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恶魔猎人进行:时文短评专题复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2 07:37:12

时文短评专题复习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09、10年高考新增题型——时文短评的特点与类型;
  2、把握概括与短评的一般要求。
能力目标:
  1、掌握一句话概括的主要写法与答题规范;
  2、掌握短评的主要写法与答题规范。
【教学重、难点】
掌握短评的主要写法与答题步骤。
【教学过程】
 一、课件投影:
  时文:时效性比较强的网络、报刊文摘。(捕捉社会热点)
  短评:“短”是指它篇幅短小,“评”评说,文体上属于议论文的范畴。

 二、介绍09、10年高考对时文短评的要求及其题型
    这道题是09年1月份的省质检才出现的新题型,它的题型设置一般是:
    提供两则简短时文。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准确捕捉基本信息;
  (2)对材料所阐述的内容(现象、观点)有何看法?请阐述。——做出自己的评判。
  今天我们主要就是针对这两种题型来学习时文短评主要的写法和答题规范。现在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道题——一句话概括。

   三、一句话概括
  1、师生一起做示例:
    材料一 中国科技大学计算机系的贫困生小方在入学的第二个月,意外发现自己的就餐卡上多了一笔钱。原来,科大采用“校园一卡通”网络技术,对学生的就餐情况进行监控,若学生在食堂月均用餐60次以上,消费总额却在150元以下者,则无需申请,其就餐卡上就会多出一笔由学校“隐形”提供的补助。
    材料二 “这房子能住吗?”“饭能吃吗?”2月10日,30多名小学生寒假期间在老师的带领下慰问贫困生,当他们走进一名叫关鹤琳的学生家时,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现场捐助770余元的爱心款能解决关鹤琳半个学期的费用,但是参观式的慰问却让关鹤琳很受伤。
  问题: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
  (1)、请大家拿出红笔,先通读材料,后画出材料的关键词语与关键句子,共同点与不同点。最后整理归纳出一句话。

    关键词:材料一:贫困生、补助、“隐形”提供
  材料二:贫困生、捐助、参观式的慰问
  共同点:陈述对象都是贫困学生的扶助
  不同点:材料一:“隐形”提供补助
  材料二:参观式的慰问
  (2)、概括答案:对贫困学生的扶助存在不同的观念和做法
  2、强调:
  (1)概括要注意整体性原则,概括出来的内容要涵盖整体,避免过窄或过宽的错误。
  (2)概括材料必须是一个句子,而且要用陈述句。
  区别句子与短语:
  例如:对贫困学生的扶助存在的不同观念和做法
        对贫困学生的扶助存在不同的观念和做法
     (3)概括的句子不需要加入自己的主观评价,只需客观概括材料事实即可。
3、概括两则材料的关系   这两则材料陈述对象相同,都是讲对贫困学生的扶助,但方法不同,所以我们说它们是相对型的材料关系,概括时要着眼于他们的不同点。
4、练习:
材料一:一天,甲乙相逢,甲说:“你很靓很精神,一定做俯卧撑了,又腰肌挺好,比猪坚强多了。是股奴,还是车奴、房奴?打酱油吗?”乙回答道:“我什么奴也不是,也不打酱油。——你说的什么乱七八糟的,我听不明白。”
材料二:调查发现,经常使“顶”“囧”“雷”“粉丝”等网络语言的人群中,20岁以上的超过90%,30岁以上的也达到了37.66%。
 问题: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3分)

      参考答案:网络语言“疾风扑面”。(网络语言悄然兴起/网络语言成为时尚。)(3分)
    这两则材料与上一题不同,陈述对象相同,内容是互为补充的。所以我们说它们是互补型的材料关系,概括时要着眼于相同点。
  5、总结:
  A、如何概括材料:
    抽出新闻材料五要素(时,地,人或物,事,因,果)中的核心二要素人或物及事展开信息重组,形成“何人或物做何事”的概括模式。“重组”方式依材料则数、性质而定:单则的直接进行;两则及以上的,按材料“似”或“异” 的组合展开同或异向合并。
  B、概括材料主要信息的答题思路:
  第一步: 通读材料
  第二步:分析关系(相对型、互补型)
  第三步:提炼筛选(异同点)
  第四步:整合表达
四、短  评
    1、师生一起做示例:
  见前面的材料(略)
    针对上面的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简要分析。(100字左右,至少两个理由) (7分)
  提示:(1)短评的主要写法有:
  A、从正面肯定。
  简明扼要亮出观点。再用简单论据进行论证。
  B、从反面否定。
  简明扼要亮出观点。可以直接反驳错误的见解,也可以间接反驳错误的见解。
  C、可以采用多分法进行分析,既肯定正面,又否定反面。要注意不要自相矛盾。
  (2)时文短评的答题步骤
  1、亮观点(旗帜鲜明) 2、讲道理(两点为宜)
  3、总述(或重申观点或提出建议)
 (3)评说的对象可以从捐助者或贫困生两个角度。

  答案示例
  ①资助贫困生要顾及他们的自尊心。(从“施事”角度总说作肯定观)如果在给贫困生资助的同时却在客观上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那么,这样的资助会给其内心留下阴影。(从事件结果角度分说理由)科大的做法不仅是一种关爱,更体现了一份尊重(从事件做法角度回应总说再作肯定观)。
 答案示例
  ②贫困生接受资助应有平常心。(从“受事”角度总说作肯定观)经济上的贫穷并不等于地位的低贱。再说,他人对你的资助是出于真诚的。(从事件起因做法角度分说理由)对此不应有自卑心理(回应总说再作肯定观)。

 2、练习:
  材料一:一天,甲乙相逢,甲说:“你很靓很精神,一定做俯卧撑了,又腰肌挺好,比猪坚强多了。是股奴,还是车奴、房奴?打酱油吗?”乙回答道:“我什么奴也不是,也不打酱油。--你说的什么乱七八糟的,我听不明白。”
  材料二:调查发现,经常使“顶”“囧”“雷”“粉丝”等网络语言的人群中,20岁以上的超过90%,30岁以上的也达到了37.66%。
 问题:你对网络语言的使用有何看法?请简述。(7分)

  参考答案:
  ①使用网络语言无可非议。网络新词语增强了汉语的表现力,丰富了汉语词汇。如果往前看的话,我们会发现,一些曾经陌生的网络语言现在已经非常熟悉,如“下载” “链接”“复制”等等,早已被我们接受。
 ②我不赞成使用网络语言。网络语言规范性差。它是对传统语言的破坏、颠覆,汉语的纯洁性也会因之受到影响。

    3、总结:
  注意几个禁忌问题:
 (1)没有观点或者观点含糊其辞。
 (2)大量转引原材料,没有分析,说理不透。
 (3)条理不清,语无伦次。
 (4)字数严重超标。
 (5)观点偏激,强词夺理,令人无法接受。
五、课堂演练
    阅读以下两则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10分)
      材料一:为规范学生的仪容仪表,一学校不允许学生留长发,老师甚至校长在门口站岗,一发现不规范的,就用剪刀剪掉,一时间不少学生为飘落的头发伤心至泣;佛山一所中学要求女生不得留长发,否则不得进学校。
    材料二:厦门某学校在全校集会时,校长发布新规——凡是期末各科成绩进入年段前20名的学生都允许漂染头发。全校哗然的同时,染发的学生都乖乖地“返彩归黑”。因为成绩好的学生不会漂染头发,而他们也禁不起舆论压力。因为同学看到了会说,“几日不见,学业大长,进入年段前20名,可喜可贺啊!”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3分)
  (2)你对学生染发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7分)


  (1)答案示例:规范学生的仪容仪表,不同学校有不同做法。
 (2)答案示例1:中小学生染发存在很多不好的问题。①因为染发剂是化学用品,对身体发育可能会有负面影响。 ②且有些学生因为过分追求打扮、穿着,而产生攀比心理,增加心理压力,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所以,中学生不要染发。
 答案示例2:学生染发是时代潮流发展带来的结果。 ①染发的学生不一定都是问题学生,学生染发只是“求异”心理起作用,只是想体现自己的个性而已。 ②染发只是学生爱美心理在作祟,是可以理解的。所以中学生染发并不是需要一味制止的。

六、强调:写作中有几点须注意
  1、先吃准现象;
  2、注意报道者对新闻现象的评价有褒有贬,这给观点提炼暗示正反等方向。不过,仍应“开放性”地牢固树立正、反、正反结合等多向酝酿观点的写作意识。
  3、以直接亮出观点的总―分、总—分―总两种结构为宜。
  4、结构以直接亮出观点的总―分、总—分―总两种结构为宜。语法层次是因果关系。
    亮出观点应旗帜鲜明,决不含糊。可“开放性”地作肯定观、否定观、肯定否定兼及的辨证观;应单刀直入,一针见血,不能有废话和太多的曲折。在分说部分,强调富有逻辑自圆其说地说理,不作事例列举;强调发散思维,联系事件的起因、结果、做法等对事理多从横向及纵深“探究性”地挖掘,铺排语法层次以句群和复句中的并列、递进等关系为主。

七、复习建议:
  1、多关注
  2、多思考
  3、多训练
八、推荐——常常看看
  新闻节目:《焦点访谈》、《今日关注》、《今日说法》等;
  报刊 :《杂文报》、《杂文选刊》、《讽刺与幽默》等;
九 、实战演练
  一、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俄新社报道,塔吉克斯坦3月10日推出了一个措施:所有中小学师生今后在学校禁用手机,目的在于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材料二 一位中学教师在他的博客中写道:我在上课时总是把手机调到静音状态,不接电话也不打电话,没课时还真离不开手机;家长为学生配手机,是为了方便联系。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3分)
  
    (2)你对上述材料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7分)

  参考答案:
  (1) 对中小学校园里使用手机有不同看(做)法。
  (2)示例一:用行政手段禁止在校园内使用手机的决定太过僵化。(观点)有违资讯时代人们及时沟通、及时获取信息的需要,只要能够协调好学习工作与资讯沟通的关系,(分析)手机进校园也不是不可以的。(总述)
  示例二、中小学校园内不应该使用手机。(观点)校园内师生因为工作学习的特性,对资讯获取的及时性要求并不太高。随身带着手机进入校园,会让师生在工作学习中分心,降低工作学习效率。(分析)所以校园内应该明令禁止使用手机。(总述)

  二、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近年来,清明节祭奠亲友,一些地方从烧冥钞、纸人、纸马,发展到烧纸电视机、纸数码相机,甚至烧纸汽车、纸别墅……
  材料二:今年清明节前,某市首个在线祭祀网站开通。清明节时,许多市民纷纷登录该网站,上传纪念图片,发布纪念文章,祭奠逝去的亲友,表达哀思。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3分)
  
    (2)你对上述现象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7分)

  (1)答案示例:清明节祭奠亲友的方式发生了变化。(或,清明节祭奠亲友的方式体现了不同的观念。)
 (2)答案示例:赞同网祭,摒弃陋习。通过网站祭奠已逝的亲友,既便于表达哀思,又省时省力,减少环境污染,值得提倡。对于烧冥钞、纸汽车、纸别墅等陋习,则要加以正面引导。
  (可侧重某一方面阐述,其他观点言之成理亦可。)

  三、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后面题目。(10分)
  材料一:以下是某中学老师推荐给学生的部分书目:《繁星?春水》《爱的教育》《伊索寓言》《童年》《宗璞散文》《论语》《莫泊桑短篇小说选》《西游记》《丰子恺散文集》《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老人与海》《刘墉作品选》。
  材料二:以下是最受中学生喜欢的部分书目:《哈利?波特》《小王子》《伊索寓言》《谁动了我的奶酪》《神雕侠侣》《花季雨季》《男生贾里》《流星花园》《麦田里的守望者》《草样年华》《幻城》《西游记》……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所反映的现象。(不超过25字)(3分)
  
    (2)你对上述材料所涉及的问题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7分)

     (1)答案示例:中学老师推荐的书目和中学生喜欢的存在较大差异。
  (2)答案示例1:作为知识和文化的传播者,老师有责任引导学生走进经典,让学生通过阅读经典,陶冶情操,磨砺意志,传承文化;但老师在推荐书目的时候也要注意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实际需求。
  答案示例2:中学生有权选择自己的阅读书目,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多读一些书;但只凭兴趣爱好阅读,不利全面发展,所以在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之外,还要扩大阅读面,加强对经典的阅读。

   四、阅读以下两则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10分)
    材料一  中国科技大学计算机系的贫困生小方在入学的第二个月,意外发现自己的就餐卡上多了一笔钱。原来,科大采用“校园一卡通”网络技术,对学生的就餐情况进行监控,若学生在食堂月均用餐60次以上,消费总额却在150元以下者,则无需申请,其就餐卡上就会多出一笔由学校“隐形”提供的补助。
    材料二  “这房子能住吗?”“饭能吃吗?”2月10日,30多名小学生寒假期间在老师的带领下慰问贫困生,当他们走进一名叫关鹤琳的学生家时,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现场捐助的770余元的爱心款能解决关鹤琳半个学期的费用,但是参观式的慰问却让关鹤琳很受伤。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两则材料所说的现象。(3分)
    (2)针对上面的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简要分析。  (7分)

  参考答案:
  (1)对贫困学生的扶助存在不同的观念和做法。
  (2)答案示例1:对贫困学生的扶助要考虑到照顾学生的自尊心。如果在给贫困学生物质帮助的同时却在客观上伤害了贫困学生的自尊心,这样的扶助会给贫困学生的内心留下阴影。科大的做法不仅是一种关爱,更体现了一份尊重。
    答案示例2:贫困学生应有平常心。作为受助学生,经济上的贫穷并不等于地位的低贱,面对他人善意的关怀与捐助,应有一颗平常心,坦然地接受,而不应有自卑心理。

    五、阅读下列文字,回答相关问题(10分)
    材料一:今天上午,记者对城区月饼销售市场进行了一次暗访,发现每家月饼摊位都可以将便宜月饼包装成高档月饼。从1块5一个的纸盒到120块的金盒,看起来漂亮极了,花花绿绿的盒子,再加上杂七杂八的月饼,豪华、精装、贵族的大礼盒就形成了。而且买散装月饼的顾客很少,购买精美包装的月饼礼盒的顾客居多。大家普遍认为,中秋送礼,月饼当家,有送领导的,有送客户的,有送长辈的,有送朋友的,这月饼值不了几个钱,但是遇到个好盒子,多有派头啊,看起来很有面子,拿得出手。
   材料二:近日听到有一位女士拿上两个月饼盒去废品回收店,对老板说:“我这两个每盒500元的月饼,内里每盒只八个月饼,那么这月饼盒总要值点钱吧?”谁知老板只是摇头,说:“分文不值!”结果拒收。因为目前对非单一材质的月饼盒无法分离,所以回收店对非纸质的月饼盒不回收。该女士感叹:如此高档的包装实在是太浪费了。
    有关专家分析,目前市场上100—150元的月饼礼盒最为畅销,这些礼盒大部分使用精美的纸盒包装,吃完月饼之后,这些精美的纸盒就只能进废品回收店了。专家建议有关市场管理部门,“封杀”因包装精美而价格逾百元的月饼。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  (3分)
  (2)你对上述现象有何看法?请简要回答。(7分)

   (1)人们对月饼的精美包装持不同看法。
   (2)我不赞同对月饼进行过度精美的包装。
    ①月饼包装盒基本上是用纸张或木材等原料做成的,精美的包装盒还需多种印染材料和繁琐的制作工艺,如果大家都选择精美的包装盒,那么将耗费大量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所以我不赞同对月饼进行精美的包装。
    ②这些精美的包装盒有些虽能回收,便也需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才能再利用。而那些无法回收再利用的包装盒只能成为生活垃圾,这必然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所以我不赞同对月饼进行精美的包装。
   (2)我赞同对月饼进行精美的包装。
    ①中秋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月饼是这个节日的象征和符号,富有传统特色的图案、缤纷的色彩、各异的造型,这些精美的包装使月饼犹如春节时的烟花、鞭炮一样,能营造出更浓郁的节日气氛。所以,我赞同对月饼进行精美的包装。
    ②中秋走亲访友送月饼是中国的老传统,“人靠衣装,马靠鞍”, 很普通的月饼,配上精美的包装,就显得美观大方,送礼的人有面子,收礼的人也会觉得自己受到尊重。许多公司还借送月饼与客户联络感情,简陋包装的月饼显然有损公司形象。所以,我赞同对月饼进行精美的包装。

   六、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l0分)
      河南安阳的“曹操墓”正被炒作,四川的彭山县莲花村村民又开始联名上书四川省文物局和国家文物局,请求对莲花坝皇墓进行勘测、挖掘,期望能确认该墓为“刘备墓”。
      这无疑又是一颗“社会新闻”类的重磅炸弹。尽管所谓的彭山“刘备墓”目前存在的疑问很大,但这并不影响一些人神往和计划的经济“前景”:慕名而来的游客,规划的景区,村民们摩拳擦掌的“农家乐”。地下的坟墓,分明已演变成了很多人眼中的“金矿”。
      “考古界不会主动去找刘备墓、孙权墓,希望大家不要把‘考古’和‘挖宝’混淆起来。”面对蔚然成风的 “皇坟热”,一名考古专家痛心地表示。他说,搞考古的人都反对挖墓,现在发掘的很多古墓都是因为基建或者被盗的情况下进行的抢救性挖掘。
    (1)用一句话概括上述材料的内容。(3分)
    (2)针对时下的这股“皇坟热”,谈谈你的观点态度和理由。(7分)

   (1)“皇坟热”有人欢喜有人忧(村民和专家对挖“皇坟”的态度不一)。
   (2)我反对继续挖皇墓。①因为目前我国乃至国际对出土的文物保护措施有限,许多珍贵的文物可能因无法保护在空气中灰飞烟灭,让这些人类历史的瑰宝静静在地下长眠也许就是最好的选择。②和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相比,我们眼前的任何经济利益都只是暂时的,却可能对未来长远的文化遗产保护造成严重的伤害。③个人的“猎奇心理”应该服从于历史责任,“经济”的单一指针和“挖宝”心态下的鲁莽举动,将使我们无法对子孙交代。④文化遗产不属于某个地区、某个团体,而属于全人类,“挖宝”不应成为某个地区、某个团体发财致富的手段。
    (2)我赞同发掘皇墓。①因为皇墓的发掘可以带动一方经济和民生发展。皇墓一挖掘,就会引来慕名而来的游客,就会拉动当地的旅游业,并且“农家乐”之类的休闲旅游方式也可让村民有一笔可观的收入,旅游纪念品、当地特产的销售无疑会增加地方收入。②皇墓中的出土文物比一般陵墓的更具有考古价值,对研究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更有帮助。③并且现代科技水平日益提高,有更多更好保护文物的措施和方法。

   七、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10分)
    材料一:目前,许多学校大兴读书之风,积极营造书香氛围,引导学生走进经典名著。这本是教育回归人文的一大幸事,但当今学生阅读的大多是“导读”、“概要”、“速读”之类的"快餐式"作品。对此,专家认为,这是一种不健康的名著阅读方式,其结果只能是误人子弟。
    材料二:有识之士们早就对中小学生疏远经典名著感到痛心疾首,言谈中无法抑制对“浅阅读”的反感与痛斥。但是,凡存在的东西总有其合理的一面,中学生对经典的“浅阅读”也不例外。陶渊明就说过“好读书不求甚解”,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儿子的信中也写道:“我告诉你,很多东西,不必细读,浏览一下就行了。”
    ⑴一句话概括以上两则材料的内容。(3分)
    ⑵你对上述材料中讨论的话题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7分)

 (1)人们对中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现象看法不一。(3分)
  (2)对经典名著的“浅阅读”是中小学生的一种明智的选择。生活节奏愈来愈快,我们没有太多的时间字斟句酌。快速的"浅阅读"能使我们能尽早熟悉经典的概貌,并以此为基础根据自己的水平、兴趣、爱好加以选择,从而使我们经典阅读的成效更高;浅阅读还能使我们尽早了解经典的魅力;这些都能极大地提高我们对经典的兴趣。经典名著博大精深,对经典的浅阅读既适应我们的欣赏水平,还能为将来我们对经典由浅入深的阅读打好基础(7分)
    (反面观点,言之有理也可。)

  八、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记者发现,教师节前夕,有网络商家推出价值138888元的水晶碧玺等“天价礼物”。
      材料二:送花也成为不少花店老板的“主推”项目,如35000元的9999朵玫瑰等。“让全办公室的老师羡慕”——这是某鲜花商家在淘宝网上打出的口号,不过从记录和收藏来看,似乎无人问津。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3分)
(2)你对上述现象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7分)

 (1)教师节网上贵重礼物遇冷/教师节网上贵重礼物不受欢迎。
 (2)观点一:送自制礼物最合适。
  观点二:创意和温情是最好的礼物
 【示例】
 我认为送自制的礼物最合适。教师节是一个尊师重教的节日,送礼物表达对老师的敬意和感谢是应该的。礼物不在贵,在学生的心意。甚至一声“祝老师节日快乐”也是一份礼物。送礼的方式很多,应该选择最朴实的最有创意的。一件签满全班同学名字的T恤送给老师,老师会更高兴,因为这是最真诚的祝福。

   九、阅读下面一则材料,回答问题(10分)
      近日,全国首款以孔子以及《论语》为主题的福利彩票,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发行。这套名为“中华名人——孔子”的彩票,票面选取了三幅作于明清时期的孔子画像,将儒家经典著作《论语》中的名言警句用作奖符,对应不同级别的奖金。如一等奖奖符为“礼之用,和为贵”。中奖者可领取30万元的奖金,最低第八级能够拿10元奖金,奖符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孔子彩票发行一个星期以来,销售额已经超过200万元,表现好于其他同类别的即开型彩票。中心最初设计彩票的理念其实十分简单,希望在销售彩票募集公益金的同时宣传儒家文化,但不少人认为发行“孔子彩票”与弘扬儒家学说和孔子思想没有任何关联,这是借文化之名行敛财之举。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3分)
    (2)你对孔子彩票的发行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7分)

  (1)孔子彩票的发行引发热议。 (3分)
  (2)示例:我赞同孔子彩票的发行。首先有利于宣传儒家文化,在彩票上印孔子画像和《论语》中的名言警句,让更多的人了解孔子及其言论,甚至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孔子彩票借用文化主题的影响力来扩大福彩公益金的募集能力。在满足彩民购彩习理的同时,引导彩民关注社会困难群体。这恰恰符合孔子“仁者爱人”、“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的仁爱精神。
    示例:我反对孔子彩票的发行。首先福利彩票之于广大民众而言,博彩的乐趣可能才是第一位的,购买彩票的普通群众对儒家文化并不是很了解。通过这些奖符让他们学习孔子思想,有点缘木求鱼。其次孔子彩票的发行亵渎孔子及中国的传统文化经典,虽然孔子也主张言传身教、有教无类,“寓教于彩”“寓教于赌”,已经歪曲了儒家文化的本意,逾越了儒家学说以及文化传播的底线。

   十、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据新华社电  南京市政府9月30日透露,从11月12日起,中山陵陵寝将实施免费开放。有关中山陵免费开放的呼声由来已久。此前,中山陵与风景区内的灵谷寺、音乐台三个景点合为一张门票,票价80元。中山陵园风景区每年接待500万人次左右的中外游客,其中一大半是参观和拜谒中山陵的。
  【材料二】面对“为何不学西湖免费模式”的质疑,中山陵园管理局局长王鹏善解释说,那种模式难以直接借鉴。他表示,西湖是从湖外可以免费进,入园后景点分开售票,票价也比之前有所提升,在这种“大门开、小门关”的免费模式下,西湖免费开放后第一年门票收入反而高了5.6%。同时,西湖由于地处城市中间,可以带动周边住宿、餐饮收入。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
    (2)对免费开放中山陵园,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阐述。(150字左右)

  (1)争议之后,中山陵园终将实施免费开放。
  (2)示例一:我支持免费开放中山陵园。因为免费开放之后,首先,可以更好地发挥它的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让更多的人可以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其次,可以提高城市和市民生活的品质,让市民享有更多的参观机会;第三,有利于以景点的吸引力促进南京旅游业的发展,多方拉动城市经济向前迈进。
    示例二:我反对免费开放中山陵园。因为免费开放之后,首先,会明显影响中山陵园的门票收入,并有可能因它的免费开放引起连锁反应,影响南京市的旅游业发展;其次,免费开放后形成的游客数量的增多,会明显增加管理成本和管理压力;第三,不利于文物的保护,游客人数过多,对中山陵园文物保护造成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

  十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10分)
      在今年的招生工作规定中,特别添加一条,教育部要求各级招生考试机构和高级中等教育学校要加强考生的诚信教育,特别是加强在报名、考试、填报志愿、录取等主要阶段的诚信教育。考生在申请报名、提交相关证明材料时,须签订诚信承诺书,承诺本人所提供的证明材料客观、真实、准确,承诺参加招生考试时遵守有关管理规定。  (5月29日《京华时报》)
    ⑴、用一句话概括上面材料所说的现象。(3分)
    ⑵、针对这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简要分析。(7分)(150字左右)

 (1)考生必须承诺提交材料真实(3分)
 (2)示例一:我支持考生签订诚信承诺书。签订诚信承诺书本身就是一种道德教育的载体,签订过程也是诚信态度的一种积极“引导”和“塑造”。在我看来,这样的形式有比没有好。它可以进一步强化考生心中的诚信之弦,相信大部分考生会遵守自己的承诺的。
    示例二:我不支持考生签订诚信承诺书。因为如果不消除滋生高考造假和舞弊的土壤和利益诱因,一纸承诺书也是无用的;反之如果考试诚信已经足够完善,一纸承诺则纯属多余。让学生签订承诺书,颇有点“对天诅咒发誓”的意味,它透露出主管部门在日益严重的高考违规舞弊现象面前的无奈,只是给自己披上“我有所作为”的“遮羞布”而已。这种既不治标又不治本的做法,不过是对责任的推卸和对公众的敷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