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难还是钢琴难:千幅“文革剪纸”现扬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1 18:34:18
千幅“文革剪纸”现扬城 日期:2009-01-19 浏览次数: “文革剪纸”的收藏者剪纸大师李烈烽。

 

 

            扬州网讯 (本报记者 陈跃 文/图) “我收藏有上千张的‘文革剪纸’,这些烙着40多年前时代烙印的剪纸不乏扬州剪纸的精品,基本上都是著名剪纸设计师蔡千音设计的。秘藏这么多年仅仅一个人欣赏太可惜了,我愿意无偿提供给社会办展览!”接到剪纸大师李烈烽的电话记者喜出望外,连忙赶赴他家中采访。

  “文革剪纸”有八大类

  在样板戏、红旗、老三篇、英雄人物等各种造型构成的剪纸海洋中,记者仿佛走入了40年前那个年代。

  八张宣传“十六条”的剪纸作品,被认为是最早的一套“文革剪纸”。“这是由蔡千音设计的,应该是创作于1966年的8月间。”

  虽然伤痛多于喜悦,但扬州剪纸在这一期间的发展和题材却是令人瞩目的。在李烈烽几大本的秘藏中,剪纸技法多变,题材涉及八大类:毛主席像、毛主席会见国际友人、英雄人物、样板戏、老三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革命圣地、方巷学毛选——最后一种题材居然是扬州本地的,邗江方巷,是当年国家领导人张爱萍蹲点的地方。

  “文革剪纸”的艺术特色

  今年62岁的扬州剪纸大师李烈烽,从13岁开始就学习剪纸了,16岁时起就正式为扬州工艺厂加工剪纸产品。“那个时候一般工人的月工资为二十八块半,我每个月能拿三十多块的加工工资。”李烈烽秘藏的上千张“文革剪纸”,大部分是他当年自己的作品。

  这些“文革剪纸”的纸质都很薄,但是极具韧性,“这是毛边纸,价格低廉,当年都是小孩子练毛笔字用的。”虽然题材有所局限,但是扬州剪纸艺人在这有限的空间里淋漓尽致地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红色娘子军》有歌剧和舞剧两个版本,《沙家浜》有交响乐和京剧两个版本,《白毛女》有舞剧和电影两个版本。“你看,早期的《白毛女》剪纸是电影版的,人物较为写实、敦厚,后来一种较为精致的《白毛女》是舞剧版的,人体就显得纤细修长了。”

  这些剪纸,小的仅仅3厘米×4厘米,大的尺寸,如《非洲烈火》,达到了150厘米×90厘米。“保存了40多年,常常拿出来看看。我想有机会的话,办一次展览,让大家都看看,除了有助于了解扬州剪纸的发展历程,也算是铭记一段历史。”

  链接

  扬州剪纸

  扬州是我国剪纸流行最早的地区之一,扬州剪纸历史悠久。隋炀帝三下扬州,广筑离宫别馆,恣意游乐。每到冬天,园苑中花树凋零,池水结冰,隋炀帝游兴不减,令宫女们仿照民间剪纸,用彩锦剪为花叶,点缀枝条,挂于树上,同时剪成荷花、菱芰、藕芡等物,去掉池中冰块,逐一布置水上,如同春夏之交的艳丽景色,让人赏心悦目。

  扬州剪纸以四时花卉见长,以画为稿,构图简练,具有优美、清秀、细致、玲珑的艺术风格和地方特色。每一幅作品要求形成一个好看的画面,被誉为“剪中有画”。扬州剪纸在中国民间剪纸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全国工艺美术大师、著名剪纸老艺人张永寿就是其中的代表,郭沫若曾亲笔为他的剪纸题诗:“扬州艺人张永寿,剪出百花齐放来,请看剪下出春秋,顿使东风遍九垓。”

  扬州剪纸入选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