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族床垫价格:山东及济南发展战略失误已现端倪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08:50:46

党的十七大提出,发展海洋产业,构筑现代产业体系。2009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山东时强调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总揽全局,立意高远,精辟深刻,是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深谋远虑的重要部署,为丰富深化区域发展战略、促进科学发展指明了努力方向,充分体现了对山东工作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自改革开放以来,山东历届省委、省政府一直都在探索并提出适合当时省情的经济发展战略:从“东西结合、共同发展”,到“重点突破、梯次推进”,从实施“东部突破烟台、中部突破济南、西部突破菏泽”战略到规划建设“一群一圈一带”(山东半岛城市群、省会城市群经济圈、鲁南经济带),从“五大板块”到“一体两翼”和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再到现在提出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形成“一区三带”发展新格局,山东探索发展战略与合理布局的脚步从未停止,且思路愈加清晰,愈加深化。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国务院以国函[2011]1号文件批复,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第一个获批的国家发展战略,也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规划》的批复实施是我国区域发展从陆域经济延伸到海洋经济、积极推进陆海统筹的重大战略举措,标志着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进入实施阶段,成为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主体区范围包括山东全部海域和青岛、东营、烟台、潍坊、威海、日照6市及滨州市的无棣、沾化2个沿海县所属陆域,海域面积15.95万平方公里,陆域面积6.4万平方公里;山东省其他地区作为规划联动区。

  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海洋科技教育核心区、国家海洋经济改革开放先行区和全国重要的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到2015年,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基本建立,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海陆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海洋经济对外开放格局不断完善,率先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到2020年,建成海洋经济发达、产业结构优化、人与自然和谐的蓝色经济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加快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有利于拓展国民经济发展空间,维护国家战略安全;有利于加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完善我国沿海整体经济布局;有利于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提高海洋经济国际合作水平,深化我国沿海开放战略。  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理解,应该是以海洋经济为特征、以海陆统筹一体化发展为基础。蓝色经济区的建设,是事关全省的重大战略,其实质是利用沿海优势,整合海洋资源,发展海洋产业,联动全省以及全国经济的科学和谐发展。从这个意义上,“三带”的重要带动作用将体现为:以沿海七市为前沿,以全省资源要素为依托,以海带陆、以陆促海、内外联动,形成连接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沟通黄河流域广大腹地、面向东北亚全方位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增长极,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服务全国发展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山东的这个战略规划很好,但是,它的不足却越来越明显,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济南市的确失和战略误点

济南,又称“泉城”,是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强省—山东省的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旅游、金融中心,也是国家批准的沿海开放城市和副省级城市。济南下辖六个区、三个县、一个县级市,总面积8227平方公里,人口681.4万,其中市区人口260万。济南是“全国城市综合实力10强”和“全国投资硬环境10优”的城市之一。 济南地处中国知识人才密集的齐鲁大地,人力资源齐备,高等院校众多,科研机构密集。现有高校18所,在校大学生超过20万人,科研机构200多个,其中53个省级科研院所,20个国家级实验室,和4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科技人员35万人,能够满足各类企业、不同层次的人才需求。电子信息、交通设备、家用电器、机械制造、生物工程、纺织服装等六大主导产业在国内外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具备承接国际产业特别是制造业转移的良好条件。济南高新技术、信息产业发达,IT产业经济总量在中国名列第3位。济南自然风光秀丽,自古素有“泉城”之美称。尤以趵突泉、黑虎泉、五龙潭、珍珠泉四大名泉久负盛名,自古享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柳”之誉。济南拥有的泉水之多,流量之大,景色之美,独步天下.这些泉,纵横分布,错落有致,既有趵突、黑虎、珍珠、五龙潭四大泉群,又有郊区泉群,誉称72名泉.趵突泉为72名泉之首,泉水分三股而淌。泉北有宋代建筑“泺源堂”,西南是明代建筑“观澜亭”,池东为“来鹤桥”,桥南立木牌楼,横额上书“洞天福地”、“蓬山旧迹”。清高宗乾隆南下游览,观趵突泉后大为兴奋,当即题“游湍”,封“天下第一泉”,留《趵突泉游记》石刻碑文。趵突泉东北侧有金线泉。泉中金线忽隐忽现,弯曲多变,明亮有光,奇妙有致。金线泉以东为漱玉泉,绿柳飘指,清水碧波,金鱼戏水,十分优美。泉北,有幽雅恬适、翠竹婆娑的“李清照纪念堂”。漱玉泉东北,峡壁下奇石峭立中,马跑、浅井、洗钵泉等,似绿带携为一体。黑虎泉在金线泉东,深凹如洞穴,泉水汩汩上涌,幽深清澈,绿如翡翠,清似琼浆,叮咚过洞前石雕虎头三个,飞溅于方池。附近有琵琶泉,常年流水淙淙,似琵琶乐声不断,又有九天泉,似九天仙女梳洗,花莲泉,似亭亭玉立出水芙蓉等14处美泉。72名泉,千百年来,有的新生,有的湮没。众泉如翡翠在济南大绿毯上镶嵌,日夜叮咚,光彩闪耀。众泉汇流成的大明湖与周围的千佛山、五峰山、灵岩寺云山等构成了“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独特风光。山光水色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结合,这就是有“泉城”之称的济南。

但是:

1、
济南的省会地位怎么确立?

作为经济大省,它没有地铁。不论怎么争论,济南难道不该有地铁吗?看看它的交通,特别是上下班的1——2小时拥挤,这不是一个大城市,更不是一个经济大省省会的交通状况。

2、
它的经济总量,应该更大一点。

为什么它比青岛、烟台还低?主要是它的县区太软弱。青岛、烟台的县及县级市,都是进入全国100强的位置。济南除章丘外,都没位置。

3、
济南的面积太小,经济腹地和特色不明显。

建议将齐河、禹城、茌平划入。从地理位置、从交通线上、从大城市辐射都应该这样做了。

4、
济南应该加快半小时——1小时城市圈的建设

济南城市圈不是济南自己的事情,而是山东和华东\华北的一个特色城市群.因此,济南应该把南——泰安、曲阜,东——淄博,北——德州,西——聊城,全部列为这个城市圈。


5
、济南应该把齐鲁文化——儒道文化,作为中国的主流文化做大做强。

这是中国任何一个省市都没有的资源,济南的半小时——1小时城市圈的建设,基本上融合并代表了这个主流文化。济南除了大学和一部分科研机构外(也不具绝对优势和特色),文化建设,尤其是旅游文化反映出的儒道主流文化,没有形成一点特色.这点实在让山东人汗颜.


二、山东经济半壁江山——鲁南经济带的战略失误


山东半岛城市群、省会城市群经济圈、鲁南经济带三大块已经确立,但是,鲁南——济宁、临沂、枣庄、日照、泰安、菏泽,再加上聊城,7个地级市,人口占50%,面积55%,资源特别是重工业资源、农业资源、旅游资源,都是60%以上,为什么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主要是决策层的思路一直没有全局观念,一谈经济发展,就是胶东半岛,这种狭隘的地域领导观念,影响了山东50年。为何?举证:


一是经济结构布局


二是领导干部任用


三是传统的小农、地域意思


四是看交通布局:山东的高速公路曾经是全国之最,这两年为何不行了?看看它的高速公路网,一目了然:

1、济南及胶东已经成网络

2、鲁南、鲁西呢?济徐(州)高速,江苏的高速公路,建到山东鱼台的边界5年了,这边就是不开工;省内的枣庄——曹县高速迟疑不决,规划5年没动静;临沂到枣庄、临沂到邹城、金乡、菏泽的高速,更是这样,只不过是规划,就是不行动。


3
、跨省的路更是一拖再拖。


枣庄、临沂南接江苏省的路面一直不动工。


徐州的铁路10年前就到济宁南的沛屯,而山东省就是视而不见。从郓城——济宁——徐州,带动山东省鲁南、鲁西南的大动脉,是山西、河北、豫北,一条南下进入长三角的大动脉,就是没人过问。


三、山东有9大矿务局,现在,有5个已经集中在济宁、菏泽开采,能源工业重心已经移向鲁西南地区,省里的战略部署却没有跟上来。


四、再看看地方的失误决策


这里有几个民间为鲁南的中心城市——济宁和鲁南的一些城市开出的可能是画蛇添足的设想和远景规划,虽有偏差,可也是说到实处:

对济宁丧失崛起机会和未来发展的几点思考

近几年来,关于济宁崛起机会和未来发展的思路提出了不少“药方”和偏方,除了一些政绩需要的所谓大思路和形象工程思维以外,关于济宁崛起和未来发展的思路这类老调重弹的沉重话题,目前没几个局中和局外人,再象20年前那批决策者和市民们那样热切的关注了。今天重提这个话题,只不过是想重新引起大家给予关注。不同意观点着可以激烈的讨论。

应该说,济宁在山东省的的整体经济发展战略上,是很有位置的。前几年,省里出台的全省“三个经济中心”概念(青岛、济南、济宁),既是对这种位置的认可,也是以后的全省的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可惜的是,济宁面对这一重大机遇,近5年来并没有沿着省里的这种大战略,进行部署和积极行动,也没有借机全面推进自己的发展战略和工作重点,使三个中心之一、鲁南发展龙头等优势,又在一点一点的丧失。

我们先看济宁二十年来几次大的机会的丧失:

1、1990——1995(也可看作一直到2000前后)工业大布局、大发展最佳期的丧失。1990—1994年前后,济宁的工业优势是轻工、纺织、机械、化工、医药、电子、煤炭、食品加工等排序,在鲁南、在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经济区,济宁除农业经济外,工业城市优势明显。那时,作者曾经在90年代的《瞭望》杂志上撰文写到:济宁是鲁南、鲁西南最大的工业城市。济宁作为中国东部开放区和西部开发区、作为华东与华北的资源型发展带的结合部,都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这一提法先已经过去20年,但是大工业的发展优势却已丢的差不多了,除了地下的煤碳,其他能保住的行业已所剩无多。无奈,在济宁,现在又有人怀念20年前“韩张谢”主抓经济和工业的时代,这还真有点意思。

2、1990—2000年期间,建立鲁南大商贸中心时机的丧失。这期间,市里很重视,济宁、兖州两地都做了很多宣传报道、考察学习,但是最终以雷声大雨点小而结局。其间,临沂做成了全国仅次于义乌的第二大市场。济宁呢,什么交通枢纽、什么物富民丰,通通留在了纸上。

3、2001—2007年,山东省发展思路、进程最好时期,济宁左右摇摆,没有赶上全省的步伐。原有的一些行业、企业纷纷落伍,仅以小化肥为例,全市6个化肥厂、氮肥厂,没一个发展壮大起来,而聊城的一个鲁西化肥厂,却一跃成为全国的龙头企业。

4、2007—2010年,鲁南经济带在全省叫响后,济宁理所当然的又一次成为龙头,但龙头一直不龙,没有新思路,更没出大手笔的新规划。市区先东后西,北上又南下,看起来摊子挺大,其实没有特色,更没理出适合10年、20年长期科学发展的大规划、大布局来。

总之,这几个时期有不少教训,当然也有形象政绩,在此不说了。

那么,再看济宁未来二十年大的机遇是什么,还有吗?

有!问题在于,要有人在做,有人真做,而不再仅仅是形象工程。

这些机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后煤炭工业时代,产业转移的机会。济宁有多少部门、机构和人士在关心、研究它的方向及实施办法。

二是新经济环境下大商贸带动战略的实施。关键问题是要有创意、有特色,把区位优势、商贸优势、农业产业集团优势等做大做强。

三是第三产业,特别是旅游服务、金融市场服务做大。借助京沪高铁,把济宁中心城市区纳进去,特别是文化旅游、微山湖旅游、特色农业生态旅游当成突破点。

四是把鲁南的龙头真正舞起来。这里面有大文章,但必须有高人、用大手笔来书写,特别是:

1、在交通规划上,飞机航线增加密度;铁路,打通济宁——徐州的客、货线路,这是往南的一条大动脉,与长三角直接对接,它比济宁——荷泽——南下广州、深圳,更有战略和现实意义;公路建设,打通南下徐州、合肥、南京、上海的高速公路线。过去20年,济宁一直往北(京津)、济南,往东青岛,规划交通,但只活了半边,整个南向,缺少大动脉性的交通规划。

2、人才战略目标和实施计划。可以引进奇缺人才,但是更主要的是用好自己现有的人才,这10年,济宁在科技、经济、文化、县市改革上,好象没有多少亮点。

3、加快全市县区经济联动、一体化步伐。

4、认真吸取教训,切实解决过去重东北轻西南的一贯方针。把金嘉鱼梁中任6县区的优势发挥出来,市里要有自己的全盘带动战略部署,而东北部只不过是过去20年国家的产业政策所致,市里的决策以后在东北部没有多大空间可发挥。

5、组群城市规划的实施。关键问题不是讲出来,而是要做出来,济宁的组群城市发展概念15年前就提出了,最基础的就是在中区、兖州、曲阜、邹城,然后穿过南阳湖,近入湖西,再到中区,建成环形的城市轻轨线,这样一来,才真正有大城市规划,有组群概念。可惜的是,15年来,没有一点进展,只不过是在济兖曲邹的现有的道路上,进行简易的对接。二十一世纪,前20年,在这方面如果再没有作为,这个所谓的组群城市构想,可能就是一个画饼,安慰一下济宁人寂寞的心灵罢了。


另一篇是:

给大家看看山东十七城市的排名吧!!

下面是社科院社会科学研究所依据经济、人民生活水平、环境、教育、科技、政府行政能力等指标,做的的一个山东省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 当前山东省是我国第二经济强省大省,GDP全国第二位,是日本在华投资第一大省,在华日企52%在山东;韩国在华投资第一大省,韩企73%在山东!良好的经济发展态势是以山东省17城市为支撑的,山东省经济的发展取决与山东省17城市的发展,下面是山东17城市最新排名!17城市中有国家百强城市14座!居全国第一位.

  1青岛。“国际啤酒城”、“奥帆之都”。当之无愧的山东城市的骄傲,从各个方面来说青岛对山东都是举足轻重,山东人的大城市梦想也更多的寄托在青岛身上。青岛在以后也将是山东各个城市的表率。

  2济南。“泉城”。从山东成为一个行政区域以来就是山东的首府,是一座拥有深厚底蕴的城市。内敛享和是她的性格,虽然她的外表有些粗犷,但是有心人却能体会出这是座有魅力的城市,虽然济南的经济将会被很多兄弟城市超过,但是其综合实力仍然让许多新秀难以超越,也就注定了山东只有青岛和济南这两颗最闪亮的双子星。

  3烟台。“国际葡萄酒城”“华东鱼果之乡。虽然烟台不是山东自古就富裕繁荣的城市,但是最近多年烟台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发展起来,表现最优异的莫过于经济的腾飞,在今后若干年里,烟台仍然是山东的活力城市之一。

  4潍坊。“世界风筝之都”。潍坊悠久的历史曾经很辉煌,有北苏州之称号。也是山东半岛的腰部,近些年经济虽有很大发展,但是风头比不上胶东三市,但是潍坊浑厚的实力有待勃发,潜力不可限量,潍坊强则半岛强,潍坊以后的位置应该和济青在伯仲之间。

  5临沂。中国四座“人杰地灵之城”之一.曾经是山东最富庶繁华文化灿烂的城市之一,有几千年优秀文化的积淀,既有齐鲁风韵又存楚越遗风。但建国后的一度处于经济疲软状态,近几年临沂经济上已经起飞,2004年临沂GDP就超过苏北最大城市--徐州!而且近些年一直保持着平稳的高速发展态势以临沂人相对山东独有的魄力,在山东顶尖城市中找到一席之地不是太大的问题。

  6济宁。“孔孟之乡,运河之子”。拥有灿烂的历史文化,明清时期为山东第一大城市,随着水运的衰落济宁也没落了,但是济宁最近的表现让人侧目,和临沂一样,文化的回归和经济的复苏将使这座城市重新塑造辉煌。

  7淄博。和济南,济宁,临沂一样拥有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又是一个十分具有特色的城市,虽然她身上有很多计划经济的影子,但是成功转型之后,淄博进入又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在未来淄博仍然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8威海。“全球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威海的崛起不在于她的大,而在于她的精致,一个小城市能在山东这样的庞然大物中占有一席之地就是因为她的特色,在于她的富裕和美丽。

  9东营。“石油之城”,黄河入海口,拥有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同时也是一座年轻的城市,油田是她的命脉,不起眼的东营却是山东人均数据最高的城市,现在拥有良好条件的东营能在其他方面做的更好,将会成为一座崭新的城市,即使没有了石油。

  10日照.新的亚欧大陆桥的桥头堡,最新鲜的空气和最漂亮的金沙滩是她的招牌,一座新兴的港口城市和旅游城市将是日照的归宿。

  11泰安.“五岳之尊”的泰山让这座城市成名,今后,泰山仍然是泰安的灵魂。

  12滨州.一个并不知名的城市,却是现在山东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虽然不能进入半岛城市的行列,但是其成为山东中游城市一定不是问题,去看看一个民营纺织企业就知道这个城市能有多大前途了。

  13枣庄.车号鲁D的城市,一黑一白曾经是这个城市的支柱,黑白的消失意味着城市的没落,还好枣庄已经意识到自己的处境,无奈已经进入了痛苦的涅磐,重生之后的枣庄将是什么样子大家就拭目以待吧,也许淄博将成为枣庄的榜样。

  14德州.可不是美国的德州,最出名的算是这里的扒鸡了,是个一出市区就到了河北境内的城市,作为山东的北大门,德州拥有优越的交通优势,除了扒鸡,更多人还会知道皇明,更多的地方将会让德州展现其风采

  15聊城.“江北水城”,四大名楼光岳楼,有水就有灵气,聊城不是以良好的经济成绩还展现自己的城市,一个城市需要有更多的方面让别人去了解。


16
莱芜.一个因为钢铁而建立的城市,一个企业成就了她,一个袖珍城市并不在乎她有多么强大,而是在乎她是多么特点 !

  17菏泽.“牡丹之乡”山东人心口的痛楚,拥有山东最广阔平原的菏泽却是山东最贫瘠的地方,也许不是菏泽人的错,但是菏泽现在需要的就是突破突破再突破

山东的17地市,确实各有优势,问题在于:谁看到了这些?谁站在全省的角度,在为山东谋大智慧、促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