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电视剧:怎样实现小升初学生语文学习的成功接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4 19:04:43

小升初学生,刚进入中学如果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明确的学习目的,良好的学法指导,将会有很长一段时间的迷茫,而这一迷茫小则影响学生一段时间学习状态,大则使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最终丧失语文学习的兴趣。为此,实现小升初学生的语文学习迅速地与初中语文学习接轨,我认为要让学生明白这几方面的问题。

 

明白语文是什么

 

“语文”是什么?这是小学生不太明白的问题,因为小学的教学,主要还停留在识字教学阶段,至于什么是“语文”,这是没有引起重视的问题,而中学生必须首先明白这个问题,“语文”,实际上等于生活的全部内涵。也就是说,人类生活中表情达意是通过语言文字来完成的:自然界和人类思维中的所有的概念是用文字来记录,通过语言来表达的。学生明白这个道理以后,就会自然地接受“语文不仅在教材上,更主要的还是在生活中。”这一观念。这样,老师就把学生的视点从教材引向生活,引向广阔的世界。

 

怎样使思维变得大气起来

 

善于研究的人,会发现,小学语文的课文有这样一些特点:

(1)线索单一。

(2)篇幅短小。

(3)内容以家庭生活和同学间关系为主,很少涉及国家、民族、世界。

这是小学语文浅易的识字教学和粗浅的作文训练所决定的。

进入中学以后,语文课文长;认识抽象;知识面广;需要感悟的内容多。中小学语文这一矛盾如果没有观念的转变,那么很难得到解决。

针对这一令人棘手的问题,我认为解决的最有效途径是扩大学生的头脑“内存空间”。电脑的特点是内存越大,那么信息储存量就越大,同时信息输入和输出的速度也就越快;反之,信息储存量就越小,信息的输入和输出就越慢。那么,怎么扩大学生大脑的“内存”呢?

现在我们来看这一现象,地球上任何一个地点,一旦发生空难,营救人员都可以准确地找到空难的位置。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地球上有“经纬网”,而且经纬网越细,地球上定位就越准确。

实际上,人的大脑也有这样的网,人们之所以能准确的记住一些新概念,是因为这些新概念和头脑里面已有的旧概念有一些这样那样的联系,也就是说我们在记忆过程中,能够通过旧概念发生联想的新概念最容易被记住,这些早已储存在大脑里的旧概念就成了头脑中的经纬网;而不能通过旧概念产生联想的新概念很难记住,这就是相当于这个新概念在大脑中没有找到相应的能够产生联想的旧概念――经纬网,所以无法准确地定位,因而难以记住。由此可见,头脑中已有的旧概念越多,人也就越容易理解和记忆新的概念,反之头脑中已有的旧概念越少,人也就越难理解和记忆新的概念。

懂得这个道理以后,我们明白要扩大大脑的内存就得广泛地观注生活,了解社会,丰富自己的头脑。我提议我的学生每人必须把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悬挂在客厅或卧室,养成每天关注时事查看地图的习惯,这样学生自然地从关注身边的人事转而关注世界大事,使自己的视野变得开阔。

另外,还应学会看伟人传记,学习伟人的那种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坚韧不拔的精神意志,在了解社会,了解历史的同时,使自己产生伟人的气质。比如:看毛泽东的传记,一方面可以了解中国的现代史,同时也会从毛泽东在长征中妻子、儿子被杀,红军遭受严重挫折,从三十万锐减到三万时,还写出了“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的壮举中被震撼;可以从中国被帝国主义封锁,甚至遭受核威协的同时,写出“小小环球,有几个苍蝇碰壁。”中看到一个伟人的气质。当一个人具备了这种气质以后就可以纵观世界,雄视古今了。毛泽东的“惜秦皇汉武略输文彩;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就是有力的证明。如果把这些伟人传记和《机器猫》放在一起,我们就会地明白,伟人传记对形成学生高大的人格,大气的思维是多么有益的影响!一但形成这样的伟人气质,我们的学生的人生中还会有什么不能征服的困难呢?

当然要形成大气的思维,还得记一些大气的诗文,如:李白、苏轼、毛泽东等的诗文。这样就能用大气的语言来表达大气的思维。有了这种思维,再来看教材,就会产生居高临下之感。

 

怎样养成良好的记忆习惯

 

语文的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为学靠的是记住的知识,而不是学过的知识。”就是说我们无论学多少,如果不能记住,就等于白学。怎样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渊博的人呢?我们来看这段文字:

“读书唯在记牢,则日见进益。陈晋之读书每日只读一百二十字,遂无书不读;所谓日计不足岁记有余者,今人谁不读书,日将诵数干言,初若可喜,然旋读旋忘,是虽一岁未尝得百二十字,况一日乎?予少时实有贪多之癖,至今每念腹中空虚,方知陈良为得法云。”

由此可以看出,学到很多知识的最有效的途径是一次不要学很多的知识,但有一点:这就是持之以恒,日积月累。当然我们对精典的语言日积月累的同时,也并不反对广泛地阅读,只是反对心浮气躁的阅读。

记忆的目的是为了运用,因此在记忆的过程中学会比较记忆,一方面可以使记忆更为准确,更重要的是可以在比较中产生新的认识,这就是创新了。

 

学会怎样观察生活

 

观察是用心地看,不仅是视觉行为,更重要的是一种心理过程。我们常说的“观颜察色”其实就是通过人物的外部表情去推测人物内心世界的一种心理过程,要使自己的文章写得生动就必须认真地思考,认真地观察,不仅要用眼看,更重要的是用心去看。看下面一则故事,很有趣。

蜀中有杜处土,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曙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像戴嵩这样的名画家,也还有因为对生活观察不足而闹出笑话――贻笑牧童。那么我们一般的人,如果不认真观察生活也就难免在作文时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了。同时也说明我们同学们在对待名人的作品时,不应一味的盲目崇拜,而应当根据自己对生活的细心观察进行分析,说不定还可以有新的发现,戴嵩的名画――《牛》中的错误不是牧童根据自己平时放牛时对斗牛的观察而指出来的吗?所以认真的观察不仅可以使我们少犯或不犯错误,而且还可以指出别人的错误,指出别人的错误就是发现,指出名人的错误就是创新。

 

形成完善的人格

 

小学时期,说些不恰当的话,人们会说:“这孩子傻乎乎的。”这里虽然没有多少赞美的成份,但也没有多少贬斥的意味;如果不懂礼貌,或犯一些小错误,人们会说:“这孩子幼稚、纯洁。”不仅没有贬斥的成份,反而还有几分赞美。

但是进入中学以后,人们对他们的评价会发生变化。如果犯同样的错误,人们会认为他们没礼貌,缺乏修养。让人厌恶。因此在这时要尽快地使同学们学会一些社会规范,从而使他们在社会中有一个宽松的环境。这绝不是压抑孩子的个性的问题。看古人是怎样看待这些问题的:

西门豹急,佩韦(一种用来捆扎东西的皮条)以自缓;董安于缓,带弦以自促。急之与缓,俱失中和,然而韦弦附身,成为完具之人,能纳韦弦之教,补接不足,则豹、安之名,可得参也。

西门豹因为自己很急躁,就自己带上柔和的皮条,随时提醒自己要和缓一些;而董安于因为自己办事迟缓,就带上琴弦以便鞭策自己抓紧时间,这些都是主动修正自己的性格,成就完美人格的典范。

如果一个人因为自己有一些成绩就沾沾自喜,不可一世,那么他就得不到别人的赞美和尊重,相反会因此而弄得自己孤独无助。古人有云:

学 以求益尔。时人读书数十卷,则凌忽长者,轻漫同列,人视之如寇仇;恶之如鸱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

看来一个人的学识不一定能助人获得成功,有时还会让自己因此吃尽苦头,其实《三国演议》中的“杨修之死”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看来一个人的成功不仅依靠他的才学,更重要的是完美的人格。刘备之所以三分天下,靠的就是他完美的性格,因此,才能使得像诸葛亮这样的贤才为他“躹躬尽瘁,死而后已。”


志存高远  脚踏实地

 

一个人如果没有高远的志向,也就不会有宏阔的思维,如果没有脚踏实地的态度,就不可能有厚实的积累。“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所以必须有脚实地的积累。这个道理在诸葛亮的《诫子书》中说得再清楚不过了。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的致远,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的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说明一个人要成就大器:一要心静;二要节俭;三要看淡名利;四要志存高远。不能怠慢学业,更不能心浮气躁。否则将会成为枯枝落叶,不被社会认可。到时会追悔莫及。

从以上几方面对学生进行学前教育,我想我们的学生一定会头脑清醒,目标明确,学法得体的实现中小学语文学习的成功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