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黄的英文:记忆中的童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1:34:18
秋风阵阵,树叶儿片片黄。大雁行行,展翅向南方。大雁飞行时,常常排成“人”字或斜“一”字形。有人说这是雁群纪律严明的表现,其实,这是一些候鸟在长途迁飞时节省体力消耗的一种秘诀。 每当看见大雁南飞,我都会想起家乡流传的童谣:“雁鹅雁扯扁担。娘吃锅巴儿吃饭,老子回来啃罐罐。啃不动,得(摔)你妈个稀疤烂。“多么生动的亲情,好的都是儿女吃;多么有趣的诙懈,让人为做父亲者捧腹。又如当年的一首民谣:“四个兜的中山装,大米高粱吃得香,几户人家一个庄,走亲访友靠步量。”刻画了 50年代人们的生活,他们工作繁杂,没有怨言,生活清苦但没有牢骚。
  解放前民间流传着很多童谣,童谣反映出小农社会里老百姓们朴实的追求和愿望。比如,天下雨时,我们会在雨中边跳边唱:“老天爷,快下雨,保佑娃娃吃白米。白米甜,白米香,娃娃不得饿芒芒。“如果家有姑娘,小姑娘们会唱:”月儿光,月儿园。打发(出嫁)妹子双陪奁。夏布帐子花铺盖,择花枕头古老钱。“月亮月亮光光,芝麻芝麻香香,羞死麻大姐,气死幺姑娘,幺姑娘,不要哭,买个娃娃打鼓鼓,鼓鼓叫唤,买个灯盏,灯盏漏油,买个枕头,枕头开花,结个干妈。干媽足小,一足踩到个癩格宝(蟾蜍)。那时的游戏也简单,孩子们没有电视、没有电脑、没有玩具、更没有芭比娃娃或变形金刚。但农村孩子也有自已欢乐童年。那时候的小孩子虽然成长在艰苦的环境中,但田间地头、街头巷尾都成了他们的游乐园。当时的玩具有什么?玻璃珠、铁环、橡皮筋、弹弓、泥巴……都是孩子们无师自通的智慧结晶。玩法更是多种多样,男孩子爱弹玻璃珠、滚铁环,女孩们就跳绳、跳房子、踢毽子之外,我们捡三、五个鹅卵石放在身下,就可以和小伙伴玩蛇抱蛋。围着挞谷子的拌桶,几个人各站一方玩抢位子,而且边玩边喊:“王麻子,跑四方,不跑就是么姑娘。”排坐在阶沿上,又会玩点斗:“点点班班,足踏南山。南山告斗,一石(念旦,计量单位)二斗。烧酒常酒(米酒),吃了就走。七匹骡子八匹马,牵起鹦歌转回耍。一五一十,每人缩一只大花足。”最后一个字落在谁的足上,谁就要站起来表演一下。围着蚂蚁洞,小娃娃也会与蚂蚁来一番亲切的对话:“黄丝黄丝蚂蚂,请你出来吃嘎嘎(肉);黄丝黄丝娘娘,请你出来喝米汤。大官不来小官来,吹吹打打一路来。”又还有:斗虫虫,咬手手,虫儿虫儿飞喽!你卖胭脂我卖粉, 卖到成都廧了本, 你跳南河我跳井, 跳下去,冷的很, 爬起来,热得很, 还是去卖我的胭脂粉!
  在那物资匮乏的六、七十年代,孩子们对生活的追求十分突出,童谣也就随时代的变迁而演化出对物质的追求。“胡萝卜,蜜蜜甜,看倒看倒要过年。过年好耍,筷子拈嘎嘎。”“有钱的人,是不同,身上穿的灯草绒。手一老,金手表。足一提,华大呢。眼睛一眯,收音机。”这就是孩子们心中的有钱人,因为他们有三转一响(指当年的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和收音机)。
  而今,人已老矣,在走完人生旅程的最后时刻,我的心一直在过往的时空里徘徊。想把一份宁静的回忆、一缕温馨的真情带给我消失了的故乡,带给还在怀念故园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