倩女幽魂情义:美欧威胁出兵叙利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0:28:59

 

美法宣称要对叙利亚动武:阿萨德向北京紧急求救

更新时间:2011-10-25 09:03 互动:米尔论坛 文字大小:大中小

美撤驻叙大使加重开仗猜测 欧盟制裁继续

  卡扎菲之后的“下一个”是谁?叙利亚巴沙尔政权显然成了西方舆论的“众望所归”。美国24日以安全为由撤回驻叙大使福特,加重了人们“可能打仗”的猜测。

  据美国“国会山”网站报道,美国共和党参议员麦凯恩23日在约旦称巴沙尔政权的日子已经屈指可数,但它会用这些时间谋杀本国人民,叙利亚和利比亚之间没有什么区别。

  美国官方一直否认要对叙动武,但却在24日宣布从叙撤回大使。过去数月,巴沙尔政权的拥护者多次攻击美驻叙使馆和大使的车队。上周五,福特在大马士革一个清真寺附近被人投掷番茄和鸡蛋。

  法国外交部长朱佩也表示,利比亚的军事行动已经结束,而叙利亚将是下一个,一旦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相关决议,法国及其盟友将立即采取军事行动。

  而在23日举行的欧盟峰会上,各领导人除欢呼“利比亚解放”外,还警告叙利亚说,只要巴沙尔政权继续“镇压平民”,就将对叙“实施进一步的和更全面的制裁措施”。

叙利亚向北京求救:要拿大量石油换中国出手帮助

  路透阿布扎比9月7日电---叙利亚财长周三称,欧盟对该国实施石油禁运后,叙利亚希望将石油出口至俄罗斯、中国和其它非阿拉伯国家。叙利亚原油最大买方欧盟周六通过禁止进口叙利亚石油的决议,以此向叙总统阿萨德施压。

  该国目前正寻找新的买家。叙利亚财长称:我们要么将原油提炼要么直接出口俄罗斯、中国,或其它同意购买我们额外石油的国家。

 中国不是叙利亚原油的主要出口对象。叙利亚每日出口约11万-15万桶石油,主要销往德国和意大利。但是中国在利比亚的石油项目投资并不少,包括勘探开发和炼化两个方面。但是叙利亚的原油质量不如利比亚的低硫优质石油,属于重油级。

  在开采和炼化两个环节都需要相对较高的技术。按照前期资料分析中国2010年前后在叙利亚投资将近30亿美元建立日炼10万桶产能的炼化厂。中石油和中石化也通过收购或控股美欧石油公司的形式参与叙利亚石油的开采和勘探。

并在叙利亚老旧油田的产量提升上面投入很大的精力和资金,力图挽救叙利亚是有产能的日渐萎缩。虽然“两桶油”在中国大陆有开采辽河油田等重油油田的成功经验和改造伊朗旧油田的成功范本,但是在提升叙利亚控股油田产量上仍然面临很大的压力而且开采成本要远高于“两桶油”的平均开采成本。这些事笔者了解的一点中国在叙利亚投资的情况。

 从叙利亚的石油日产量和出口量来看,德意两国对其依赖度不高。因而法国、英国、美国、德国、葡萄牙上月散发一项决议草案,呼吁制裁阿萨德及其家人和亲信。

  但是这个草案遭到俄罗斯和中国抵制。俄罗斯官员近月曾表示,不支持任何制裁叙利亚的决议,并暗示俄罗斯可能动用否决权阻止通过决议。俄罗斯的坚决态度和立场一如利比亚乱局开始时一样,但是持续性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有了在利比亚问题上交锋的胜利,法国再次加大了对俄罗斯的攻关力度。法国外长朱佩周三敦促俄罗斯改变对叙利亚立场,希望俄支持联合国安理会对叙利亚总统阿萨德政府实施制裁。但是俄罗斯外长的表态没有任何妥协的意思。他重申俄罗斯呼吁叙利亚政府与反对派对话并提醒反对力量必须避免武装挑衅。

  中国在叙利亚的投资很早就被美国指为意图在中东扩大影响力的措施。现在面临继利比亚危机之后新的挑战。叙利亚喊话有意将原来的出口份额让给中国和俄罗斯,在当前战略上明显有寻找庇护的意图。而且我觉得对中国的针对性比较大。因为在原油需求问题上俄罗斯与中国不同,俄罗斯是目前世界上主要的原油出口国,而且中俄之间也有很大的能源供应项目。

  中东乱局对俄罗斯来讲有利有弊,从出口角度看利大于弊。

  回头看俄罗斯在解决利比亚问题上的表现,笔者认为俄罗斯争取重新夺回国际问题话语权的成分比较高。所以在叙利亚问题上也很可能是以强硬的态度换取与西方打交道的筹码。

毫无疑问在利比亚问题上吃了俄罗斯一记暗亏的中国这次会更谨慎,应该早就酝酿了应对策略。我在上一篇文章中说过叙利亚是最临近中国能源安全底线的,叙利亚问题上再让步那么一旦伊朗问题拿上台面,中国将没有任何回旋余地了。

  我认为目前叙利亚局势很严重但还没有完全发展到利比亚的趋向,中国应该把筹码压向天平的一方。积极与俄罗斯取得共识杜绝俄罗斯再搞首鼠两端的举动。

以强硬的态度保证中国在叙利亚的投资利益,多极化的国际政治要求我们对欧盟不能光拉不打,该打的时候就要打。中俄签了那么多战略伙伴协议,也是时候真正合作一把了。人弃我取!叙利亚的原油欧盟不要我们要,加强我们的石油战略储备正当时!

叙利亚:中国不可退让的桥头堡

  10月5日,中国罕见地在联合国对叙利亚实行制裁的决议案中动用了否决权,这是中国第7次在安理会动用常任理事国的特权:否决权。可以这样认为,中国除非涉及自身核心利益,一般最多也就是弃权,但为什么对叙利亚中国会如此挺身而出呢?很多人认为是吸取了利比亚的教训,因为当初利比亚类似决议时中国是赞成的,而造成的结果是美欧借机军事干预利比亚的内政,侵害了中国的切身利益。但在我看来事情并不那样简单,因为叙利亚是中国亚洲“西出”战略中的一个桥头堡,是中国无法退让的。看一下图,大家也许就明白了。

 如图所示,红线是中国“西出”的通道,东起新疆喀,经巴基斯坦-伊朗-伊拉克-叙利亚,这是连接亚洲版图的一条红线,不仅如此,它打通了地中海和阿拉伯海的陆上通道,而其中叙利亚恰恰是这条红线的欧洲桥头堡,你说叙利亚对中国重要吗?对亚洲重要吗?所以说叙利亚也是中国的不可侵犯的红线!近代以来,因为中国的衰落,中东被亚洲遗忘了,亚洲就没有过那样的紧密,中国只有拥有亚洲才能拥有世界,叙利亚重要吗? 

 今年来中东xx、北非xx的核心是什么?

 红色区域已经非常清楚地看出,他们共同的区域就是地中海!所以到不如说北非xx、中东xx是'地中海“之乱。地中海是什么?是欧洲、亚洲和非洲的结合部。大家注意少了美国,这就是“乱”的根源了,大国都不会在这样重要的区域没有根。也所以,大家注意一个细节,利比亚乱之后,第一要开打的却是法国!你要知道卡扎菲在西方国家中最紧密的就是法国,哪为什么先动手的却是法国?这也简单,既然你美国要主导利比亚了,哪我法国就不客气了,主动权一定要抢回来的,卡扎菲已经不重要了。从上图也同样可以看出,叙利亚可就是中国没有选择的选择了。叙利亚,中国能放弃吗?!

相关阅读:

欧美利用叙利亚之乱向中国下手:北京断然反击

  沙特资深外交官访英称:要么中东都没核武 要么就核竞赛

  【伦敦消息】据媒体报道,沙特阿拉伯资深外交官图尔基.费萨尔亲王访问英国时表态,中东地区要么都没有核武器,要么就竞赛核武军备。这名沙特前情报局长暗示,假使某一天德黑兰拥有或接近拥有核武器,利雅得不会坐观,同样会寻求核武。

  按英国《卫报》6月29日的说法,图尔基亲王当月早些时候访问英国,在一座空军基地秘密会见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高级官员,谈及沙特对中东无核话题的观点。

 图尔基说,一旦伊朗拥有核武器,“将迫使沙特……寻求政策,继而产生某种说不清的戏剧性后果”。

  他没有详述将寻求何种政策,没有阐明何谓戏剧性后果。但是,与图尔基亲近的一名沙特官员告诉《卫报》记者,亲王的态度已相当明确。

“如果伊朗拥有核武器而我们没有,我们无法生存在这种环境中。就这么简单,”这名不愿意公开姓名的官员说,“如果伊朗发展核武器,对我们而言,那无法接受,我们会紧随其后。”

  【时事点评】请大家注意,沙特阿拉伯费萨尔亲王的这个“.....要么.......要么.......”立场,是英国《卫报》于629披露出来的。

  至于“沙特阿拉伯费萨尔亲王”是在什么时间讲的?我们再来注意另一段文字,原文是:

  按英国《卫报》6月29日的说法,图尔基亲王当月早些时候访问英国,在一座空军基地秘密会见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高级官员,谈及沙特对中东无核话题的观点。

  图尔基说,一旦伊朗拥有核武器,“将迫使沙特……寻求政策,继而产生某种说不清的戏剧性后果”。

  两个细节

  在这里,我们首先要强调两个细节:

  第一个细节:是时间。

显然,如果英国《卫报》的报道属实,那么,这个“.....要么.......要么.......”的抛出时间,是6月初。

 第二个细节:是内容。

非常清楚,这就是沙特人所为的“......某种说不清的戏剧性后果”。

  有意思的是,就在五月底、六月初的“那段时间”里,我们在“焦点点评”中的“讨论内容”,在这两个细节上,恰恰与这个“.....要么.....要么......”紧密相关。

  ●“这段回顾不仅必要、且非常能说明问题

  在我们进一步展开之前,请大家不妨一起回顾当时的一段讨论纪要。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不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时间”上,“这段回顾”不仅必要、且“非常能说明问题”!

在我们正式引入“第四轮排列与组合”的概念,且将其“始点”追溯至“2011年1月胡锦涛主席访美失败”的情况下,直到“今天所谓的高潮”之前,所谓“第四轮排列与组合”已经可以提炼出如下特征:

  第一,在经历以“中美直接交手”为主线的“第三波排列与组合”之后,在中国通过欧盟与俄罗斯的策应,手擎彻底扒下“美国军事技术绝对优势”的反卫星武器、新一代核潜艇、中段反导、北斗导航、歼20、反舰弹道导弹等战略与战术武器,以“以色列袭击土耳其国际救援船队”这一事件为契机,以强行介入中东的方式,运用“与美国一切都在中东谈”的策略,成功地将“大国间战略利益主要交换平台”从中国重中之重的南亚方向、推至“均”远离“中欧俄”各自的“重中之重”,却积聚了美国核心利益的“中东方向”,并成功构建、且“中俄”已经实际运行了“这一模式”。

  第二,在“第一”的层面上,中国在“欧俄”及其它相关国家的策应下,已经将“美国主导的中东安全格局”推至“不可逆转的破局进程”。

  第三,在“第二”的层面上,以“伊核之中欧俄战略协调”为基础,欧盟在“参与”构建这一模式、且目睹“中俄”已“实际运行”该模式、并收获不浅之后,欧盟也决定以“中东和平进程”为“交易平台”,也玩一把“一切重大问题都与美国在中东谈”,借地中海计划的战略掩护、全力推进“欧盟全面整合进程”,也就是以“和平方式”尽快结束“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后续发展”的“处理进程”。
  欧盟要玩这种游戏切入点切入工具

  显然,欧盟要玩“这种游戏”的“切入点”就是“以色列袭击土耳其国际救援船队”的“处理进程”,欧盟切入的“具体工具”就是“视美国是否让步再决定欧盟下一步怎么做!”

  非常清楚,就如我们之前所说,在这个问题上,对欧盟而言,所谓“下一步怎么做”,其实有两个可选项:

  其一,是正式“实质性”配合美国,以美国制裁方案为主,在联合国框架之外,对伊朗展开“实质性制裁”、即:全面的贸易禁运、并切断与伊朗的金融往来。

  对此,我们再次强调,这种“联合国框架之外实质性制裁伊朗”原本就是针对中国之“暗渡陈仓式(经济、特别是金融攻击中国)南亚破局”的一种“即有方案”,其本质上就是在制裁中国,是对中国正式展开经济、特别是金融攻击。

  也正因如此,它为中国所坚决反对,而俄罗斯却可以在这个问题上持一种相对超然态度、从而像欧盟那样,可在伊朗、中国、美国“三方”之间“全部通吃”的原因。
 埃及前总统穆巴拉克以其亲美之身遭遇埃及之乱的关键原因

  其二,是配合一直想在“中东和平问题”上发挥决策作用的“中俄”,在“中俄”及阿拉伯国家的策应下,利用“欧美”中任何一家“说了就算”的特点,打开“欧美”共同控制下的“埃及口岸”,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国际社会进出加沙地带的第二条通道”,从而彻底废除“美国主导的中东安全框架”,或者以此相威胁!

  值得强调的是,埃及前总统穆巴拉克以其“亲美”之身,之所以会遭遇“埃及之乱”,一个关键原因恰恰在于:在是否打开“埃及口岸”的问题上,“埃及穆巴拉克政府的利益与态度”即取决于“欧美”的共同态度,但也必须重视阿拉伯国家、特别是“中俄”的态度,而“这种关系”投射到“埃及口岸”的问题上,就恰恰反映为这样两种情况:

 首先,只要“欧美”一致,那么,就表现为“欧美”共同控制“该口岸”的“开与关”。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该口岸”的“开与关”与“中俄”及阿拉伯国家的共同利益“无关”。

  其次,如果“欧美”不一致,则,“该口岸”的“开与关”与“中俄”及阿拉伯国家的共同利益“有关”。

在“以色列袭击土耳其国际救援船队”的那段时间里,“埃及口岸”被“加沙群众”强行冲开的那一幕,就是在“欧美”不一致的背景下发生的。

  这种欧美共同控制具体到的层面,其实就是这样一种简单情况

  通过上述讨论,我们不难看出,由于“关闭第二条通道”是独自控制着“第一条通道(以色列至加沙)”的美国的“本能态度”,而“打开埃及口岸”却符合“中俄”及大多数阿拉伯的共同利益,因此,这种“欧美共同控制”具体到“开”的层面,其实就是这样一种简单情况,即:尽管“欧美”分别决策一半,但它只需“欧美”中的一家也就是“欧盟说了就算”。

  如果弄清楚这一点,再结合我们之前的一个观点,即:欧盟在“利比亚由乱至稳”的问题上有多艰难,那么,它在推动“中东和平进程”的力度就会有多大,那么,我们也就不难明白,尽管欧盟在“利比亚”这个观察点上举步维艰,但从“埃及新政府”决定自28日起、除了周五和公共节假日外,长期开放通往加沙的拉法口岸的情况来看,经过一番“排列与组合”,欧盟显然开始着力于上述“切入点”、拿着上述“切入工具”、“正式开玩”所谓“一切都与美国在中东谈的游戏”了。

欧盟,最终找到游戏感觉的转折点,不是别的,就是拉登之死

  而在东方评论员看来,真实的情况是,开始时,在利比亚问题上焦头乱额的欧盟,最终找到“游戏感觉”的转折点,不是别的,就是“拉登之死”。

  显然,就如我们之前所说的那样,华盛顿决策者借“拉登之死”、向巴基斯坦施加强大压力、将中国的巴基斯坦通道置于“极其困难的境地”,其真实目的还是在于向中国视为重中之重的南亚方向、施加最大限度的战略压力,或迫使中国接受G2、令美国可以G2之力、转身彻底解决欧盟(欧元)问题,或顺势进行“南亚破局”,伺机解决中国问题,但中国的反应却是,一不接受G2,二是针锋相对地进行反击。

中国的反击原则准备与美国人撕破脸皮

在不接受G2的层面上,我们已经无须多说,而在针锋相对地进行反击的层面上,从巴基斯坦总理访华、要求中国经营可联贯中国、巴基斯坦、伊朗的瓜得尔港,甚至帮助巴基斯坦建设军港(其实就是邀请中国在巴基斯坦建立军事基地),而从中国一是决定向巴基斯坦尽快提供50架枭龙战机、二是对巴基斯坦的邀请不置可否,三是增强针对南亚的军事部署的情况来看,中国的“反击原则”是“准备与美国人撕破脸皮”的。

  另外,从中国政府对“伊朗与朝鲜进行导弹技术交换”的“传言”不直接回应,且“认真考虑应邀前去观察伊朗核设施”的情况来看,中国的“反击原则”也是“准备与包括欧洲的欧美国家利益与欧美资本利益'撕破脸皮’、从而用中东最暴力破局、彻底打破目前有利于西方的世界即有格局、提前洗牌”的。值得强调的是,这种“反击姿态”对欧美国家利益、特别是欧美资本利益都是个强烈警告。

  ...........................................................

  显然,我们想强调的是,之所以在此回顾,就是想从中提出如下要点,即:

  第一要点:中国在“欧俄”及其它相关国家的策应下,已经将“美国主导的中东安全格局”推至“不可逆转的破局进程”。

  第二要点:埃及前总统穆巴拉克以其“亲美”之身,之所以会遭遇“埃及之乱”,一个关键原因恰恰在于:在是否打开“埃及口岸”的问题上,“埃及穆巴拉克政府的利益与态度”即取决于“欧美”的共同态度,但也必须重视阿拉伯国家、特别是“中俄”的态度,而“这种关系”投射到“埃及口岸”的问题上,就恰恰反映为这样两种情况:

  首先,只要“欧美”一致,那么,就表现为“欧美”共同控制“该口岸”的“开与关”。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该口岸”的“开与关”与“中俄”及阿拉伯国家的共同利益“无关”。

  其次,如果“欧美”不一致,则,“该口岸”的“开与关”与“中俄”及阿拉伯国家的共同利益“有关”。

第三要点:欧盟在利比亚由乱至稳的问题上有多艰难,那么,它在推动中东和平进程的力度就会有多大! 米尔军事论坛 bbs.junshijia.com

  第四要点:以“伊核之中欧俄战略协调”为基础,欧盟在“参与”构建这一模式、且目睹“中俄”已“实际运行”该模式、并收获不浅之后,欧盟也决定以“中东和平进程”为“交易平台”,也玩一把“一切重大问题都与美国在中东谈”,借地中海计划的战略掩护、全力推进“欧盟全面整合进程”,也就是以“和平方式”尽快结束“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后续发展”的“处理进程”。

  第五要点:从“埃及新政府”决定自5月28日起、除了周五和公共节假日外,长期开放通往加沙的拉法口岸的情况来看,经过一番“排列与组合”,欧盟显然开始着力于上述“切入点”、拿着上述“切入工具”、“正式开玩”所谓“一切都与美国在中东谈的游戏”了。

  第六要点:在利比亚问题上焦头乱额的欧盟,最终找到“游戏感觉”的转折点,不是别的,就是“拉登之死”。

  第七要点:由于“欧盟利益”被“中、俄、美”长时间搁置在“利比亚”这个观察点上,因此,“欧盟的叙利亚政策”显然也被欧盟拿来当作“催促工具”,当作催促“方方面面”同意欧盟尽快以“和平方式”、尽快结束“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后续发展”的“处理进程”的、一个“工具”。 

  第八要点:从中国政府对“伊朗与朝鲜进行导弹技术交换”的“传言”不直接回应,且“认真考虑应邀前去观察伊朗核设施”的情况来看,中国的“反击原则”也是“准备与包括欧洲的欧美国家利益与欧美资本利益'撕破脸皮’、从而用中东最暴力破局、彻底打破目前有利于西方的世界即有格局、提前洗牌”的。

  第九要点:值得强调的是,这种“反击姿态”对欧美国家利益、特别是欧美资本利益都是个强烈警告。
  在罗列了上述九个要点之后,我们再次阅读几则新闻片段。

  英国外交大臣称:伊朗正秘密试验弹道导弹或能携带核弹头

  【伦敦消息】据媒体报道,英国外交大臣威廉•黑格6月29日说,伊朗已开始秘密试验能携带核弹头的弹道导弹。

  黑格在一份发放给议会议员的声明中说:“伊朗已开始秘密试验弹道导弹和火箭发射器,其中,所试验的导弹有能力运载核弹头,这违反联合国第1929号决议。”

  黑格还说,伊朗已宣布将生产20%浓缩铀的能力提高两倍,“这一(铀)浓缩水平远远超过和平利用核能所需。我们会继续保持并增强对伊朗政府的压力,以求就伊朗核计划达成一份协议。”

  6月27日,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海陆空三军开始举行代号为“伟大先知6”的大规模军事演习,为期10天。按法新社说法,伊朗试射多枚导弹,其中一枚中程导弹打击范围可覆盖以色列和美国在海湾地区的目标。伊朗称演习不针对任何国家,意在释放“和平和友好信息”。

  美联社报道,英国方面指认,伊朗自去年10月起已秘密实施至少3次中程弹道导弹试验。

  伊斯兰革命卫队航空航天部队指挥官阿米尔•阿里•哈吉扎德6月28日说,伊朗已掌握生产射程超过2000公里导弹的技术,但没有生产打算。

美高官透露:美国决定与埃及穆斯林兄弟会建立关系

  【华盛顿消息】据媒体报道,美国官方高级人士透露说,穆巴拉克倒台后埃及政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为适应变化了的形势,美国政府决定与埃及穆斯林兄弟会建立正式关系。土耳其世界新闻通讯社30日引用美国政府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级负责人的话说,埃及前总统穆巴拉克被民众推翻后,埃及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穆斯林兄弟会在埃及政治生活中的影响和作用日益强大,为此,美国政府决定与穆斯林兄弟会建立正式关系。这位负责人还指出,美国的做法肯定会引起以色列的强烈不满,但奥巴马政府为了美国的长远利益还是坚持要这样做。这是该兄弟会1929年成立以来美国对其立场发生的实质性和突然改变。
  报道说,根据美国过去的政策,只允许美国外交官与埃及人民议会中的穆斯林兄弟会议员进行接触,而兄弟会的成员还是以独立人士当选的议员。美国分析人士指出,穆巴拉克今年2月11日倒台后,埃及的政治风向发生了很大变化,而且还在继续变化,兄弟会势力迅速扩大,美国的国家利益要求美国政府必须与埃及所有各派进行对话,奥巴马政府除了与兄弟会进行直接联系没有其他选择。

  据报道,埃及今年9月要举行议会选举,年底举行总统大选,根据目前埃及局势的状况,兄弟会届时会取得很大胜利,这样,未来埃及政治走向使美国感到担心。为此,美国前驻埃及和以色列大使爱德华。沃克说,“现在穆斯林兄弟会是埃及势力最强大的力量,要想使埃及未来的大选透明、民主,必须与兄弟会进行接触;另外,埃及正从过去的政治模式向西方民主靠拢,这更需要美国与兄弟会进行联系,使其改变过去敌视美国和以色列的立场。”

  【时事点评】在针对这两则新闻进行具体展开之前,我们有两个建议:

  其一,大家在阅读“英国外交大臣称:伊朗正秘密试验弹道导弹或能携带核弹头”的时候,不要将“关注点”放在英国人怎么说,而要“着重”听听伊朗人怎么说,特别是那句“.......伊朗已掌握生产射程超过2000公里导弹的技术,但没有生产打算

显然,这句话“似曾相识”,因为不久前,伊朗总统就说过类似的话,他说:“......虽然伊朗没有制造核武器的打算,但如果确实打算制造核武器,也不会害怕任何人!”

  其二,大家在阅读“美高官透露:美国决定与埃及穆斯林兄弟会建立关系”的时候,也不要将“关注点”放在美国人怎么说,而要“着重”注意埃及国内政治态势的变化,也就是说:种种迹象说明,埃及今年9月要举行议会选举,年底举行总统大选,根据目前埃及局势的状况,兄弟会届时会取得很大胜利。

  ●“埃及之乱后续发展仍在脱稿运行

显然,在我们提请大家“着重”注意的“两个方向”,其“最新发展”显然是与“美国中东安全政策”格格不入,也就是说,“埃及之乱”的“后续发展”仍在“脱稿运行”。

毫无疑问,在“伊朗已掌握生产射程超过2000公里导弹的技术,但没有生产打算”,且伊朗日前“将一只猴子成功送入太空”的背后,是伊朗在向“方方面面”宣示:自己已经拥有了至少向2000公里之外“扔石头”的能力;

  而在“伊朗没有制造核武器的打算,但如果确实打算制造核武器,也不会害怕任何人!”、且“伊朗已宣布将生产20%浓缩铀的能力提高两倍”、并结合那张“曾经”向国际原子能机构“出示”过的“原子弹头设计蓝图”,则是伊朗在向“方方面面”宣示:伊朗已经拥有了制造原子弹的能力。

伊朗在中、远程核打击(请大家注意我们的用词)的层面上、已经较朝鲜走得远得多了!

因此,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尽管英国外交大臣“公开”表示“伊朗正秘密试验弹道导弹或能携带核弹头”已经“有一点儿震撼”,但伊朗人显然不满足于“这一点儿震撼”,我们的评估是:或者由于综合实力较朝鲜强大得多,更或者、因为“伊核”在全球格局中的战略地位较“朝核”重要得多,从而获得“非美势力”的帮助也可能更多,显然,就目前可以观察到的“结果”而言,在“埃及之乱”运行至今、在途中经过“叙利亚”这个观察点、还被注入“拉登之死”这个巨大变量,但最终也未敢击穿“叙利亚”这个止损点之后,伊朗在“中、远程核打击(请大家注意我们的用词)”的层面上、“已经”较朝鲜走得“远得多”了!

  沙特所说的某种说不清的戏剧性后果,有可能具有如下看点

  如果在这个层面上去观察“英国外交大臣称:伊朗正秘密试验弹道导弹或能携带核弹头”与“沙特资深外交官访英称:要么中东都没核武 要么就核竞赛”,特别是“将迫使沙特……寻求政策,继而产生某种说不清的戏剧性后果”,再结合那张“原子弹头设计蓝图”有关“出处”的“传说(据说,该图源于巴基斯坦核弹之父,但巴基斯坦的核技术在'传说’中又曾与朝鲜有过交流)”、以及巴基斯坦在“拉登之死”后所承受的巨大压力,叙利亚目前所承受的巨大压力,坦率地讲,我们认为:沙特所说的“某种说不清的戏剧性后果”,有可能具有如下“看点”:

  第一个看点,是“围绕”中东数个重要国家,比如、伊朗、沙特阿拉伯、叙利亚、土耳其、埃及等,在一夜之间“都有可能”突然产生“已经、或者即将拥有核武器”的的新闻,其中,伊朗、沙特阿拉伯、叙利亚的核计划,或多或少地“将”与朝鲜相“关联”。

  商业链核遗传的层面去考虑,某种说不清的戏剧性后果也真的有说不清可能性

  第二个看点,由于几年前俄罗斯就有人抛出“俄罗斯准备成立核公司(买卖核物资、核技术)”的消息,而朝鲜最早的核武技术就源于俄罗斯,因此,如果从“商业链”与“核遗传”的层面去考虑的话,即便中东出现大规模的核扩散、沙特所说的“某种说不清的戏剧性后果”也还真的有“说不清”的“可能性”。

  ●“美国资本对俄经济的一次警告性打击,对中国发起经济、特别是金融攻击一个准备环节

  第三个看点,我们注意到,与格鲁吉亚战争前后的情况极其类似,完全在“西方资本(美国资本代言)”操纵下的国际原油价格不久前再次爆跌,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即是“美国资本”对俄罗斯经济的一次“警告性打击”,也是准备大幅推升国际原油、大宗商品价格、更大幅度向中国输入通货膨胀,从而对中国发起经济、特别是金融攻击一个“准备环节”。

  因此,非常害怕核扩散的“西方资本(美国资本)”应该想一下,一旦“俄罗斯经济”最终因石油价格大跌而果真需要“成立倒卖核物资、核技术”的“核公司”,那么,谁又敢保证俄罗斯不会为“100亿美元一份的核技术、或者核原料”而“动心”?更何况,“核技术与核原料”到底是“俄罗斯技术”、还是源于俄罗斯的“朝鲜技术”,恐怕也说不清楚!
在多年之前,我们就曾经详细论证了一个结论 因此,对以“中俄”为首的“南方经济”而言,由于“中俄”均对“遏制了自己经济发展空间”的“石油美元结算制”、特别是“美元本位制”深恶痛绝,因此,在削弱“西方资本”对“中东油桶”的控制力的层面上,也有着强大的“共同利益”。

  不仅如此,由于“欧盟利益”也对“石油美元结算制”、特别是“美元本位制”遏制了自己经济发展空间”而深恶痛绝,因此,在“西方资本是否继续掌控国际金融主导权”的层面上根本冲突的“中欧俄”,却也能共同打造一个“伊核六方会谈”,并将“美国利益”给强行地“装”了进来。

在这个问题上,在多年之前,我们就曾经详细论证了一个结论,那就是:从本质上讲,1“中欧俄”就是用“万一不行,就放手让伊朗跨进核门槛、从而彻底打破'命系有石油美元结算制、美元本位制’的中东格局”、迫使“当时还非常嚣张美国单边主义”接受“伊核六方框架”的。

  再谈朝核六方会谈的几个作用

  毫无疑问,“伊核六方框架”虽“拷贝”于“朝核六方会谈“,且作用类似,但“层次”是不一样的。

  就“朝核六方会谈”而言,在“天安舰事件”之前,恢复“朝核六方会谈”是美国想要的,因为,它想借这个“六方会谈框架”、通过中国去约束朝鲜、阻止朝鲜向中东、甚至南美扩散核技术、远程导弹技术。

  而在“天安舰事件”之后,恢复“朝核六方会谈”是中国想要的,因为,在“天安舰事件”之“真相”不明的背景下,恢复“朝核六方会谈”则意味着“天安舰事件”已经过去。

到了“埃及之乱”、经过利比亚之乱、叙利亚之乱、特别是“拉登之死”后,不论是在“叙利亚”这个止损点(对中俄而言)的问题上,还是“中国海上运输线稳定”问题上,更或者“南亚局势”上,面对美国企图从制造“中国海上运输线之乱”、特别是“印度之乱”的层面对中国发起经济、特别是金融攻击,恢复“朝核六方会谈”,又成了美国最想要的。

  ●“伊核六方框架拷贝朝核六方会谈,且作用类似,但层次是不一样的

  而就伊核六方会谈而言,站在美国的层面上,它之所以被迫接受“伊核六方框架”,在于通过它、借助“中欧俄”中大多数的力量、“阻止”伊朗正式跨进核门槛,从而尽可能保住“美国主导的中东安全框架”;

  站在“中俄”的层面上,在于通过它、借助欧盟、及其它“非西方势力(包括阿拉伯国家)”的力量、一方面分化“欧美”、一方面尽可能地介入“中东事务”,最后,也是非常重要的,也要通过美国、甚至欧盟对伊朗的压力,去有效约束“战略抱负极大”的伊朗。

  而站在欧盟的层面上,则在于通过它,借助“中俄”与“伊核”对美国的压力,从美国手中尽可能地淘换“中东话语权”、并迫使美国在欧盟整合层面上的让步,最终推进欧盟的全面整合进程,从而慢慢用“欧元”这种货币单位对“美元”完成“西方货币本位制”的“新陈代谢”。

  真实地情况就是,“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就是在“这一意图”下的“具体成果”,地中海计划的复活,“欧盟简单宪法”的通过,欧元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都是这一意图的“具体成果”。

●“欧盟利益伊核六方框架是非常看重的

  显然,一方面,由于上述进程远未结束;另一方面,欧盟无法主导“利比亚之乱”的“后续发展”则说明,由于其军事能力的严重短板,政治整合尚须完善,再加上经济实力相对有限(欧元仍然无法取代美元),因此,“欧盟利益”仍然无力“自我推进”欧盟的全面整合进程,因此,站在“北方与南方”的层面,“北方”之“欧盟利益”对“伊核六方框架”是非常看重的,因为,借助“中俄欧”的“共同利益”,这可约束伊朗、防止其跨进核门槛、从而引起中东全面竞赛,继而彻底打碎“西方资本(包括欧洲资本)”主导全球金融秩序的基石--全球即有格局(请注意这一说法);

  而站在“欧美矛盾”的层面,来自“伊核”之“中俄欧战略协调”仍然不可或缺,因为,要继续推进欧盟的全面整合,直到欧元本位制“上位”,“借”彻底打碎“美元本位制”主导全球金融秩序的基石--“中东即有格局(请注意这一说法)”这一战略危险,作为“欧盟”用以威胁“美元本位制”的“战略工具”,那就是必须的。

是否有效击穿叙利亚这个止损点的问题上,欧美终于来到了选择时刻

  如果在这个层面上去观察问题,那么,我们也就不难看出,在“英国外交大臣称:伊朗正秘密试验弹道导弹或能携带核弹头”与“沙特资深外交官访英称:要么中东都没核武 要么就核竞赛”的“背后”了,是在“是否”有效击穿“叙利亚”这个“止损点”的问题上,“欧美”终于来到了“选择时刻”。

  但首席评论员仍然强调:这一“终于来到”,本质上虽然仍属于“排列与组合”层面的东西,但明显有了“一旦选择击穿止损点”,就可能招到“中俄”断然反击、从而中东局势、甚至全球局势一一失控的危险。

  在这里,我们不妨再回过头去看看第八、九两个要点,即:

  ................................

  第八要点:从中国政府对“伊朗与朝鲜进行导弹技术交换”的“传言”不直接回应,且“认真考虑应邀前去观察伊朗核设施”的情况来看,中国的“反击原则”也是“准备与包括欧洲的欧美国家利益与欧美资本利益'撕破脸皮’、从而用中东最暴力破局、彻底打破目前有利于西方的世界即有格局、提前洗牌”的。
  第九要点:值得强调的是,这种“反击姿态”对欧美国家利益、特别是欧美资本利益都是个强烈警告。  我们也就不难看出,显然,这一“.....一旦欧美选择....局势就可能全面失控.....”的危险,对“中俄欧”及阿拉伯国家等组成的“国际社会”中的“大多数”而言,也是一种“排列与组合”层面的东西,与“(欧美)终于来到”是针锋相对。

 非常担心叙利亚之乱全面失控的沙特阿拉伯,此次拿伊核问题、跑到英国说事儿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显然,通过利比亚这个“观察点”,从“英国与法国”一道“积极军事打击卡扎菲”的层面去观察,“英国利益”有“身在曹(美)营心在汉(欧)”、也就是“回归欧洲利益”的倾向,而基于其“身在曹(美)营”的事实,非常担心“叙利亚之乱”全面失控的沙特阿拉伯,此次拿“伊核问题”说事儿,将“要么中东都没核武 要么就核竞赛”的问题捎带给“美国利益”,让“美国利益”小心“戏剧性后果”,那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而就如我们之前所说,“叙利亚”这个“国际社会(中欧俄、阿盟、中东地方王等)”中“大多数”的“中东共同利益”的止损点一旦被“有效击穿”,“国际社会“必然做出“强硬反击”。

  至于强硬反击的方案就有两个,其一,是“国际社会”强行打通“进出加沙”的第三条通道、也是不在“欧美”控制之下的海上通道,强行打通的办法,或是“武力护航”,从而正式废除美国主导的中东安全框架,彻底打碎石油美元结算制、甚至“美元本位制”的“基石”。

  其二,就是“国际社会”默认伊朗正式跨进核门槛,从而在中东、甚至全球(特别是南美与非洲)进行核扩散,让战争危险、特别是核战争危险从“欧亚海上运输线”沿岸、从中东、北非、南亚、东亚等战略方向,一直“拷贝”至全球、拷贝至欧洲的腹部、美国的后院,从而让“西方资本”不再像一、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那样、还能找到一处安全的“防空洞”与“避难所”。

  所谓的两种方案,在某种意义上,其实也是一种方案

  显然,基于“上述两种反击方案”,如果是选择强行打通“第三条通道”,那么,这个武力护航的角色,首先就会落在伊朗、土耳其、叙利亚这些个“中东地方王”的肩上,由于“以色列有核”,因此,在这些个“中东地方王”准备进行“武力护航”的背后,自然是同时寻求“核武装”。

  因此,所谓的“两种方案”,在某种意义上,其实也是一种方案,那就是非常害怕“叙利亚之乱”全面失控的沙特阿拉伯所说的“....要么.....要么......”。

  显然,如果“以色列就此解除核武装”,或者被证明“根本就没有核武装”,那么,在“国际社会”的策应下,以强大的常规军事力量,“中东地方王”强行打通“第三条通路”、废除美国“以以色列为军事支撑、以沙特阿拉伯为经济支撑”的中东格局,将不成问题,如果“以色列没能解除核武装”,或者证明“以色列有的确拥有核武装”,那么,在沙特阿拉伯所说的“说不清楚的戏剧性局面”下,可能突然、迅速实现核武装的“中东地方王”,在“国际社会”的策应下,强行打通“第三条通道”,在力量上也不成问题。

  无他,黔驴技穷耳!

  值得强调的是,就中国的角度考虑问题,就在欧美叙利亚问题、盯着中国海上运输线之乱、瞄着南亚破局、摆出一副就要选择之姿态的同时,中国也在南海方向,盯着叙利亚问题、瞄着伊核问题、也摆出了一副随时准备断然反击的姿态。
  毫无疑问,一旦中东、甚至非洲大陆因叙利亚之乱这个止损点被有效击穿而全面失控,那么,中国海上运输线之乱、甚至东亚海上运输线之乱将不可避免,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必然加速对南海油气资源、特别是航路资源的控制,而东亚经济相当部分也将更加依靠有能力进行最低限度内循环的中国经济,比如泰国、日本,甚至澳大利亚,越南等、从而不得不更加靠向中国。

  在这种情况下,在“中国海上运输线”由乱至稳之前,起码在“中国南海”、甚至整个西太平洋,如果中国进行反击,就没有谁的海上运输线、特别是“商品供应量”会是稳定的。在这个问题上,特别是严重依赖“东亚实体经济”、自已又难以承受“高成本经济运行”的“美国经济”,要特别注意了!

至于办法,相对那种“批发海盗”的“下三流”的手段而言,高尚得多、文明得多、简单得多的办法有的是,比如,在中国南海的航路上,依托中国大陆这只“最为稳固的航空母舰”,大面积地、有针对性地、“搜捕”海盗就可以了。不就是将“东亚输美商品”的“成本”给“推得高高”的吗?事实上,美国人想玩的欧亚、或者东亚海上运输线之乱,、甚至中国海上运输线之乱,就能直接做到这一点,“美国经济”就没有想过吗?在东方评论员看来,想肯定是想过的,之所以想过了还摆出一副“我就是要这样玩”的小样儿,一如中国一句名方言:无他,黔驴技穷耳!可谓是打又打不赢(F22无限期停飞),骗又骗不了(中美G2共管地球、甚至中美共管西太平洋,直到今天都堆在奥巴马的办公室里)!

  南海问题的作战原则置沈阳、长春的敌人于不顾,直接拿下锦州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想提前“暗示”一点,那就是:“南海”方面玩到现在,原想用“中美共管西太平洋修订版(G2)”来“忽悠中国”的华盛顿,似乎终于看明白了:如果就这样玩下去,最终的结果就会是这样的:北京“通过”打服越南、解决南海,不仅可以确保“最低限度经济内循环”的这一前提条件,更加重要的是,还可以借此“间接、但却可能实质性地”一举解决台湾问题、甚至韩国与日本问题。

  至于如果理解?限于篇幅与时间,我们将在下周一的点评中进行展开。在这里,先请大家不妨先思考一下。

  不过,作为一个思考方向,我们可以强调一点,那就是:其“解决思路”一如毛泽东主席当年规划辽沈战役时、所强调的作战原则:“置沈阳与长春的敌人于不顾,直接拿下锦州”,从而彻底拿下“东北(今天,这里是南海、甚至东亚)”、甚至整个解放战争的战略主动权。
  因此,根据我们的观察,提出“中美共管西太平洋模式”的美国人,在目睹“中国示强南海”的“后续发展(尽管美国不得不出来支持越南、直至谴责中国,但无奈越南最终示弱)”之后,有可能已经开始“后悔”!这从美国媒体又开始呼吁“中美共同领导世界”的声音中,是可以听出点儿什么的。   显然,至少在理论上,中国是可以通过先解决南海问题,再回头促进东亚整合的。
  ●“本拉登版维基解密正式广播的日子就要快到了

  显然,美国人的“黔驴技穷”并不始于现在,最早显现,就是亚丁湾的海盗问题。而到了所谓“美国通过秘密军事行动在巴基斯坦境内发现、并当场打死本拉登、搜到大量本拉登遗物”,更是彰显其“黔驴技穷”的一面。

  值得注意的是,直到现在,旨在“指鹿为马”的“本拉登版维基解密”还没有开始正式广播。但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其开播日子就要快到了。

  最近几个月,要特别警惕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的金融安全问题

  最后,我们仍然要强调的是,站在中国的角度看问题、真正要警惕的,仍然是南亚方向,是“巴基斯坦之乱”、特别是“印度之乱”的复杂局面!我们甚至不排除这样一种可能,美国人在中国南海、在叙利亚问题上摆出的“小样儿”,不过是“倒数第几次”的“声东击西”,其着眼点就是“第三种方式”的“南亚破局”!因此,最近几个月,要特别警惕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的金融安全问题。

  因为,在我们看来,一旦这两个方向出现金融动荡,或是“倒数第二、或者第一次”的“声东击西”。

  值得欢迎的是,当地时间6月29日,印度总理辛格表示,印媒不应过度炒作中印间的分歧;另外,他还首次承认“中国军事实力'远超’印度”。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如果有何事终于能“让”“什么都要与中国比一比”的印度人、特别是其领导人公开承认“与中国军事力量差距巨大”,这肯定是“发生了特别严重的事情、或者看到了什么巨大危险”!

  我们也认为,有这两个态度就好。这说明,至少直到今天为止,面对继续攀升中的通货膨胀率,以及一再调高的资金利率,“印度经济”至少已开始理智地提醒“方方面面”:即便出现“印度之乱”、由于实力上的巨大差距,恐怕也不会出现“中印上规模的军事冲突”、从而“为其所利用”的那一幕。 

 

美欧威胁出兵叙利亚

20111029 09:53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陈小茹

 

卡扎菲的死让利比亚执政当局得以宣布全国解放,然而,叙利亚的危机却突然迅速升温。24日,美国与叙利亚相继宣布召回本国大使,与此同时,美欧多名要员建议北约应当对叙利亚进行军事干预来保护平民。美叙之间外交对抗突然升级,令国际社会纷纷猜测卡扎菲死后,谁将会是美欧“战争之剑”的下一个目标?

美国持续施压双方互撤大使

随着利比亚大局已定,各方焦点开始转向局势仍在恶化的叙利亚。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马克·托纳24日宣布召回美国驻叙利亚大使罗伯特·福特,原因是福特受到“可信的安全威胁”。美国驻叙利亚使馆一名外交官随后证实福特23日已离开大马士革返回华盛顿。

福特今年1月出任美国驻叙利亚大使,成为自2005年来美国派往叙利亚的首任大使级官员。今年3月叙利亚爆发反政府示威活动以来,福特频频与叙反对派高层会面,叙利亚官方多次指责他“干涉叙利亚内政”。

今年7月,在未经叙外交部允许的情况下,福特和法国驻叙利亚大使埃里克·舍瓦利耶前往哈马市与反对派接触,招致叙总统巴沙尔支持者的攻击。9月29日,福特在会晤反对派组织叙利亚全国民主变革力量民族协调机构总协调员哈桑·阿卜杜-阿济姆前,叙利亚民众向他投掷鸡蛋和西红柿。本月21日,福特前往大马士革米丹区哈桑清真寺附近时再遭抗议。

美国国务院24日称,为了福特本人的安全,决定将其召回华盛顿,并呼吁叙利亚停止对他的“诽谤活动”。尽管美国方面称现阶段没有驱逐叙利亚驻美大使的打算,但叙利亚24日决定召回驻美国大使伊马德·穆斯塔法,以便就叙美关系进行磋商。

有政治观察人士指出,美国政府似乎正在叙利亚复制利比亚干预模式。今年2月,利比亚国内动荡后,美国同样以大使“个人安全遭威胁”为由召回美驻利大使,随后分期分批撤出外交人员及侨民,紧接着便开始对利实施军事打击行动。

美欧威胁出兵叙利亚

卡扎菲死后,腾出手来的美欧会否“乘胜追击”军事干预叙利亚?叙利亚会否成为北约战机之下的又一个“利比亚”?23日,美国参议院议员麦凯恩在约旦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阿拉伯特别会议上直截了当地说:“利比亚的军事行动现在已经接近尾声,我们的关注焦点应该转向叙利亚,考虑以切实的军事行动来保护叙利亚平民的生命。”不过,他没说明究竟是美国还是北约应在叙利亚拥有军事存在。

此外,在23日举行的欧盟峰会上,与会领导人也警告叙利亚说,只要阿萨德政权继续“镇压平民”,就将对叙“实施进一步的和更全面的制裁措施”。法国外交部长朱佩也表示,利比亚的军事行动已经结束,叙利亚将是下一个(目标),“一旦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相关决议,法国及其盟友将立即采取军事行动”。 

今年8月,美国前国家安全事务副顾问艾略特·阿卜拉姆斯曾撰文表示,对于西方而言,能够让阿萨德倒台的最大契机就是卡扎菲的倒台。一旦卡扎菲毙命,将对叙利亚起到“示范”作用。事实上,卡扎菲之死大大鼓舞了叙利亚反政府势力的士气,他们正在模仿之前的利比亚反对派,要求北约或美国像利比亚那样在叙利亚设立禁飞区。

直接武力介入的可能性很小

针对外界猜测卡扎菲之死为叙利亚“局势出现突破口”提供了可能性,美欧“战争之剑”或将指向叙利亚,多位国际问题专家表示,美国不会放弃对其动武的选择,但目前来看西方直接武力介入的可能性很小。

中国社科院中东问题专家殷罡表示,解决叙利亚问题的难度,与踏平苏尔特和处决卡扎菲不可同日而语。利比亚战争的影响是有限的,对周边国家和欧洲最多是难民问题,但“叙利亚如果挨打,极有可能会拿以色列出气,而以色列的报复又会使该地区陷入一场无法收拾的混战,对于叙利亚问题,西方肯定会更慎重一些”。

有分析人士指出,即便美国想要“乘胜追击”扩大战果,应该也不会在短时间内对叙动武。眼下,叙利亚局势尚不明朗,且明年是美国的大选年,现已进入比较实质性的阶段,奥巴马政府不会开无把握的战局。况且,战略收缩仍是美军目前的“主旋律”。

此外,从叙利亚本身来看,阿萨德政权继伊朗和黎巴嫩武装派别真主党后,又获得了海湾地区“什叶派新月带”(注:指海湾地区的什叶派政权或势力联合形成的强大势力,包括伊朗、伊拉克新兴什叶派、埃及的“穆斯林兄弟会”、黎巴嫩的“真主党”、巴勒斯坦的“哈马斯”和“杰哈德”等)的支持,也从某种程度下降低了西方武力介入的可能性。

中东问题专家殷罡分析说,一旦阿萨德政权被推翻,伊朗苦心营造多年的所谓“什叶派新月带”链条就会断裂,黎巴嫩真主党也会失去重要的战略纵深,地区局势就很可能大乱,甚至把伊朗和以色列都卷进来。而一旦叙利亚大乱,在库尔德问题上面临较大压力的邻国土耳其也将不得安宁。

叙利亚政府应回应人民合理诉求

25日,外交部发言人姜瑜在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敦促叙利亚政府关注其国内人民的合理诉求并遵守改革承诺。她说,中国希望叙利亚有关各方能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重,摒弃暴力,避免流血冲突。希望各方通过对话以和平方式解决分歧,化解矛盾。叙利亚政府应积极落实改革承诺,回应人民合理诉求。同时,有关各方都应该以建设性的态度积极参与和平进程。国际社会应该为缓和叙利亚局势、推动通过对话解决分歧、维护中东地区整体和平稳定发挥建设性作用。

姜瑜还透露,中国中东问题特使吴思科定于10月26日至30日访问叙利亚和埃及。

本报北京10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