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斯奥特曼剧情介绍:《企业人的道德和修养》(精彩连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00:52:17

《企业人的道德和修养》(精彩连载)

         【出版者序】
  2009年,金融危机发生后,温总理在剑桥大学演讲时曾说道,“道德缺失是导致这次金融危机的一个深层次原因。一些人见利忘义,损害公众利益,丧失了道德底线”。
  人才是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什么是真正的人才呢?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大学》上说:“有德此有人。”意思是说,有德才能称得上是人,“人才”首先是一个有德的人。企业要发展,必需要用有德的人。因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如果企业没有有德的人,纵使是百年基业,也能在一夜之间轰然倒塌。例如拥有二百年历史的著名老店——巴林银行,就是毁在一个期货操作员的手里。全球第七大集团——美国安然公司的破产,也是源于两个主管挪用公款。
  许许多多的企业、事业单位,现在总难免长有一批“蛀虫”,每年由此给企业和社会造成的经济与信义损失,难以估量。
  有人说这是制度存在漏洞,这我们不能否认。但制度漏洞不过是此类事件发生的条件而已。更深一层的原因是:所用人才的品行操守没有伦理道德的规范!
  因此,一个企业要长远的发展,必须要以提高企业所有人的道德素质作为基础,否则,健康、永续的经营就很难实现。
  道德二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什么是道?什么是德?对一个企业人来说,什么是一个企业人应有的道德和修养?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弄清楚的首要问题。
  什么是“道”?“道”的本义是指我们所应遵循的“道路”,展开来讲,道就是自然之道,就是宇宙人生的规律,只有按照规律行事,才是人生幸福美满的保证。如果不按“道”来行事,就一定会遭遇很多阻碍,因为违背自然,一定是行不通的。
  什么是“德”?“德”就是按照宇宙人生的规律来行事,我们能顺乎自然、将自然的法则落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就是“德”。
  对一个企业人来说,“道”就是我们应该遵循的规律,企业的发展不仅要遵循经济规律,更重要的是要遵循道德规律,正如《大学》上所言,“德者,本也,财者,末也”。不骗人、不撒谎、不偷奸耍滑、不占他人便宜、不贪污、不拿回扣、认真工作、勤奋努力、为客户付出、视信誉为生命。这些看似简单的词汇,里面正包含着一个企业人的成功大道。按照这些道来行事,我们就是一个真正有“德”的企业人。
  在“办公室政治”成为很多职场人士热议话题的今天,讲求道德和仁义,似乎是一个不合时宜的话题。甚至,在小部分人眼中,讲求道义是傻瓜才会干的“吃亏”的事情。但是,以下也是我们同样无法回避的问题,我们真的能够取得成功吗?一个企业有优良的产品、完整的制度,就一定能够走远吗?
  “道德的光芒比阳光还要灿烂”,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企业、一个国家,甚至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都有赖于此。
  “人之初,性本善”,道德是我们每个人本有的自性的流露。今天。我们出版中华文化与企业管理丛书,旨在期望中华道德伦理在更多的企业人中得到落实,此乃无数企业人一生为人处世、成家立业、幸福成功的基础,更是振兴中国企业、让中国企业能走向世界舞台的根本。
  愿与天下企业人共勉之。祝福您!
  
  

   【作者自序】
  在这个危机四伏的时代,身为企业人的我们,会有很多的困惑和不解。我们的员工怎么啦?我们的同事怎么啦?我们的上司怎么啦?我们的客户怎么啦?我们自己怎么啦?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得不把目光投向同样有儒家文化背景和同样在经营现代企业的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地。那里实行现代企业制度,却有着一副儒家的心肠和灵魂。
  和日本的企业相比,我们只引进了《国富论》,而忘记了《道德情操论》。日本企业不仅引进了现代企业制度,同样也把儒家思想作为自己的“道德情操”。
  无论是像日本著名管理学家伊藤肇所说:“日本实业家能够各据一方,使战后的日本经济迅速复兴,中国儒学文化的影响力,功应居首”,还是“日本企业之父”涩泽荣一提出的“士魂商才”的概念,都给了我们无尽的思考。
  
  
  企业人之道
  
  企业人之道在哪里?
  日本的企业人之道在“忠恕”二字。涩泽荣一将《论语》作为第一经营哲学,他的著作《论语与算盘》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就是:既讲精打细算赚钱之术,也讲儒家的忠恕之道。
  战后的日本企业,念定一个“忠”字诀,企业管理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曾经的日本人,把一生忠于一个企业作为终身的荣耀。而如今,这种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日本人似乎对企业变得不那么忠了,日本企业面临严重的危机。面对这种情景,很多日本企业重新倡导涩泽荣一的“论语与算盘”精神,把《论语》作为经营管理的指南,不少的日本大公司还把《论语》所倡导的“和”、“仁”、“忠”、“义”等思想写入公司的“社训”。
  新加坡企业人之道是“忠实”。新加坡新儒商认为,成功除了靠专业技术知识,还要以儒家伦理关于忠实的道德训诫作为人际交往的价值观。雇主与雇员之间、商人与商人之间、商人与银行家之间,商业关系最重要的基础就是忠实可靠,这里忠实的品格包括两层意识:一是有信,即讲信用、信誉,这是做生意应当强调的基本美德。二是忠诚,也就是忠于事业、忠于团体的敬业精神和知恩图报的良心。
  新加坡已故总统薛尔思博士有一个公式:新加坡工业化、现代化=西方的先进技术和工艺+日本的效率和高度的组织纪律性+东方的价值观念和人生哲学。
  新加坡儒家文化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需要,成功地与科学管理模式结合起来,成为指导和推动经济发展的理性工具。
  我们今天用《论语》和儒家修齐治平乃至佛教大乘精神的思路写出《企业人的道德和修养》,也许正应了英国历史哲学家汤恩比的话。1970年,汤恩比接受池田大作访谈的时候说:“解决21世纪的社会问题,需靠中国的孔孟之道和大乘佛法。”同样,解决21世纪企业的问题,也要靠孔孟之道和大乘佛法。
  作为大孝的忠,本是人性美好的显现,这种情操运用于企业,就产生了无穷的力量和价值,使得人心和睦、敬业精勤。日本人肯定看到了孔子曾说:“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请孔子开示,孔子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孔子说,这就是孝啊,孝是德的本,教化也都是从孝开始的。日本人肯定很惊讶,孔子把古代贤圣成功治理国家的方法如此轻松地说出了。这种方法治理国家都如此之好,拿来管理企业不是绰绰有余吗?所以日本人就念“忠”字诀,也就是孝,成功地促进了日本的发展。
  日本与新加坡更早地实行现代企业制度,又能把东方的孝悌之道完好地融入企业管理中去,是抓住了根本。中国人追求西方现代企业制度,没能注意发扬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精神,是舍本逐末。所以,我们在今天重新倡导孝悌之道,不仅是世界潮流,更应今天中国之所亟需。
  所以一个企业的管理方法只是技术层面上的东西,一个企业的灵魂或者说社会生活的灵魂,是人的根本的道德观念。道德,是人类生活最重要的东西,比生命还重要。因为道德是生命的源泉,也是财富的源泉。有道德,社会财富才会源源不断。所以,我们所说的企业人的修养,实在是用这种孝悌之道,服务在企业中,一方面,孝悌之道通过服务于企业来显示作用,另一方面,通过企业生活使孝悌之道更增加光辉,赋予孝悌之道新的时代内容。
  
  
  企业人之德
  
  《大学》说:“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企业人如果要创造财富,首先要有德,有了德,才有人来帮,有人来帮才有资源并运用资源创造财富,有了财富才能运用财富。
  什么是企业人之德?
  《大学》说:“德者,本也;财者,末也。”企业人之德是一个根本的东西。在涩泽荣一那里,企业人之德是“士魂”,即儒家高贵品格才是灵魂。涩泽荣一说“只有《论语》才是培养士魂的根基,所谓商才,本来也是要以道德为根基的。离开道德的商才,即不道德、欺瞒、浮华、轻佻的商才,所谓小聪明,决不是真正的商才”。他主张“谋取财富的另一面,应常常思及社会的恩谊,无忘为社会尽到道德上的义务。”
  儒家的根本是孝,士魂也是孝,孝为德本。不仅因为孝是美好的德行,也因为孝是认识自我的途径。《孝经》云:“事父孝,故事天明。”意思是侍奉父亲,观察入微,就能观察天象。“事母孝,故事地察。”意思是通过侍奉母亲,观察入微,就能懂得大地四时的规律。不仅仅如此,《孝经》讲:“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就是说孝道尽到极致,就会创造奇迹,感动天地。一个人的孝做得好,肯定能因为这种纯粹的诚敬,启发自身的智慧,这就是所谓的诚明,诚而明。
  一个人从根本的道德上做好了,还有什么事情做不好呢?《企业人的道德和修养》,就是从这个根本处着手,把“孝”的观念运用到企业人的修养上。工作的基本点上,就是要懂得尽职尽责;在工作的素养上,就是要懂得“以财发身”,通过工作和投入锻炼自己的灵魂;在职业道德上,就是要敬业、忠诚、服从和牺牲;在职业素养上,就是要懂得“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谨慎入微,倾听工作现场的“神明”;在工作的品质上,就是要有激情、要认真、精益求精,自然以工作的喜悦为最大的喜悦。工作就是伟大的锻炼,通过工作,能够常怀谦下之心,不断自我反省,懂得替他人着想,行善积德,不断完善灿烂而光辉的人生!
  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二,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孟子的意思是说,人若能够尽心竭力,尽到良心,也就知道了自己的本性,就是本来的心性。知性就知天,就是知道了宇宙万物的真理。好好地保养这样的“良心”,保养我们的心性,遵循宇宙万物的真理,这样活得长不长就没有不同了。一个人和自然社会溶为一体,变成了一个“大我”,这样的磨练和修行,就是“立命”。
  企业人立命的过程,就是建立企业人之德的过程。这不仅是一个发现自我的过程,也是一个升华自我的过程。
  企业人的修养,就是修“德”,是从修炼和完善个人开始。尽心也,知性也,知天也。“尽心知性”的途径如孔子所说:“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就是孔子“大我”精神的体现,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在彻底忘记“小我”的过程中,“大我”就是一个人自然而然显现的智慧。如果人人都把自己“小我”的牢笼变成“大我”的广阔天地,这岂不是“万事皆备于我”吗?
  现代企业人,要提高人格的修炼,要长养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品性,莫过于把自己放在企业的大熔炉中,慢慢地磨砺这些人格的璞玉,一定能够“修身以俟矣,所以立命也”,以一个大写的和独立的人格,立于这个世界上!
              工作的意义究竟何在
  
  人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我们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需要去工作?对于这个最根本的疑问,许多人穷尽一生,都找不到一个圆满的答案。
  一位伟人说:关注工作的方式就是人生中最大的奥秘。如果我们审视一下自己,就会发现,我们任何一个人都离不开工作。工作既给我们带来快乐,也带来痛苦。工作给予了我们生活的保障,我们想要获得成功、财富、名位,无一例外,都要从工作中得来,工作也常常给我们带来烦恼、压力、挫折,让我们感叹工作很苦、工作很累。
  因此,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弄清楚工作的真正目的和意义所在,是我们人生中最重要的一课。
  我们的人生非常短暂,但是,大部分时光都是在工作中度过的,多少人,因为没有领悟工作的真义,没有崇高的精神作为指导,只是在忙忙碌碌和唉声叹息中空过自己的一生。多少人认为工作只是一个谋取名利的手段,他们即使拥有聪明才智,最后也因为价值观的歪曲,认为只要赚钱就行,成为商业丑闻的主角。
  在茫茫的人生路上,我们每天朝九晚五到底是为了什么?难道仅仅是为了一顿饭的粮食、为了住上好的房子、开上好的车子?这就是我们一生辛勤付出的唯一意义吗?如果这样,我们的人生与行尸走兽又有什么区别呢?
  人生的意义绝不是这样。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最根本的就是提高我们的心性,修炼我们的品德。按照古圣先贤的说法,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一份责任和义务,那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工作,正是我们修身的最佳途径。
  我们工作的真正目的,在于不断地提升我们的道德修养,提高我们的人生境界。随着我们人生境界的提高,我们会发现,工作给予我们的,实在是很多很多。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获得成功、财富、名位,但是,这一切不是靠他人施舍得来的,不是靠投机取巧得来的,不是靠着“特殊”的社会关系得来的,不是靠运气中了彩票大奖得来的。这一切的真正来源,就是“工作”二字。
  工作,从事上讲,是我们获得衣食充足、自由生活的物资保证,从心上讲,是我们提高人生境界、修炼品格的人生平台。工作的目的不应仅止于取得粮食、免于饥饿,还是为了磨炼人类的心智。如果每个人都勤奋努力,就能够培养出美好的心智,让人类变得更完美。
  我们对社会付出的劳动越多,得到的回报越多。
  我们学的知识越多,掌握的技能越多,掌握的方法越多,才能事半功倍,为更多的人服务。
  我们被需要的越多,我们才能得到更好的社会位置,获得尊重,此外,没有机巧。
  我们只有在社会上行正道,才能越走越坦荡。走邪路,不久就会走到尽头,不是不能被大众接纳,就是被国法拘禁,甚至审判,丧身失命。
  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人取得的成就,无一不是从工作中而来。
  
  唐代的百丈禅师说: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我们生活在社会中,如果不劳动还活着,就是在享用别人的劳动,那就是社会的寄生虫。
  百丈禅师年纪老了,但他每日仍随众上山担柴、下田种地,因为农禅生活,就是自耕自食的生活。弟子们毕竟不忍心让年迈的师父做这种粗重的工作,因此,大众恳请他不要随众出坡(劳动服务),但百丈禅师仍以坚定的口吻说道:我无德劳人,人生在世,若不亲自劳动,岂不成废人?
  
  我们也是一样。我们都是爹娘生育抚养的,都是良师益友教导的,都是在有利的政策帮助下,得以读书学习,获得工作岗位,都是在一定的团体中,才能进行人生的事业。如果不劳动,不但不能对别人有用,而且会成为别人的累赘。
  孔子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又说:“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孔子是一位教育大家,他心目中没有什么人不可教诲,独独对这两种人摇头叹气说道:“难!难!”可见人生一切毛病都有药可医,唯有无业游民,虽大圣人碰着他,也没有办法。
  不去工作,哪能吃饭?!
  
  华人首富李嘉诚的童年十分不幸,家道中落,他十二岁失学,寄人篱下当学徒。他在兵荒马乱中随父亲来到香港,不幸父亲又患病去世,他孤身一人,四顾无亲,十四岁的他一个人埋葬了父亲。在香港每天十几个小时的辛劳,使他想过自杀,但一想到要照顾母亲和妹妹,他就什么都忍了。
  
  李嘉诚所取得的成就,源于他的勤奋。他说,我认为勤奋是一个人成功的要素,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个人所获得的报酬和成果,与他所付出的努力有极大的关系。运气只是一个小因素,个人的努力才是创造事业的最基本条件。
  他更是对青年说,男子汉第一是能吃苦,第二是会吃苦。勤奋的人大家才喜欢他,才能得到年长者的帮助。
  
  年轻的松下幸之助通过努力进工厂当了一名学徒,对这份靠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争取来的工作,松下幸之助十分珍惜。他坚信:别人行的,我一定能行,而且一定能比别人干得好。他每天总是第一个上班,最后一个下班。他处处留心,虚心向老师傅们请教,老师傅们也都喜欢这个勤奋好学而又聪明的小伙子,都乐于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他。三个月后,松下幸之助很快掌握了电工的技术,并被破格任用为配线员。而按规定,学徒期一般为期三年,再聪明的学徒也要干上一年以上!
  
  世间有很多人都想拥有万贯家财,那么,如何才能获得呢?致富之道是什么呢?就是工作再工作。世界上没有天上掉下来的财富,即使有一笔横财到了你的手边,如果你没有继续努力工作,坐吃山空,再多的横财也不会长久;再说,不劳而获的财物,是不可贵的。唯有掺和自己的汗水,发挥精神、用尽力气去赚取的财富,那才最可贵。俗语说:金砂随潮水流来,也要你动手去淘洗,才能得到黄金。这说明一切的收获都要靠自己去从工作中获得。
  
  有一则这样的故事。有一位父亲,临将去世前,召集儿女们到床前来,告诉他们说:“我有不少的财产留给你们,那是一些黄金,就埋藏在葡萄架下。”父亲去世后,儿女们于是在葡萄架下面挖掘土地,希望取得父亲的遗产。葡萄架下有黄金吗?没有。但是因为经常去挖掘,不断翻松泥土,土壤变得肥沃,架上的葡萄遂长满了累累的、甜美的果实,终于让这些儿女们获得很多钱财。
  
  这个寓言告诉我们:唯有工作才能获益,工作中自然有精神有力量,也唯有工作才能安定我们的身心,因为工作能给我们乐趣。人生有了工作,生活才有意义,生命才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