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11号那天发射的:提升平昌县劳务产业发展对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7 10:08:52

提升平昌县劳务产业发展对策

【 2011-05-29 14:34 】 【来源: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平昌县劳务产业办公室 丁光敏

  劳务产业是以农村社会劳动力为资源,通过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受训人员整体素质和市场引导,促进转移就业,进而创造财富的产业。加快劳务产业发展就是要通过实施政府有效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发展规划,培植优势骨干专业,打造劳务品牌,壮大劳务经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平昌一直以来都是劳务输出大县,农村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具备发展劳务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但受劳动力技能因素低、服务机构不健全、政府投入有限等因素影响,全县劳务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如何发挥政府的导向性作用,提升劳务产业发展的内在质量,切实壮大劳务经济是当前我县面临的重要工作。

  一、劳动力资源情况

  全县现有总人口106.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6.6万人,农村劳动力46万个。从性别结构看:男劳动力23.97万个,占52.1%;女劳动力22.03万个,占47.9%。从年龄结构看:16-30岁10.35万人,占22.5%;31-45岁14.9万人,占32.4%;46-60岁20.75万人,占45.1%。从文化结构看:小学及以下17.53万人,占38.1%;初中文化23.83万人,占51.8%;高中及以上4.64万人,占10.1%。农村劳动力文化知识水平普遍偏低。

  全县常年外出务工人数30万人,截止目前,全县经培训有一定技术专长的农民工有7.6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16.5%,占务工总人数的25.3%,其中获证人数4.3万人,95%以上为初级职业技能等级,高级职业技能者极少。

  二、发展劳务产业的重要意义

  1、发展劳务产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现实需要。近年来,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受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单纯依靠农业实现农民增收的难度加大。然而,随着新农村建设的稳步推进,产业培育环境得到明显优化,新产业发展步伐加快,非农产业特别是劳务产业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劳务收入也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因此,从我县农村实际出发,大力组织劳务输出,做大做强劳务产业,是促进农民增收的现实选择。

  2、发展劳务产业是提高农民素质的有效途径。劳务产业的流动性、关联性特点决定了劳动力在资源配置的过程中,既获得经济回报,也实现自身素质的提升,从而使劳务产业成为开发人的智力、培养人的能力、提高人的素质的新型产业。实践证明,通过组织劳务输出,发展劳务产业,使广大务工农民转变了思想观念,增强了道德法律意识,掌握了劳动技能,提高了经营能力,成为提高农民素质的有效途径。

  3、发展劳务产业是推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必然选择。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的推进过程,就是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的转移过程,是农民素质不断提高并逐步融入城市的过程。只有把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出来,实现劳动效用的最大化,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才能加速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从根本上解决好“三农”问题,实现城乡互动、统筹发展。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仍较低。全县农村劳动力文化知识水平普遍偏低,职业技能差,高素质人才极少。全县外出务工农民高中及以上文化仅占10.9%,有一定技术专长的约占10%,低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

  2、劳务开发工作机构不能适应产业发展需要。全县劳务开发工作总体情况是县上热、乡镇冷,空档断层,人少事多。县劳务办人员严重不足,只有2个编制,3名工作人员。乡村无专职人员,无工作经费。

  3、劳务开发和农民工工作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与对其它产业的投入和劳务经济的巨大贡献相比,县财政对劳务工作机构的业务经费、农民工培训、维权救助、回乡创业扶持等方面,投入都严重不足,不利于劳务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劳务产业的发展壮大。

  4、职业教育发展滞后。全县共有各类农民工培训机构18家,其中公办8家,民办10家。所有的培训机构普遍存在办学理念保守落后,培训设备陈旧,师资力量匮乏,缺少实训场地,办学规模偏小,专业设置重复、无特色、无重点,培训质量不高,品牌效应差等问题。

  5、项目资源分散,规模效益较差。全县多个劳务培训项目均由各个不同的部门实施,都掌握着一定的专项资金,这些部门各司其职,各自为阵,形成多头管理,造成了农民工培训工作无序,项目资源分散,培训师资浪费,规模效益差。

  6、缺乏统一规范的劳动力市场。全县无统一规范的劳动力市场,信息搜集、整理、发布覆盖面窄、时效性差,缺乏系统性、广泛性、权威性。同时,劳务中介组织少,为农民外出务工服务的信息反馈和管理服务工作十分薄弱。

  四、做大做强劳务产业的对策建议

  1、强化组织领导,营造良好氛围。一是健全组织体系。进一步调整充实县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强化各成员单位职能职责,建立完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按照大劳务、大产业的发展需要,充实劳务办工作人员。乡镇成立独立的劳务开发和农民工工作办公室并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各村(居委会)确定一名村干部为劳务开发协理员,真正形成县、乡、村三级良性互动的劳务开发工作格局。二是制定发展规划。根据劳动力资源情况制定劳务产业长、中、短期发展规划。三是加大财政投入。按照劳平2 元/人?年的标准预算县、乡、村三级劳务工作机构业务经费,并拿出专项资金对劳务开发和农民工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四是落实目标责任制。认真落“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的帮扶制度,切实开展劳务开发基地乡(镇)、示范村和省、市、县级劳务培训基地学校创建活动,夯实劳务开发工作基础。县上每年将劳务经济工作纳入对乡镇和县级相关职能部门年度综合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形成责任明确、绩效考核、逗硬奖惩、末位淘汰的考核机制。五是加大宣传力度。在网络、报刊、广播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开辟专栏,大力宣传关于劳务开发和农民工的方针政策,宣传农民工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突出贡献和先进典型;在电视台和网站设立曝光台,对违规违法行为予以曝光,加强对保障农民工权益情况的舆论监督。

  2、强化技能培训,打造劳务品牌。一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按照“政府扶持,统筹规划”的原则,对现有各职业中学教育资源进行整合,统一规划专业设置,每个学校分别重点打造2-3个专业,建立有规模、上档次的实训基地,避免小而全的办学模式;主动与省内外知名的职业技术院校联姻,引进先进的培训理念,办分校或设立教学点;完善“职业技能培训中心”软硬件设施,打造成全县技能培训的主阵地。同时,大力扶持和着力培育专业性强、特色突出的民办培训机构,形成以公办机构培训为主体、民办机构培训为补充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力争培育省级劳务培训基地1-2所,市级劳务培训基地3-5所。二是整合培训项目和资金。县内实施的所有农民工培训项目,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县级统筹、阳光操作”要求,由县政府捆绑使用培训资金,成立农民工培训项目实施办公室,统一制定培训计划、下达培训任务、招标选择培训机构,统一制定培训质量要求和工种补助标准,统一考评奖惩,充分发挥项目资金使用效益;同时对所有培训机构采取“一券八制”(制作培训券;项目法人负责制、培训机构招投标制、培训计划动态管理制、开班申报点名制、不定期抽查制、毕(结)业复核制、培训经费县级报账制、责任追究制)的措施监管,确保培训工作有序、有力、有效推进。三是创新培训方式。按照“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就业”的原则,走“校企结对、订单培训、定向输出”的路子,通过在校培训、深入基层(工地)培训、流动培训、夜校培训等方式,满足不同人群的培训需要,认真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着力打造建筑、缝纫、厨师、电子、数控、足疗等劳务品牌,提高就业竞争力。

  3、强化有序开发,提高输转质效。一是巩固国内市场,提高输出组织化程度。采取基地输、能人带、政府引、企业招等方式拓展输出空间,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同时,大力培育县内职业介绍机构和劳务开发公司,鼓励和支持涉农部门、经济实体和社区积极兴办各类劳务中介服务机构,鼓励机关干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农村能人和大中专毕业生领办、创办集技能培训-职业介绍-劳务输出-综合服务为一体的劳务中介机构或劳务开发公司。二是开辟国(境)外市场,扩大外派劳务规模。切实抓好外派劳务培训,搞好外派人才储备。积极加强与省内外合法外派劳务经营公司的洽谈与合作,获取准确可靠的信息和订单。着力培育县内对外劳务合作经营企业和省直挂式外派劳务基地,拓宽劳动力出国务工渠道,扩大外派劳务规模。三是加快劳动力县内转移步伐。充分利用实施扩大内需和灾后重建项目,吸纳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大力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设立公益岗位,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着力推进新农村和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发展畜牧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竹木和水产业,引进业主,培育大户,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

  4、强化综合服务,保障合法权益。一是大力实施“筑巢引凤”工程。制定和落实优惠政策,创建“农民工返乡创业园”,搞好创业培训,降低贷款门槛,政府贴息埋单,部门提供“一站式”优质服务。成立专家组,根据返乡创业农民工的需求对创业项目进行科学评估论证和创业指导,为农民工创业把好脉、支好招,提高创业成功率。二是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配置电子大屏幕,对用工信息的发布进行规范管理;建立在外务工人员和农村留守劳动力台帐,实行信息化、动态化管理;逐步完善县、乡、村三级计算机信息服务网络。三是高度重视农民工权益保障工作。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度,加强劳动用工管理,强力推进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工作。建立健全民工维权协调工作机制,加大综合执法力度,切实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四是提高农民工公共服务水平。切实保障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加强农民工公寓和廉租房建设,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加强文化体育阵地设施建设,丰富农民工业余生活。搞好农民工卫生防疫和计生服务工作。五是搞好民工跨区域管理与服务。依托省、市、县驻外办事机构,逐步在平昌籍民工集中的地方探索建立劳务管理服务站,为平昌籍农民工提供培训、就业、办证、维权等综合服务。六是抓好农村留守服务工作。加强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和敬老院建设,切实关注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搞好农村实用技术、科普知识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工作;乡镇按市场化运作办法,组建农机服务公司等便民服务机构,各村建立农机服务队和劳动互助组织,积极推行“支部代耕制”,开展助耕帮扶活动,为农村留守人员提供生产生活等方面的综合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