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高粱儿歌简谱:中國古塔大全(十)【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2 17:19:08
中國古塔大全(十)
★★★還舊樓主2010年11月14日收集整理★★★
        古塔,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载体之一,古塔为祖国城市山林增光添彩,塔被佛教界人士尊为佛塔。矗立在大江南北的古塔,被誉为中国古代杰出的高层建筑。塔,源于古印度兴建的年代,一说佛陀在世时王舍城有一位孤独长者就已开始,建造用以供养佛陀的头发、指甲来表达人们对佛陀的崇敬。一说是佛陀湟磐后才建造,用作安置佛骨舍利的塔,梵文音译“施堵坡”(Stupa)巴利文音译“塔婆”(Thupo),别音“兜婆”或称“浮屠”汉文意译为“聚”、“高显”“方坟”、“圆冢”、“灵庙”等,另有“舍 利塔”“七宝塔”等异称
河北
179、河北正定县城内生民街路东广惠寺花塔

广惠寺花塔是一座造型奇特,结构富于变化的唐塔,它位于河北正定县城内生民街路东的广惠寺内。花塔是因其塔身上部雕塑出各种塔饰,望之形如花束而得称。也称“华塔”;又名“多宝塔”。花塔始建于唐贞元年间(785~804年),金、明、清各代均有修葺。现寺已不存,唯塔屹立。
塔高40.5米。第一层的平面为八角形,在它的每个正面又另加建了六角形的亭状小塔。塔身的各个正面及亭状小塔之外都有圆形拱洞门,下面配置着奇异的斗拱。第二层为平正的八角形,上有层层斗拱檐瓦,下设平座。每面有三间,当中一间是门,两旁是假方格窗棂及长方尖形的砖砌佛龛。第三层的平座很大,而塔身却骤然缩小,四面为方形拱门。第三层塔身以上呈圆锥形;圆锥形塔身的外壁是排列参错的浮雕状壁塑,上有虎、豹、狮、象、龙及佛像等图形,并施彩绘。壁塑部分以上有八角形檐顶,上为塔刹。花塔是我国古塔中的一种较为特殊的形式,它装饰华丽,整个造型犹如簪花仕女,玲珑别致。
180、河北易县西南约5里路的山上靳柯塔

181、河北正定城临济村正定古塔

正定古塔:今正定城内现存四座古塔:凌霄塔、须弥塔、华塔、澄灵塔,均始建于隋唐时期。这些塔向人们展示了古代精湛的建筑艺术。其中澄灵塔位于城南部临济寺内。据载,唐朝著名僧人义玄曾在寺中作主持,创建了中国佛教五大禅宗之一的临济宗。义玄死后,弟子们修建了澄灵塔,藏其衣钵。
182、河北蔚县城镇西南隅南安寺塔

南安寺塔是耸立在蔚县城南门西侧的一座古塔,始建于北魏,重修于辽金。它同建筑在北城墙上的玉皇阁相映成趣,均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这座雄伟的古代建筑,是一座八角形砖筑实心塔。全高 28米,密搪13层,用石条叠砌的塔基高2.5米,塔座每面中间雕一兽头,上有仿木砖搪,搪上有莲瓣一周,塔身置于莲花座中,宛如一枝莲花托起,十分美观幽雅。塔身第一层较高,各隅有塔柱。四面设拱形 假隔扇门,另四面开小窗,刻有灵棍,顶部雕盘龙,龙盘之上有砖仿木斗拱,匠心独具,翅翔逼真,犹如一幢建造雅致的阁楼。往上层较低,设有假门、窗损,层与层之间,只是砖循隔开,层层相似,依次上升。
各层之角都悬挂一铁锋,微风吹拂,择铃叮略有声,若高山流 水,余音易易,悦耳悠扬。塔顶圈仰复一莲花,承托起用金属重圆环型相轮组成的刹身;刹身嵌以宝珠,颇具有装饰美。整座塔浑然一 体,非常挺拔。远望睁赚辣立,近仰漂渺凌云。除底部东侧有一处民国十五年(1926 年)军阀混战时留下的弹痕外,整个塔身,虽历经风雨和人间沧桑,但仍保存完整,不失为我国古代的重要建筑。
183、古代建筑艺术-定州塔

中国宝塔之王——定州塔,又称开元寺塔、料敌塔,是国内现存最高的一座砖质结构塔,此塔于1961年3月4日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定州塔建在开元寺塔内,故名“开元寺塔”,又名“开元宝塔”。考定县志载,此塔为宋代所建。宋真宗时,开元寺的和尚“会能”常到西竺(西域天竺)取经,得“舍利子”回来。咸平四年(公元1001年),皇帝诏“会能”建塔,把“舍利子”埋在塔底下石匣内(即金棺银椁)。建塔工期从咸平四年(1001年)开始,到宋仁宗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告成,前后共经历五十四年,工程浩大用材极多,有“砍尽嘉山(曲阳境内)木,修成定州塔”的传说。
塔身里外两层,如同母子环抱,中间有阶梯,四面盘旋一直到顶。塔高十三级,实为十一层。周围64步,座基周长127.65米。高83.7米。当时定州地处大宋北陲和辽国接壤。在军事上用于了望契丹军情,故又名“料敌塔”。
因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六月初八地震,自上至下裂缝二寸许,宝瓶摇落。又光绪八年(1882)九月地震。由于两次地震的影响,导致此塔东北角于清朝光绪十年(1884)六月崩塌。从1986年开始,国家文物部门投巨资对其进行整体加固维修,2001年年底已基本竣工,2002年年底向社会开放。
184、河北保定兴文塔

涞源县的标志性建筑“兴文塔”始建于唐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据史料记载,明代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由僧道两家共同主持对此塔惊醒了维修。经专家考证明、,此塔结构样属于辽代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因此,1982年已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兴文塔建筑形式为八角五级阁楼式实心砖塔,修缮后重新测量,通高27米,占地面积37。6平方米,此塔由须弥座,塔身、塔刹3部分组成。第一层塔身最高,以上每层高度均匀递减,全塔除角梁外,均采用仿木构件。须弥座下枋刻仰莲,上枋刻俯莲。用砖条砌成空,八个龟角刻花 纹。塔顶呈八角攒尖式。塔刹建在小型须弥座上,须弥座上用砖砌成受花,受话内置铁铸八棱型覆体,覆体上饰四节铁铸塔刹,塔刹第一节顶端为莲花。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为宝珠。
兴文塔的装饰华丽,该塔檐部和平座均饰斗拱支撑,斗拱为柱头一朵,补间一朵,第一层塔身檐部斗拱出两跳,五铺座,平座斗拱为一朵三升,柱头斗拱加抹角供。檐下用枋支撑檐飞,檐部八角用方砖铺面,平座饰勾栏,栏板用砖砌成条状,望拄顶端呈圆球形。
经过千年的风雨沧桑,塔身第五层已经严重风化,塔刹倾斜,便帽成了斜刹塔。来源县县委、县政府对兴文塔的保护工作高度重视,2005年,在争取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对该兴文塔进行了修缮,修缮时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原塔部件,如今,兴文塔又恢复了昔日的风采,巍然地屹立在拒马源头。
185、河北庆化寺花塔

庆化寺花塔位于涞水县北洛平村北 2.5 公里的龙宫山南麓 , 矗立在原庆化寺山门外正南约 100 米的山 崖平台之上。现庆化寺已毁 , 仅存此塔。
花塔为砖结构 , 通高 13 米 , 围长 19.2 米 , 八角形基座 , 基座上须弥座 高 3.4 米 , 束腰各角皆雕力士一尊。每面均设壶门两个内雕吹、拉、弹、舞等形态各异的乐伎 , 束腰以上用双抄五铺作专雕斗拱承托平座 , 平座勾栏各角用柱 , 每面用间柱一 根。栏板为几何纹饰 , 上托素面平座 , 平座上为塔身 , 高 3.6 米 , 四个正面辟拱券门 , 拱顶的两角处各雕飞天一尊 , 其余四隅各设 直棱假窗。塔身各角施半圆形倚柱 , 上撑第一层塔檐斗拱 , 斗拱 以上是砖雕橡飞 , 其上覆布瓦顶。第一层檐以上至塔顶是由八层 砖砌小佛龛构成的圆形塔檐 , 每个小佛龛上部雕有 3 个寿桃 , 列成三角形。自第二层至第七层 , 每层 16 个佛龛 , 第八层缩为 8 个 , 共计 120 个小佛龛。再向上逐层收敛 , 形成圆形塔刹。 该塔始建年代不详 , 但从塔的造型及建筑风格分析 , 当属辽代遗物。 1993 年公布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06月25日,庆化寺花塔作为辽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186、河北宝云塔

宝云塔位于河北省衡水市境内。
宝云塔为砖木结构,高35米,底座周长25.6米。第一层的南面有一拱券佛龛,龛里原有一尊石雕莲花坐佛。另在塔顶有一葫芦形塔刹。与景县舍利塔不同的是,塔的各层建筑风格各异,或为鸳鸯斗拱,或为梅花斗拱等。全塔成九层八面棱锥体,雄浑古朴,体现了劳动人民的建筑才能。塔的第一层,双层塔檐,并在南面和北面各有一券门。第二层东面和西面开有券门,第三层又是南北各有一券门,到第四层以上,则四面各有一门。由底层至第七层,塔内有砖阶盘旋而上,但塔底部为穿心式,在塔内拾级而上,可到二、三、四层,每上一层,必须由塔外沿塔檐转半圈后,从另一券门进入塔内。若要再上一层时,仍需从券门走出塔外,转半圈进入塔内……以这种形式,攀援登塔,不知出于何种设计原理,但身临其境,颇有惊险之感。身在塔外,方圆数十里内,虽可一览无余,尽收眼底,但,贴塔而行,塔檐虽也是二尺多宽,仍然心中惴惴不安,直到下到塔底,才轻舒一口气,庆幸安全落地。不过,一种自豪感会油然而生。塔的第五层以上,为空筒式,在塔内拾级而上,无须步出塔外。关于宝云塔始建于何代,史书所载各异,有说建于隋朝的,有说建于唐朝的,多年来一直未能确定。 1980年5月30日,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张驭寰教授等三人,对宝云塔进行了实地考察,根据一、二层塔檐的“批竹头”、“方形圆开”的券门等建造形式看,确属唐代建筑风格,而三层以上的座、檐及雕刻的窗棂等又是明显的宋代建筑特点。所以鉴定为北宋初期所建。
2006年05月25日,宝云塔作为宋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187、河北庆林寺塔

位于河北省故城县郑家口西南的饶阳店村东。饶阳店村原有一座规模颇为宏伟的庆林寺,该塔即在寺内,因之称为庆林寺塔,庆林寺塔原属庆林寺古建筑群的一部分,因年代久远,现其他建筑已荡然无存,惟有宝塔独立,亦称饶阳店塔。
该塔系用青砖砌成,坐南朝北,平面为八角形,下为塔座,塔身高六层,为楼阁式砖塔,总高35.67米,建筑面积165.2平方米。其造型挺拔秀美,砌筑精巧,每层之间砌有双层塔檐。
塔顶有一铜葫芦塔刹。一层为三米多高的塔基,二层以上,每层各在东、西、南、北有一个券门。门上有窗,窗上装有菱纹、云纹天莲花纹的窗棂。花饰精美,各不相同。塔檐为45度斜拱。塔内为穿心式和壁内折上式相结合,可拾级而上、到达塔顶,四壁还有大小不同的佛龛、灯龛等。该塔精巧玲珑,造形美观,独具一格。
据饶阳店关帝庙的碑文记载:北宋初年,有饶、杨两姓在此开店,故名饶杨店。在塔的内壁上,有许多游人题的诗词,其中一首是明朝嘉靖年间侍郎、本县人王士嘉题写庆林塔的诗,诗云:
浮图何代建?峭拔入云端。
绝顶登临处,摩挲星斗寒。
从诗中不难看出,连明朝的王士嘉也搞不清塔建何代,不过,早期出的《武城县志》和《故城县志》,都把庆林寺塔说成是唐代建筑。直到1990年,中国科学院的张驭寰教授,对庆林寺塔进行了实地考察后,根据该塔的建筑风格和特点,确定为北宋初期所建。
新中国成立后,曾于1957年和于1976年,两次进行修缮,该塔至今保存完好。
2006年05月25日,庆林寺塔作为宋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188、河北灵山塔

灵山塔,建于辽代,曾列为三河八景之一,明代曾重修,三河市在89年、90年先后两次对其进行临时性修补,保持不塌不漏。为使灵山塔重放异彩,98年7月l4日,省古园林建设公司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其进行抢救性维修,此工程共投资9万元,其中,省文物局拨款5万元,大唐回村出资4万元,经过近50天的辛勤劳作,终于使灵山塔恢复了原貌。之后,文体局又投资树立了两通火理石碑记,大唐回村修建了精制的大理石保护栏,使得这座古塔更加雄伟壮观。
灵山寺:位于灵山山腰,灵山塔西北侧,重建于99年度,由大唐回自行筹资。灵山寺由大雄宝殿、普萨殿、天王殿组成。
189、河北妙觉寺舍利塔

亦称武安舍利塔,位于武安城内,塔高38.71米,通体砖砌,共有13层。平面呈正八噗形,每边长3.4米,造形玲珑,古香,远望 挺拔雄伟,每层东南西北四面正中有券门,出檐下有砖砌斗拱,各层斗拱垛数,尺寸大小不一。二、三层增建平座,二层四面有窗。塔分内外两层,塔心为八角形的塔柱,内外层之间留有通道,可由台级而上达第九层。由于塔身逐渐缩小,到十一层为木托着塔刹,塔心柱一至七层和九层留有一方室,为置佛而设。
据文献记载,妙觉寺舍利塔,始建于宋代,虽经多次大地震,然而至今仍矗立无恙。道光十年的大地震,塔附近的建筑物几乎全毁, 而古塔却巍然不动,其坚固程度难以想见。目前,它已成为研究古代建筑的重要实物资料。
190、河北幽居寺塔

幽居寺塔,位于河北省灵寿县西北山区的沙子洞村,距县城55公里。群山叠翠,环境清幽。据碑文记载,寺为北齐天保八年(557年)赵郡王高睿所建,早年圯毁,仅存方塔一座和碑、幢及石佛像。方塔平面呈正方形,建于方形石基上,7级,高约20余米。第一层正南面有拱券门,可以入内。第二层以上,面阔和高度逐渐递减,每层塔檐为菱角牙子叠涩外出,各层共有汉白玉小石佛像17尊,并随塔层逐层缩小,刻工精细,为北齐石刻珍品。塔顶用仰莲花承托塔刹,颇具特色。 1991年进行维修,保持了唐代古塔简洁秀丽的风貌。
2001年06月25日,幽居寺塔作为唐代古建筑,已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191、河北柏林寺塔

河北省赵县柏林寺塔被国务院、国家文物局认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至此,赵县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增至五处。
据了解,柏林寺塔,又名从谂禅师舍利塔,塔高三十三米,共七层,是为纪念唐代著名高僧从谂真际禅师於元代天历三年建造的,距今已有六百七十馀年的历史。赵州从谂禅师是中国禅宗史上一位震古烁今的法师,人称“赵州古佛”,他在该寺传法长达四十年,传禅中著名的公案“庭前柏树子”、“吃茶去”、“狗子无佛性”等至今仍在中国、日本、欧美等地的禅僧中流传,被世人称为“赵州门风”或“赵州禅”。
192、河北邯郸舍利塔

舍利塔位于武安城内,所以又名武安舍利塔。始建于宋代,虽经多次地震,仍安然矗立,可知其结构之坚固。
舍利塔高38米,共13层。塔分内外两层,通体砖砌,造形玲珑精巧。每层塔四面都有券门,檐下有砖砌斗拱。塔心为八角形的塔柱,内外层之间留有通道,可由台级登上第九层。
由于塔身逐渐缩小,到十一层为木托塔刹,塔心柱一至七层和九层留有一方室,为置佛而设。
193、河北邯郸紫峰塔

紫峰塔位于邯郸南部紫峰山北侧汤前山。坐西南朝东北,依山而建,高低错落,红墙黄瓦,掩映于“卧狮衔剑” 的茂林绿海之中,“紫峰春晓”为揭阳古八景之一。
紫峰古寺,原称紫峰庵,始建于元代至正十一年(1351),历代屡经修葺。据考,明代的弘治、万历、天启和清代的顺治、康熙、乾隆年间,都曾进行修葺。明弘治十四年(1501)汤前村人史智(弘治二年巳酉举人)倡修扩建,改庵为一进三厅。清代乾隆年间,住持僧通顺同僧徒数年往外募捐,采用碧瓦朱甍拓修。后因长年失修,风雨剥蚀,瓦圯墙坍,至“文革”期间更被毁殆尽。1989年重建一新。
新塔通高71.679米,由台基(起到保护罩的作用)、塔身和塔刹三部分组成,其中塔身高45.8米,塔刹高16.1米,地平线以下的台基为9.8米。
194、河北临济寺澄灵塔(河北青塔)

临济寺澄灵塔坐落于石家庄市正定县城生民街东侧临济寺内,俗称青塔、衣钵塔,是1956年公布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澄灵塔高30.7米,是一座砖砌八角九级密檐式实心塔。塔下为宽广的八角形石砌台基,台基之上设须弥座,其束腰部分雕饰极其富丽的奇花异鸟图案,其上为仿木构砖雕斗拱、平座、栏杆;再上即砖制三层仰莲以承托塔身。塔身第一层甚高。正面设对开式拱形假门,侧面饰花棂假窗。转角处作圆形倚住。塔身的八层檐相距甚近,给入以重檐密布之感。从整体看,除第一层掾飞和各层角梁为木制外,其余各层檐下斗拱和平座栏杆均系砖仿木构。塔顶以砖雕刻的刹座,以铁铸的相轮、仰月、宝珠,增加了佛塔的庄重。
澄灵塔设计精巧。造型美观,雕饰富丽,结构富于变化,堪为密檐塔中的佳作。但由于年深岁久,早已残破不堪。因此,于1985年予以大修,各层瓦顶、残破的斗拱、砖雕、铜镜等均一一修缮,焕然新姿。
临济寺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寺院,东魏兴和二年(公元540年)它的前身——临济院在城东南二里许的临济村创立。晚唐时禅师义玄驻锡此院并创立临济宗,四方信徒纷纷来此参师求学,极盛一时。并以寺名宗号临济宗,成为中国佛教产禅宗五大支派之一。
唐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义玄逝寂,懿宗赐溢“慧照掸师”。众弟子在城内东南隅建衣钵塔葬之,名曰“澄灵塔”。随后,临济院迁至该处,更名临济寺。宋代以后,临济宗在日本“学徒云集,朝野尊尚”,成为日本佛教主要宗派之一。此宗认定临济寺为其祖庭,视澄灵塔为其重要的祖塔之一。因此,近年来多次派遣代表团前来拜谒祖塔,进行佛教文化交流。澄灵塔既是中日人民友好的历史见证,又是促进中日两国人民世代友好的纽带。
该寺于1984年由文物管理部门移交佛教团体。1986年以后,先后重建了大雄宝殿、传灯堂以及山门殿等建筑,使之成为正定名刹。
195、河北广惠寺华塔

广惠寺华塔,又名多宝塔。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华塔由主塔和附属小塔构成,全用砖砌。主塔底层四隅各附建一座扇六角形亭状小塔,小塔环抱主塔,高低错落,主次相依,精巧华丽,壮观秀逸。
主塔是一座楼阁式建筑,通高31.5米,共分四层,各层檐下均配置华丽的砖仿木构斗拱。一至三层平面作八角形,底层中部砖制斗拱,北侧辟一券门。二三层均设平座。除各正面辟拱形券门外,还在各侧面雕以斜棂假窗、方形佛龛。第三层平座甚大,而塔身显著缩小,檐上拐角处均雕力士像,以承托塔身的第四层。第四层平面略呈圆形,外观如同一圆锥体。这是塔的主要部分,也是塔的精华所在,其高度约占全塔通高的三分之一。圆锥体内檐塔室供奉两尊石佛,外檐以八面八角垂线为中心,交错彩塑菩萨、力士、禽兽、狮、象以及楼台亭阁等形象,题材广泛、构图新颖、排列有序、做工精巧。其中,尤以动物造型最为逼真,凶猛的狮子、傈悍的大象、欲跃的青蛙,无不生动传神,活灵活现。第四层周身如同一组雕塑艺术群,五光十色、光绝夺目。该层上端以砖刻制斗拱橡子、披子,上覆八角亭式塔檐,再上则冠以八角攒尖形塔刹。
塔身一至三层设置阶梯,酷暑季节,游人登临第三层平座,顿觉凉风习习。清乾隆帝曾先后两次来此拈香礼佛,临塔观景,并乘兴挥毫,题额作诗。
广惠寺因固有华塔又称华塔寺。据光绪元年《正定县志》载,该寺建于康德宗贞元年间(公元785—805年),明代中期曾予以修葺。清代后期,寺院废毁,唯塔尚存。根据塔的结构形式和第一层内壁上正隆六年(l161年)墨迹推断,该塔应为辽金时代遗物。
广惠寺华塔因其上半部装饰巨大的彩色壁塑,造型古朴而雄奇,华丽而生动,不仅是我国华塔中最优美的代表,也是我国砖塔中造型最为奇异、装饰最为华丽的塔。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华塔是我国绝无仅有的稀世珍宝。
广惠寺华塔坐落在河北正定县城内生民街路东高阜之上原来的广惠寺内。
广惠寺华塔,又称“多宝塔”,寺院始建于唐贞元年间(785~804年),但塔的建造要晚至金代,是中国砖塔中造型最为特异,装饰最为富丽的塔。华塔高40.5米,为三层八角形楼阁式华塔。塔的第一层平面为八角形,在四角附建六角形单层小塔,构成亭榭式的套室;塔身正面及小塔正面均开有圆形拱门,檐下是砖制的斗拱。第二层平面为正八角形,四个正面都开辟有一门,门旁设有格子假窗;另四面设直棂和格子假窗;塔身斗拱承托着塔檐。第三层塔身开始缩小,只在正面辟一方门,其余三面为假门。第三层之上即是圆锥形塔身,其上通饰佛像及各种动物形象,排列密集,错落有致,富于变幻。再上为八角形檐顶和塔刹,塔刹已残破不堪。
在明、清两代,广惠寺的香火极为兴盛,乾隆皇帝曾多次到寺拈香礼佛,临塔观景,并钦题额匾,曰“妙光演教”。今天只有华塔耸立,但寺院早已不存。
196、河北治平寺石塔

治平寺石塔座落于中国北部河北省赞皇县城境内嘉应寺村的治平寺内,是一座建于唐代(公元618~907年)的石塔。
治平寺石塔始建于唐天宝八年(公元749年),宋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寺院重修,改嘉应寺为治平寺。治平寺石塔是一座石砌雕琢的密檐式实心塔,平面呈八角形。塔身通高16.4米,共4级,塔身和塔檐均为仿木结构,以石雕斗拱承托而出。垂脊处雕有佛龛,龛内浮雕有佛像及佛教故事。塔顶部覆以仰莲座,上冠葫芦形宝珠。此外,在塔侧还有经幢4座、碑刻10通。
治平寺石塔建造精美,雕饰丰富,反映了盛唐时期的艺术风格,是中国石雕佛塔中的瑰宝,对于研究唐代佛塔建筑以及雕刻艺术具有重要意义。
197、河北南岗塔

南岗塔位于武安市西南20公里,南岗村西300米处,此塔坐西面东,为八边三级楼阁式砖塔,内部结构为回廊式,高约22米,由地宫、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地宫内部呈八边形,穹隆顶,高3米。塔身为三级,底层塔身每边宽2.4米,东西设门,塔身上部用仿木斗拱和砖雕仰莲。二、三层塔身构造与首层塔身基本相同,但二层塔身仅南北面设窗,三层塔身各面间隔设门、盲窗。塔刹由两层砖雕仰莲和宝珠组成。塔构造精巧、秀丽。据考证,该塔创建于宋代。塔东有康熙年间重修天王殿碑1通。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单位。
198、河北武安舍利塔

武安舍利塔,位于河北省南部的武安市城区武安城内,塔高38.71米,通体砖砌,共有13层。平面呈正八噗形,每边长3.4米,造形玲珑,古香,远望 挺拔雄伟,每层东南西北四面正中有券门,出檐下有砖砌斗拱,各层斗拱垛数,尺寸大小不一。二、三层增建平座,二层四面有窗。塔分内外两层,塔心为八角形的塔柱,内外层之间留有通道,可由台级而上达第九层。由于塔身逐渐缩小,到十一层为木托着塔刹,塔心柱一至七层和九层留有一方室,为置佛而设。   据文献记载,妙觉寺舍利塔,始建于宋代,虽经多次大地震,然而至今仍矗立无恙。道光十年的大地震,塔附近的建筑物几乎全毁, 而古塔却巍然不动,其坚固程度难以想见。目前,它已成为研究古代建筑的重要实物资料。
舍利塔为原妙觉寺主要建筑之一,寺已毁,惟塔存。塔与寺均建于宋元佑六年(1091年),砖制,楼阁式,高38.7米,是河北省南部现存最高的宋塔。塔平面八角形,高十三级,一至二层较高,以上逐层递减,外观挺拔秀丽。各层东、南、西、北辟券门,二、三层设平座,平座及各层檐下均施仿木斗拱,出斜拱,华丽而具特色。塔心结构为塔心柱式,使塔分为内外两层,两层之间为甬道,内设塔梯可环绕登塔。塔基之下有地宫,方形、穹隆顶,内壁有10尊石佛,并有“宋佑六年重修十方佛记”的题铭,可由此推断塔之建造年代。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河北普彤塔

西汉初置县,因西周“八士”之一“南宫适”曾隐居此地,取名南宫县,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现为南宫市。普彤寺、普彤塔始建于东汉永平十年(公元67年)。坐落于翼洲,即现代的河北省石家庄两百里的南宫市。普彤寺是河北乃至全国最早的寺庙,它比号称“中国第一寺”的洛阳白马寺的建寺时间还早一年,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河北省南宫市有座举世闻名的佛塔———普彤塔(见图),它坐落在南宫市普彤寺内,始建于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永平十五年正月十五落成,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比河南洛阳白马寺塔还早建一年。
据《后汉书》记载:“世传明帝夜寐南宫,梦见金人长大,顶有光明,以问群臣。或曰:‘西方有神,名曰佛,其形长丈六尺,而黄金色。’帝于是谴使天竺问佛道法,遂于中国图画形象焉。”《高僧传》卷一记载:“明帝刘庄永平中,谴郎中蔡愔、博士弟子秦景等往西域天竺寻求佛法。在月氏(今阿富汗一带)遇摄摩腾、竺法兰,邀二人来中国……”相传,建佛塔选址南宫城内,是因汉明帝刘庄随其父光武帝刘秀被王莽追杀曾在南宫驻跸并在大风亭下,对灶燎衣、吃饭歇息。刘秀言此地是风水宝地。摄摩腾和竺法兰在回洛阳途中,明帝刘庄命其在南宫大风亭附近修建佛塔。
此塔为八角实心砖塔,共9级,塔高33米,底层直径5米,塔身每级出檐,檐下翘置斗拱。塔的须弥座正南面,有一门洞,直至塔心,塔心下有一砖井,砖井东、西、北三面之上分坐石佛3尊,这种佛龛营造方式,实属罕见。在风雨剥蚀的漫长岁月中,普彤塔经过魏(三国)、唐、宋等各朝的重修、维修。明嘉靖十五年维修时筹集资金甚多,动工规模较大,按明代建筑风格修塔一新。1966年邢台地震,塔顶震掉铜佛3尊,均为红铜质菩萨像,最大的一尊是观音菩萨,高41厘米,重8.25公斤,观音菩萨安详地坐于“海天佛国”(东海小岛普陀山)海岸,手扶佛经、口念经语、衣着佛珠、一足蹬着海岸,足下蹬莲,一足伸向海水,水中生莲一株,海水波涛滚滚,上浮海马、鱼、海螺等海生动物和佛经、元宝等物,观音菩萨大慈大悲、普渡众生的庄严形象栩栩如生。背部刻有铭文:“永平十五年正月十五日摩腾建竺法兰大耳三藏公至太和四年正月初五日海和尚重修至嘉靖十五年七月十五日重建……”
塔名取“普彤”二字源自于佛经《妙法莲花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的解释:“普以周普为义”。佛学“普渡”指大慈大悲,普渡众生。“彤”为朱色。东汉时,娘娘住的皇宫涂朱色,叫“彤庭”,因为塔后普彤寺内供奉着菩萨,塔身及寺均为朱色,故取“彤”字,所以塔取名“普彤塔”。
200、河北小开元寺塔

在邢台县龙泉寺村的东山上,原有一寺,名“开元寺”。明正德年间,该寺长老招募众多能工巧匠,于寺中建一塔,名小开元寺塔。现今小开元寺建筑多已荡然无存,唯此塔依然矗立,雄风犹在。
在塔高约五丈,由青红两色古砖砌成,相映成趣,望而赏心悦目。第一层是花卉雕,分四面,每面三幅,分别雕镂了水仙、玫瑰、牡丹、芍药、木兰、迎春、腊梅、秋菊、莲花、月季等,百花荟萃、争芳斗妍。这圈花卉的正南,是一幅别具风格的人物石雕,一人骑一匹“四不象”,悠然自得,造型生动而古拙。第二层是结构严谨的图案画,第三层是动物浮雕。有站立的金九雀,奔跑的梅花鹿,麒麟怒目龇牙,雄狮鬃须虬煞,形态迥异,惟妙惟肖。
塔身南北各有一砖刻门扉,门的上方各嵌一青石碣碑。北面碑文上款:开元寺。中间两行楷书:宝峰长老贵公寿塔。下赘:正德三年。南面碑文记弟子为师傅造塔之事及诸人名。石碑之上分为四层,每层均为六角飞檐形,飞檐错落有致,结构严谨。每层的底部,各有一支绽蕾初放的莲花,托一砖柱做为裹角。这种别具匠心的设计,把艺术与建筑和谐地协调为一体。
塔首翘立一只美丽的石雕雄鸡,向着悠远的山野,引颈长啼。
完成于2010年11月19日
歡迎進入還舊樓主個人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