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裁老公花样多:云南省普洱市茶叶加工基地建设工作情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2:28:51

云南省普洱市茶叶加工基地建设工作情况

根据会议精神,现将市政府关于二十个重大项目和二十项重要工作专项督查调研中关于云南省普洱市茶叶加工基地建设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2005年12月15日,普洱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为第二批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茶叶加工基地,普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决心举全市之力把茶产业打造为第一支柱产业,着力打造“世界茶源、中国茶城、普洱茶都”大品牌。

一、茶叶加工基地建设基本情况

2007年,全市茶园面积已达287.4万亩,其中:现代茶园面积118.4万亩(新发展面积32.38万亩),增长39.8%;茶树林33万亩(新种植17.5万亩),古茶园18.2万亩,野生古茶群落117.8万亩。全市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达48.3万亩,占现代茶园面积的40.8%;采摘茶园面积68.8万亩,占全市现代茶园面积的58.1%,平均亩产79.5公斤。获证有机茶园1.7万亩,占全市现代茶园面积的1.4%;绿色食品茶园3.2万亩,占全市现代茶园面积的2.7%;无公害茶园7.6万亩,占全市现代茶园面积的6.4%。全市已形成澜沧、思茅、景东、景谷和江城五个茶叶主产区。全市有茶叶初制所1067个,茶叶精加工企业246户(其中,普洱茶加工企业196户),取得食品质量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企业(QS)187户,全市有名优茶品牌200多个。茶叶产量达5.47万吨,增长44%,其中:普洱茶2.5万吨,名优绿茶0.5万吨。茶叶总产值32.6亿元,增长%,其中:第一产业22.4亿元,第二产业7.5亿元,第三产业2.7亿元。茶产业覆盖全市10个县(区)、103个乡(镇)、960个村委会,涉茶农22.9万户、112.5万人,种茶农户户均收入9736.6元,人均收入1981.9元;上缴税收3786.8万元。茶产业已真正成为支撑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全市茶农已经享受到茶产业发展带来的巨大实惠。

2008年1-9月,全市茶园面积已达314.5万亩,其中:现代茶园面积122.9万亩(新发展面积4.5万亩),增长14%;茶树林55.6万亩(新种植22.6万亩),古茶园18.2万亩,野生古茶群落117.8万亩。全市无性系茶园面积54.6万亩,占全市现代茶园面积的44%;采摘茶园面积74.8万亩,占全市现代茶园面积的60.8%,平均亩产46公斤。获证有机茶园4.9万亩,占全市现代茶园面积的4%;绿色食品茶园4.5万亩,占全市现代茶园面积的3.7%;无公害茶园24.3万亩,占全市现代茶园面积的19.7%。全市有茶叶初制所1067个,茶叶精加工企业245户(其中,普洱茶加工企业195户)。茶叶产量达3.44万吨,去年同期持平,其中:普洱茶0.7万吨,名优绿茶0.33万吨;茶叶总产值9.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5.6亿元,第二产业2.7亿元,第三产业0.9亿元。涉茶农23万户、112.6万人,种茶农户户均收入2434.8元,人均收入497元。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普洱茶市场销售呈现持续低迷,鲜叶收购价格大幅度下滑,茶农采摘积极性,导致茶叶产量、产值及茶农收入下降。针对普洱茶原料市场启动迟缓的态势,经深入调查,认真对当前茶叶市场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采取调结构,强管理、拓市场等有力措施,加大绿茶生产量,确保茶产业稳定健康发展。

二、茶叶加工基地建设主要工作

(一)抓好全市优质茶园基地建设。

为实施“以茶名市,以茶富市,以茶兴市”战略,着力打造“世界茶源,中国茶城,普洱茶都”大品牌。在抓好管理全市原有的茶叶加工原料基地稳步发展的基础上,着重抓好优质茶园基地建设。一是为按时按质普洱市政府决定立项建设高标准优质茶园良种培育基地2000亩,由市茶办负责实施,引种了云茶1号、清水3号、普研1号和佛香系列等12个品种,今年已定植了806亩。二是努力完成“十一五”期间计划种植100万亩茶树林工程,为完成每年种植茶树林20万亩的任务,把今年的目标任务分解到县(区)茶办,加强对所需茶苗管护,加紧种植地块的落实。2008年已实施茶树林工程22.6万亩,其中示范样板2.2万亩;三是抓好优质茶叶加工原料基地建设。在稳定现有茶园面积的基础上,坚持不懈地抓好无公害、绿色食品和有机茶园基地建设,提高原料基地种植管理水平,提升产品质量,为茶产业的长期发展打好坚实基础。

(二)顺势而谋,调整产品结构。

2007年底,市茶办根据茶产业发展形势,多次召开会议对2008年茶产业发展提出相应对策,于2008年2月22日召开全市茶办、茶企业工作会议,会议认真分析目前存在的困难和将来的形势,鼓励企业要正确看待市场变化,坚信普洱茶市场前景光明,要求企业严把质量、苦练内功,在严酷的市场洗礼中求得更大发展。对各县(区)茶办和全市茶叶企业提出了“扩大名优绿茶(烘青茶)生产规模,减少普洱茶产量”的指导意见,由于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及时,从目前看,全市名优绿茶(烘青茶),虽然价格下跌,但市场销售顺畅,极大缓解了今年茶叶市场压力。

(三)培育龙头企业,为企业排忧解难

继续把云南龙生绿色产业有限公司、云南普洱茶(集团)有限公司等12户企业列为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协调有关部门在项目资金、技术力量、质量监管、市场开拓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今年2月26日,由政府牵头召开市茶办、银行、企业等多方会议,决定由银行向企业提供贷款,为企业收购原料、产品加工提供资金支持,同时上报省茶办给予龙头企业贷款贴息资金支持,以促进产品流通,增加市场活力,共同克服目前的困难。

(四)加强普洱茶科研,外协研究进展顺利。

市政府提出2008年为普洱茶科学元年,目前市政府、市茶办与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云南大学和云南农业大学合作对普洱茶进行系统功效、基因图谱、新工艺创新的研究,在上海开展了普洱茶体验活动,科学研究和体验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五)积极开拓市场,加大普洱茶宣传力度。

1、由市长沈培平、副市长盛军带队,市茶办、茶协成功组织我市茶叶企业参加第三届中国云南普洱茶国际博览交易会。由市长沈培平主编的《走进茶树王国》也在茶博会上首发,本书有近50万字、345张图片,可以说是一部融资料性、实用性和学术性于一体、图文并茂的精品著作。

2、市茶办、茶协周密安排,精心组织参加了上海茶博会、西安茶博会、澳门茶博会,在目前普洱茶市场销售低迷的情况下,以更加积极的姿态面对市场。

(六)借奥运契机打造普洱茶大品牌

2008年2月,北京奥组委批准我市举办“2008普洱走进奥运”活动,普洱茶作为“国礼茶”赠送各国元首、贵宾和运动员、裁判员,全世界同饮普洱茶。普洱市制作了3款国礼普洱茶赠送给了北京奥组委,捐赠仪式已于5月12日在北京奥组委举行,通过抓住奥运契机,使普洱茶一次性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七)成功承办“云南省茶叶加工工技术技能大赛”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市委、政府“以茶名市、以茶兴市、以茶富市”战略,着力打造“世界茶源、中国茶城、普洱茶都”,推进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我市2008年3月举办了“云南省茶叶加工工技术技能大赛普洱市选拔赛”,推选出绿茶、普洱茶加工能手参加了2008年5月由我市承办的“云南省茶叶加工工技术技能大赛”。通过比赛,引导和规范普洱茶加工技术规程,提高了茶叶加工技艺,增强了各地州之间的交流,促进了“和谐普洱”的发展。

三、当前茶产业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缺少“从土地到茶杯”的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标准,对种植环节中农药的使用难以进行有效监控,部分茶叶农残超标。加之企业带动原料基地能力不强,茶园基地普遍投入不足,茶农茶园分散,基地管理粗放,管理方式落后,缺乏有机茶、绿色食品和无公害茶园建设资金的扶持,产业化程度较低。

2.茶叶加工企业普遍弱、小、散,经济实力不强,工业化、规模化生产水平低,企业抗市场风险能力弱。

 3.茶叶市场培育滞后,普洱茶专业营销机构和人员匮乏,市场开拓力度不够。

4、普洱茶没有国家标准,普洱茶生产企业和产品多,叫得响的品牌极少,品牌影响力小,品牌缺失已成为普洱茶产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难以形成对茶产业的整体打造。

四、下一步工作措施

坚持打基础、苦练内功、提升质量、打造品牌、开拓市场、科学研究、系统开发、整合企业扶龙头、工艺创新特色产品、探索行业新机制”的总体思路,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加大各项工作的推进力度,促使茶产业健康有序发展。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1.继续加强领导,层层抓落实

(1)提高思想认识。不断提高茶产业发展重要性的认识,统一思想,形成合力,明确茶产业是普洱市产业发展中的一个永恒主题,不断加强和改进对茶产业的领导,把茶产业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增收的重点产业来抓。

(2)加强组织建设。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健全完善茶产业发展的工作机构,制定和落实茶产业发展优惠政策,不断加大茶产业投入,在各级政府的重视下,加大力度,狠抓落实,检查督促各项目标任务,真抓实干、苦练内功,打牢茶产业发展基础。

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全力支持茶产业发展

 (1)扶持标准化示范茶园和茶树林建设。按照市政府的要求扶持好茶树林种植,每年重点扶持2-3万亩茶树林样板;鼓励企业申报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标志及基地认证。

(2)扶持茶叶技术培训。组织实施国家绿茶标准,省、市“普洱茶”标准的培训,技术人员“绿色证书”培训,评茶员、制茶能手、茶园管理工等茶技培训。

3.采取科技措施,增大产业化科技含量

(1)基地建设的科技措施。一是解决茶园基地的管理机制,组建农民茶叶专业合作社,以产业联合的形式管理基地;二是确定茶园基地使用专用肥、专用药,通过农民茶叶专业合作合作社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和溯源制度,建立起完善的茶叶种植基地农药管理制度,实行农药统一采购、统一保管、统一使用,强化了原料的源头管理,把全市茶园基地建设为无公害、绿色、有机的生态基地;三是分别建设“普洱茶”基地、“名优绿茶”基地,并给予指导、管理和服务,加大茶农技术培训力度,从根本上降低农残,提高茶叶品质,提高茶农技术管理水平,促进茶叶基地管理规范化,为市场提供优质的“普洱茶”、“名优绿茶”原料;四是鼓励和支持企业和种植大户提高茶叶基地管理水平,积极推广茶园机械化,对取得有机茶、绿色食品、无公害茶叶基地认证的企业和种植户给予扶持、奖励。

(2)加工企业的科技措施。改善企业生产环境、改进企业生产设备、创新生产工艺、加大研究开发新产品,以打造“普洱茶”知名品牌为重点,开发高、中、低档的系列产品,以适应不同人群的需求。

(3)茶叶的科研措施。重点进行普洱茶发酵新工艺的研究、普洱茶现代加工工艺的研究、普洱茶功效的系统探索、普洱茶的基础性研究、普洱茶的储藏方法研究。开发以大叶茶为原料的六大茶类生产新工艺制定生产工艺及产品标准,强化新装备研发,不断延伸产业链。

4.逐步完善茶产业发展体系建设

(1)原料生产体系建设。加强种质资源研究,推广优良品种,在继续贯彻落实《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云南省普洱茶综合标准》及《普洱市云南大叶种晒青茶生产技术规程》的基础上,从原料的采摘、加工、产品等级等,认真修订《普洱市云南大叶种晒青茶生产技术规程》。

(2)加工技术体系建设。在继续贯彻落实《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云南省普洱茶综合标准》及《普洱市普洱茶加工技术规程》的基础上,认真修订《普洱市普洱茶加工技术规程》,制订《普洱市普洱茶地方标准》,促使加工环境、加工过程、产品包装、运输、贮存都能走入正规化,严格加工标准和产品质量标准,杜绝生产不合格产品。

(3)市场体系建设。鼓励支持茶企业做好《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宣传工作,广泛动员茶企业做好普洱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证明商标的申报和云南省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的申报工作;鼓励茶企业发挥主观能动性,走出去,以设立总经销(总代理)、专卖店、连锁店或合作经营、建立茶庄、茶馆等多种形式、多渠道占领国内茶叶市场,加快普洱茶在全国各大中城市的市场开拓步伐。

(4)文化体系建设。继续加大“世界茶源、中国茶城、普洱茶都”的宣传力度,弘扬茶文化,深入开展挖掘、整理茶文化工作,开展民族文化与茶文化的结合,随着茶产业的发展开发创新茶文化,打造普洱茶文化品牌;加强对普洱茶基础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工作,统一规范普洱茶的冲泡标准,打造普洱茶特有的茶艺品牌,组织茶艺队向社会大力推广普洱茶茶艺文化,展示普洱形象;加强普洱茶的原产地和地域品牌宣传,增强知识产权意识和品牌意识,尽快形成普洱名域、名茶、名牌。

5.加大培育龙头企业扶持力度,打造普洱知名品牌

(1)继续把云南龙生绿色产业有限公司、云南普洱茶(集团)有限公司、普洱市永年茶业有限公司·普洱茶厂、澜沧柏联普洱茶庄园有限公司、江城牛洛河茶业有限公司、普洱市王霞普洱茶业有限公司、澜沧古茶有限公司、普洱银生茶业有限公司、景谷白龙茶业有限公司、普洱茶王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普洱市盛世普洱茶业有限公司、普洱市古普洱茶业有限公司12户企业列为市级龙头企业重点扶持,同时打造12家企业品牌。

(2)茶叶龙头企业带头,中小茶企业、茶农参与,建立原料基地联合体,拟定指导企业整合工作意见。从源头上把好普洱茶原料关、加工关,生产安全、健康、纯正地道的普洱茶、名优绿茶,提升中心原产地普洱市普洱茶的市场声誉。

(3)引导和支持龙头企业以兼并、控股、联合等多种形式与中、小茶企业牵手,开展多方面的合作。

6、制定古茶资源保护和管理办法

为保护好古茶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应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要重点保护好野生古茶树群落面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保护意识,严禁采摘、销售野生古茶,对违法行为坚决打击。二是要加强对栽培型古茶园的管理,制订科学管理、合理利用的办法措施。三是要依托古茶资源开发旅游等关联产业,使茶产业向其他领域延伸。四是年内起草出台《普洱市古茶资源保护办法(试行)》。

7.整顿规范茶叶农资市场,加强茶叶市场监管力度

(1)完善市场监管体制。由市县两级茶办牵头,联合农业、经贸、工商、质检、卫生等部门,抽调有执法资格的精干业务人员组成长期兼职的茶叶市场“联合法执大队”,同时成立由茶叶专家组成的“普洱茶权威鉴定机构”,实施长期有效的茶叶市场监管机制。

(2)规范茶叶农资市场、加大监管力度。与农业部门联合,充分发挥农业执法力度,规范茶叶农资市场,加大农资市场监管,打击制假、售假、贩假农资行为,推行茶叶专用农资专营店。

(3)加强茶叶市场监管。“联合执法大队”要定期、不定期对全市茶基地、茶企业、交易市场、茶馆、茶室、茶店等进行检查,坚决打击用非普洱茶原料制售普洱茶的行为。

8.加大宣传和招商引资力度,加强品牌打造和市场开拓

(1)在市委、政府的领导下,办好第九届中国普洱茶节,参加第四届中国云南茶叶博览交易会。鼓励企业走出去开拓市场,巩固北京、广州市场,扩大东南沿海、东北、西北市场,拓展东南亚、欧洲等国际市场。

(2)继续扩大招商引资的工作力度。重点是加大茶叶和咖啡等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的招商引资力度,把茶叶和咖啡的深加工工艺、新产品开发、产品市场开发的招商放在首位。

五、2009年申报项目

1、云南大叶茶产业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建设。开发以大叶茶为原料,除红茶以外的五大茶类生产新工艺制定生产工艺及产品标准,强化普洱茶加工新工艺,新装备研发,不断延伸产业链,把握国内外茶业市场需求变化,为云南产业加工企业根据市场变化调整产品结构提供工艺技术支撑,形成云南大叶茶在全国茶产业发展中的增长点。

2、茶叶加工原料基地科学标准化管理工程。给予转换茶园和茶叶科技培训资金扶持;按有机茶、无公害、绿色食品的生态基地建设标准,加快常规茶园转换;建立“从土地到茶杯”的全方位、全过程的与国际接轨的茶叶质量标准,实施茶叶中残留物质监控计划;加强对农药使用的综合管理,研制开发低毒高效的替代品,大力推广生物防治技术。

3、普洱茶新工艺研究试验。普洱茶厂的生产很适合云南茶区分散、交通不便的现状,加工工艺分为两段,先将鲜茶叶制成晒青毛茶,再经过后发酵加工形成普洱茶。传统普洱茶制作工艺对品质稳定性和产品标准物含量控制的不确定因素太多,普洱茶新工艺研究,首先要解决的是云南茶叶生产主要是夏秋季,而雨季如何加工大量的晒青毛茶;其次要搞清普洱茶后发酵机制及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开发适合机械化生产的新工艺技术;其次在大幅度增加成本的前提下,开发普洱茶全程流水线生产,阶段连续化的生产设备和装备。

普洱市人民政府茶产业发展办公室

                   二〇〇八年十一月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