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 薛宝琴: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香烟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8:10:18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香烟史        

        早在土地革命时期,苏区就曾生产过手工卷烟。据贺龙的警卫营长张德回忆,1930年7月,贺龙在洪湖革命老区的峰口指挥战斗时,曾建议当地烟丝铺的小老板试做一些纸烟,满足苏区战士及群众的需要。当时的沔阳县苏维埃政府合作社管理局根据贺龙的指示,将峰口街上的七户烟丝铺组成一个红星生产合作社,自制了五台手工卷烟机,生产出20支一包的手工卷烟,并在包装上用红笔书写“红军香烟”四个字,慰问红二军团排以上的干部。贺龙收到香烟后,派人送给红星生产合作社一面锦旗,上书“赤区第一香烟”,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红军”烟标和锦旗都没有能保存下来。  
  

        另据资料记载,1933年8月,中央工农政府在瑞金召开江西南部十七县经济建设大会,决定苏区恢复烟丝加工,另在瑞金成立了纸烟厂,开始生产自己的纸烟。由于资料的限制,该厂名称如何?生产了什么牌号的纸烟?尚不知晓。  
  红军长征到了延安以后,在大生产的运动中,延安也兴办了几家小烟厂。其中有一家叫裕丰烟厂,当胡宗南围剿延安时,该厂将设备驮在马背上转移到了河北。后来生产一种“反攻”牌香烟,烟标不仅纸制粗糙,而且设计非常奇特,虽然也印有厂名、标名及20支装字样,但布局与通常见到的烟标差距很大。也许根据地比较闭塞,设计人员没有接触过正规烟标而想象出来的吧?  

  相比较而言,青州卷烟厂的前身利华烟草公司是解放区的一个比较大且正规的烟厂。它是由利华、新群、进步三家解放区烟厂于1948年2月合并而成,这三家烟厂的历史都不同寻常。  
  利华烟厂的前身叫大鸡烟厂,系八路军115师政治部侦察工作组自筹资金于1942年秋办,当初只有4名职工用木盒卷烟,产品仅“鸡”牌一种,办厂的目的主要是以销售卷烟为掩护,到敌占区搜集军事情报。1943年春,山东军区后勤部接收该厂,扩大了生产规模,并将烟厂更名为利华烟厂,产品定名为“大鸡”香烟。由于战争的缘故,烟厂不断搬迁,直至1945年日寇投降,烟厂落在环境较好的大店镇,并先后两次购进3台小型卷烟机,逐步从手工生产转成机器生产。由于产品质量好,“大鸡”烟不仅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而且曾送到延安作为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用烟。1946年秋,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烟厂将设备分成三部分变成三个分厂,转战于沂蒙山区,直至1947年底才会合。  

  进步烟厂建于1942年,它是由解放区政府与农民合资创办的,最初很简陋,但经过精心加工,产品质量好,因而在解放区销路不错。其主打产品“进步”牌烟标设计颇有创意,正版为一年青人,高举“努力进步”的旗帜,奔驰在地球上;副版则为一军人形象,手执一面旗帜向前飞奔,它喻义什么一看便知。

  新群烟厂为新四军二师供给部创办,生产“飞马”牌香烟。由于该品牌在解放区声名显赫,因而许多人将新群烟厂称之为飞马烟厂。该厂原在苏皖一带,后受敌人围剿历尽艰辛撤退到沂蒙山区。在国民党大举进攻时,该厂再度分批行动,处于游击状态,但仍坚持生产,直至后来并入利华烟草公司。由于“飞马”香烟在解放区的知名度,当新中国刚成立,共产党接管上海的中华烟草公司后,最先推出的牌号就是“飞马”商标,烟标采用新群烟厂时的图案,宣传的亮点为“解放区的名烟”,很快就在华商与洋商林立的上海卷烟市场站住脚,深受消费者欢迎。有人曾经感慨:“飞马牌不仅从老解放区飞来上海,并且飞向全国,外销香港”,可见“飞马”的魅力。  

  除了青州卷烟厂的前身是解放区烟厂外,现在许多卷烟厂的前身都从解放区而来。如江苏的南京、淮阴,河北的张家口、石家庄等等。安徽蚌埠卷烟厂也是,它的前身系新四军在抗日战争时期创办的东海烟厂,生产“黄猫”、“金虎”牌香烟,故有人习惯称之为黄猫烟厂。受战争的影响,该厂辗转安徽、江苏、山东一带,属于马背上的烟厂。解放后在蚌埠落根,最初就叫东海烟厂,曾继续生产过“金虎”香烟,以怀念当年难忘的战争岁月。

  河北省是老解放区,那里也有许多解放区的烟厂及烟标。在一篇1948年8月3日发表的《涉县卷烟业的发展情况》一文中,有一份同年七月份的烟厂统计表,仅涉县一地就有公营烟厂1家,商标登记有2种;私营烟厂21家,商标登记为39种。另外新华烟草公司太行分公司在该地开动卷烟机七架,商标9种。由这些数据不难看出,解放区的烟标还是比较多的。  

  除了解放区生产香烟外,各野战军也有烟标问世。194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在许昌设立“中原贸易公司许昌泰丰烟草公司”,生产有“金飞鱼”、“大前门”等牌号的香烟。该烟厂1949年改为华中烟草公司,直属中南军政委员会贸易部。此外四野也有随军烟厂,生产有“国防”牌等烟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