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空白字符:开国上将陈士渠评林彪:要载入世界军事史册的大军事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3:31:31

本文摘自:《传奇·传记文学选刊 》2007年第12期,作者:陈人康 金 汕 陈义风,原题为:《父亲眼中的林彪

长征路上,林彪关了我父亲一个月禁闭
  
  父亲陈士榘是1955年的开国上将,与林彪结识于井冈山时代。父亲在长征中被林彪关过一个月禁闭,但父亲认为林彪做的没有什么不对。
  那是在长征途中,红军渡过金沙江到达云南会理地区后,部队进行了五天的休整。因为前面是彝族聚居区,而当时彝族与汉族之间存在着较深的矛盾。如何通过这样一个对汉族军队有着极大戒备心理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当时的红军参谋长兼中央纵队司令员刘伯承想了很多办法。除了要求部队加强民族政策教育、尊重彝族同胞的生活习惯外,他还想方设法接近彝族的部落首领,和他们交朋友。刘司令告诉这些彝民首领,红军到这里仅仅是路过,我们要去攻打四川的军阀刘文辉。彝民们对刘文辉都很反感,因为他的军队经常骚扰彝民聚居区。
  彝族部落首领小叶丹对刘伯承尤其有好感,他找到刘伯承的驻地,两个人坦诚相待,最终结成了把兄弟。小叶丹特意派出四个彝族娃子给红军带路。
  彝族同胞打消了对汉族军队的敌意。彝族部落首领还亲自为红军出谋划策,筹集粮草。这样,红军不仅顺利地走出了彝族聚居区,还筹集到了相当多的给养。再往前走就是终年积雪的夹金山了,筹集给养肯定难上加难,红军指战员对能筹集到这么多给养都感到万分高兴。
  但这时候,我父亲却出事了。因为当时尽顾着如何与彝民搞团结了,部队都派出去做工作,一个排甚至一个班的各自为战。等出了彝民区我父亲发现教导营里有二十几个战士掉队了。是有意识地离队,还是迷失方向找不着部队了?我父亲一头雾水。
  但这毕竟是大事,尽管别的部队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减员现象,但军团首长还是要处罚我父亲,说是以儆效尤。当时军团司令员是林彪,政治委员是聂荣臻。他们两个人找我父亲谈话。林彪板着脸说:“教导营减员太多,你作为营长,要负责任!”
  我父亲低头道:“我领导不力,愿意接受批评!”
  林彪说:“批评?你要接受纪律处分!”
  我父亲问:“什么纪律处分?”
  林彪说:“禁闭一个月!”
  我父亲糊涂了:“部队天天行军,怎么关我禁闭?难道要抬着我?”
  聂荣臻笑了起来:“抬着你?还有这好事?你自己走吧。关禁闭就是不许你骑马。你的马由警卫员牵着。”
  我父亲心想林彪还真有点子,弄出一个“走路禁闭处分”。不过不让骑马倒是无所谓,就是不许我父亲过问部队的事让他有点别扭。“关禁闭”其实让我父亲轻松了很多,每天就是跟随部队行军,不用筹集粮草,不用值班查哨。这日子真是优哉游哉!只是原来作为一营之长,每天有忙不完的事情,现在一下子清闲下来,真有点不适应。
  
  林彪确实是个军事天才
  
  父亲在晚年曾经几次和我谈起过林彪,由于离“九一三”事件已经较为久远,所以评价起来比较客观。
  在父亲的一生中,对他影响最大、令他最为崇拜的是毛泽东。正是因为无比依赖毛泽东,使他对其他领导人都保持一些距离。直到后来的乱世“文革”,他既没有去接近红极一时的林彪,也没有敢于去探望一些受到冤屈的将领。
  对当时我们这一代人,林彪始终是个谜。父亲在世时我多次向父亲询问关于林彪的事情。我曾经崇拜林彪,到后来当然是痛恨他。与我们这些不了解林彪的人不同,无论在林彪得势还是林彪叛逃,父亲都不是太极端。
  父亲是一个很能够打大仗的将领,他评价军事常常是苛刻的,但是谈到林彪,他曾经说:“林彪确实是军事天才,是历史无法抹杀要载入世界军事史册的大军事家。他如果不是贪恋权位,本来不应该弄得身败名裂。”父亲早在延安就听说过这样一个说法:1939年林彪到苏联治病,林彪的战功已经被苏联军界知道,斯大林也很欣赏这位才三十二岁的军事天才。当时英法盟军沿马其诺防线密集布防。苏联虽抱有幻想,也预感到德国军队这股祸水随时会威胁苏联,所以非常担忧。在一次酒会上,斯大林问起他周围的苏军高级将领,让他们判断行军战略意图和兵力部署。元帅和将军们七嘴八舌,都估计德军会集中火力攻击马其诺防线中段,但是在固若金汤的马其诺防线面前会被拖住,伤耗必定惨重。
  那天林彪也在场,斯大林看了看他,问:“林彪同志对德军兵力走向有何看法?”性格一向冷峻的林彪用一句诙谐的语言回答:“我不是希特勒,不清楚他的真实想法。”斯大林换了个提问的方式:“如果你是德军统帅,你会怎么办?”看得出来,斯大林不是开玩笑,他的认真也让将军们围拢过来。林彪这时不慌不忙地回答:“前面几位元帅的判断都很高明。但是,我劝同志们不要过于看重马其诺防线。物是死的,人是活的。有用的时候,它胜过钢铁长城,坚不可摧;没用的时候,它是一堆垃圾,不值半文。”

 林彪的话与将军们的判断大相径庭,连布琼尼、伏罗希洛夫元帅等都不解地追问:“林彪同志能否说得明白点?”林彪进一步阐述自己的判断:“我感觉如果正面攻打,马其诺防线才会起作用,那样可能会如诸位所料想的那样演变成相持战,德国军队会难以自拔;但是不能不提防希特勒绕开防线,从侧翼做大规模迂回,全力攻击防线深远后方。那么,马其诺防线就会成为一个摆设,战局也会很快明朗。”
  看着苏联将帅们依然不解的目光,林彪解释道:“在中国苏区反‘围剿’斗争中,我们中国红军经常使用这种战术。”斯大林和在场的苏军领导人虽然没有当场批驳林彪,但是心中却不以为然,因为这种战法不合常规,而且当时中国军队的战斗力远远无法和苏联相比。几个月后,希特勒力排众议,否决了行军参谋部稳扎稳打、攻坚突破的作战计划,指挥德军机械化部队绕道比利时,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斜插法国腹部。坚守在马其诺地区的盟军数十个师猝不及防,一时大乱。消息传到莫斯科,斯大林和他的将帅们大吃一惊,他们不由佩服起林彪超乎寻常的判断与预测。
  
  林彪二十岁就显出了打仗的才华
  
  父亲几次念叨,像林彪这样有军事战功的人,如果不是起劲打倒那么多人,他怎么也是一位彪炳历史的传奇人物。土地革命时期,娃娃年纪的林彪以其聪明才智和卓越战功累迁排长、连长、营长、团长、纵队司令、军长,成为毛泽东、朱德麾下的著名战将。
  虽然南昌起义和井冈山的时候林彪级别低,可毕竟才二十岁,从那时起就令国民党将领望而生畏,被誉为“战神”。抗日战争时期,林彪指挥了平型关大捷,一夜之间,“常胜将军”的美名传遍神州。解放战争时期,林彪接连指挥辽沈决战、平津决战、渡江战役追击战和解放海南岛等规模巨大的战役,从东北到南疆,林彪和他的四野摧枯拉朽,令国民党军不寒而栗。当父亲评价林彪军事才能的时候总忘不了注释——当然那是毛主席全局统帅的结果。
  父亲在1973年“九一三”后对我说:“林彪为什么那么恨朱德、陈毅、贺龙?他面对面骂朱德本事不行,唆使红卫兵斗陈毅、贺龙,架空聂荣臻,其实只有知道那段历史才会搞清楚。前几年的油画把井冈山朱毛会合改成毛林会合,那有点可笑了,但是让林彪做副统帅是毛主席的部署。你记住,对毛主席的任何战略都不能怀疑!所以我从来没有非议过林彪,也没有点穿过和历史事实的不符。其实我在井冈山我还不清楚?林彪所以飙升很快,得益于他有两个很有出息的堂兄林育南、林育英,他们都是早期的革命家。林彪在他们的影响下参加了革命,当然后来他在党内地位显赫,那的确是因为他的战功。林彪十九岁的时候就从黄埔军校第四期步兵科毕业,但无论南昌起义还是井冈山,林彪的确只是个小人物。贺龙、陈毅、聂荣臻在元帅中排名靠后于林彪,可是贺龙是南昌起义总指挥,连后来的周士第上将也是二十五师师长,可是林彪当时只是七连连长。而且很多人不清楚,林彪是南昌起义后第二天随部队到达的。前几年把林彪捧上天,他自己也飘飘然,可是想起那些老帅当年都比他高出很多,心里也不是滋味吧。”
  
  父亲接着说:“南昌起义后带七连到前线作战,只有二十岁的林彪发现敌人正面火力很强,果断沿着一条干水沟从敌人侧翼进攻。敌人没有料到,仓皇撤退,从此七连名声大震。我也是在那个时候知道他很能打仗。二十岁,放在现在是插队学生的年龄。但是林彪这个人年轻的时候就很有个性,有一次他带七连参加战斗,战斗非常残酷,双方死伤惨重。林彪考虑到保存自己连队的实力,便悄悄后撤。其实在我们军队的历史上有过不少这样的现象,军队指挥总是不愿自己的部队遭到重创,但是如果大部队统一行动,就会因为一支部队的退缩影响大局。后来毛主席多次批评‘山头主义’,这其实也是‘山头主义’的表现之一。当时战场指挥是陈赓,别看陈赓后来是大将,那个时候比林彪职位高多了。陈赓看到这个情形,就冲林彪嚷嚷开了。林彪还解释。陈赓哪有时间听,战场十万火急。陈赓说:‘你再退我就枪毙了你!’这样林彪才指挥七连全线出击。”
  
  朱德、陈毅曾经救过林彪一命
  
  父亲和我长谈林彪是1972年春节,那是林彪叛逃后不久,他和我谈了半天。其实国家领导人的事情他是很少和我谈起的,只是那时林彪叛逃,已经成了“死老虎”,他才和我谈。谈完陈赓骂林彪后,父亲又说起林彪的往事:
  “所以过去把林彪神化我是有看法的,但是我要维护毛主席他老人家的威信,我不能影响了毛主席的战略部署,所以对林彪不好的往事从来不提,尽管我们在井冈山时就认识了。林彪那时候就有任人唯亲的毛病,他和黄、吴、叶、李、邱搞成个反党集团是有历史根源的。七连向赣南前进的时候部队军需吃紧,可是偏偏这个时候军需官携款逃跑了,而这个人又是他的表弟。这在当时是会掉脑袋的。林彪的上级七十三团团长黄浩就骂:‘林彪,你该当何罪?部队如果有人饿死,就是你的罪过,就要毙了你!你任人唯亲,还携款逃跑,你们是不是密谋的?’林彪吓得灰头土脸,那个时候也没有什么审判,当场枪毙是可能的。如果黄浩当时拉开扳机,林彪也就没有今天了。
“但林彪运气好,正好朱德陈毅过来。林彪知道他们说话更有分量,便说,正因为他知道军饷重要,才让表弟携带,而表弟的逃跑他绝对不知道。朱德和陈毅都是厚道人,他们听了以后说:‘你表弟这样做你是有责任的。但是应该给你改正的机会。’林彪很聪明,当场非常愤怒地说:‘我逮住他马上枪毙了他!’朱老总、陈老总在危急时刻救了他,可是林彪在‘文革’中对这两个老帅很不厚道,所以林彪众叛亲离也是不奇怪的。林彪还有一件事,那就是曾经想开小差。他和黄埔军校出身的一些军官找到陈毅,林彪对陈毅说:‘你是留过洋的知识分子,对打仗并不在行。现在队伍军心涣散,战斗力很差,这样下去与其当俘虏,不如穿着便衣走。’陈毅当时就说:‘你们要走把枪留下,现在我们是很困难,但是中国革命的前途是光明的,我们要奋斗,哪怕牺牲也是值得的。带枪逃跑是可耻的,你们要走空身走吧。’林彪伙同几个人逃跑了。但是当时也没有人管他们的闲饭,尤其白色恐怖很厉害,跑了几天走投无路,而且老百姓告诉他们民团对外地口音的人都要严查。民团是反动武装,杀人不眨眼。几天后林彪很没有面子地又跑回来了。当然,林彪后来也有自己的解释,他认为那是战略转移。当时陈毅没有饶他,当着很多官兵狠狠地批评了他。林彪面子很挂不住,尤其当了副统帅想起几十年前的‘屈辱’,他肯定不仅不会给陈老总说好话,反而会落井下石。但是陈毅批评归批评,对待处理还是很宽厚的。陈毅分析了当时的特殊情况:‘现在我们很困难,部队士气不高,几个月就减员三分之二。林彪同志还能回来,也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所以可以继续担任七连连长,相信他会在战场上将功补过。’
  “其实林彪最早受到毛主席的注意也是陈毅引见的,那是1928年初夏,工农革命军缩编,林彪升任第二十八团第一营营长。林彪正向部队做宣传鼓动,毛主席就问身边的陈毅:‘这个年轻人是谁?’陈毅说:‘第二十八团一营营长,叫林彪,树林里的三只虎。’陈老总生动的比喻主席很容易记住了林彪的名字。”
  回忆到这里,父亲还点评道:“在后来长期的革命战争中,林彪战功卓著,毛主席是满意的。到了发动‘文革’,毛主席本想用林彪更好地‘反修防修’,他却野心膨胀了。从1928年到1971年,他们相识四十三年,后来竟以背离毛主席叛逃的方式结束了毛主席对他的栽培。”
  父亲讲到这里是非常痛心的,因为他心疼毛主席在“九一三”以后很被动,记得父亲忧心忡忡地说:“林彪要给毛主席折寿啊!”
  
  林彪最早整的人是陈光,
  一位战功赫赫的将军
  
  那一晚父亲的话很多,尤其井冈山的经历也让他有感而发:“记得前几年中央成立了‘党内两条路线斗争史编辑委员会’,虽然是一些人关上门按照林彪的意愿胡编乱造,但是编出来的就是很权威的了,毕竟是以中央的名义。海军政治部主任张秀川负责这个工作,里面把迟到南昌一天的林彪说成南昌起义主要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把周恩来的名字排在他后面,经过几次修改连总理的名字都没有了。还把朱德、贺龙、陈毅都写成了反面教员。简直有点恬不知耻了!光凭朱德、陈毅几次在关键时刻帮助了他。他怎么也该念点旧情。他的心也太狠了点!”
  父亲还说:“其实林彪对待老同事不厚道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就有表现,我们这些老军人对待他处理陈光就很有意见。陈光比我大三岁,和我差不多时候参加革命的,他是随朱老总和陈老总一起上的井冈山,后来在红四军当过营长、团长,到长征时已经是红四军第二师师长,这个师担当的是开路先锋的角色。我军历史上非常著名又很艰苦的强渡乌江、攻克娄山关、飞夺泸定桥、突破腊子口都有他率领部队的身影。林彪在平型关大捷后受伤,需要治疗养病,一一五师师长的职务由陈光代理,可见陈光在军队中的地位。但是他后来得罪了林彪,这些历史事件目前还没有搞清楚,但是陈光被整得这样惨是绝对不应该的。据说陈光最早得罪林彪是一部电台。那是抗战胜利后不久,国民党在东北大肆争夺地盘,林彪和陈光都前往东北前线。当时林彪、罗荣桓前往锦州前线,陈光在黑山一带组织第二道防线。罗荣桓把从山东带来的一部电台和机要人员交给陈光使用。但是林彪得知后马上要求把电台调到阜新总部。陈光知道林彪所在的总部已经有两部电台,而自己的部队如果一部没有会影响联络和指挥,马上致电林彪希望留下电台。林彪明确表示不允许,陈光当然要服从林彪,马上命令电台的队长到林彪所在的阜新总部报到。不凑巧的是,敌人开始向陈光所在的部队发动攻击,如果此时让几个人带着电台去阜新,很可能被敌人截获,于是只能带着电台一起转移。这件事情给林彪造成很大的误解,说陈光‘无理霸占电台,抗命不交’。陈光从此在林彪眼中成为一颗钉子。
  “后来还有几件事情,那时国民党在东北和我们军队抢地盘,毛主席和中共中央命令林彪和彭真必须在苏军撤出一两天内占领长春、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城市。但是林彪认为打长春没有把握,建议攻击长春的兵力向南集中,以便集中优势兵力以利作战。毛主席同意了林彪的部署。但几乎同时,陈光火速进城,同苏军司令员联络,还换上了苏军的服装到市里转了一大圈,发现伪满的部队已经变为‘国军’在占领城市的一些要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是自古以来军人的一种作战方式,陈光感到事不宜迟,苏军中午撤出长春,他下午2点就带部队猛攻长春,占领了斯大林广场和银行的要地。他还亲自到银行楼顶指挥战役,结果三四天就把东北重镇长春拿下。毛主席知道后非常高兴,致电林彪、彭真等领导,说占领长春对东北和全国大局有极大影响,还要嘉奖有功将士。这个战役在我军引起很大轰动,我们听到后都觉得陈光打得漂亮。这件事情肯定让林彪感到栽了面子,他心里会感到陈光抢功。后来听说他们在松花江附近的战役也有过矛盾。这些事情按说不是原则性的问题,更不是反党性质,但是新中国刚成立林彪就开始算总账了。
  
  “新中国成立后陈光是广东军区副司令员兼广州警备区司令员,担任中南军区司令员的林彪是他的顶头上司。由于广州情况特殊,离香港近,而陈光也认为同各界人士接触有利于统战,同时可以对尚未解放的海南岛高层人士策反。由于陈光接触的人历史背景复杂,所以被汇报上去也会有些麻烦。如果林彪和他关系很好,比如说这些事情是黄永胜做的,林彪可能会依然信任他,至少可以提醒他给他改正的机会,但是陈光就不同了。新中国成立后我们还通过电话,当时我在南京,我们这些从井冈山、长征一起走过来的战友听到对方的声音当然很高兴,可我发现陈光情绪不高,有些话想说又没说出来。没多久就听说陈光被软禁了,而且是被林彪的大红人李作鹏骗出去的,后被转移到武汉。这件事情就是林彪导演的,而且处分意见就有霸占电台、不按总部部署部队等罪名。很快陈光被开除党籍,成了敌人。那时候新中国刚成立不久,出了这样的事情在我们这些部队高级军官中震动还是不小的,大家也告诫不要居功骄傲成为第二个陈光,同时也对军队的政治生活第一次感到紧张。
  “大概是1954年吧,听说武汉陈光软禁的地方起火,陈光被烧死了。我们私下也议论,他的结局也太惨了,内心对林彪有看法的不少,至少感到林彪绝不仅仅是个军事家,也是会搞政治的。当然,由于林彪战功赫赫,对于会整人这一点确实被掩盖了。加上他60年代后大力提倡学习毛主席著作,大家对他更多了一份信任,就把陈光的事情淡忘了。”
  我当时就问父亲,陈光这么大战功为什么不平反?父亲说:这要毛主席他老人家同意才能平反。其实现在的“文化大革命”也有不少冤案,毛主席为了反修防修,在初期打击面肯定要大些,将来会慢慢甄别的。直到十几年以后的1987年,粉碎“四人帮”已经十多年了,我从报纸上看到给陈光平反的消息。我立刻告诉了父亲。父亲说:“我早就知道了,十几位老将军给陈云同志写信,要求重新审查陈光的案件,后来调查知道陈光被开除党籍是冤枉的。”那时父亲年近八十,对于各种人事变迁乃至冤案看得太多了,就是他自己也在十年前受到审查,所以有点见怪不怪了。对于一生蹉跎的陈光的命运也没有过多的评价,不像十几年前林彪刚刚倒台的时候述说陈光事件那样娓娓道来。
  从我们这一辈来看林彪狠整陈光,不能仅仅归咎于林彪的个人品质,这是党内和军内不正常的政治生活的反映。其实早在50年代,已经有不少领导人错整领导人的事情,而且不仅仅体现在毛泽东或者林彪身上,大家都把这种党内斗争看做正常现象,这也为日后的“文化大革命”埋下了种子。
  
  林彪出事,父亲最心疼毛主席
  
  “九一三”事件以后,不少人开始怀疑主席走了一步大错棋,也开始思考为什么会出现林彪事件,探讨“文革”会怎么收场。
  我问父亲:“林彪的历史,主席应该了解。一下子把他捧这么高,‘文革’又这么乱,主席是不是也有责任?”父亲非常肯定地说:“主席的出发点是好的,他晚年发生了赫鲁晓夫在斯大林生前非常效忠,还称斯大林是‘我们的父亲’。这件事引起了毛主席的高度警惕。毛主席已经七十多岁了,他也要考虑他百年之后中国会不会有人搞修正主义,会不会再有一小撮人打着共产党的旗号压迫大多数人民。他要注视帝国主义、修正主义、各国反动派会不会孤立并且侵略中国。而党内暗藏的修正主义是最危险的,一旦他们与帝修反里应外合,中国不可避免地要改变颜色。”
  我说:“主席当年不用林彪当副统帅岂不更好嘛,也可以少受很多损失。”父亲斩钉截铁地回答我:“主席是高瞻远瞩的,虽然林彪蒙蔽了毛主席,但不正是主席才识破了他们并采取了断然措施吗?毛主席就是这么伟大,从井冈山时代我就感到中国革命离不开他。”
  父亲那时对林彪事件最强烈的反应是:“林彪让主席的身体大大不如从前了。”
  我的父亲就是这样,任何时候都不允许对毛主席有任何非议和怀疑。
  我们这一代从林彪事件以后对毛主席晚年的做法已经有了看法,而且“文革”这场闹剧已经把毛主席的错误展现无疑。那时候我们军队大院的孩子经常凑到一起,轻声地议论“九一三”让老人家很被动,不管怎么说,副统帅是老人家选出来的。但是有父亲这样一批老将军老干部就是无条件地“迷信”毛主席,这也使“文革”能在相对稳定的大前提下随心所欲地花样翻新。
  记得我们小时候流行着这样一句话,这句话也不断见诸报端:“相信主席要相信到迷信的程度,服从主席要服从到盲目的程度。”这正是毛主席发动“文革”的群众基础。在我少年时代的心灵里,我就感到没有一个人对毛主席的理论像林彪解说得这样全面、这样有感情、这样富有气势、这样通俗易懂。他比喻毛主席的胸怀是那样生动:“古时候都说‘宰相肚里能撑船’,我们毛主席的肚里能开飞机。”

不管怎么说,我们这一代对毛主席的认识是受林彪很大影响的,无论是忠臣还是奸臣,林彪都给我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那时年轻人也都在思考为什么林彪能脱颖而出,为什么又从平步青云到一落千丈,我们已经深深地怀疑“文革”,但是父亲坚信跟着毛主席是一个中国军人的崇高天职。

林彪挨的一枪 害了林彪一生

从井冈山时代,父亲便认识了林彪,一起共事也有多次。父亲说,林彪本来性格就比较孤僻,思维方式和待人接物与常人不大一样,说好听些就是脑子全用在打仗上了,他在打仗方面是个天才和鬼才(“文革”则用到搞阴谋诡计上了),说不好听些就是性格上有缺陷。

我们很早就知道,林彪有失眠的毛病,他对我父亲说过:形势严峻,敌强我弱,还要打胜仗,怎么办?歼敌一万自伤八千不行,只有最大限度地动脑子,把可能的伤亡降到最低。长期下来,他用脑过度,神经衰弱,开始失眠。在平型关战役中,林彪缴获了一匹好马,据说那匹马一身雪白,剽悍秀丽。林彪爱不释手,经常骑上飞奔,也算激烈战斗后的放松和休息。

有一天大雾,他又要骑马飞奔,警卫员劝阻也没有用,他跑进了阎锡山的防区。他的马与众不同,他穿的缴获日军的呢军装也很显眼,被阎锡山部队的士兵打了一枪从前胸穿过。后来知道是误伤,闹得阎锡山亲自带了医官过来给他治病,并表示要枪毙开枪的士兵。林彪说他也不是故意的,保住了这个士兵的脑袋。

林彪受伤后中央很多领导都表示慰问,蒋介石也发去了慰问电。林彪到延安后,连毛主席都骑马三十里亲自看望他,一再叮嘱他好好养病。虽然后来林彪可以重上前线,但是大家都感到这个伤也伤了他的元气,后来他害怕见阳光和水,高度神经衰弱,性情也变得暴躁和反复无常。我们一些军队高级干部也曾偷偷议论过,“林总伤了精气神,精力大不如前了,这一枪也太可恨了”。

新中国成立后虽然医疗条件好多了,可是也无法根治这个怪病,林彪很少露面,完全是一个病人的状态。父亲同他的见面和向他汇报工作,都感到他心事重重、愁眉不展,好像没有任何生活情趣。这种精神上的痛苦也会影响他的行为。

60年代初,林彪抱病去西北视察,让父亲陪同。父亲和林彪一起吃饭,发现林彪很爱吃糯米。父亲问林彪:“林总,我发现你总是离不开糯米。”林彪有气无力地说:“糯米可以养胃,我的胃不好。”父亲一路上发现,林彪的身边不离医书,总是拿出来研读,原来林彪总是自己给自己诊断。

父亲那时很是担心,林彪这样的身体能坚持多久?后来林彪当了副统帅和法定接班人,由于是毛主席的决定,父亲也很相信。但是父亲了解他的身体,总是想,副统帅的身体状况我可知道,有朝一日让他领导国家,也会心有余力不足。

父亲说,林彪这个人不爱交朋友,即使对待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也只是政治上的利用,没有什么感情。虽然父亲是很早就认识林彪的,甚至林彪担任一一五师师长时,父亲还担任过他的参谋长,但是新中国成立后林彪从没有找过父亲叙旧谈心,在军队会议上偶尔见到也没有交流。阴冷的性格和病体的痛苦,造就了一个并非正常人的林彪。

林彪在“文革”中的所作所为的确令人无法饶恕。但是,我们在“文革”中极不正常的风气,无疑把林彪心中恶的一面扩大了,而且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更让他忘乎所以。

林彪曾经救过我父亲

其实林彪并不是一贯整人的,如果不是他政治上和地位上的对手,他并不主动出击。在这一点上,父亲内心还感谢过他。

60年代初期,我的大哥陈华刚上大学,由于儿时他接触过苏联专家,又喜欢苏联歌曲,这给他留下的苏联情结很浓厚。他梦想俄罗斯广袤的土地,向往那里的风土人情,迷恋动听的俄罗斯歌曲,希望能到苏联的大学求学。少不更事的大哥在假期坐火车到满洲里,打听如何能够去苏联。

那时候中苏关系已经恶化,加上大哥是军事院校的学生,一身军装很惹人注意。他被当地公安机关拘留,并送回北京。说句实话,这要是一般人家的年轻人,至少可以以“投敌叛国罪”判上十几年,而大哥作为高级将领的儿子,同罪也不会同判。

可是大有大的难处,这件事情不仅基本断送了大哥的前程,而且给父亲带来极大的麻烦。那时苏联已经成为我们的主要敌人,“打倒帝修反”是全民族同仇敌忾的声音,而“修”老大就是苏联。父亲在军队受到极大的质疑,当时总参抓住这件事情不放,阶级斗争观念也很强烈,不仅不断批判,而且要让父亲承认是儿子打前站,为陈士榘出逃作铺垫。

父亲感到很冤枉,他说自己跟了毛主席几十年,怎么可能背叛毛主席。他跟毛主席继续和修正主义还干不过来呢,怎么可能去苏联呢?但是父亲就是过不了关。事情闹到主持军委工作的林彪那里,林彪下了指示,对父亲要“狠狠地批评、狠狠地信任、狠狠地使用”。这件事总算有了定论。父亲对林彪还是心存感激的,认为他在这件事情上还是实事求是的,而且让父亲在政治上过了一关。

“文革”中副统帅曾经神秘地接见过我父亲

父亲后来告诉我们,1967年林彪破天荒地找过他一次,父亲很纳闷,林副主席要和我谈些什么呢?

林彪这个人向来说话简练,也没有家长里短的客套与上下级的感情。如果见到别的老帅,几年没有交流总要叙叙旧,但是林彪开门见山,只说了几句当年流行的客套话,比如工程兵的运动是否按照毛主席对军队的指示进行的。我父亲知道他不会仅仅为了了解运动把自己叫到家中,其中必有更为实际的事情。果然,林彪很快把话题转到他所需要的方面,由于父亲多年是工程兵的司令员,对于军队的基建了如指掌,从大西北的核基地到中南海的地下设施,父亲都领导和参与过建设。

所以林彪先问我父亲北线设防任务,又详细询问了各个军区乃至一些要塞的工程兵建设。父亲后来回忆,这样的询问方式是部队纪律所不允许的。如果军委领导要了解,应该有个程序和记录,至少不应该是一对一的询问和了解。但是当时如日中天,而且全党形成了军队是“毛主席缔造、林副主席亲自指挥”的,拒绝林彪的谈话内容也是不现实的。父亲尽量问一答一,把情况介绍得简单一些。但因为几十年军队严格的纪律,总让父亲感到不大对劲。

林彪在谈话结束时,用他那鹰隼般锐利的眼睛盯住父亲说:“我们谈话的内容要保密,不要对杨成武讲,他是搞政治工作的,不懂得军事工程。”父亲以非常恭敬的态度回答:“我会按林副主席的指示去办。”

父亲离开后一直惴惴不安,据他的秘书回忆,他一个晚上没有入睡,感到左右为难。虽然林彪是毛主席亲自选定的接班人,可这样的谈话实在有悖于部队严明的纪律。父亲从林彪的口吻中知道他对杨成武很不信任(果然几个月以后他下令逮捕了所谓“杨成武、余立金、傅崇碧反党集团”),可在当时,杨成武担任代总参谋长是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决定的,怎么能不对代总长讲呢?

父亲冥思苦想,感到这样隐藏下去终归是块心病,他用了一个比较曲折的办法向总参打了报告,当然前提是尊重“林副主席”,用“落实林副主席对工程兵的关心和指示”作了变相的汇报,也对杨成武口头讲了这件事,尤其是向军队的元老刘伯承、叶剑英、聂荣臻作了汇报。

几年以后林彪出了事,父亲才在闲聊中和我谈起这件事情,他还不无庆幸地说:“我幸亏没有隐瞒这件事情,否则会辜负了毛主席对我的信任。主席会批评我,陈士榘啊,在井冈山咱们就是一个山头的,不要和林彪搞在一起呀。”

父亲后来多次对我说,林彪的事情和他这个人很复杂,不能全盘否定,尤其战争年代的卓越战功更无法磨灭。如果他不是对更高权力虎视眈眈和对老战友无情无义,他怎么会在飞机上活活烧死,那一刻他自己该是多么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