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狸和桃子化人:议论文审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8:09:38

议论文审题

一、审题

写好作文的关键,首先是审题,审准了,就能使作文一开始就步入正轨。而如果不注意审题或审题有误,就可能“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即使立意高远,语言流畅,结构完美,也会成为无效劳动。而我们很多同学往往是看到作文就立即下笔,没有更好的审题,也就无法准确立意、构思,导致离题万里。因此应十分重视作文的审题。

所谓审题,就议论文而言,就是仔细分析、研究题目或材料,把握确切的内涵,明确题目的意图、要求,以及议论的中心、方式等的过程。

二、怎样审题?

(一)对于明示性命题来说,因为题意较为明显,标题本身就是议论的对象,它直接标明了议论的论点或论题范围,因此宜从他的语言形式和题眼(即能反映标题的内涵的字词)入手分析题目的要求和含义。

如07高考四川卷作文:

     以“一步与一生”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2)不少于800字

分析:见分析材料

(二)对于含蓄性命题来说,题目本身既非论点,也不是论题和范围,而是一个有某种比喻、象征意义或具体事物的句子,或短语、或一个数学式。这类题目的题意不象是明示性命题那样准确、显豁,审题难度较大。

如07高考湖南卷作文: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与感受,以“诗意地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注意:(1)注意题目中的“地”字。

(2)不得抄袭

分析:见分析材料

(三)对于只供材料要求从材料中提取观点,或者是只提供话题,要求从话题中自己立意作文来说,审题就显得更为重要,很多同学在作文中往往也是过不了审题这一关,导致偏题,离题,中心论点不合要求,以致作文出现偏差。

1、如07高考全国卷(二)作文: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著名歌手丛飞节衣缩食,捐赠300多万,资助了178名贫困学生。当他自己病危住进医院经济困难时,几位受助完成学业就在本地工作的年轻人,竟然没有一个来看望他。这件是被媒体披露后,有一个受助者居然还埋怨说,这让他很没面子。丛飞说,不要责怪他们,我已经不再需要医疗了。

华农大的学生小李和同学们将买废品的钱捐给了一所希望小学。不久,小李被查出得了白血病,这所希望小学的师生给小李捐款,一个四年级的女生捐了10元,问她为什么把春节压岁钱全部捐出来,她说:“只要做到小李姐姐说的那句话就满足了。”问她那是一句什么话,她说:“记住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学会帮助别人。”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脱离材料内容和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再如07高考浙江卷作文: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还记得你的童年吗?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思想的成熟,那些美丽的梦想、单纯的快乐似乎在一步步离我们远去。

苍茫的丛林间,玛雅文化湮没了;丝绸古道上,高昌古国消逝了。人类在消逝中进步。

行走在消逝中,既有“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怅惘,也有“谁道人生无再少”的旷达……

读了上面这段文字,你有何感想?请以“行走在消逝中”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以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800个字。⑤不得抄袭。

[解析]

这个话题诗意盎然又简洁、明确,有较大的开放度。考生可以追索自己的人生体验,怅惘于美丽的梦想、单纯的快乐一步步远去,也欣喜于思想的成熟、认识的深刻;可以将深邃的目光投向人类历史,思考文化与思想的变迁、国家与民族的兴亡;当然,也可以关注我们当下这个大变革的时代,敏锐地捕捉时代的投影和回响,在“消逝”与“重构”中选取一个立意方向。从教材上苏轼的《赤壁赋》等篇章中,学生应该可以汲取写作资源。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构思:

(1)从文化状态入手:“消逝”的本身是一种成长的经历,也是一种有些无奈的选择,而“行走”则是我们成长的脚步,并可以推及整个社会的进步。从“流行文化盛行,经典文化渐渐消逝”为切入点展开。经典文化如果在我们这一代手中消逝将会是一种极大的悲哀,我们应当多接受一些传统文化的熏陶,多读些古诗文,读些大师之作,珍惜并学习我们身边的文化,保留住即将消逝的精华。这将是我们个人修养的提升,也是社会文化品位的提升。

(2)让历史人物做主角:《行走在消逝中》这个题目具思辨性与文学气息,我们既可作个人情感之抒发,又不妨以充分的史实掌故,为论点之阐明。重要的不是消逝之事本身,而是对消逝的看法。
应以豁达之心对待已逝的美,而以积极之心在路途中找寻填补。

(3)写自己的成长得失:我们的成长,便是在人生的道路上行走,从小到大,停停走走,看过路边的风景,听过林间的鸟鸣,闻过野花的香气,这些都在时间的消逝中慢慢成为脑中抽象的概念,伴随着我们一路成长。”

(4)写写身边的变化:污染、正义、动植物濒临灭绝……当然通篇不可过于消沉,毕竟“行走”二字淡化了“消逝”的低迷之感,因而还是应该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

 

 

 

三、本次作文

 

从以下三个话题中,从不同角度拟选出五个中心论点,要标明是从哪个材料中选取得。

分值:每个满分20分,共100分,如果多拟,且言之有理,可适当加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宋代文学家苏轼在《赤壁赋》中说:“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这段话可以使人产生许多的联想,请你结合生活实际以“变与不变”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二)阅读下面一段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与800字的文章。

有一年轻人跋山涉水历尽艰辛去寻找宝物,最终在热带雨林找到一种能散放香气,放在水里却沉到水底的植物,他想这肯定是宝物,就满怀信心地把香木运到市场去卖,可是却无人问津,隔壁的木炭总是很快卖光,开始还能坚信自己的判断,可是最终改变了想法,把香木烧成木炭,结果很快一抢而空,他很高兴,回去告诉他父亲。父亲却老泪纵横。原来,青年烧成木炭的香木,正是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树木——沉香,只要切下一块磨成粉屑,价值就超过了一车的木炭。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问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山东寿光农民刘成德一心想靠种桃树发家致富,几年下来,收成都不好,家境每况愈下。一次,为借200元钱,连走了六家没人肯借他。

有一天,他发现一棵长歪了的桃树上结的果子个个都格外地好,他感到很奇怪。于是他专程去请教果树技术人员,得知歪着的树,光照条件好,所以果实大,味道好。他回到家后,用绳子将桃树拉歪,别人看到都嘲笑他。第二年,他的桃树开了满树的花,但是不久花都谢了,没有结果。他没有气馁,又去咨询,原来是湿度没有控制好。

第三年他继续培养他的歪桃树,并且注意了温、湿度的控制,当年就获得了大丰收,果实多、个头大、味道好,他成功了。乡亲们信服了他,全村人都学他种起了歪桃树。刘成德为寿光农民开辟了一条致富之路。

 要求:根据上述材料,联系实际。①自选角度。②自拟题目。③文体自选(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二)、命题思路

这道作文题属于新材料作文。这里所说的新材料作文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材料作文,也不同于话题作文,它介于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之间,是对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综合、发展与创新。2006年全国卷I、全国卷Ⅱ和山东卷都属于这种命题形式,其特点是作文提供材料或图画,但不提供话题,要求考生阅读材料或图画,根据自己对材料或图画的感悟、理解,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进行作文。新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区别在于:话题作文提供话题,而新材料作文不提供话题,其话题就是写作者对材料的感悟或联想。从难度上看,新材料作文难于话题作文,易于传统的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的命题形式已趋于成熟,成为2007年高考作文备考的重要形式之一。

二、审题要求

[构思提示]对材料的理解是多元的,因而构思立意也是多样的。下面提供几种参考构思:

(1)每一个人都有一段“沉香”的经历,但往往不能发现并珍惜它,反而对别人的“木炭”羡慕不已,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利令智昏、本末倒置,让蝇头小利蒙蔽了自己智慧的双眼。

(2)现实生活中,人才被埋没的现象十分严重,往往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3)如果你是一个人才,你就不能被动的去等别人来发现你,而应该主动去实现你的价值,让自己闪闪发光。

(4)做事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不能墨守成规,思想僵化,要像材料中的年轻人那样,改变想法,舍得放弃,才能达到“一抢而空”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