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lab r2015a中文:你的收入你做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2 04:58:47
日期:2009-03-11 作者:唐华山 来源:《你的收入你做主》
价格由管理者决定,价值由自己创造
    
        作为上班一族,没有人能够回避薪水的问题,特别是刚到一个新的工作环境,虽然大多数人嘴里总是以遵照企业规定来回答,但在内心里,多数人都很在乎收入的高低,待遇的好坏,而一个人的收入往往是由其价值决定的。
    
        韩国现任总统李明博就是一个用能力证明自己、用努力定义个人价值的人。他大学毕业后就加入了现代集团,从基层做起,凭借个人努力成为企业有史以来最年轻的领导者,并先后掌管了现代集团10家下属企业。辉煌的经历使李明博成为韩国企业界的传奇人物,被誉为“工薪族的神话”。
    
        有些人对李明博在现代集团的晋升速度感到吃惊,并询问他:“你能快速晋升的秘诀是什么?”对于此类问题,李明博总是笑而不答。其实,连他自己都感到十分困惑,因为他从来就没有过什么秘诀,他只知道在其位谋其政的道理,认为自己的职位和职责只是更有利于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而已。他认为,自己能否升职加薪,那是企业管理者决定的,自己的任务就是尽一切可能把工作做到最好。
    
        李明博进入现代集团只有12年就被提升为社长,他在这12年中从没有休过公休日,并且每天工作18个小时以上,相当于别人工作量的两倍。李明博曾笑言:“如果这样计算的话,我等于是在24年后才被提升为社长的,所以也不能说‘过快’。”
            很多人从上司那里接到某项工作任务时,一般都会首先列出面临的困难,并说明目前的人力、资金、技术、信息条件有多么恶劣,预先为失败找好各种借口。如果事情成功了就会大声炫耀;若失败了,就会说:“你看,当初我说什么了?”但是,李明博不同,他提出的工作目标总是超过企业领导的预想,并为实现目标竭尽全力。
    
        李明博认为,作为一名企业员工,如果怕达不到目标,或想要炫耀自己而故意制定低目标,就是自己放弃为企业做出更好业绩、为自己创造更大价值的权利。
    
        企业注重的目标是业绩和利润,只要员工能够取得好业绩,能够为企业创造利润,那么企业就会给予员工相应的回报。
    
        李明博强调,员工应该像企业管理者一样去思考,像企业管理者一样查找问题,并解决问题,而且还要制定出比企业管理者要求更高的目标。他说,会长每次遇到危机就找他的理由是:“李明博像我一样,不,他比我更把企业当成自己的。”
    
        调查表明,在当今社会,有99%的人都是从一名普通员工做起,在某个企业中奠定自己职业生涯基础的。作为企业的一员,如果你想获得快速的发展,就要抛开任何借口,积极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全身心融入到企业的事物中,尽职尽责,处处为企业着想。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任何一家企业都会欢迎你,并为你提供最好的发展平台,你也会相应得到更高的报酬。
    
成功源于责任,责任胜于能力
    
        一个人本领再大、能力再强,如果他不愿意付出努力,也不能为企业创造价值;而一个愿意为企业全身心付出的员工,即使能力稍逊一筹,也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从而获得更高的收入。
    
        我们所说的“责任比能力更重要”,并不是对能力的否定,而是强调在很多情况下,责任心对工作能够起到决定性作用。曾有一位伟人这样说过:“人生所有的履历都必须排在勇于负责的精神之后。”责任能使一个人精力充沛地投入到工作中,并在最大程度上发挥自己的潜能。
    
        杰西是某国际著名化妆品公司花费重金聘请的副总经理,虽然他很有才能,但遗憾的是,他到公司一年多却几乎未创造任何价值。
    
        杰西确实是一个人才,这一点从他的档案上完全能够看出来。他是哈佛大学的毕业生,来到这家企业之前曾先后在3家公司出任高层总监。他十分擅长资本运作,曾带领一个5人团队,用了3年时间把一家不足100人的小企业发展成为拥有1000多名员工、年营业额5亿多美元的中型企业,创造了让同行称道的“杰西速度”;在1998年到2000年之间,他更是叱咤华尔街,掀起了一阵“杰西旋风”。试想,这么优秀的人才怎么可能创造不了价值呢?
    
        公司总经理费拉尔虽然毫不怀疑杰西的个人能力,但让他困惑的是杰西为什么不能为公司创造应有价值呢?
    
        咨询师经过深入研究发现,杰西是一个敢于接受挑战的人,工作的难度愈大,愈能激起他奋斗的欲望,他时刻都有一种准备冲锋陷阵的冲动,可以说这种人才是公司的宝贵财富。
    
        杰西也终于道出了自己内心的想法:“在刚进入公司的时候,我充满了激情,下定决心要干一番大事业,但后来我发现,自己并不能按照自己的设想实现抱负,愈来愈觉得没意思,对公司逐渐失去了认同,对自己的工作也失去了认同。”
    
        原来,杰西的管理者费拉尔先生有两个致命的弱点:一是他对聘用的人不放心;二是喜欢自己亲自行动,不愿放权,常常越级指挥,让杰西觉得自己只是一个摆设。
    
        咨询师在找到问题所在以后,将费拉尔与杰西请到了一块,一起分析公司授权与指挥系统方面的问题,明确了董事长兼总经理费拉尔的职权范围以及副总经理杰西的职权范围,一起制定了公司的授权制度与团队指挥原则。通过二人共同努力,公司情况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杰西好像变了一个人,不但做出了让业内惊羡的业绩,还与费拉尔先生成为了密不可分的好朋友。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从中得到有益的启迪。当杰西重新唤起了对工作的责任感时充分发挥了他本身杰出的才能。
    
        其实,杰西非常富有责任感。当然他的能力也是一流的,可他在公司先前的无所作为以及后来的成功,证明了责任是胜于能力的。
    
与企业共成长,实现个人与企业的双赢
    
        与企业共同成长是员工的追求,也是企业对员工的要求。员工关注企业的成长与发展就是关注自己的成长与发展。与企业一起成长,参与企业的奋斗过程,这样的员工更容易获得成功。而且,这样的员工也是企业最看重、最需要的。
    
        1999年底,李彦宏抱着复杂的心情从美国硅谷回国创业,他决定要做中文搜索引擎。“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的名句给了他某种灵感,他挑取“百度”为自己初创的网络搜索引擎的名字。
    
        5年多过去了,2005年8月5日,百度股票在美国纳斯达克正式上市发行,发行价27美元,开盘价是66美元。之后一路狂飙,到交易首日收盘时,百度股价定格为122.5美元,市值达到39.58亿美元,股价涨幅达到了353.85%!创造了美国股市213年以来外国企业首日涨幅的最高纪录,并成为美国历史上上市当日收益最多的十大股票之一。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6年的苦苦追寻与坚持,李彦宏成功了,他和百度以近乎完美的形式向世人再次彰显了新经济的魅力。百度上市,企业瞬间造就了8个亿万富翁,51个千万富翁,240个百万富翁。而此时,百度员工的平均年龄只有23岁。
    
        这是一个传奇,当初应聘百度的员工一定没有想到6年后的梦幻财富,他们默默地尽职尽责地工作,同李彦宏和企业一起度过了艰难创业、互联网低潮和坚韧打拼阶段,以自己的能力和表现获得了企业的期权,与企业结成了牢不可破的利益共同体。结果,他们与企业一起收获了巨大的成功。
    
        企业和员工是一个利益共同体、风险共同体、命运共同体,企业的成长要依靠员工的成长来实现;员工的成长,又要依靠企业这个平台。企业兴,员工兴;企业衰,员工衰。百度是这样,许多企业都是如此。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依托一家企业,在企业里实现自己的价值,兢兢业业工作,与企业一起成长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为什么有些员工始终在不断跳槽,不断换企业却仍然找不到合适的位置,而有些员工却能在一家企业不断晋升?为什么有些员工不断遭到辞退,而有些员工却能不断加薪?原因就在于他能否与企业共同成长,将自己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融为一体。一滴水,只有在大海中才能得到永恒;一个人,也只有融入一个团体中才有可能追求更好的发展。
    
        一名员工在谈到自己如何与企业共同成长时说:“我至今还记得参加工作报到的第一天。这一天是我人生中的转折点,也是我工作生涯的开始。直到今天,我已经伴随着企业走过了九个年头。现在,我已经从一名普通的员工成长为一名管理人员。回首走过的日子,我真的很感激自己所在的企业,因为是企业为我创造了成长的机会,提供了展现自我价值的舞台,让我在工作中不断地获得成长的自信。总之,所有这些都是我与企业一起成长的结果。”
    
        惟有把成长当成一种责任,才能创造出更大的价值,才能实现不断成长的目标。激烈的社会竞争要求人们不断创造更大的价值,作为一名员工,企业的成败与自己息息相关,员工只有主动承担起推动企业成长的责任,才能与企业一起成长、共同发展。
    
        著名戏剧大师易卜生曾说:“年轻时种下什么,老年时就能收获什么。”由此让人想到的是,你在企业的土壤中种下的是什么,企业就会回报给你什么。如果你愿意承担成长中的责任,那么你就会获得成长的权利;如果你把企业的成长当成自己的责任,那么企业自然就会为你创造成长的机会;如果你以积极的热情和全心全意的态度对待企业中的种种事务,用行动促进企业的成长,那么企业就一定会为你提供丰厚的回报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摘自《你的收入你做主》唐华山  著  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年2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