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世界编程软件:TCP协议连接过程详解(FIN_WAIT_?TIME_WAIT?LAST_ACK)_fre...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7 22:44:24
TCP协议连接过程详解(FIN_WAIT_ TIME_WAIT LAST_ACK)
(2010-09-27 11:10:29)转载
标签:it
分类:通信协议
1、建立连接协议(三次握手)  (1)客户端发送一个带SYN标志的TCP报文到服务器。这是三次握手过程中的报文1.
(2)服务器端回应客户端的,这是三次握手中的第2个报文,这个报文同时带ACK标志和SYN标志。因此它表示对刚才客户端SYN报文的回应;同时又标志SYN给客户端,询问客户端是否准备好进行数据通讯。
(3) 客户必须再次回应服务段一个ACK报文,这是报文段3.
2、连接终止协议(四次握手)
由于TCP连接是全双工的,因此每个方向都必须单独进行关闭。这原则是当一方完成它的数据发送任务后就能发送一个FIN来终止这个方向的连接。收到一个 FIN只意味着这一方向上没有数据流动,一个TCP连接在收到一个FIN后仍能发送数据。首先进行关闭的一方将执行主动关闭,而另一方执行被动关闭。
(1) TCP客户端发送一个FIN,用来关闭客户到服务器的数据传送(报文段4)。
(2)服务器收到这个FIN,它发回一个ACK,确认序号为收到的序号加1(报文段5)。和SYN一样,一个FIN将占用一个序号。
(3) 服务器关闭客户端的连接,发送一个FIN给客户端(报文段6)。
(4) 客户段发回ACK报文确认,并将确认序号设置为收到序号加1(报文段7)。
CLOSED: 这个没什么好说的了,表示初始状态。
LISTEN: 这个也是非常容易理解的一个状态,表示服务器端的某个SOCKET处于监听状态,可以接受连接了。
SYN_RCVD:这个状态表示接受到了SYN报文,在正常情况下,这个状态是服务器端的SOCKET在建立TCP连接时的三次握手会话过程中的一个中间状态,很短暂,基本上用netstat你是很难看到这种状态的,除非你特意写了一个客户端测试程序,故意将三次TCP握手过程中最后一个ACK报文不予发送。因此这种状态时,当收到客户端的ACK报文后,它会进入到ESTABLISHED状态。
SYN_SENT:这个状态与SYN_RCVD遥想呼应,当客户端SOCKET执行CONNECT连接时,它首先发送SYN报文,因此也随即它会进入到了SYN_SENT状态,并等待服务端的发送三次握手中的第2个报文。SYN_SENT状态表示客户端已发送SYN报文。
ESTABLISHED:这个容易理解了,表示连接已经建立了。
FIN_WAIT_1:这个状态要好好解释一下,其实FIN_WAIT_1和FIN_WAIT_2状态的真正含义都是表示等待对方的FIN报文。而这两种状态的区别是:FIN_WAIT_1状态实际上是当SOCKET在ESTABLISHED状态时,它想主动关闭连接,向对方发送了FIN报文,此时该SOCKET即进入到FIN_WAIT_1状态。而当对方回应ACK报文后,则进入到FIN_WAIT_2状态,当然在实际的正常情况下,无论对方何种情况下,都应该马上回应ACK报文,所以FIN_WAIT_1状态一般是比较难见到的,而FIN_WAIT_2状态还有时常常可以用netstat看到。
FIN_WAIT_2:上面已经详细解释了这种状态,实际上FIN_WAIT_2状态下的SOCKET,表示半连接,也即有一方要求close连接,但另外还告诉对方,我暂时还有点数据需要传送给你,稍后再关闭连接。
TIME_WAIT:表示收到了对方的FIN报文,并发送出了ACK报文,就等2MSL后即可回到CLOSED可用状态了。如果FIN_WAIT_1状态下,收到了对方同时带FIN标志和ACK标志的报文时,可以直接进入到TIME_WAIT状态,而无须经过FIN_WAIT_2状态。
CLOSING:这种状态比较特殊,实际情况中应该是很少见,属于一种比较罕见的例外状态。正常情况下,当你发送FIN报文后,按理来说是应该先收到(或同时收到)对方的ACK报文,再收到对方的FIN报文。但是CLOSING状态表示你发送FIN报文后,并没有收到对方的ACK报文,反而却也收到了对方的FIN报文。什么情况下会出现此种情况呢?其实细想一下,也不难得出结论:那就是如果双方几乎在同时close一个SOCKET的话,那么就出现了双方同时发送FIN报文的情况,也即会出现CLOSING状态,表示双方都正在关闭SOCKET连接。
CLOSE_WAIT:这种状态的含义其实是表示在等待关闭。怎么理解呢?当对方close一个SOCKET后发送FIN报文给自己,你系统毫无疑问地会回应一个ACK报文给对方,此时则进入到CLOSE_WAIT状态。接下来呢,实际上你真正需要考虑的事情是察看你是否还有数据发送给对方,如果没有的话,那么你也就可以close这个SOCKET,发送FIN报文给对方,也即关闭连接。所以你在CLOSE_WAIT状态下,需要完成的事情是等待你去关闭连接。
事实上,ClOSE在关闭时应该注意正常关闭,让所有的发送都发送完数据,也可以在Close后面加上几个SEND(确保所有该发送的数据都被发送完),这就要求用户在收到CLOSE后仍然要进行接收,因此,ClOSE意指“我没有更多的数据要发送了”,并不代表“我不再发送任何数据了”。
LAST_ACK:这个状态还是比较容易好理解的,它是被动关闭一方在发送FIN报文后,最后等待对方的ACK报文。当收到ACK报文后,也即可以进入到CLOSED可用状态了。
TCP协议的TIMEWAIT状态有两个功能:
1)实现了连接的全双工关闭。
2)使得过时的重复报文段超时作废。
如果T/TCP连接的持续时间小于120秒(1倍的报文段最大生存时间MSL),那么TIMEWAIT
状态的保持时间只要8倍的重传超时,而不是240秒。而且,在前一次连接还处于TIMEWAIT
状态时,客户端就可以建立一个连接的新的替身,从而进一步截短了等待时间。我们说明了为
什么这么做是可行的,仅受限于T/TCP协议能支持的最大事务速率(大约每秒18000000次)。如
果T/TCP客户知道要与同一台服务器执行大量事务,那么它每次都可以使用同一个本地端口
号,从而可减少TIMEWAIT状态的控制块的数量。
TCP的TAO(TCP加速打开)测试使得T/TCP的客户-服务器程序可以跳过三次握手过程。
这是在服务器收到客户端的CC值大于服务器记录的该客户CC值时实现的。正是CC值的单调
递增性以及以下两点假定才确保了服务器能够断定客户端的SYN是新的,使T/TCP能够跳过
三次握手过程:
1)所有报文段都有一个有限的生存期限:MSL秒;
2)tcpccgen计数器的最大递增速率为:在2MSL秒内增加232-1。
在HTTP应用中,存在一个问题,SERVER由于某种原因关闭连接,如KEEPALIVE的超时,这样,作为主动关闭的SERVER一方就会进入 FIN_WAIT2状态,但TCP/IP协议栈有个问题,FIN_WAIT2状态是没有超时的(不象TIME_WAIT状态),所以如果CLIENT不关闭,这个FIN_WAIT_2状态将保持到系统重新启动,越来越多的FIN_WAIT_2状态会致使内核crash。 产生原因:
1。常连接并且当连接一直处于IDLE状态导致SERVER CLOSE时,CLIENT编程缺陷,没有向SERVER 发出FIN和ACK包
2。APACHE1.1和APACHE1.2增加了linger_close()函数,前面的帖子有介绍,这个函数可能引起了这个问题(为什么我也不清楚)
解决办法:
1。对FIN_WAIT_2状态增加超时机制,这个特性在协议里没有体现,但在一些OS中已经实现
如:LINUX、SOLARIS、FREEBSD、HP-UNIX、IRIX等
2。不要用linger_close()编译
3。用SO_LINGER代替,这个在某些系统中还能很好地处理
4。增加用于存储网络连接状态的内存mbuf,以防止内核crash
5。DISABLE KEEPA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