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鉴微猎头是真的吗:我属陈宝琛家族之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23:58:14
运和:我属陈宝琛家族之后(原创)(2010-12-19 09:31:32) 转载标签:

陈宝琛

福州

清光绪

毓庆宫

师范学堂

文化

杂谈

分类: 散文

    现在的灵境并非以前的胡同,而成了拓宽的大街。

    而此刻,北京西城灵境胡同车如流,人如流,岁月如流……还认得上世纪30年代曾在此住过的"陈林半天下"领头、先祖陈宝琛吗?认得,认得,认得。历史认得,现代认得……清末遗老、官至太傅、宣统帝师、福州名人陈宝琛一身长袍马褂须发花白,由福州仓前山螺洲镇店前村一直走到京城。就在此灵济宫(八宝坑)处住了许久,帝师陈宝琛旧居今已不复存在了。这儿靠近紫禁城,离老人家上班地点不远,方便!陈宝琛为晚清主要"清流派"人物之一,以直言敢谏知名。守旧,谨慎,职业则在毓庆宫任皇帝授读,当全国最大的老师,为天子执教。不仅教读文识字,更要教明辨事理。认真,负责,颇受小皇帝的喜欢与尊重。这就是64岁以后的陈宝琛人生。

    我寻根到过福州仓山区螺洲镇店前村富丽堂皇的螺江陈氏宗祠。祠堂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陈宝琛(1848--1935),字伯潜,号韬庵,为其代表人物。我是“用”字辈,与陈宝琛辈份相隔约五代吧!?不知称什么,还是叫先祖恰当。陈宝琛的曾祖父陈若霖,清乾隆年间进士,官至刑部尚书;祖父陈景亮,清道光年间,官至云南布政使;父亲陈承裘,清咸丰年间,入选翰林院。陈宝琛自己则在清同治七年(1868年)20岁时成为戊辰科二甲二十五名进士。之后,陈宝琛5个弟弟先后考中举人、进士。为此,其族人终成就声贯乡里、名扬江南的福州科甲第一家。1890年,因有两个兄弟同登金榜,陈家再次引人瞩目。陈家累代簪缨,为榕城名门望族。

    我的出生地在仓前山,跟祖籍地的螺洲镇同属于今福州仓山区,在南台岛上。以拙诗为证:福州有个翡翠南台岛,螺洲有处历史好落脚,南临烟波浩渺螺江水,明清走出进士真不少。

    陈宝琛早年入翰林,为散馆授编修。历任江西学政、内阁学士、礼部右侍郎等,一生慷慨直言、办事雷励风行。同张之洞、张佩纶、宝廷合誉称“枢廷四谏臣”,甚得宠信。当历史进入清光绪四年(1878年),朝廷派崇厚出使俄国而擅自签订了不平等条约。陈宝琛知晓便失声痛哭,指出国家不能丧失主权,坚决主张“诛崇厚,毁俄约”。以后又建议“东三省官员满汉兼用”等,很有政治远见。岁月又到了清光绪十年(1884年),陈宝琛因中法战争“荐人失察”而被骤降五级严加处分。

    从此,先祖陈宝琛辞官闲居福州25年。期间,重视实业与教育。清光绪三十一年(1906年),陈宝琛创立福建铁路公司任总理。清宣统二年(1910年),亲自到南洋募股修筑成故乡第一条铁路厦漳线28公里一段。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兴办熬峰书院任山长。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学院逐步下设车文书堂、政法书堂、商业书堂,派法、政、商、工、农等科学生留学日本。我祖父陈烜(字心竹)也随之去了日本早稻田大学读法律。小时听母亲讲,去时是剪了辫子的,回国则按上假辫子,当时属进步、属革命......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陈宝琛再创办福建优级师范学堂前后八年半,如期培养了毕业生238名和留学生数十名。此学堂为今福建师大前身、福建历史上第一所高校。

    陈宝琛的夫人、先祖母王眉寿,老家福州,其弟王仁堪为光绪三年(1877年)状元。世人说她是“夫门生天子,弟天子门生”,即最排场的第一家庭。王眉寿相夫教子,努力发展福州的教育事业。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在光禄坊玉尺山房创办“女子师范传习所”,招收女生60人,自任监督。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又任“女子职业学堂”任监督,学堂分“剌绣”、“造花”两班,每班40人,提倡女子自立。我祖母杨纪文也在其中,剌绣成绩优异,毕业留校当音乐、剌绣老师。清宣统元年(1909年),“传习所”和“女子师范学堂”合并扩大为“女子师范学堂”仍任监督,著名老作家谢冰心曾就读于此。好像谢冰心还在我祖母杨纪文之后,进入同一学校。王眉寿当时被誉称“范之师”,福州第一实践办学的女人。

    溥仪登基后,清宣统元年(1909年),先祖陈宝琛进京官复原职,首发为“戊戊六君子”昭雪之议,奏请降旨褒扬。不久被派毓庆宫任皇帝授读、太傅。民国元年(1912年),清帝逊位,陈宝琛仍追随溥仪......九﹒一八事变激发民族情感,陈宝琛坚决反对建立满洲国。从北平赶到天津劝说溥仪:“贸然从事,只怕去时容易回时难”。溥仪不听而去旅顺、长春,陈宝琛仍不顾风烛残年,不畏东北寒冬危险,数次追随溥仪至旅顺、长春冒死再三劝谏无效。尽管被溥仪认为“忠心可靠,迂腐不堪”,尽管遭人恐吓差点让关东军囚禁关押,陈宝琛依然坚持民族气节。

    民国二十三年(1935年)病逝北平,享年87岁。得逊清"文忠"特谥及“太师”晋赠,归葬于福州。

    陈宝琛“一生只洗三次澡”的怪僻,至今还在一些知情者之间相互继续提及、述说。座落在螺洲镇店前村的陈宝琛故居“陈氏五楼”已杂草丛生、破烂不堪,至今终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家正下拨200万元进行维修,不久将正式对外开放……

    先祖陈宝琛已远行许久,华夏儿女、特别是陈氏福州子孙仍牢记帝师的不朽一生、不朽功绩。啊,最后一位正一品的太师、太傅;啊,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诗人、书法家、收藏家……

 

                                                           2010.12.19--12.29

 

分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