方面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可以通过更加丰富的和更具有时代精神的方式激发和培养学生兴趣,最大程度达到其目的。

3、到目前为止本课题组尚没有形成阶段成果的论文,只是有了一些汇总性的成果和认识。

能否按期结题

可以按时结题

专家的指导和建议

(此栏请课题负责人填写指导专家对开题报告的指导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