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店铺dsr计算公式:《道德经》佛道白话双解(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2:29:01
道德经》佛道白话双解(八)

2011-06-24 11:44:58|  分类: 玄学密码 阅读0 评论0   字号: 订阅

八章 功成身退
持而盈之,不若其已。

持:持有。盈之:充满且即将外溢。行事之功在于持而不盈,倘若盈之,不如停下来不做。否则劳而无功反而有祸。
“持而盈之”,反映的是功事已到了一定限度。“不若其己”,要求主观愿望应符合客观规律,应知及时自我收敛。

揣而棁之,不可常保。

揣:捶打。梲之:使之坚挺。借用外力使虚弱、疲软的东西坚强、挺拔,是不能保持长久的。
“揣而悦之”,是说只强调外因而不顾及内因。“不可常保”,说明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道德功的修练,正是强调内因作用,只有加强内在修养,蓄浩然正气,才能确保生命之树长青。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真气循任督脉运行,印堂为必经之地。练功时,真气穿印堂,透眼帘,过双目,有珠玉滚落之感,却不能守于印堂,守则气滞,气滞则有头晕、头痛、失眠等症状。
“金玉满堂”,是财富充实(精气充沛)的象征。“莫之能守”,说明金玉的价值在于流通,执着于守将会带来不安和危害。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因富贵而骄横,必有遗失真我之咎。自古骄兵必败,不识骄的危害性,必定有终生遗憾。
社会上有些人,起初为人民的利益而尽心尽力,以至于富贵加身,本该得到人们敬仰的,却因其居功自傲,不可一世,以至于晚节不保,功亏一篑,身败名裂,成为人民的罪人。

功遂身退,天之道。

日中则昃,月盈则亏,这是自然规律。事业已遂,力量至极,则引身退后,这是自觉遵循自然规律。知进而不知退者,祸必及身。
世间伟人,一旦达到事业的顶峰,完成其历史使命,就应该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效法自然,主动地退位让贤。“功遂身退”是主动的、积极的。在圣人之治的社会里,不存在功高盖主,危及生命的现象。封建士大夫们所奉行的明哲保身,归隐山林,则是被动的、消极的。

本章的主题是讲功成身退之道。“满招损,谦受益”,这是千古不变之观念。无论治身、治国,都不能盲从于自我主观愿望,要克制自我,去私去欲,自觉遵循客观规律,否则,必然招致祸患。

(南):佛教中有关的事件可以对比的有很多,长寿的龙树,常人寿命的佛祖临终前问阿难的对话,达摩的只履西归,神通第一的目建连,以及不许他人使用神通的做法,都透露出这种天之道的思想。也有一些是这样的:‘(不可对他修慈的人)(5)如果专对异性(修习),则修习者未免
生贪欲。
    据说:有一位大臣之子,一次问一位和自家亲切的长老道:‘尊
师!当对谁修慈’?长老答道:‘对爱的人’。那(大臣子)以为自己的
妻子是爱人,便对那女修慈(而生贪欲)要入她的房内,(于门外)叩
壁终夜。
    是故不应专对异性修慈。(6)如对死者修慈,绝对不能得证安
止定与近行定。
    据说:有一少年比丘,开始对自己的阿阇梨修慈,但他的慈不
能现起。于是去问大长老道:‘尊师!我对于慈的禅定是很熟练的,
但今不能入此慈定,不知是什么原故’?长老说:‘贤者!你当寻求
(慈的所缘)相’。当寻求时,他知道了阿阇梨已死,再对他人行慈,
乃能安止于定。
    是故决不应对死者修慈。’遵循客观规律,这在修炼过程中是非常重视的,也是细致的。
还有大量的本生故事如:‘然而生于畜生界中而名为
六牙象王,给毒箭射穿肚脐之时,对于那加害于他的猎师亦不起嗔
心。即所谓:
        中了大箭的象,
        没有嗔心的对猎师说:
        ‘朋友!为什么要射我?
        又是谁来叫你射我的?’
它这样说了之后,猎师答道:‘因为迦尸王后要你的牙,所以叫我来
射的,尊者’!它为了满她的愿,便折下自己的放着六色的光辉而美
丽的牙给他。’这是在世间的满招损,虽然与人无害。相同的还有金毛狮王的故事。

内在的修炼还有大波的故事。

金毛狮王

在波罗奈国的东南端有一座山明水秀,清静优美,鲜花树木一年四季竞相开放,闻名世界的名山。

由于它环境犹如仙境,有许多修行人在山中修行。同时,一些瑞兽珍禽也栖息此中,与修道的仙人们相互往来,十分愉快地一起生活。大家便把这座山叫做「仙圣山」。

在这些瑞兽珍禽中,有一只菩萨转世的狮子,它浑身长满金色亮丽的长毛,因此大家都叫它金毛狮王。金毛狮王力大无比,咆哮起来,更会把飞鸟从天上震落,不过它却十分仁慈,从不肯轻易伤害别人,因此,深得动物们敬重,仙人也很喜欢他。

一天,金毛狮王正在山中游玩,见到一位僧人坐在树下,定神静思,修心养性。金毛狮王就悄悄走到僧人旁边,静听僧人诵经念佛。
这时,一个山外的猎户因追赶羚羊而来到此地。他看到此景感到万分的惊奇:

「咦?我从未见过狮子也信奉佛法。」

再定晴一看,心中暗想:

「以前,我只听别人说过金毛狮王的故事,今天算是亲眼得见。如果我能够把它捕获,剥下皮来奉献给国王,一定会得到国王的奖赏。若能赏赐个一官半职,也省得我整天拿着弓箭满山遍野地瞎跑。」

想到这儿,猎人不由得兴奋万分!举起弓箭就要射,突然又转念一想:

「等等!它是兽中之王,恐怕弓箭、绊索都治服不了。我必须想一个锦囊妙计,才能达到目的。」

猎人立即回到家中,让家人为他剃掉了头发和胡须,并偷了一件僧人的法衣袈裟披在自己身上。然后,又偷偷摸摸地回到仙圣山,也坐在一棵大树后面,装出一副刚才僧人念经的样子。

金毛狮王刚刚陪着僧人念经诵佛完毕,还没走出多远,见到这里又有一个静思禅定的僧人,不免产生崇敬之心,很快奔跑到这位僧人身边端坐着。

这时,身披袈裟的猎人,看到时机已到,猛地从腰中拔出沾上毒药的匕首,朝着金毛狮王的咽喉猛刺下去。

金毛狮王咽喉被猎人的毒刀刺中,立刻疼痛难耐,它大吼一声,跳了过去,一下子把猎人扑倒。就在金毛狮王张开血盆大口,要吃掉猎人的时候,猛然想到:「这是一位信奉佛法的僧人,身披袈裟。此时,我杀死他并不为过,只恐玷污了佛门圣地。」

想到此处,它就强忍疼痛,放开了已瘫成一团的猎人。

谁知猎人爬起后,看到狮子没有伤害自己,知道是袈裟起了作用,赶紧举起刀,又向奄奄一息的金毛狮王的胸膛处刺去。

「吼!」

金毛狮王又中一刀,气恨无比!重新把猎人扑倒,产生了要撕裂猎人的念头。可就在这时,金毛狮王又想到:

「这个僧人,其实是一个披着袈裟法衣的恶人。如果我不忍让,把他杀死,那么,和这个恶人的行为又有什么区别呢?」

因此,金毛狮王再次放开了已吓得半死的猎人。这时,毒药已遍布金毛狮王身体的各个部位,最后,它大吼一声,倒在地上死去了。

惊魂甫定的猎人,看到金毛狮王死去了,又立刻露出了凶残的面孔,他马上脱下了僧衣,用利刀剥下了金毛狮王的皮,连家都没回,直接就来到了王宫。

国王听说有一位猎人要向自己进贡一件非凡的礼物,便立即召见。等猎人手捧金毛狮王皮来到殿前的时候,国王一见,不由得惊喜万分。

国王对大臣们说:

「以前,别人向我讲起金毛狮王的传说,我还不信,今日亲眼得见,果然不错,真是三生有幸啊!」

一位大臣却十分怀疑地说:

「陛下,金毛狮王世间罕见,非同一般。传说它是一只大仁大义的动物,经常跟在僧人身边听闻佛法,深受森林中修行人的喜爱。今日,被这个猎人捕获,其中必有缘故。」

国王听完大臣的话,便问猎人:

「你是用什么办法得到这张金毛狮王皮的?」

一开始猎人不肯说,经不住国王连问几次,猎人心想:

「或许我说出来,国王还要夸赞我的聪明智慧呢?给封个大官也未可知呀!」

猎人眼珠一转,就上前跪在国王面前说:

「大王要赦免我的死罪,我才能把这件事替大王说明白。」国王点了点头,同意了。

猎人便把他如何看到金毛狮王端坐在僧人身旁听僧人诵经,自己又是如何身披袈裟,伪装僧人,用毒刀刺杀狮子的经过,完全向国王叙述了一遍。但他却隐瞒了金毛狮王为保持佛门圣地不被沾污,两次都没有伤害他的细节。

国王听完,如鲠在喉,刚才初见金毛狮王皮的高兴劲儿,早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只觉得心中忧伤苦恼。国王本想立即把猎人斩首,可是想到自己已有言在先,身为国王,不能说话不算数。为难之际,国王只好先叫侍卫把猎人带到别处听从发落,然后立即下诏,召集全国所有大臣到王宫议事。

国王对大臣们说:「我以前从贤者那里听到,金毛狮王是一只能够修行成道,用慈悲之心解救世界一切众生脱离苦难的仙兽。今天却被这个阴险狠毒的猎人杀害了!如果我容忍这种伪装僧侣、披着袈裟却屠杀佛门仙兽的行径存在,不就等于放纵罪人亵渎神灵吗?」

大臣们听了国王的话,对猎人的恶行也是义愤填膺,一致要求处死他。

国王又说:「处死猎人容易,但我事先答应了免除猎人的死罪,君无戏言,身为一国之君,我该怎么办呢?」
大臣们说:「大王开始并不知道猎人罪行之深重,再说,处死猎人也是替天行道,臣民们知道了,一定不会认为大王出尔反尔的。」

国王听罢,立即下诏,把这个罪恶的猎人斩首示众了。

随后,国王带着金毛狮王皮,亲自来到仙圣山,在猎人杀害金毛狮王的地方,建起了一座高大雄伟的舍利塔,然后把金毛狮王的皮和尸骸放在里面,以便让全国臣民们烧香供养,纪念这只伟大的狮王。

在日本的明治初期,有一位著名的摔角(相扑)家,名叫大波。

  大波不但体格强壮,且精于摔角之道。在私下较量时,即连他的老师也不是他的对手;但在公开表演时,他却腼腆得连他的徒弟也可将之打败。

  大波觉得他应该去求教一位禅师,当时的游方禅者白隐恰好在附近的一座小庙中歇脚,于是他便前去叩见,说出了他的问题。

  “你的名字叫大波,”这位禅师指示说,“那么,今晚就在这儿庙中过夜吧。想象你就是那种巨大的波涛,已非一个怯场的摔角手,而是那横扫一切、吞噬一切的狂涛巨浪。你只要如此做去,不久就会成为全国最伟大的摔角家了。”

  禅师休息去了。大波开始打坐,尝试将自己观想成为巨浪。起初,他杂念纷飞,想了许多别的事物;但不久之后,他对波浪愈来愈有感应了,夜愈深而波浪愈来愈大。波浪卷走了瓶中的花卉,甚至连佛堂中的佛像也被淹没了。黎明尚未来到,只见海潮腾涌,庙也不见了。

  到了天明,禅师发现大波仍在打坐,微笑着拍了拍这位摔角家的肩膀,“现在,什么也不能烦恼你了,”他说,“你可以横扫一切了。”

  这天大波参加摔角比赛,大胜而回。自此以后,全日本没有一个人可以把他打败。

大众部和密宗在印度的毁灭,慧能连夜远走南方,隐居10年之后在莆田少林寺创立了禅宗的南宗,都是那个满招损谦受益。

小事中的谦和满也有许多另外的说法:君子之交淡如水 小人之交甘若醴 只能锦上添花,决不会雪中送炭,更有甚者还会落井下石。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久客无依,思归我乡。

哪怕是儿童动画片如果每次有人跌倒,都是他人发笑的话,不能不说是民族的悲哀。

人是唯一一个断奶后还需要吃奶的物种,真是这样吗?

牛奶就不能功成身退吗?

满,所能指向的是所有的可满的

谦,所能指向的是所有的可谦的

 

佛祖不希望众人使用神通,但也不是绝对的禁止:对大众而言,抽离奇迹的宗教令人无法想象。世间的所有宗教都记载着某些事情,以证明他们的创始者具有神通,如渡水而过,同时在不同的两个地方出现等等。佛教也承认奇迹,但佛教与其它宗教有一很大的区别:奇迹不是神力造成的。根据佛陀的说法,任何修习禅定的人都可能发展心灵力量而创造奇迹。因此【法句经/故事集】中的阿拉汉创造各式各样的奇迹:马哈摩嘎喇那尊者复制众多的糕饼,朱腊般他嘎尊者化身无数,苏那虽然只有八岁,却有能力为佛陀和众多比库创建一座精舍,而谶摩可以凌空而飞,佛陀本人也展现“双料奇迹”,分别从两个鼻孔中放光和水,全身散发六色祥光,分身,听见并理解昆虫哭声的涵意,创造一朵金色莲花,并变现一位美女的老,死,直到溃烂。但所有这些奇迹不是用来显示神的力量,而是要协助众生明白事实的真相。
即使是戒律也满招损的:有一天,盲尊者迦丘帕喇到揭达林给孤独园向佛陀问讯。当天晚上经行时,他意外踩死一些昆虫。第二天早上,精舍的其它比库前去找他时,发现这些昆虫的尸体,他们认为尊者犯了戒,就向佛陀报告这件事。

佛陀首先问他们是否亲眼看见尊者踩死这些昆虫,他们回答说没有。

佛陀就劝告他们:「正如你们没有亲眼看见他杀生,他也看不见这些昆虫;再说,身为阿拉汉,他没有杀生的念头,所以并没有犯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