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之巅峰强少秦宇:漫谈古代官场的“装聋作哑”现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2:18:27
  •                   漫谈古代官场的“装聋作哑”现象
                     
  •                                                            作者:[乡下客]
                          
  •                                                发表时间:2011-10-25 08:06:45
    [作者:用心沟通
    http://bbs.ifeng.com/viewthread.php?tid=11006156
    记得笔者初涉仕途之际,曾聆听过一位即将退休的老者教诲,他语重心长地告诫我,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确实是我们人生的基本原则,但仅此还远不够,除此之外,若想顺风顺水,还需悟出为人之巧、拥有看人之术,尤其是关键时刻需要善于“装聋作哑”等等。也许笔者生性愚笨,很长一个时期都没悟透这番话的真谛和精髓。

    随着阅历增加、经历丰富,如今或多或少已有点领会、有些感悟,但深知距离前辈的期望,差距甚大。所幸是自己不敢懈怠,尚有无事翻书、空闲思考之习惯,从书本和现实也能学到一点无法言传、不可身教的“常识”。

    近日,笔者在阅读宋史清史时,偶尔发现两个例子,很具典型,终于开始顿悟官场之人“装聋作哑”的“必要”。

    宋太祖赵匡胤为统治的利益,通过上演“杯酒释兵权”的好戏,解除了将他黄袍加身的石守信、王审琦、高怀德、张令铎等人的兵权。赵匡胤任命张琼担任殿前都虞侯这一重要军职,但仅过了两年,这位救过赵匡胤性命、性情耿直的都虞侯便遭人诬告,最后被迫在狱中自杀身亡。之后,这一要职由既没有战功也没救过皇帝性命的杨信顶替。

    杨信上任不久,就突发哑病,口不能言。好在杨信有个贴身家童能够准确“破译”杨信的哑语,每当杨信入朝上奏,或传令军中,只需杨信手掌比划几下,家童就能把杨信的意思准确表达出来,丝毫不影响杨信运转自如地掌控军队。于是赵匡胤更加信任杨信,不仅保留了杨信的官职,而且于翌年授予杨信节度使一职,后又将殿前司的高级职位也交给了他。但让人想不到的是,哑了11年的杨信竟然在临死的前一天奇迹般地“康复”了,向前来探望他的宋太宗赵光义(赵匡胤弟弟)声情并茂地表达了他深切感念两朝的知遇之恩。

    至此,时人才知道,原来杨信在装哑,为了避免其前任的覆辙而装哑。事实上,杨信“装”成功了,而且“装”来了荣华富贵,“装”来了大权在握,并得以善终。

    如果说宋朝的杨信装哑装得“精彩”,那么清代的王文韶装聋也装得“奇妙”。王文韶历经咸丰、同治、光绪三朝,在地方做过按察使、布政使、巡抚、总督,在朝廷做过尚书、大学士、军机大臣,官运亨通,显赫一时。据李伯元《南亭笔记》记载,王文韶一进入清廷权力中枢军机处后,就“耳聋愈甚”,一日,二大臣争执一事,相持不下。西太后问王文韶意见如何,他莞尔而笑,不做答复。西太后再三追问,他仍笑而不答。西太后说:“你怕得罪人?真是个琉璃蛋!”他仍笑如前。

    很显然,王文韶装聋意在躲事避风头,首鼠两端,谁也不得罪,以此来避免被同僚倾轧。但与杨信装哑不同的是,王文韶的装聋被人识破了,并因其圆滑模棱至极,被讥为“琉璃球”、“琉璃蛋”。但识破归识破,讥讽归讥讽,王文韶做官却做得八面玲珑、左右逢源、只升不降。

    杨信与王文韶的仕途“成功”,似乎可以说明一个浅显道理:在古代专制政体下,官员要保命保官保富贵,就得会装善装,要像杨信那样装哑、像王文韶那般装聋。否则,“棒打出头鸟”、“刀砍有功臣”,就不仅仅是传说了。故而,封建官场才形成蔚为壮观的“装”文化、“装”技巧、“装”艺术,譬如被视为官场“宝典”的“多磕头,少说话”即是一个生动的明证。

    如今,虽再不是“皇一统”时期,早不属“家天下”年代,但“装聋作哑”的旧官场遗风陋习尚难以彻底消除。因为,现实仍存在着产生此种现象的土壤:就官员素质看,无人敢道仕途中个个皆是“人中精英”;就政坛风气看,无人敢论官场里处处都为“宽松环境”。试想,在难尽如同人意的条件下,时常有人感叹“做官真累”……,也就丝毫不奇怪了。

    其实,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为官,不偷不抢,不藏不掖,勤勉工作,勤奋努力,勤俭办事,就能上对得起国家,中对得起职责,下对得起民众,又何必为虚名私利去装聋作哑、低三下四?要知道,往往在伪装的背后,不过是装腔作势、装模作样、装神弄鬼罢了。只有不再装、不再假,才能有真诚真心真情面对工作,面对民生!

    (作者:用心沟通 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