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夜线主持人笑场:我为什么不像“海归”?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2 01:36:25
我为什么不像“海归”?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特约撰稿人 吴迪
2007年3月22日 星期四


有以下这些社会身份:资深媒体人,外企高级经理,心理咨询师,专栏作家,电视节目嘉宾主持及策划,电视情景剧编剧,个个拿出来响当当。其实,我还有个很时髦的身份——海归。
别不信啊,我是如假包换的海归。本人1992年大学毕业,两个月后就去美国了,96年夏天回来的,十年的老海归了!我在美国休士顿呆了四年,那是美国第四大城市,靠石油发家,当年在中国没什么名气,如今因为姚明家喻户晓。我就读于休士顿大学,州立大学,不是名校,混了个商业管理的硕士,很多校友是火箭队的明星。
我到了外地,别人老说“你不像上海人”;我回国,别人老说“你不像海归”。我仔细检讨了一下,我为什么不像海归,原因如下:

 
 
跟我的同类相比,我从来不说“兄弟在美国的时候”,从来不怀念美国的青山绿水、先进的科技、严明的法律、超级的民主制度、宽大的住房、清新的空气…… 我说中文的时候从来不掺英文,诸如you know, so what, 到感叹词ooops, my God, 直到骂人的shit,fuck等等。某次,我参加了一个海归聚会,发现两个明明是上海人的家伙,在说英文!恍如到了英语角。 我从来不穿校名汗衫。当然你可以理解为我的学校不够大牌,爱穿这种衣服的大多是名校出来的。刚回国的海归有这爱好还可以理解,有些都跟我一样十年了,还爱穿着显摆。 我不喜欢参加欧美同学会,去过几次,无聊;不喜欢只有海归的聚会,无聊;不会见到海归就两眼放光,马上引为知己,还是因为无聊。 我不喜欢跟老外混,除非是工作需要。我懒得给他们当导游,懒得跟他们介绍五千年文明,懒得恭维他们懂得欣赏中国及中国女人,懒得跟他们说英文,我觉得既然你来中国混了,你应该说中文吧。 我不愿意假装我喜欢吃西餐。我在美国在家里也是自己做中国饭的,在外吃美国饭。回国后,偶尔吃西餐,只喜欢意大利餐。我会毫不羞耻地说:“我最喜欢茶餐厅。” 我没有英文名字。我在美国用的就是WU DI,美国人从来没有觉得不好叫,相比我那些越南泰国同学,我的名字太好叫了。怎么国内的外企人非要用个英文名字呢?而且,完全没有创意,一个公司八个DAVID,九个LILY。 跟我的同类相比,我的穿戴也不像海归,不穿名牌,不穿民族服装,也不穿老外样式的休闲装(比如棒球帽)。 我的爱好也不像海归,不喜欢健身房,不喜欢慢跑,不喜欢YOGA,也不喜欢高尔夫。不假装喜欢喝红酒,抽雪茄,听歌剧…… 跟我的同类相比,我对国内的空气污染无动于衷,人人都说上海的水有味道,我怎么就喝不出来? 我从来不称中国为“这个国家”。 我从来不会说“我在熙熙攘攘的伦敦希思罗机场想起邓小平”,虽然有段时间因为工作需要经常去那里。 最最重要的是,跟我的同类相比,我的收入明显不像是海归的收入,比他们少了个0,或者货币单位应该是美元。 还有,跟我的同类相比,我所在的行业很奇怪,传统媒体行业,不是网络,不是风投,自己也不是老板。一个打工族,中级干部。
唉,算了,我还是不要说我是海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