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研究:“男不读金瓶”与“女不读西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0 17:56:38
 


“男不读金瓶”与“女不读西厢”

 歌手:蔡琴

         在中国式智慧中,除了圣人的名言警句,民间的各种俗语也蕴涵着深刻而朴素的道理。在感叹他们缔造的各种名言警句之余,古人的善于归纳和总结常常让我对他们的远见卓识佩服不已。例如古人说过,“男不读金瓶,女不读西厢,老不读三国,少不读水浒”,便是其中的经典妙论,今天说后两句。

“男不读金瓶”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金瓶梅》中大量的色情描写,男人看了多半不由自主会胡思乱想甚至不务正业。(鄙人一直想看看这部奇书,但是至今没有得逞)。而《西厢记》中虽然是一段张生崔莺莺的爱情经历,但是按照世俗的伦理和价值评价标准来看,似乎整个故事叙述的情节和“偷情”并无本质区别。虽然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然而当我们面对这些古代经典小说,感叹的同时,大概很少希望自己的子女和崔莺莺一样和某书生去幽会。作为家长,大概也不愿在自己家里上演一出老太太“拷红”的好戏吧!试想想,梁山伯和祝英台的故事,特别是在故事的末尾素服上花轿一段,如果主人公所为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那恐怕与一件爆炸性的丑闻并无二致。

那么为什么这些古代的经典小说能够流传在中国人的历史中,且能被人冠以“千古佳话”和“爱情绝唱”的美誉呢?除了原著的文字描写因素,诸如丰富的社会人情、世间百态、文化风俗的多彩展示,可以让现代中国人通过名著得以了解古人生态的文化学价值以外,最重要的,我想应该是这些小说能给人们一种情感上的宣泄。

为什么用宣泄这个词汇呢?因为这些书中所赞扬的,所描述的,往往是世间的各种道德伦理标准所不容的行为。中国的圣人们和圣人的继承者们煞费苦心地为了维护社会的秩序,或者说为了让全社会保持一种良性的稳固状态,精心地设计出了各种“三纲五常”等人伦礼节。诸如“举案齐眉”、“从一而终”式的家庭伦理模式带来了强大的男权社会,但是也扼杀了很多人性本身而且原本并不过分的欲望。这就导致了一种现象,人们常常是不得不一边循规蹈矩,一边却蠢蠢欲动;一边道貌岸然,一边却蝇营狗苟;一边满口仁义道德,一边在男盗女娼。只有在阅读和观看这些被某些朝代看作洪水猛兽的小说时,人们似乎得到了心理深处的某种释放,而且这种宣泄的渠道又是如此符合中国人的国民习性和思维模式。套用五四运动的口号换言之,这些故事是弘扬了人性,赞美了伟大的爱情。

书本戏剧里的浪漫和日常生活中的现实,在这些小说里存在着如此巨大的鸿沟,甚至可以说是格格不入。我们可以为浪漫的爱情悲剧献上一把清泪,但是我们却并不愿看到这些故事发生在自己的家里供人鉴赏。“男不读金瓶,女不读西厢”的道理也是有其深刻的日常哲理的。观览身边的人们,无论是“如花妙龄”的少女,还是“青春生猛”的小伙,无论是“四十花季”的男子,无论是“徐娘半老”的怨妇,眼睛看的是电影里轰轰烈烈的情感大剧,耳朵听的是软绵呻吟的缠绵情歌,每日经过这么一遍遍的轮番熏陶之后,塑造出来的男人和女人们,自然且果然没有了古人动辄金戈铁马、挥戢问天、移山削佛、大气磅礴的精神和气概,而多了一种脂粉味的萎靡和香艳酥麻的哼唧。

所以,教育是越来越不好做的一件事情了。现代社会,韩剧和比基尼图片司空见惯了,到处弥漫的各种丰富多彩的情歌韵事,曾被统治者视作潘多拉盒子的薄薄一本《西厢记》,张生和崔莺莺那点小打小闹的事真是不值一提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