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拿深情换回忆全本:说明文写作指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3 00:34:13

说明文写作指导

说明文是实用性和应用性最强的一种文体,常见的各类科学知识介绍、科学小品、产品使用说明、展览馆解说词、书籍出版预告、广告宣传等等,基本运用说明手段,属于说明文范围

一、说明文的特点

    要写好说明文,首先应了解和掌握说明这一表达手法的基本特点。概括地说,说明是对事物的发生发展、性质特征、状态功能等进行解释、介绍的一种表达方式。由此,也可知道说明文的三个基本特点:1、科学性与知识性;2、平实性与实用性;3、解说性与条理性。这与一般的议论文、抒情文或记叙文,显然是不同的。请看两段文字:

A、  松树有顽强的生命力。它的根长得很深,能吸收贫瘠旱燥土壤里的无机物这样,它所必需的养料就能够得到保证,不致于“饿死”。又由于它的叶子是针形的,它的表面比一般的树叶子小,这样就避免了水分过分蒸腾,不致于“干死”。山上风力较大,但由于松树的叶子是针形的,大风刮来,阻力比较小,树就不致于被风刮倒。这就是松树能在荒山上生根发芽,越长越大,越长越多的原因。

 B、你看,它不管是在悬崖的缝隙间也好,不管是在贫瘠的土地上也好,  只要有一粒种子——这粒种子也不管是你有意种植的,还是随意丢落的;也不管是风吹来的,还是从飞鸟的嘴里跌落的。总之,只要有一粒种子,它就不择地势,不畏严寒酷热,随时随处茁壮地生长起来了。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除虫,也不需要谁来浇水灌溉。狂风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罩不坏它。它只是一味地无忧无虑地生长。松树的生命力可谓强矣!松树要求于人的可谓少矣!这是我每看到松树就油然而生敬意的原因之一。

        这两段文字,前一段是《十万个为什么》中的,后一段是陶铸同志《松树的风格》中的。两者都是写松树的顽强,但写作目的、表达方式和效果作用均不相同。前一段文字质朴,是对事物作客观的如实的科学的介绍和解释,使读者明白松树为什么有生命力的原因,是说明文的写法;后一段却是通过松树的生长、性质和风格的形象描绘,倾注了作者的强烈的思想感情,歌颂了松树的顽强生命力,是抒情融合议沦的散文写法。

二、怎样写好说明文

    要写好说明文,就需要将以上讲到的说明文基本特点把握住,并在具体写作中体现与运用。一般而言,要写好说明文,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要抓住事物的特点

    有位教师要学生写介绍学校概况的说明文,题目是《某某学校》。不少学生是这样写的:学校有高大的教学大楼,有窗明几净的教室,有宽畅平坦的操场,勤勤恳恳的教师,生动活泼的学生等等。

    这样笼统的一般性的叙述,在说明文中是不适宜的。因为说明文的目的是为了让读者对所写的事物有具体而清晰的了解和认识,从而把握事物的特征。而读者看了上面的文章,一定会说,我还是不了解某某学校的情况呀,因为别的学校也是这样的。所以写说明文,首先必须抓住事物的特点,并把它说准确,说明白。就学校来说,它的特点就体现在校址、环境、历史、规模、师生数量、教学特点、教学质量等等。只有抓住了这些特点,才能说清楚这个具体事物的本身-----即它与其它学校不一样的地方,也只有这样,才能写出内容充实而富有特色的说明文。

    同样道理,我们写《谈谈我的自学方法》,也不能泛泛述说自学是多么艰难,自己是多么努力,(如怎样克服时间紧、基础差等问题和矛盾等),而应抓住自己自学的几种方法特点加以介绍,例如如何制作卡片,如果解答难题,如何背诵某些章节,如何听课和把握课文重点等等。各个人的自学方法都会有所不同,一定要在共性的基础上写出个性,写出自己与别人的不同点,那么就符合说明的要求了,所写的说明文也就有了特点。

关键要交代明白

    写说明文仅仅抓住特点还不够,还需要抓住事物的关键进行明白而清楚的阐述。特别是有关指导某些科学实验或生产实践的文章,更需注意交代清楚关键性的问题。所谓抓关键,也就是抓事物中最关紧要,对事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如果关键部分没抓住或抓住了却没说清楚,那么读者对你所要说明的道理也就不能掌握。例如讲棉花整枝,就有这样的写法:

    棉花整枝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技术。整枝工作中最主要的一个环节是“打顶心”。“打顶心”和“打边心”,  直接决定棉枝上果枝、果实的多少和成熟的早晚。棉花打顶的时间不仅要考虑季节条件,同时要根据棉田营养条件和棉株生育的具体情况,也要考虑不同田块的产量要求。合理的打顶时间,应该是按田、按株来适当掌握。这段文字虽抓住了“打顶心’这个关键问题,但打顶心究竟以什么时间为宜,还应注意什么有关事项(如打顶的数量、打顶与地块质量的关系等),都没有交代明白。读者看后,仍不知该如何操作。下面这段文字就写得比较好:

打顶要掌握好时间,不要太早,也不要过迟。长江下游一般在立秋前打顶。打顶不要打得太长,最好是打去顶心加一片小叶。打顶的迟早,在肥地和瘦地应有所不同,肥地果枝长到19—15个时打顶,瘦地果枝长到6一10个时打顶。整枝摘心工作,都应在晴天中午前后进行。

这里,打顶的时间、程度、数量、注意事项都交代得一清二楚,读者如要参照实践,就不会有什么困难了。

    再如谈自学方法,有人强调要“要反反复复地熟悉教材,聆听编者的教诲,做到烂熟于心。而要做到这一点不是容易的,很费精力时间。”抓教材学习,的确是自学的关键,但究竟怎样熟悉教材呢?这就涉及具体的方法,应写具体,写明白。所以,有位考生在讲了熟悉教材的重要性后,接着写了一段:“我的做法是,把每章的要点,重点段落用录音录下来,照着教材,读读、念念,像个讲师。完了以后,可在疲倦之时,听自己的‘讲授’,直至昏昏睡去,耳畔还在回响自己的声音。用此方法,有利于理解和记忆,不失为一个好方去。”这样就将如何熟悉和掌握教材内容和要点这一关键问题讲清楚而又具体了,要学习或仿照也较容易。

说明要具体   

    说明文既然是为了让读者对某些事物的特点、性能、状态、产生原因、制作过程等有所了解,那么就应根据需要把这些问题说具体,这样才会给人留下清晰的印象。

    有—年某省自学考试要求写题为《笔的用途》的说明文,不少考生写的内容是这样的:笔是学习文化和科学的工具,掌握了它,可以为“四化”服务,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我们应当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掌好笔杆子……。这种写法一方面同上面提到的写《某某学校》犯的毛病一样,只有共性,没有个性,没有特点,另一方面也脱离了说明的要求,写成的内容类似议论文了。写这类文字的同学在酝酿构思时就只想到笔的作用的抽象化,想到它可以写各种文章,成为舆论工具。当然,这也是需要的,但既然要求写说明文,那就应该再具体地深入思索一下:为什么笔要制成毛笔、钢笔、铅笔、粉笔、蘸水笔、圆珠笔、炭笔等等不同的式样?这些笔的用途各有什么不同?如果把笔这么分门别类地具体分析一下,那就会扣紧题目,写出介绍笔的用途的说明文章来。例如,毛笔由于笔尖是由柔软的兽毛制成的,所以运用自由,可粗可细,绘画、书法艺术少不了它;钢笔携带方便,书写流利、均匀,所以记录、抄写经常用到它……如此等等,只要我们对事物作具体说明,就能达到说明文的要求。

说明语言要简明

    一般来说,说明文的内容的科学性和专业性都比较强,总是要涉及到某一领域特有的专业知识和专用术语概念,而一般读者并不是这一领域的专门家。因此,在说明文的语言表达上,除了一些专业范围很明确的文章外,通常都要求简明。清朝学者陈澧说:“若夫著述之体,切宜留意:宜洁净,宜平实,简而明,详而不支、不烦。”(《与王峻之书》)具体来说,说明文的语言要求确切、简洁、通俗(一些科学小品和文艺性说明文在此基础上还要求生动活泼)。请看同样介绍塑料的两段不同语言:

    这里先以常见的一种塑料——聚氯乙烯为例,具体说明一下它的制法、性质和用途。聚氯乙烯是一种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它是由乙炔(石油通过蒸馏得到的)与氯化氢一起加热反应生成氯乙烯,然后再将氯乙烯在一定条件下进行聚合反应后得到的。聚氯乙烯塑料柔软、无毒、耐酸、耐碱,不易与其它物质起反应,根据这些性质能用它做成食物袋、自来水管、电线外壳等各种用品。

塑料是一种应用很广的工业材料。它是怎样制造出来的呢?大自然里有很多东西,如煤、石油、食盐、石灰石等等,都可以制造塑料。拿煤来说,先从煤里提炼出制造塑料的原料,再把原料同化学品一起放在锅里加热,制成像糖浆一样的东西,这叫做合成树脂。合成树脂是塑料的基本成分。然后可以根据需要结合成树脂加进各种配料,制成各种性质不同的塑料。如加进纤维,就不容易折断;加进石棉,就能够耐热;加进各种颜料,就有不同的颜色。我们常见的各种美观而耐用的塑料,就是用不同的合成树脂加进不同的配料制成的。

两段都是说明文,前一段专用术语很多,制作过程也是用化学科学方法说明的,可作为专业教科书使用,但如作为科普文章,就显得深奥难懂了些。第二段语言通俗平易,将化学术语、科学反应合成等过程,写得明了形象,一般人容易接受。两段文学都比较简明,只是因对象不同而在具体说明时方式有所不一样。但就一般而言,我们要求用后一种语言更多些。自学考生初学说明文,也要求用后一种语言。

掌握几种常用说明方法

A、概括的方法。 

    概括的方法是在较为完全意义上对事物作出的简明扼要的说明,主要有概述和下定义两种。

       概述是对事物的基本方面或主要特点作概述介绍。例如介绍塑料,也可用这种方法:“塑料是人们所熟悉的物质,日常生活中它与人们有密切的关系。人们用塑料做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随着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发展,塑料在工业和国防上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如飞机、轮船和汽车上的零件等等。塑料的种类甚多,有……。”

  下定义是明确概念内涵的一种逻辑方法,如“塑料是一种高分子的聚合物”、“圆是平面上的点对一个中心保持相等距离运动所形成的封闭曲线”等等。

B、分析方法。

    列宁说:“太简短的定义虽然很方便,因为它概括了主要的内容,但是如果你要从定义特别明显地看出所说明的那个现象的各个极重要的特点,那就显得这个定义很不够了。”分析性说明,弥补了概括性说明的不足,它要求对事物各个侧面作具体的条分缕析的说明。主要有分类说明和举例说明等具体方法。

分类说明主要包括根据事物性质分类和根据事物形态、构造分类两种。

举例就是例举具体实例的方法。如讲我国最初用竹简写书,竹简很笨重,就举一例说明:“西汉时,东方朔写了一篇文章给汉武帝,共用竹简三千根,要由两个身强力壮的武士吃力地抬进宫廷去。”

C、比较方法。

    “有比较才能鉴别。”事物的本质特征往往在同别的事物的比较中显示出来。比较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同类事物相比,如‘太平洋的面积差不多等于其它三个大洋的总和,比最小的北冰洋大十四倍。”二是不同类事物相比,如将太平洋与陆地相比,“把七个大洲都放在太平洋中还占不满。”

D、形象化方法。

    这是一种打比方、用比拟等的文学方法,形象生动,给人印象深刻,又回味无穷。例如高士其在一篇科学小品中,对各种昆虫所作的介绍:“蝴蝶,美丽而活泼,好比电影明星;秋蝉清脆而有韵节,好比音乐家;螳螂,好比挺着胸膛的武人;蠹鱼,好比专读死书的文士;蚂蚁,好比靠着两条腿吃饭的车夫;蜜蜂,好比忙着搬行李的码头工人;苍蝇是白天的强盗,蚊子是黑夜的土匪,这两个也还有不怕死的胆量;至于臭虫,名称先已不雅,态度又畏首畏尾的不光明正大,看它们胖胖圆圆扁扁的褐木色的大肚皮里,吃的都是我们小百姓的汗和血,一旦光明来到被窝里,它们早巳吓得逃个精光,拿它们来比喻一般贪官污吏不为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