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睿智的英文名男生:我喜欢的古典诗词 / 阳台一隅 / 第92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1:59:25
我喜欢的古典诗词
作者:阳台一隅 提交日期:2010-06-15 21:55  第119首
  
   咏 日
  
   赵匡胤
  
   欲出未出光辣挞,千山万山如火发。
  
   须臾走向天上来,逐却残星赶却月。
  
  [作者介绍]
  
   赵匡胤(927-976),祖籍河北涿州人,出生在洛阳夹马营。
  
   赵匡胤出身将门,其父赵弘殷是后唐李存勖的手下爱将,自幼也喜欢舞枪弄棒。
  
   五代十国期间,朝代更迭太快,赵家很快衰落,21岁的赵匡胤,告别父母及婚后3年的妻子,出外谋生。
  
   赵匡胤一路南下,跌跌撞撞,吃尽口头的同时也增厚了他的社会阅历,这是成大事者不可或缺的必练。
  
   赵匡胤踏进襄阳地界,一日,来到一寺庙内休息,被寺庙住持发现,力劝赵匡胤北上,赵不解,住持说北方战乱,正是出英雄的时候。
  
   如果是一位普通百姓和赵匡胤说这话,估计赵不会太往心里去,住持不同,这圈里高人无数,赵匡胤信了。
  
   这位住持惜才,担心赵匡胤光凭11路脚力太慢,就送给他一头毛驴,嘿嘿,阿凡堤。
  
   当时北方正是后汉,赵匡胤投奔了郭威,当时郭威的职务是枢密使(掌管军事),辅佐小皇帝刘承祐。
  
   948年10月,契丹入侵,郭威率军阻击,契丹听说郭威来了,不战而退,郭威回朝。
  
   途中,听说皇帝刘承祐在郭威外征时,杀死了一些大臣,而且派人来杀郭威,郭威知道后,立即起兵,直倒京城开封,杀死了皇帝。
  
   当时郭威可能还没想自立,就立了另一位刘氏皇帝刘赟(yun1),巧得是,契丹又来了,郭威不得不再次出征,行至半路,士兵们不走了, 要求郭威自立,理由很充分,士兵们已经杀了刘承祐,一旦刘氏反过手来,必定报复,还不如把坏事做到底。
  
   郭威推推搡搡,假装那个,士兵们强烈要求,为了广大士兵的幸福生活,郭威就忍辱负重地建立了后周,嘿。
  
   郭威的如此举动,赵匡胤必然看在眼里,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他后来的如法炮制提供理论依据。
  
   在这次兵变过程中,赵匡胤表现尚佳,被任命皇宫禁卫军的小头目,官不大,但位置显要。
  
   郭威无子,将柴荣收为养子,在一次次的接触中,赵匡胤得到了柴荣的欣赏,被召至门下。
  
   954年,郭威病故,柴荣继位,史称周世宗。
  
   刚刚继位的柴荣就遭遇严重挑战,北汉与辽联手进攻,柴荣亲征,赵匡胤陪伴左右,战争打得残酷,后周大将攀爱能和何微心虚胆颤,顶不住,眼看就要全军覆没,柴荣很急。
  
   一个人能力的高低,往往表现在危机时刻是否冷静,是否能拿出对策,平时的忽悠那叫扯蛋。
  
   赵匡胤临危不惧,看着柴荣身边只剩下的4000士兵,建议由他和张永德分别率领2000人马左右夹击,被柴荣采纳,赵匡胤身先士卒,高喊着口号杀入敌营,转败为胜,这一切,柴荣看在眼里。
  
   胜利后的柴荣不得不再次高看赵匡胤,重任为禁军高级将领,成为一等心腹。
  
   在赵匡胤成为柴荣心腹的时候,赵匡胤也在建立自己的心腹群,与9个人拜了把子,史称“义社十兄弟”。
  
   这9人分别是:石守信、王审琦、杨光义、李继勋、王政忠、刘庆义、刘守忠、刘延让、韩重赞。
  
   然后又网罗智囊团,赵普、吕余庆、沈义伦、李处耘、楚昭辅等人相继入内。
  
   如果柴荣不死,我估计赵匡胤未必敢动手,那柴荣不简单。
  
   天助老赵,柴荣在一次北征中染重病,临死前,将老赵封为都点检,成为禁军的最高统帅,柴荣担心自己死后京城会乱。这一年是959年。
  
   960年春节,人们快乐地过年,突然边境告急,宰相范质和王溥不知祥情,急派赵匡胤率军北征,走出40里后,来到了陈桥,赵匡胤不走了,停了下来。
  
   然后军中立即议论纷纷,“皇帝年幼,不懂朝政,不如立都点检为帝,同享富贵。”
  
   老赵被喝得酩酊大醉,倒头便睡,如此酣状,当然也就无法下令制止这种大逆不道的议论。
  
   天亮了,老赵仍然很睡意朦胧地走出帐外,然后就是被黄袍加身,被呼万岁。
  
   也和郭威一样,赵匡胤坚决不受,弟兄们视死如归,无奈,赵匡胤被屈服,责备弟兄们竟然为了个人的富贵,拿他当靶子。
  
   弟兄们感激地说:“哥呀,为了弟兄们有口饭吃,你就委屈一下吧!”
  
  
   赵匡胤迅速回京,与城内的兄弟里应外合,很快拿下,成了合法皇帝。
  
   巩固帝位后,老赵放眼全国,逐个征服,下一个目标就是南唐。
  
   在围攻南唐金陵9个月的过程中,李煜派人北上求和,这一次派来的是南唐重臣,也是南唐著名的文人徐铉。
  
   徐铉见了赵匡胤,夸奖李煜的人品,善良仁慈,爱民如子等等,赵匡胤不吱声,徐铉就继续说李煜的文学造诣也是了不得,写诗填词,无所不能。
  
   赵匡胤这种马上皇帝,不可能对文人有足够的尊重,徐铉见赵匡胤面露轻蔑,鼓足劲想尴尬一下老赵,“想必陛下也能作诗吧?”
  
   大家很紧张,因为谁也没听说过老赵会作诗,堂堂一国之君被外人叫板,为他捏一把汗。
  
   老赵哈哈大笑,“想当年,朕年轻的时候,游走江湖,有一次,喝多了酒,睡在山野里,醒来后,天已微亮,随兴也写过一首诗。”
  
   “臣洗耳恭听”,徐铉不相信。
  
   老赵咳了2下,念出了本文的这首。
  
  [本诗简析]
  
   ——欲出未出光辣挞,千山万山如火发。——
  
   辣挞(ta4):形容太阳光的艳猛,这2个字不好解释。
  
   辣 :本来是一种像姜、蒜等的剌激性味道,在这里形容太阳欲出未出时的那种光的夺目。
   挞 :用鞭棍等打人,这应该是当时赵匡胤醒后,太阳光给他的感觉,催促他赶快启程。
  
   ——须臾走向天上来,逐却残星赶却月。——
  
   却:退。
   这2句意思是说,太阳一出来,晓月残星们都不见了。
  
   这首诗,可以说不好,用词粗糙,连最基本的韵也不押。
   可取的地方就是意境凌厉,有一种气势。
  
   之所以选这首,是想用老赵这首诗,给本帖的宋朝诗词垫个场。
  
   解析完毕。
  
   ==================================
  
   赵匡胤选择在春节期间,在陈桥发生兵变,肯定是经过考虑的,那时人们都忙着过年,容易麻痹。
  
   再说,陈桥离京城很近,只有40里,容易处理突发变故。
  
   前有车,后有辙,好的处理方法总会被人借用,郭威在这方面是赵匡胤的师傅。
  
   赵匡胤担心自己再次成为别人的师傅,采取重文轻武的策略,致使以后宋朝的文学发展蒸蒸蓬勃,而武力则日渐衰弱,成为大宋王朝的致命伤。
  
   ==================================
  
   在“杯酒释兵权”这件事上,可以看出赵匡胤有仁慈的一面,对李煜也是。
  
   赵匡胤是个很不错的皇帝。
  
   ==================================
  
   军人写诗,有着独特的韵味,现摘录几例:
  
   据说当年刘秀曾被王莽打的很残,只剩下几十人,后面的王莽紧追不放,人心动摇,开始对刘秀信心不足,弟兄们想考考刘秀的文才,都说诗言志,让他写首诗,看看他的底气。
    此时正好是鸡叫头遍,刘秀吟出了第1句:“鸡叫头遍歇一歇。”
   大家一听,真俗。
   继续逃跑赶路。
   甩开追兵后,鸡叫了第2遍,刘秀自然地吟出第2句:“鸡叫二遍歇两歇。”
   弟兄们想吐,这也叫诗?!
    继续逃命,鸡叫三遍时,天已朦朦亮,刘秀继续:“鸡叫三遍红日现”
   大家已没有了信心,心想,你就念吧,乡巴佬。
   不能再等了,刘秀赶紧吟出了最后1句:“扫尽满天星和月。”
  
   过了好一会,大家才反应过来,这最后一句最有味,前3句原来是铺垫。
  
   鸡叫头遍歇一歇,鸡叫二遍歇两歇。
   鸡叫三遍红日现,扫尽满天星和月。
  
  
   有一次,任山东省主席的韩复榘游览大明湖,即兴写了一首诗:
  
   大明湖, 湖名大,大明湖里有荷花,荷花上面有蛤蟆, 一戳一蹦达。
  
   最后一句,形象逼真,充满童气。
  
  
   北洋军阀张宗昌,土匪出身,目仅能识几丁,为人粗暴,有“狗肉将军”、“混世魔王”、“长腿将军”、“三不知将军”、“五毒大将军”等一系列绰号,没想到的是,他竟然也写了一首诗,模仿刘邦的《大风歌》,还正式地给这首诗取了个名字:《俺也写个大风歌》,内容如下:
  
   大炮开兮轰他娘,威加海内兮回家乡。
  
   数英雄兮张宗昌,安得巨鲸兮吞扶桑。
  
   张宗昌的最后这一句,不得不承认还是有些气魄。
  
   =============================
  
   咏 日
  
   赵匡胤
  
   欲出未出光辣挞,千山万山如火发。
  
   须臾走向天上来,逐却残星赶却月。
  
  
   谢谢阅览。
  
  

本文由<贴库网>脱水整理,地址:http://www.tieku.org/23270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