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多功能家具设计:十三.见到利益是该取的时候才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06:18:09

【原文】子问公叔文子1於公明贾2,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

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後言,人不厌其3言;乐然4後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後取,人不厌其取。”

子曰:“其然!岂5其然乎?”

【译文】孔子向公明贾问到公叔文子,说:“别人的话可信吗?听说他老先生不说话、不笑、见利不取是真的吗?”

公明贾回答说:“告诉你这个话的人太过分了!他老先生是该说话的时候才说,所以别人不讨厌他说话;该高兴的时候才笑,所以别人不讨厌他笑;见到利益是该取的时候才取,所以别人不讨厌他取。”

孔子说:“也许是如此吧。莫非也许就是如此吗?”

【说明】然而到底有没有“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的人呢?孔子听说卫国的公叔文子好象是这样的人,于是便问公明贾。公明贾认为别人的话言过其实了,他于是详细解说了公叔文子的言行。从公明贾的话中,我们看到公叔文子确实不错,不该说话的时候不说,不该高兴的时候不笑,最关键的是他见利思义,不该取的时候不取,该取的时候就理所当然地取为己有。这三点在我们平时生活中很难做到,我们都爱“好为人师”,总认为自己正确而别人有错,所以有时候不分地点环境场合地就要教训别人,不该说话时偏要表达出自己的意见,从而使事情更加复杂。还有就是我们的“幸灾乐祸”的心理,看见别人倒霉,忍不住总要哈哈大笑。有人发钱,有人送礼,总忍不住要收下;其实,别人发钱、送礼,总是有目的的,某个人突然间对你很好了,他总是有一定的企图,你就要想一想为什么,如果贪图小便宜而收下礼物,“取之”,你也就欠下了人情,而你总要回报才行。所以,公叔文子能够这样,使孔子不大敢相信。但这并不是说公叔文子是沽名钓誉,事实是不是如此,因为缺乏历史资料,姑且存疑。当然,如果公叔文子真是这样,我们所要学习的是他这个人,而且也是学习他的这种精神。

——————————————————

【注释】1.公叔文子:卫国大夫。名拔。卫献公之孙,谥号“文”,故称公叔文子。

2.公明贾:卫国人。姓公明,名贾。公叔文子的使臣。

3.其:《书·益稷》:“徯志以昭受上帝,天其申命有休。”《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其一旦将以不敬之民而驱之战。”《左传·隐公六年》:“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其陈桓公之谓乎!”《国语·晋语》:“其自桓叔以下。”这里用为也许、大概之意。

4.然:《诗·大雅·皇矣》:“帝谓文王,无然畔援!无然歆羡。”《诗·大雅·板》:“出话不然,为犹不远。”《荀子·劝学》:“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孟子》:“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玉篇·火部》:“然,如是也。”这里用为如此,这样,那样之意。

5.岂:《诗·郑风·褰裳》:“子不我思,岂无他人?”《战国策·燕策》将军岂有意乎。这里表示推测,用为莫非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