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式太极拳内功八法:内丹心法——清心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2:10:55
周天功是道家内丹术的功法。从唐代钟离权、吕洞宾创立内丹派以来,道家各宗各派都对周天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中以宋末北派王重阳和南派张紫阳的成就最大。从唐宋一直到近代,内丹术成为道家养生法中的主流,同时也是最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养生瑰宝,为学习道家功夫的必修法门。
    周天功分为大、小周天功。简单地说,内气沿任脉督脉运行,称之为小周天功;内气沿十二正经、奇经八脉运行,称之为大周天功。周天功基本上包括了道家内丹术筑基、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的各个阶段。所以它既是道家内丹术的入门功夫,同时又是一种高层次的法门。如果修炼此功能够达到产小药,打通任督脉,运行小周天,这就到了炼精化气的阶段。这一过程大约需要一百天左右,也就是古代丹书常提到的“百日筑基”。再经过一年修炼产大药,三年温养,胎息还丹,就到了炼气化神阶段。炼气化神是高层次的功夫,这一阶段许多功能都会开发出来。再经过九年修炼,也就到了炼神还虚的阶段,按照古人的说法,这一阶段能够达到超脱分形,羽化登仙的境界。
    “周天”是借用古代天文学的一个名词。《礼记·月令》孔颖达疏:“凡二十八宿及诸星,皆循天右行,一日一夜为一周天。’’古人把天体的运行类比成人体内气的运行,因此称之为周天功。《大丹问答》:“运火一昼夜,像一周天。四时生成,阴阳合度,自然之道。”
    现在有些人提倡小周天速成法,也就是意念通周天法,并不是真气的积累已经达到积气冲关的地步。此法对疏通经络有一定的作用,本章也作了详细介绍。不过许多气功师不主张这种方法,认为有揠苗助长的弊病,弄不好容易出偏。读者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去选择学习,当然还是扎扎实实筑基,积聚真气到产小药的程度,自然冲开三关,沿任督二脉运行周天为最好。这种周天没有流弊,一旦贯通就说明功夫达到了较高的层次。
    一、丹田内气功 
    为了通周天,必须积聚一定的丹田内气,如果内气不足,通周天不仅不可能,而且是有害的。揠苗助长,适得其反。一般丹田内气功分静功和动功两类,现分述如下:  
    静功心法
    练功者采取一般的坐姿,放松入静,排除杂念,呼吸自然。
    (1)寂照法。口眼轻闭,头身中正,含胸沉腹,默运脑中先天性光,凝注丹田虚空境地。也就是把丹田看成一个空间,意念双目神光朗照这个空间,达到“万念俱寂,一灵独觉”。先天真一之气自虚无中来,丹田真阳自然萌生。
    (2)扩容法。练功时充分放松入静,意念与呼吸密切配合,把丹田、命门、会阴、尾阊这一区域看作一个容积,使之逐渐扩大容量。呼气时使脐部、小腹部及腰腹部往外扩张,吸气时气收丹田。这样持续练功,就会加大丹田的活动能量,起到快速积聚丹田内气酌作用。
    (3)压气法。呼气时用意念将内气向丹田、尾闾部催压、贯冲,使整个下腹部的气机都活跃起来。尾间—'定要充分放松。当真气向上冲时,呼气往下压,腹部压力增高,真气自然溢注脏腑经络、四肢百骸。凡有疾病之处,均经元气疏通修补。
    (4)转圈法。放松入静后,两手在腹前意想抱着一个红色的火球向左右、上下轻轻旋转,意想火球在两手的带动下转动,待两掌之间的气球实感形成之后,再用意念将火球送入脐内,两掌配合动作,然后两手轻贴于脐部。稍停再作丹田内气的转圈运动。
    (5)聚散法。在呼气时,意想气由丹田向周围空间成圆形幅射状扩散.同时身体也放大;吸气时,意想气由周围空间向丹田收聚。也可以意想丹田为宽阔无边的大海,呼气时如石击水,波浪由丹田中心向周围成圆形扩散,吸气时收聚丹田。吸气时宜配合轻微的提肛动作。
    (6)景观法。练功入静后,意想丹田有一个红色的太阳,或一朵金黄色的莲花,或—个发亮的电灯泡,照亮照透整个腹部及全身,温煦着五脏六腑、四肢百骸。通过内景生辉,意念的高度积聚,丹田可以在短期内凝聚真阳元气。
    (7)微动法。放松入静后,丹田、尾闾部或振动,或摆动,或蛹动,或转动,并使振波逐渐延伸到命门、脊柱、头部及全身。然后,缓缓放松意念,逐步调整振动幅度,同时凝神内照,静守丹田。
    (8)点火法。入静后,意想丹田有一团火按照点火、起火、养火的过程,养到丹田逐渐产生发热之景,这就是丹田内气萌生之时。
    (9)归元法。把全身毛窍孔穴都打开,呼气时意想内气通过周身毛孔放射到空间宇宙,放射得越远越好,吸气时意想自然宇宙清气归于丹田;或吸气时把意念放射到天际宇宙,呼气时向丹田催压。或者不用意念,通过全身毛孔的一张一合、一出一纳,与宇宙交换各种物质、能量和信息,达到内外混元归一,天人一体。
    二、小周天功 
    动功法
    (1)聚气法。这种功法主要是借助天地间的浑元气帮助丹田内气集聚。练功者取站姿,全身放松,观想自己在浑浑沌沌的宇宙真气之中,并默念口诀“我在气中,气在我中,天人合一,气为我用。”然后用手掌在下丹田处划圈,男左女右,由小到大,大至把全身都划在内,再从大划至小。划圈时意想宇宙的真气、光能都被调集过来,向划圈的中心点小腹处聚集,进入下丹田。划圈时,意念用手把周围的气场搅动,好像把一盆水搅动一般,形成一个气场的旋涡,使真气集聚到下丹田。这种功法关键是意念,意念用到了,就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2)丹田拍打功。此功是强壮内气的有效功法。练功时取站姿,两脚分开同肩宽,两膝微屈,两手握空心拳。首先嘴中发出“唔”声,然后甩开膀子,一前一后照着丹田和命门打,同时鼻中发出“哼”声,并且双膝微微一屈。注意,此功应循序渐进、由轻到重、有节奏地打。声音一定要配合好击打,因为发出“哼”声是气贯丹田,丹田无气必会伤身。一般打八八六十四下即可,也可以根据身体情况多打或少打。此功练一段时间会有上火现象,应配合多练静功或者马步站桩功,内火自然消失。
    真气运行法    .
    这是一种分阶段逐步打通任督脉的功法。这个功法的最大优点是每个阶段都有具体方法可循,一步有一步功,一步有一步理,好学易记。
    真气运行法共五步:
    (1)呼气注意心窝部。入坐后,缩小视野,心不外驰,注意鼻尖少时,即可闭目内视心窝部。接着,用耳细听呼气,使不发出粗糙的声音,在呼气的同时意念随呼气趋向心窝部,吸气时任其自然,不要加任何意念。久久行之,真气即在心窝部集中起来。此步每日早中晚各练1次,每次20分钟。·练到3~5天,即感到心窝部沉重,10天左右每呼气即感一股热流注入心窝部。第一步功即告完成。
    (2)意息相随丹田趋。第一步完成后,就可以意息相随,在呼气时延伸下沉的功夫,慢慢地自然向小腹(丹田)推进。但不可用力过·度,操之过急。每日3次,每次25分钟或半小时,10天左右可气沉丹田。真气到达小腹时,往往感觉小腹汩汩作响,肠蠕动增强,矢气增多。由于脾胃、大小肠、膀胱、肾等功能都随之改善,一般都能增进食欲,使大小便异常现象得以改善。
    (3)调息凝神守丹田。当下丹田有明显气感时,就可以把呼吸有意无意地止于丹田。不要再过分注意呼气往下送,以免发热太过,耗伤阴液,犯“壮火食气”之弊,呼吸自然,只将意念守在丹田部位,用文火温养,即“少火生气”。这一阶段是在丹田培养实力,需用时间较长,一般每日3次,每次半小时以上。开始小腹内形成气丘,40天左右可感小腹充实有力,并向下游动,有时阴部作痒,会阴跳动,四肢腰部发热。此时由于任脉通畅,心肾相交,真气旺盛,因此心神安泰,睡眠安静。凡心火上炎、失眠多梦以及心脏不健康的疾患都应有好转,女子月经不调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肾水旺盛,肝得滋荣,患慢性肝炎者,肝功能也会有明显好转。
    (4)通督忽忘复勿助。真气充实到一定程度,有了足够的力量时,即沿脊柱上行。在上行的时候,意识随之上行(勿忘)。若行到某处停下来,不要用意识向上导引(勿助)+上行的快慢取决于丹田的力量。若实力不足,它就停下来,待丹田力量再充实,自然继续上行。若急于通关,努力导引,会和丹田力量脱节,无异于揠苗助长。练此步功时每日可酌情增加坐功次数,每次时间也应延长到40—60分钟。通督时间一般在1周左右(因人而异)。’
    通督脉是一个飞跃,也是加深功夫的关键性进步。过去把这一段叫“积气冲关”(即尾阊、夹脊、玉枕三关),也称“后天返先天”,在第三步的基础上丹田充实,小腹饱满,会阴跳动,后腰发热,命门处感觉真气活跃,即“肾间动气”。未通之前,常感背部向上拔状,头部周围拘紧,有时沉闷不适,这皆是必有的现象。督脉通畅后,一呼真气入丹田,一吸真气入脑海,形成任督循环,即所谓“小周天”。这时就能体会到“呼吸精气,独立守神”的感觉了。头晕耳鸣、失眠健忘、腰酸腿软、月经不调、精神恍惚、易喜易怒、心慌气短、性欲减退等神经官能症状都可以得到明显改善;有的因经络不通而多年不愈的顽症也可霍然而愈;一般人则表现为精力充沛,身体轻捷,判若两人。
    (5)元神蓄力育生机。丹田是长期意守的部位,而在通督以后,各个经脉都相继开通。如头顶百会穴处出现有活动力量,也可意守头顶。每日3次,每次]小时或更长一些.越长越好。1月左右,各种触动现象才能逐渐消失,只有下丹田与上丹田的力量更加集中旺盛。这期间,浑身常有似电流窜动,皮肤发麻发痒,有似虫爬行,眉心鼻骨紧张,嘴唇麻紧,身体时热时凉,皮肤随呼吸而开合,呼则放,有时轻浮飘渺,有时重如泰山,有时无限高大,有时极度缩小,有时身躯自发运动。这些感觉都是经络畅通、内呼吸旺盛、真气活跃的表现。坐到极静时,以上诸象消失,鼻息微微,若存若无,而内行的真气越加集中旺盛,灵动活泼,明朗愉悦,非常爽快。在丹田则如水涵珠,在百会则如月华涌现。这种境界都是真气充足,生物电集中的表现。至此境界,原有的沉疗痼疾也可得到改善或痊愈,并能益寿延年。
    以上五步应循序渐进,但又是互相联系不能分割的统一体。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基础,后一步是前一步的必然趋势。不管哪一步,都以集中真气,贯通经络,实现真气运行为目的。整个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二、三步主要是调整呼吸推运真气,使之集中于下丹田,叫做“炼精化气”,为初级阶殴;第四步是把下丹田积足的真气,冲通督脉逆运而上,直达脑海,恢复和增强大脑的功能,称为“炼气化神”,为中级阶段;第五步以后,功夫纯熟精炼,经络畅通无阻,练功中产生的各种触动现象也逐渐平静,入静更深,表现为清清静静,心如止水的样子』匕阶段称为“炼神还虚”,属于真气运行的高级阶段。
    武火周天功   
    武火,即为一种猛烈的呼吸方法,通过这种方法蒸熏、冲击、贯通任督脉,使之在较快的时间内通周天。武火周天一般是筑基过百日,小药产生。也就是在练功中出现阳根初起时采用的,初学者不要采用这种方法,因为容易出偏差。
    第一步要熟悉十二时位。就是运周天时意念运行所经过的有一定呼吸和数数讲究的部位。这些部位共有十二个,象征一天的十二时辰,所以用时辰的名称来表示。从起到止的部位名称分别是:子位(腹腔底部中心)、丑位(尾闾稍上)、寅位(腰部稍上)、卯位(后心)、辰位(大椎上一节)、巳位(枕位)、午位<百会)、未位(眉中)、申位(喉窝)、酉位<心窝)、戍位(上腹中)、亥位(脐下二寸)十二时辰相应于身体任督二脉上的十二个部位,这些部位称为“窍”,只有在运周天时才有时位意义,而不运周天时,作为时位的“窍”则是不存在的。
    第二步要掌握呼吸的方法,呼吸在周天功中被称为“火”,相应的轻重则叫“文武”。运周天过程中,分布于督脉的六个时辰部位与分布于任脉的六个时辰部位其呼吸的轻重程度有不同的侧重。前六个时辰部位(子丑寅卯辰巳),一般吸气较重,呼气校轻,吸气时自己能听见声,呼气时则轻柔无声;后六个时位(午未申酉戍亥)则是吸气时轻,呼气时重,吸气轻柔无声,呼气则重而有声。意念在每个时位停留时,都要数数。前六个时位,一般是默数四个九,即吸气时数一至九,共重复四遍,呼气时不数数。后六个时位一般是数四个六,即呼气时数一至六,共重复四遍,吸气不数数。
    十二时位中有两个特殊的时位,意念在该部位停留时,呼吸也随之停止,默数四次九(卯位,后心位置),或默数四次六(酉位,心窝位置),然后定位(神念仍在原处停留一段时间)。由于卯酉二位不用呼吸,即所谓不用“火”,所以叫“沐浴时位”。
    熟悉以上两个步骤以后,取坐式,放松入静后,从子位开始,在子位(即会阴穴)做“吸四九”,即做四次呼吸,每次呼吸时,吸气时重而有声,意念随气直达头顶,同时默数一至九,呼气时轻柔无声,不用数数,连做四次。
    子位做完后,将意念移至丑位,做“吸四九”,要求上同,接着做寅位,卯位,辰位,已位,意念移到牛位时,稍作停留,不呼吸,紧接着做“呼四六”,即呼气时重有力,意念随气直达下丹田。同时默数一至六,吸气时轻柔无声,不用数数。这样一直呼到亥位,就是转了一个周天。注意到卯酉位时,不吸不呼,但照样数数。
    三、大周天功】
    大周天是在小周天的基础上形成的,其目的是炼气化神。大周天形成后十二经脉俱通,五脏六腑之经气旺盛了,原有的体虚之疾患随之而愈。每日练功通达一次大周天,一般来说,人体不易生病。五脏六腑之精气旺盛了,则上主于脑的精气增加了,脑细胞的营养丰富了,脑细胞的代谢旺盛了,则大脑的记忆力增强了,甚至出现特异功能。
    大周天的运行路线
    大周天是真气循头身手足转一周,叫大周天,由于各种功法有差别,真气具体运转路线略有差异,但循头足一周是无疑的。大约有几种运转路线:
    第一种是真气循十二正经一周。即由下丹田以意领至膻中,沿手三阴由胸走手,接着沿手三阳从手背到头,再沿足三阳从头、背而下经足三里至足,然后,从足心沿是三阴太溪、三阴交至腹,再腹到胸,如此循行。
    第二种是真气沿着奇经八脉一周,即真气从足跟沿阴跷脉、阴维脉上行至腰部,再经阳跷脉、阳维脉下至足跟。
    第三种是真气从涌泉穴开始,沿着冲脉下肢端上行至会阴,再经中脉上达头顶,真气冲出头顶,循三阴三阳经、奇经八脉,徐徐下降至足跟。
    大周天的练功方法
练功者高度入静后,以意引气在上述路线循行。关键是要熟习大周天的运行路线,行功之前定好运行模式,运功时意气一动,内气就会自动沿上述路线循行。
    大周天通后,继续练功,慢慢形成丹。男子成丹位置在下丹田。继续练功丹上升一级至中丹田,再继续练功,丹又上升一级至上丹田,最后从百会出窍,即古书所说的元神出窍。女子第一次成丹的位置与男子不同,初起在中丹,继则下丹田,再继则上丹田,最后元神出窍。性功修炼好的人,在成丹时,可以在下丹田的位置上看到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坐在莲花座上的婴儿,称之为“圣婴”,随着丹而升级,最后出窍,并且还能收回。
    四、通周辅助功 
    以音助气通周法
    通过声音推动真气运行,也是——种快速的通周天法。这种方法又分为两类,一是自发声通周法,二是师傅带功发声通周法。
    先介绍第一种,练功者取站、坐姿势,全身放松,自然呼吸。入静后,以意引气从下丹田沿督脉上行,同时自鼻中发出(EN)音,推动真气上行,经由会阴、尾闾、命门、大椎、玉枕、百会、上丹田、中丹田、复降下丹田。
    第二种是师傅带功的方法。练功者先要熟悉任督脉上的九个穴位:会阴、尾闾、命门、大椎、玉枕、百会、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然后,先由师傅发出声波:下丹田一一会阴——尾闾——命门一一大椎一一—玉枕——百会——上丹田——中丹田—一,声音拖长。师傅的功能以语言为载体发射出去。学功者全身放松,呼吸自然,两脚踏地,站、坐、卧均可顺着师傅的声波信号以意引气,沿着任督脉九个穴位运行。
    帮他人开周天法
    施功者用剑指在对方的任督二脉上下用力划动几次,使对方任督二脉部位的血液循环加快,同时也是用生物电刺激对方。会阴和尾闾部位由对方自己意守开。施功者站于被开者的左侧,让对方全身放松,眼帘下垂,用余光注意施功者的手掌。施功者用右手劳宫从被开者的尾闾起势,循督脉上行,在百会处换成左手劳宫(见图15),循被开者任脉下行至下丹田,如此反复进行。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尾问
    注意当手行到下丹田、中丹田、上丹田、百会、玉枕、大椎、命门、尾阊、会阴等九个穴位时,应稍稍停下,发发内气,这样效果更好。手与对方身体的距离要在20公分以外。被开者用眼的余光和意念跟着循行,注意体会自己体内气动的感觉。
    通周站桩功
    (1)小周天站桩功
马步站桩,桩架稍高,沉肩垂肘,两手举于胸前,手心向外,大指与食指微微相接成圆形,其余三指微曲。
    意想内气从下丹田开始运行,下至会阴,然后上升至尾闾,再沿督脉而上升至顶门百会,再从百会沿任脉而下,至下丹田。沿督脉而上就是沿脊椎而上。共重复9次。 在练功时,意想外界是个大宇宙,自身是个小宇宙,天人合一,效果更佳。
    (2)大周天站桩功
    马步站桩,桩架稍高,两手举起高于胸,与耳平,仍要沉肩坠肘,手心向外,大指食指微微接成圆形,其余三指稍曲。
    使周身之气团聚心上,结成一球,再意想此球由膻中起,下行神阙、关元,至会阴,分成两球下行至脚心涌泉,然后上行至会阴处仍合为一球,行至尾阊、背部、玉枕、脑后、脑顶、天庭、鼻端、人中、上腭、咽喉,再回到心部。重复9次。
    在练大周天功时,大指与食指微微相接,不能接得太紧,意想外界大宇宙与自身小宇宙相合,效果更好。
    通周俯撑功
    采取高撑位的体态,在沙发扶手、桌子、床头等两尺高以上的地方练习。开始只做简单的机械运动,不管呼吸,不加意念,待两臂感到微酸的时候,开始加意念并配合呼吸。身体向
下时吸气,用全身的毛孔往里吸满气,起身时,双手支住身体,放松,休息一会儿再起身,同时呼气,意想体内的真气顺着督脉往上走,经尾闾、命门、百会降入下丹田、会阴,一呼呼一圈。连续撑一阵后,站立,自然放松一会,双手劳宫捂住下丹田收稳气,便可以收
功。
    经常练此功,会感到内气沿着背后一片片地往上走,平时坐、站的时候,也经常出现真气从尾阊往上升,而且面积很大,这都是真气,充是的表现。
 很长一段时间,科学界围绕外气是否存在的问题产生了激烈的争论,这种争论深化了对外气的研究和了解。其实,外气的存在是不可置疑的事实,只要有生命体就会向外幅射自身的信息和能量。并且不同的生命体之间,外气是可以交流和互补的。特别是人,不管感觉到或者感觉不到,时时刻刻都在与外界交换能量和信息。内功中的采气法只是让这种交换变成主动的,良性的;明显的。其实,外气内收,内气外放,其理论渊源就是中国古人提出的天人合一观。这种观点认为: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尽管形态各异,但它们的结构同一,生发的根源同一。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特别是人,作为主体,和自然界不是分裂的。按照现代科学的观点来说,人体是宇宙和大自然的全息元,是自然界高智能生物体的最佳结构和一切生物体的最高级结构。这种全息元的最佳结构,说明了人是从天地自然中产生的精华,又和天地自然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并且,人能够将自己生命的能量回归到天地自然。
    采气法是各门派功法都注重修炼的功法,也可以说是上乘功法的入门功,对于提高功力,开发功能以及为人治病都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一、直接吞纳法
    这一种直观的采气法,初学采气者练此法易于见功。自然万物如天、地、日、月、星、山、水、花、草、树木皆可以吞纳。久练之,能使人体气血旺盛,阴阳平衡,特别是对于虚证病人,吞纳法的补益作用十分明显,胜过各种补药百倍。不过,吞纳法不是简单的把空气
纳进腹内,而是要把容纳对象的清灵之气纳进去。也许有人会问,什么是清灵之气?简单地说,就是相对于浊气、秽气、污染之气而言,其实不必深究,只要在意念上这样想,就能与对象交换好气。
    吞纳天气法
    东、南、西、北任选一方,正面站立,双脚并拢,两脚尖在一直线上,垂肩坠肘,含胸拨背,手中指对腿裤缝,全身自然放松入静。待静后,头向上抬起,使整个面部迎向天际』艮睛不闭,呼吸自然,将口全张,用意念将整个天际之气吸入口中,快速吞纳入腹,然后徐徐呼气,不加意念。待静后,再吞纳下一口。
如果认为一口不能吞纳整个天际之气,可分数口吞纳,即将天际之气分为几块吞纳,但吞纳天际之气的面积,必须由练功者的意念控制,依次连续进行吞纳。
    吞纳地气法
    与吞天气法基本相同。待静后,低头,面部朝地,眼睛可闭可不闭,呼吸自然,将口全张,用意念将整个大地之气吸纳入口,吸入后快速吞纳入腹,待静后,再作下次。
练功者如一口不能吞纳整个大地之气,可按东、南、西、北、中五方,依次将大地之气分片用意念进行吞纳。吞纳大地之气必须连续进行。注意:吞地气必须在田野草地清新、广阔、干净之处,切不可在污泥浊水、秽气之处吞纳。
    吞纳太阳法
    面对太阳,自然站立,全身放松,待入静后,眼微闭,留一线隙,眼看准太阳(此时眼会有泪水润湿眼眶,太阳光再强也不会刺眼,故能看准太阳),同时口张大,让口对准太阳,意念太阳落入口中,并快速将其吞纳入腹中。吞纳后,胸部有热燥感,待静后,又如前式
动作,再次吞纳。
    练功者吞纳数口后,可以闭口,闭目,保持静态,站在原地,眼前将显现一片黄红色光亮,且黄红色光中有一蔚蓝色光。此蔚蓝色光将形成各种不同形状的物体,有圆形的,有人体部分骨酪形的,等等。若见此蔚蓝色之物形,应立即张口将其吞纳入腹。
吞纳太阳法,可分太阳初出、半午、中午、半下午、太阳将入时分别吞纳之。所选之日最好应是晴天,天际无云,雨后初晴亦好。太阳属阳中阳。长期吞纳太阳之气能强壮人之阳气,去除体内之阴寒之气,对于补益虚证作用甚大。
    吞纳月亮法
    面对月亮,自然站立,全身放松,呼吸自然,待静后,抬头,眼微闭,看准月亮,让月亮银光射入眼睛内,同时张口,让口对准月亮,其意如月亮从太空落入口腔内,然后快速吞纳入腹,入腹后有清凉感觉。等静后又作第二次吞纳吞月亮法,可分月亮初出时、月中时、月入时吞纳。吞纳时间,应选在每月农历十三至十八日,以月圆时为好。
吞月亮法,对于阴虚体弱的妇女可以多练。正如《云笈七签》所说;“嗡月精,凡月初出时、月中时、月入时,向月亮立正,不息八通仰头嗡月精,八咽之。令阴气长,妇人嗡阴精益盛,子道通。”八咽,即吞八口。
    吞纳星辰法
    选在群星灿烂之夜d如吞纳月亮法,面向天际,张口,用意念将群星吞纳入腹。若遇雨过初晴,天空现有明亮耀眼的星斗,可以单独向北斗星吞纳,其吞纳法和吞月亮法相同。其它星座也可单独吞。
    吞纳山气法
    各地的山水有各自的气质,特别是与佛教道教有关的名山古刹更有其独特的气质。人们若是旅游时,当看到山水秀丽或山水气势磅礴的地方,便可空腹尽情吞纳。山气属阴中之阳,可充实人体肝气。
练功者面向所要吞纳的山或整个山脉,正面站立,姿式如吞纳太阳法相同。待静后,睁眼,将口全张,用意贪将要吞纳的山或山脉全部吸入口腔内,迅速吞纳入腹。
若身处群山怀抱之中,可面向四面八方,依次吞纳,可将所有群山吞纳腹内,也可只选各群山的主要山脉,进行吞纳。
    吞纳水气法
    水属阴中之阴。能充实人体肾气,培补人体之真阴之气。练时面向水源(江、河、湖、海),采取站式,与吞纳天气法相同。待静后,睁眼,将口全张,用意念将江、河、湖、海之水,全部吞纳入腹内,待静后,再作下次吞纳。
    练功者若站立在大江的桥上,可以先向上游站立,等静后,张口,用意念将江河上游之水全部吞入腹内,再转向下游,用意念将下游所有的水吞纳入腹内。
采山水之气法,有如气吞山河之状,不但能练其内气,而且可以练其胆魄、气概,陶冶人的情操。
    吞纳花、草、树、木气法
    此法可以参照吞山水法,可块面吞纳,也可以单独吞纳,其要求与前面相同。按照佛教三世因果,六道轮回的理论,每个人因为欲望的驱使,或多或少都造成了业障。这些业障就像灰尘一样污染着我们的心性,同时,也是修炼内功的大敌。可以说,业障不除,得道无望。许多教功的只是一般地讲讲尊师重德的要求,很少把清除业障当成一个基础法门末修炼,而清心法正是清除业障的重要大法,它的重要性,每个修习内功之人都会在实践中逐步体会到。
    我们一般把疾病看成是外在因素造成的,如西医就认为是细菌与病毒感染的缘故。不过,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心理因素是更重要的致病之源。许多病例都能证明,JL情压抑、紧张,忧郁就会导致许多病,甚至非常容易导致癌症这种令人色变的灾难。而在佛教看来,这些致病的心理因素就是自身的业障。这些业障既包括现世的也包括前世的。因果报应的理论就是这样解释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你只要做了坏事,就有恶业.就一定会得到恶的报庖的:因此,不是灾难就是疾病。恶业小而病小,恶业大而病大。也许有人说,我这一辈子并没有仿什么坏事呀?那么应该更深入看,你的业力也许来自前世,你不去消除它,那么始终就存在你身上。总之,这些业障就像灰尘一佯污染着我们的心性,只有运用清心法才能够消除它。
    易学家刘正先生,在介绍他修炼的一套古印度高级功法时,要求学功者必须先修不净观气功。他说:“所谓的不净观,即将自我看成是一个集世间一切邪恶、疾病之身,我身不净,必须再造天地,经水火苦练,修成通明透彻之本。不管您在学此功法之前修持过何种功法,必须从这里开始,不然,到了一定境界(如慧眼通的境界)之后,功力就会停滞不前,甚至全部废掉。”这段话十分重要,说明高级内功阶段,业障消除是必不可少的,否则不但功夫上不去,而且还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内功的修炼,入静是一个关键,从入静到入定。定中生慧,功夫才会有所成就。因此,不能入静基本上谈不上什么成就。但是一般人练功都体会到入静之难难于上青天。如笔者练功多年,入静关始终没有很好解决,入坐以后,经常是杂念丛生,越坐越烦,根本就无法坐下去。后来逢高人授清心法以后,入坐即刻进入气功态,,心宁神静,惚惚恍恍,飘飘欲仙,第一次尝到了入静的无上乐趣。起坐以后全身像水洗过——般,十分清醒,比熟睡一觉都舒服。所以,此法之重要,实为求道之大法,舍此别无他门可入,应为诸同道重视,切不可等闲视之。
    既然清心法如此重要,那么应该清理什么不清净的东西呢?按照佛教的说法。就是要清除恶业。所谓业是梵文的音译,意即造作。业分为身、语、意三业,身业即行动。语业即言语,意业即思想活动。《大毗婆沙论》:“三业者,谓身业、语业、意业……若自性者,应唯一业,所谓语业,语即业故;若所依者,应一切业皆名身业,以三业皆依身故;若等起者,应一切业皆名意业,以三业皆是意等起故。”三业又分为善业、恶业。哪些是恶业呢?具体有以下方面:
    (1)身恶业,包括杀恶业、盔恶业、淫恶业。
    杀恶业,包括杀人及其它生命,犹以杀人为重,也包括制业冤案、祸端,枉法屈刑,残害无辜。
    盗恶业,指偷盗抢劫,也包括贪污受贿等。
    淫恶业,除了正常的夫妻生活外,一切份外的性生活都为淫恶业,也包括制造黄色产品,如黄色小说、录像带、画报等。
    (2)口恶业,包括:妄言、绮语、两舌、恶心。
    妄语,指是中取非,假话连篇,诬陷他人。
    绮语,阿谀奉承,言词华丽,互相吹捧、言过其实。
    两舌,挑拨离间,说是论非,摇唇教舌,颠倒是非。
    恶口,指恶言粗话,骂人爹娘,以及一切不礼貌语言。
    (3)意恶业,包括贪、嗔、痴。
    贪,指贪心。自私自利.贪财好利。贪财贪色均为贪心。贪心主要指过分追求名和利,不择手段,不包括正当的商业行为和“君子爱财,求之有道。”
    嗔,指报复之心。凡与人交恶即图报复,以致恶口相向,拳脚相加,甚至伤人生命都为嗔业。此业为害甚大,毁人害己不可不防。
    痴,指昏庸暗昧,不知通达,固执—'端,浑浑噩噩。
    以上身、口、意三恶十业即是每一个求道者必须清除的业障。早清除早受益,晚清除晚受益。凡志在求道修真之士。应及早下手清心法,于此内功必会日渐精进。
    如何才能清除这些业障呢?清心法就是要求每次练功前应对这些业障进行清理和忏悔。一是要清理出来,究竟自己做了哪些,什么时间做的(大致时间);二是要深深地忏悔,为这些感到羞愧、不安,并且今后不再重犯。
    具体的方法,就是要求练功时认真在脑海中清理,既可以按时间顺序,一天一天,一月一月,一日一日往前推,也可以重点地搜寻自己某一段时间,如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或者重点地搜寻自己哪一件事情。直至把自己的一生清理得清清楚楚、千干净净。要有诚的忏悔精神,决不放过每一件细小的事,决不为自己的恶业寻由。经过不懈地清理,就能逐步清理完自身的业障,以后,可以每天清理当天的言行。
    修炼内功始终要把清心法贯穿始终。待练到一定的程度能够看到前世的时候,还要不停地忏悔前世的罪孽。这样,功力才会不断往上长,也才能与高维空间之师取得沟通。
    明人高廉的《遵生八笺》有一段妙论,言世人百病,并赠百药。现录于下:
说百病
喜怒无常是一病。忘义取利是一病。好色坏德是一病,
专心系爱是一病。憎欲令死是一病,纵贪蔽过是一病。
毁人自誉是一病,擅变自可是一病。轻口喜言是一病,
快意逐非是一病。以智轻人是一病,乘权纵横是一病。
非人自是是一病,侮易孤弱是一病。以力胜人是一病,
贷不念偿是一病。威势自胁是一病,语欲胜人是一病。
曲人自豆是一病,以直伤人是一病。恶人自喜是一病,
喜怒自伐是一病。愚人自贤是一病,以功自与是一病。
名人有非是一病,以劳自怨是一病。以虚为实是一病,
喜说人过是一病。以富骄人是一病,以贵轻人是一病。
以贫妒富是一病,以贱讪贡是一病。谗人求媚是一病,
以德自显是一病。败人成功是一病,以私乱公是一病。
好自掩意是一病,危人自安是一病。阴阳嫉妒是一病,
激厉旁悖是一病。多憎少爱是一病,评论是非是一病。
推负着人是一病,文拒钩锡是一病。持人长短是一病,
假人自信是一病。施人望报是一病,无施责人是一病。
与人追悔是一病,好自怨诤是一病。骂詈虫畜是一病,
蛊道厌人是一病。毒药鸩饮是一病¨心不平等是一病。
以贤愤高是一病,追念旧恶是一病。不受谏谕是一病,
内疏外亲是一病。投书败人是一病,淡愚痴人是一病。
烦苛轻躁是一病,摘捶无理是一病。好自作正是一病,
多疑少信是一病。笑颠狂人是一病,蹲踞无理是一病。
丑言恶语是一病,轻易老少是一病。恶态丑对是一病,
了戾自用是一病。好喜嗜笑是一病,喜禁固人是一病。
诡谲谀谄是一病,嗜得怀诈是一病。两舌无信是一病,
乘么歌横是一病。骂詈风雨是一病,恶言好杀是一病。
教人坠胎是一病,干预人事是一病。孔穴窥视是一病。
借不念还是一病。负债逃窃是一病,背句异辞是一病。
喜抵捍戾是一病,调戏必固是一病。故迷误人是一病,
探巢破卵是一病。刳胎剖形是一病,水火败伤是一病。
笑盲聋喑是一病,教人嫁娶是一病。教人摘捶是一病,
教人作恶是一病。含祸离爱是一病,唱祸道非是一病。
见便欲得是一病,强夺人物是一病。
崇百药
体弱性柔是一药,行宽心和是一药。动静有礼是一药,
起居有度是一药。近德远色是一药,除去欲心是一药。
推分引义是一药,不取非分是一药。虽憎犹爱是一药,
好相申用是一药;为人愿福是一药,救祸济难是一药。
教化愚蔽是一药,谏正邪乱是一药。戒敕童蒙是一药,
开导迷误是一药。扶接老弱是一药,以力助人是一药。
与穷恤寡是一药,矜贫救厄是一药。位高下士是一药,
语言谦逊是一药。恭敬卑微是一药,不负宿债是一药。
憨慰笃信是一药,质言端悫是一药。推直引曲是一药,
不争是非是一药。逢侵不鄙是一药,受辱不怨是一药。
推善隐恶是一药,推好取丑是一药。推多取少是一药,
称叹贤良是一药。见贤自省是一药,不自彰显是一药。
推功引苦是一药,不自伐善是一药。不掩人功是一药,
劳苦不恨是一药。怀实信厚是一药,覆蔽阴恶是一药。
富有假乞是一药,崇敬胜已是一药。安贫不怨是一药,
不自尊大是一药。好成人功是一药,不好阴私是一药。
得失自欢是一药,阴德树恩是一药。生不骂詈是一药,
不评论人是一药。好言善语是一药,灾病自咎是一药。
苦不假推是一药,施不忘报是一药。不骂畜生是一药,
为人祝愿是一药。心平意定是一药,心静意定是一药。
不念旧恶是一药,匡邪弼恶是一药。听谏受化是一药,
不干预人是一药。忿怒自制是一药,解散思虑是一药。
尊奉老者是一药,闭门恭肃是一药。内修孝悌是一药。
蔽恶扬善是一药。清庚守分是一药,好饮食人是一药。
助人执忠是一药,救日月食是一药。远嫌避疑是一药,
恬淡宽舒是一药。尊奉圣制是一药,思神念道是一药。
宣扬圣化是一药,立功不倦是一药。尊天敬地是一药,
拜谒三光是一药。恬淡无欲是一药,仁顺谦让是一药。
好生恶杀是一药,不多聚财是一药。不犯禁忌是一药,
廉洁忠信是一药:不多贪财是一药,不烧山木是一药。
空车助载是一药,直谏忠信是一药。喜人有德是一药,
赴与穷乏是一药。代老负担是一药,除情去爱是一药。
慈人悯念是一药,好称人善是一药。因富而施是一药,
因贵而惠是一药。入静,是修炼内功的第一关,也是至关重要的一关。随着入静程度的加深,功夫也在不断精进。入静也就是进入了我们平常所说的气功态。在这种状态中,练功者以一念代万念,浑浑沌沌,恍恍惚惚,没有区分,没有差别。道家称之为守一,佛家称之为入空。老子的哎道德经》中有一段活描述了这种状态:“道之为物,惟恍为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恍惚这两个字,非常有学问,历来许多学者都在解释它。南怀瑾先生认为:“恍惚是指心性光明的境界,我们姑且不用繁琐的训诂学来解释这两个字,单就字形,便可以看出恍是竖心旁加一个光字,惚是竖心旁加一个忽字,意谓心地光明,飘然自在,活活泼泼,根本不是颠三倒四,昏头昏脑。”这里要注意两点,首先是入静的状态就是恍兮惚兮,没有区分,没有差别,也就是什么都不想,一切都放下,不需要任何逻辑思维。其次,在恍恍惚惚的状态中,JL地自然光明,自然活活泼泼,这也就是说其中有象,其中有物。这种内景是练功到一定的程度,天地自然之气作用于人之内气的结果。
    入静的状态有什么作用呢?首先它对身体机能进行非常有益的调理,以致阴阳平衡,经络疏通;更重要的是在入静状态下,气机才能发动,真气才能勃勃生发。人的下丹田就像一个熔炉,只有入静才能点起熊熊火焰:又像一个蒸锅,只有入静才能引起沸腾。
    对于初学者来说,达到入静的目标必须克服各种杂念。相传唐代一位得道的神仙吕洞宾曾说:“世言吾卖墨,飞剑取人头。吾闻哂之。实有三剑:一断烦恼,二断贪嗔,三断色欲,是吾之剑。”他说的不是实有的刀剑,而是心剑、慧剑,意志和智慧的力量。在世俗的社会中。每个人难免不为各种烦恼、贪嗔、色欲所累,为七情六欲所苦,这就是种种的杂念。平常生活中不觉得,而一旦坐下宋闭上眼睛时,杂念就像奔腾的野马难以架驭。那么,修炼者就必须运用意志的力量,不断地排除杂念,最终驯服这匹野马。驯服这匹野马的过程也就是功夫长进的过程和身体健康的过程。许多修炼者慨叹入静之难,实际上这就说明他的心镜上还有许许多多的灰尘,必须运用意志的力量去拭擦,用慧剑斩心魔。第二章清心法着重谈了清净身心的重要,读者可以参考。
    一、入静的征象 
    什么样的状态才能算得上入静呢?要清楚地说明这一点是比较困难的,因为每个人的身体状态、功夫深浅不一样,所以各人的体验必然不一样,但一般来说,都有——些共同的征象。
    神志方面
    练功者处于似睡非睡的状态,但决不是昏睡,正常的思维处于停止状态,唯一线灵明独耀。换句话说思维处于感觉阶段,虽然对外物有所感觉甚至连绣花针掉地的声音也能听见,但只是感觉,没有逻辑思维,水平如镜,不起波澜。如果练功者感觉到自身消失,与天台一,那就是入静的较高阶段。
    呼吸方面
    练功者几乎忘却呼吸.这时的呼吸较平常呼吸更深,更缓、更匀、更细,好像一根丝线,不松不紧,不折不断。有时练功者感觉凡息停止,出现胎息,也就是人的肚脐呼吸;或者出现皮肤呼吸,皮肤吸气时有凉感,呼气时有热感。不管哪种情况,都不是刻意追求的结果。一切顺其自然。
    体感方面
    体感方面最重要的是气场感。练功者能够感觉全身周围形成一个气场,真气与天地之气浑然一体,浑浑沌炖,恍恍惚惚,也就算初步进入了入静之门。继续练下去,练功者感觉身体无限扩大,直至消失。有的感到气血蒸腾,丹田部位真气跳动,滚动、流动,身体发热,发光。或者感到身体发轻发飘升入天空,或者身体发沉深入地下千丈。
    深层意识方面
    入静到比较深的层次时,天目穴往往还会出现各种景象。如见神灵,如闻虫鸣、鸟叫,异香扑鼻,佳人如画,多种山川美景、亭台楼阁历历如在眼前。这些都称之为魔景;练功者必须稳住心神,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保持心镜不起波浪。
    二、入静的姿式
    静功主要以坐姿为主,当然也包括卧姿。但卧姿只是在练功者身体太弱,实在坐不住的情况下采用,一般人尽可能采用坐的姿式练功。坐的方式有平坐式、散盘式、单盘式和双盘式(见图l、2、3、4)。这些姿式也反映了功夫的深浅不同。初学者以平坐式为宜,这样四肢舒畅不受压迫,有利于入静。随着功夫的加深,修炼者必须逐渐过渡到盘腿式,特别是进入高层次的法门时.必须以双盘才能出功夫。因为这种姿式最大的优点就是收慑心神,而且下盘稳固有利于气机在躯千部位发动,而且一旦真气充盈寸,下盘坚固的阻力也有利于锻炼内气的力量,不管哪种姿式,最重要的原则,就是要自然放松,放松全身才有利于入静。放松不是松松垮垮,而是要求脊柱竖直的情况下,全身的叽肉放松,既凝静而又不僵。太极拳有一名词叫“虚灵顶劲”,头住上顶,脊椎自然就竖直了绍过。不过一个初学者是不可能注意得太多的,否则反而会引起紧
张。其实只要牢记放松,再随时注意调整身体的紧张部位,保持全身舒适就行了。图3
    三、入静的方法
    呼吸人静法
    呼吸入静法又称随息法,也就是意念集中在呼吸上,随呼吸上下出入,以达到一念代万念的方法。对初学者来说,呼吸入静法是一个方便法门。
    呼吸入静可以只注意吸气,而呼气不着意随之而出,也可以只注意呼气,不注意吸气,或随呼吸上下出入。
    练功者有了一定基础,全身经络已经畅通的情况下,可以着意于全身皮肤上,用皮肤的毛细孔吸进天地宇宙间的清灵之气,呼出全身的病气,浊气,用这种意念配合呼吸一段时间善,然后放松,什么都不想,呼吸自然,保持头脑空白和身体松弛舒适的状态,一旦杂念上来,再用皮肤呼吸法排出杂念,这样一念代万念,就能逐步进入入静的深层次。
    意守人静法
    这是最常用的入静法,意守的穴位主要有上中下丹田、会阴、命门、涌泉(穴位见图5)。意守法的优点是容易聚气,得气较快,但缺点是火候不容易掌握。所谓火候就是指神意于穴位的轻重程度。一般要求似守非守,轻轻着意,勿忘勿助,或者呼气时放开,或者吸气时放开。千万不可死死守住,否则就会出现阳气上亢、气滞的现象,引起全身各方面的不适,特别是头昏脑胀。意守穴位,一般以意守下丹田为普遍(肚脐下一寸五分),因为下丹田为真气生发之海,一般练周天功多以意守下丹田为主。
    意守穴位最好配合观想,具体做法请读者参看第四章周天法和第九章观想法。
    体感人静法
    练功一段时间以后,全身经络都已通气,这时体内出现各种感触。佛家有“八触”之说,即动、痒、轻、重、凉、热、涩、滑。这种感觉
的具体描述可以参看第十二章禅定法。
    实际上,体内的感觉不止“八触”。每个人的感觉都不会完全相同。归纳起来,最重要的感觉是真气在体内发动的感觉,如真气的流动、窜动、跳动感,还有全身通气时真气的颤动感(类似通电的感觉)和气场感,还有真气生发时的热感。总之,练功者可以细细地体会这些感觉,仔细地在全身搜寻这些感觉,不知不觉也就把各种杂念排除了,从而达到入静的目的。以笔者的体验,体感入静法的效果比较好,——方面这种入静法比较轻松,不会带来任何流弊,或者引起紧张,一方面这种方法能提高内省的功力,为日后的现想法以及出现一些高功能打下基础。
    口诀人静法
    各门派都有相应的口诀,默念口诀是帮助入静的妙法。语言本身就有暗示的作用,特别是世代相传的口诀,经过各代师傅的传授,更是具有特殊的信息,具有不可思议的力量。
各门派的口决当于各门派功法中求之,这里介绍一种简便的口诀:“松一静一通一洞一”。练功时可以轻轻发声念,声音悠长缓急,高低相间。念“松”时,声波从会阴一直震荡到百会,念“静”寸,声波震荡从百会到会阴,念“通”时,声波震荡从会阴到百会,念“洞”时,声波震荡从百会到涌泉,再念“松”时,声波震荡从涌泉到百会,如此循环。熟练以后,可以不发声,默念口诀,也能帮助入静,疏通经络。
    念师默像人静法
    念师默像法就是清师傅法中的一种,是一种师承传功的秘法,无论是用于静功中入静,或者开发自身功能,以及利用师傅的功力帮助发功治病,都有重要的作用。
    具体的做法是,练功时,先放松入静,然后轻轻地默想师傅的形象。开始时可能比较模糊,随着功夫加深,慢慢地就会默想得比较清楚。入静的程度就越高,师傅的形象就会默想得越清楚。在入静过程中,不要让师傅的形象离开自己的啮海,如果其他人进入脑海就是杂念,——定要排除。如果对师傅形象记忆不清,可以看清楚师傅的照片后默想,这样入静的效果也不错。
    入静除了作为一种功夫需要不断修炼以外,同时也需要练功者超脱世俗的名利,从善重德,自求心地安宁。如诸葛亮所说的;“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一个蝇营苟丑、脑满畅肥、利欲熏心、心计满腹的人是很难入静的。所以。从根本上说,心地光明,坦坦荡荡,从善重德。才是练功者应修的大道。读者巨参照第二章清心法,细心体会,细心实行,自是功德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