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u上分体水冷温度80:中学教师如何开展教育科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1:12:29

中学教师如何开展教育科研

 

    教育科研是探索教育教学规律,促进教育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第一推动力。在当今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形势下,一般的教学研究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只有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育领域中的现象和规律进行探索,才能解决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问题。

    中学教师是基础教育的主力军,是发展教育事业的主要力量,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开展教育科研。今天我就开展教育科研问题谈几点看法。主要谈谈教师为什么要参加教育科研或者说教师要不要搞教育科研?教师能不能教育科研?教师怎样搞教育科研?教育科研与教学研究有什么区别?

    一、什么是教育科研,教育科研的目的。

    教育科研是一种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育领域中的现象、问题和规律进行探索、研究的认识活动。

    教育科研的目的就是要解决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问题,探索教育发展的规律,进而为教育实践服务,为教育决策服务,为教育发展服务。

    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基础教育出现了严重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湖南汨罗,山东烟台等地进行了一系列的“素质教育”研究。经过12年的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了中小学教育要由应试教育转到全面提高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这就是针对实际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又把研究成果运用到教育决策和教育实践中。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会经常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并利用科学的方法有计划、有目的的去解决它们。如:针对语文(外语),教学中学生的听说问题,可以进行“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研究”;针对学生解答应用题时的思维方式问题,可进行“解题思路研究”。这种“利用科学的方法有计划地去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教育科研。教育科研的内容广泛,如:教育教学现象、教育教学过程、教育教学内容、教育教学方法以及相关的社会现象、心理现象、教育教学管理等,都是属于教育科研的范畴。

    总而言之,教育科研是一种探索和认识教育教学规律的实践活动,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二、教师为什么要搞教育科研。

    下面我从教师自身发展的要求看教育教学科研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教育科研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更新日新月异。2002年9月8日,江泽民同志在北师大百年校庆上的讲话中,提出了“教育创新”的理论。如何进行“教育创新”?教育科研是不可缺少的手段,只有搞教育科研,才能进行“教育创新”,只有进行“教育创新”,才能全面深入地推进素质教育,推动教育的发展。

    (二)教育科研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

    通过几年来的教育教学实践证明,只靠老师的“苦教”,学生的“苦学”和“苦练”,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开展,如果我们还墨守成规,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就难以实施。因此,作为教育教学工作者,必须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开展教育科研,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教育科研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需要。

    社会的发展需要人才,并且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高素质的人才离不开高素质的教育,而高素质的教育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教师要想提高自身素质,一靠不断学习,二靠教育科研。这一点已被许多成功者的经验所证明。如:当代教育家魏书生,顾冷沅先生。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江泽民同志指出:“广大教师,要率先垂范,做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弘扬者和推动者,做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努力成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人类灵魂工程师。”所以作为教师要“志存高远,爱国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教师要有正确的教育观念,良好的职业形象,多元的知识结构,多向的教育交往,完善的能力结构,健康的心理品质。过去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就要准备一桶水。”现在老师光有一桶水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这桶水应该是“保鲜水”或者“常流水”。所以,老师必须终身学习,成为学习型教师,才能提高自身素质。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的报告《学会生存,世界教育的今天和明天》中曾预言:未来社会将是“学习型社会”。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形成学习型社会”的奋斗目标,十届三中全会又提出建立和谐社会,其根本目的是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教师参加教育科研的最大作用是能有效地提高自身素质。实践证明,教师素质的提高,但靠读书不行,光靠实践也不行,只有把读书和实践结合起来,进行探索和研究。教师参加教育科研活动本身就是学习提高的过程,就要查阅资料,了解已有的研究成果,就要开展调查研究,搞清实际情况;就要进行分析思考,把搜集的材料加工制作;就要实施研究方案,在实践中检查方案的真理性。通过教育科研活动可提高教师学习的自觉性,调查研究能力,分析思考综合能力,文学表达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同时可提高教师的教育思想水平,教育行为水平。从而使教师从知识型向创造型、从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

    三、教师能不能搞教育科研。

    教育科学研究需要有很多条件,包括正确的理论指导,科学的研究方法,先进的研究手段,更重要的是教学实践。任何思想理论都来源于实践,教师能在实践中找到它的原型。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新的科学理论的提出,都是总结、概括实践经验的结果,没有前人或今人。中国或外国人的实践经验,怎样能概括提出新的理论。”教师是教育实践的主体,最了解教育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知道需要研究什么,可以为科研提供丰富的第一手材料。所以教师只要肯于学习、肯于思考,有正确的理论指导,科学的研究方法,就能逐步探索教育教学规律。

    古今中外,许多教育家都是在教育实践中产生的,都是普通的教师,长期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孔子约30岁开始办学校当教师,各阶级、阶层、各种年龄、阅历的学生。“三千弟子,七十贤士。”他整理保存了我国古代文化典籍,开创了私人办学的先河,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发展为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奠基人。

    与孔子同时期的老子、墨子,以后的孟子、荀子,汉代的董仲舒,魏晋南北朝的颜之推,宋代的朱熹与我国历史上的大教育家,都是从事教育工作的。近代我国教育家蔡元培、陶行知,当代的顾明远、刘佛年、魏书生等都是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因此,教师只要肯学习、肯钻研,善于总结实践经验,善于进行理性思考,就能做好科研工作。搞教育科研,是从已知探索未知的工作,是一项创新性的工作,需要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才能逐步做好,取得成果。

    四、教师怎样搞教育科研。

    (一)搞教育科研的要求

    首先要认真学习当代教育科学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成果,不断从新的角度,新的层面进行观察和思考。这样,才能有新的发现和新创造,才能从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探索、揭示出新的规律。

其次,要紧密联系实际,善于从日常工作中发现问题,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增加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科研含量。

    再次,不同层次的教师要有不同层次的要求。

    1、青年教师每参加一次教育教学活动,都要把自己最深刻的印象记录下来,并不断反思,反复实践。然后,利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加以总结,从而加工整理成值得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2、有教育教学经验的教师,可以依据新教育教学理论,有目的、有计划、有意识地选择一些教育教学实践中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研究,也可以学习借鉴一些成功的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实验,并进一步研究探索出符合自己工作实际的教育教学规律,还可以把自己长期积累起来的经验分类、整理、补充、完善,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进行升华,从而探索出具有特色的新理论、新方法或新模式。

    (二)教师搞教育科研需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思想问题:

    1、轻视思想。认为教育科研是可有可无的事情,搞与不搞一个样。

    2、无关思想。认为教育科研事不关己,只管埋头教我的书错不了。

    3、顾虑思想。担心搞教育科研影响教学成绩和升学率。

    4、畏难思想。认为教育科研很神秘,高不可攀,非专家不能搞。

    5、急功近利思想。认为搞教育科研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评职称时再搞也不晚。

    6、不思进取思想。安于现状,因循守旧,别人说我无长进,我觉得还行。

    二、是教育科研与教学研究二者的关系。教育科研与教学研究虽然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相同点是:

    1、二者研究的对象相同,都是教育现象。

    2、二都研究的目的相同,都是为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和提高教学质量。

    3、二者可以采用近似的研究手段和研究方法。

    不同点是:

    1、从研究的范围看:教育科研的范围大,包括一切教育现象,教育过程以及与教育有关的社会现象和心理现象。教学研究的范围较小,主要研究教材、教法以及教学管理工作中的局部问题。教学研究是教育科研中的一部分。

    2、从研究的要求看:教育科研要有严格的科学性、客观性和最大限度的可靠性、准确性,教学研究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通常以个别的、局部的经验为基础,解决眼前一时的问题,不能深刻、准确地揭示教育现象的内在规律。

    3、从研究的过程看:教育科研有目的、有计划且系统性很强的研究活动。教学研究缺乏系统性和严密性,大多是分散的、零星的活动。

    4、从研究的成果看:教育科研的成果具有规律性和创造性,教学研究的成果通常具有地方性、单位性或教师的个别特征,其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受到一定的局限。

    (三)搞教育科研的程序:

     教育科研是一项有序的系统工程,一个完整的教育科研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十个步骤。第一阶段是前期准备阶段,包括选题、检索资料、申请立项、制定研究方案四个步骤;第二阶段是中期研究探索阶段,包括开题、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分析研究三个步骤;第三阶段是后期成果处理阶段,包括成果的表述、成果鉴定与验收、成果评奖与推广三个步骤。

   1、教育科研课题的选择

    (1)什么是课题:

    所谓课题,实际上是研究的项目。课题的名称是对研究项目的表述,它不仅能显示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同时还可以体现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例如:《中学生学习方法问题的研究》这个课题,研究的对象是“中学生”,研究的内容是“学习方法”,研究的意义是探索中学生学习方法的规律和提高中学生学习效率。

    2、怎样选定课题:

    在教育科研过程中,选定好的课题就是成功的一半。做为课题研究的第一步,正确的选题十分重要,它不仅决定了研究者目前与今后的探索的方向、目标和内容,而且还规定了研究必须采用的方法和途径,是教育科研的关键。

    (1)课题的来源及选择的方法:

    课题的来源,一是来源于教育教学实践;二是来自教育理论文献资料;三是来自教育科研部门下发的课题指南。尽管课题来源十分丰富,但要真正发现和选定一个好的课题,也并非易事,还需要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敏锐的洞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课题选择的一般方法

    ①问题筛选(需要什么研究什么)

    通过对教育教学过程的实际问题的归类整理,再分析重要性程度和研究问题意义的大小,确定研究的价值,并广泛听取意见,从中选取价值明显,适合自己研究水平和能力的问题作为课题。

    ②经验提炼(做什么研究什么)

    把平常教育教学过程中,实践探索出的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其中必然回答一系列问题,就可以提炼出许多课题。

    ③资料质疑(怀疑什么研究什么)

    古人云:“尽信书,不知无书”,通过对有关资料的分析,比较不同的观点,诘问前人的结论,揭露理论与实践的差异等,从中产生研究的课题。

    (2)课题选择的原则:

    课题的选择应做到现实性、时代性、科学性、未来性的统一。

    ①现实性、时代性原则

    课题要选取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重大课题,从教育教学实际出发,以应用性研究为主,课题宜实不宜虚,宜近不宜远,宜新不宜旧,避免空洞抽象,不易操作,避免“吃别人嚼过的馍,重复他人。”

    ②科学性原则

    课题的科学性是指选题有事实依据和理论依据,必须符合科学原理和教育规律,有科学价值。教师的课题宜小不宜大,便于操作。而校长的课题要相对宏观些,研究学校的大政方针,办学的特色,以课题研究带动全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③创造性原则(未来性)

    教育科研主要是对未来的探索,研究课题宜新不宜旧。通过对现状的分析,展望教育的发展趋势,力争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发展教育科研事业。

    3、选题应注意的问题:

    ①课题的大小要适度,开始宜小一点,逐步再扩大。

    ②研究的问题要明确,要清楚解决什么问题。

    ③选题要扬长避短,紧密结合本职工作。

    ④经验之谈,层次象一般论文的题目。比如《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自主学习,交流探索》、《培养自信,转化差生》等题目,还有“试论……”、“如何……”、“浅谈……”、“初探……”、“尝试……”等均不符合研究课题名称的要求。

    总之,无论用什么方法来发现或选定课题,都要体现四个字:小(题目要小)、实(联系实际)、深(有一定的不深度)、新(有新意和创新)。

    3、深入学习,掌握相关资料。

    教育科研是一种在探索中获取新认识的过程,它的基础是学习,掌握相关资料,学习伴随科研全过程。研究课题确定后,要进行大量的文献资料检索,以便全面了解与本课题有关的情况,如研究的内容的历史沿革,发展现状和前景等,进一步明确研究课题的性质、任务,以及预期达到的目的,同时,还可以界定一下本课题与相关学科门类的关系,对课题进行初步论证。

    (1)深入学习的重要性

    ①学习可以帮助研究者确定研究内容和方向。不提倡教师进行理论研究,但研究应用性问题离不开理论,离开前人或外地经验也会导致研究误入歧途或事倍功半。

    ②学习可以为制定课题计划提供理论依据。提出问题要有依据,解决问题也得有依据。这些依据除了通过教育实验、调查和观察等方式获得外,主要是从已有的文献资料中获得。通过查阅资料,可以使研究范围内的概念、理论具体化,而且为更科学的论证自己的观点提供了有说服力、丰富的事实和数据资料,使研究结论建立在可靠的材料的基础上。

    ③学习可以和先进地区、先进教师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信息时代和学习型社会给教育带来很多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人人都需要重新学习、重新认识,抓住这个机遇,就可能后来居上,并有所创新、有所超越。

    (2)学习和积累资料的方法

    学习和搜集资料是按照研究任务和研究对象的性质及特点,通过不同的方法和手段,搜集反映有关问题和情况的材料。这是一项涉及面广的工作,必须有目的、有重点的进行。检索资料方法主要是追踪检索法、时序检索法和综合检索法等方法。

    检索资料应注意两个问题:

    ①要去伪存真、去旧存新,以保证资料的真实性和新颖性。

    ②要去粗取精,以保证资料的可利用性和有效性。

    4、理论设想,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选定了课题,并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之后,就要对所得到的材料和某些未知的事实进行了一些推测性的解释或猜想。这种解释或猜想就称为假说。假说是研究工作者重要的思维方法。也是研究工作中十分重要的智力手段。通过猜测或设想,加以科学分析和综合,就逐步形成一个完整的方案。实施方案是课题研究工作实施的具体计划,也是对课题研究过程的全面规划和设计。它能为课题的研究提供全面、系统的工作程序。中小学教育科研的课题众多,所用的具体研究方法也有所不同,但是课题计划的基本结构大体是一致的。实施方案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题目(即研究项目的名称)

    课题的名称必须简洁、具体,明确表述所要研究的问题,力求能体现研究内容、研究对象和研究的方法。

    例如:《初一代数自学辅导教学的实验研究》,研究的内容是初一代数教学的自学辅导程序与方法,研究对象是初一学生,研究方法是实验法。

    (2)阐述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和背景

    主要揭示课题的价值、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揭示成果目标。

    首先,要阐述课题研究的背景,说清研究的动因,根据是什么,受到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因为任何课题都不是凭空而来的,都有一定的背景和思路。

    其次,要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即研究此课题的原因和价值,通过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再次,要介绍本课题的研究历史和现状,以及课题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

    (3)课题研究的范围和内容

    ①课题研究的范围:任何教育科研课题,都应该有一定的研究范围,包括对研究对象的界定和关键概念的界定。

    对研究对象的界定。其一,对研究对象的总体范围进行界定。如果研究对象的总体不同,那么同一课题所得结论就很可能不同。其二,对研究对象的模糊概念进行界定。有不少课题中研究对象的概念模糊,外延不确定。如:“厌学学生”、“品德不良学生”、“青年教师”等。这些都没有一个统一和明确的定义,必须在方案中界定,以确定研究对象的总体范围,正确选取研究对象的样本。

对关键概念的界定,可使课题研究思路清晰,可操作性强,便于显示研究目标。对关键概念的界定,也称“给变量下抽象定义”。例如:《化学教学中课堂实验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研究》这个课题,就得给“思维能力”下一个明确定义。同时,还要对“课堂实验”作出一个界定,确定是教师的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动手实验。

    ②课题研究的内容

    课题研究的内容要具体、明确,可操作性强。只有这样,才能使课题研究有的放矢,才能使研究出的结论准确,有效果。

    当研究范围限定以后,就要考虑具体的研究内容,这是课题计划的重点之一。例如:《加强学法指导,提高教学效率》这一课题,不能简单概括地说:“开设学法指导课,平时要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与教师密切使用,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而是要将学法课的内容,每周的次数以及平时对学生学习方法指导的具体措施和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一一地阐述清楚。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只有课题,无具体研究内容,研究内容与课题不吻合,课题很大而研究内容却很少。抓不住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就会导致科研的失败。

    (4)研究的方法

    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每一项课题都要有相对应的教育科研方法,现实中往往以一种方法为主,多种方法并用。

    “研究方法”也是课题计划的一个重点,除了要叙述清楚使用什么方法进行研究之外,还要尽可能写得细致一些。现在我们在使用研究方法上存在很多问题:①使用方法单一,大多数使用的仅仅是经验总结法和行动研究法。②对调查法重视不够。③在实验法的使用上有滥用的情况,不了解实验法的科学涵义和特殊要求,随便在研究中冠以“实验”二字,硬性划分实验班、对比班,刻意追求“实验效果”。这样不利于推广先进教育经验,不利于发挥教师群体智慧,不利于教师团结。④定性分析多,定量分析少,对统计方法、测量方法利用的不够,主观意向评价过多。

    (5)研究程序

    设计研究程序,就是设计研究实施步骤、时间安排,这也是课题计划的一个重点。一般要按研究的步骤划定各阶段的起止目标,制定时间进度表。这样研究者可以严格按步骤和时间要求进行研究,自己督促自己,自我检查计划的完成情况,从而保证课题研究按时保质完成。课题研究的管理者也可依据此研究程序对课题研究进行检查、督促和管理。

    (6)成果形式

    研究报告和论文是教育科研成果最主要的两种表现形式。在研究计划中设计出成果形式,从研究者角度来说,可以明确将来用什么表现研究成果,从开始就可以着手向这方面努力,积累材料,构思框架,进行分工,以利于研究成果的顺利问世。从课题研究的管理者角度来说,可以据此进行检查验收。

    (7)研究组成员

    在研究计划中,将课题组负责人、成员名单及分工情况写出,目的是为了增强课题研究组成员的责任感,以利于计划的落实。课题组负责人应是课题研究的实际主持者和主要研究人,课题组成员要和实际教学密切结合,充分发挥教师群体的智慧和力量。

    总之,制定课题计划很重要,要认真细致、明确具体,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除总的课题计划外,研究者应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制定每学期的课题实施方案,按课题要求设计出本学期什么时间做什么,怎么去做,把总的课题计划分解落到实处。

    为保证课题及课题计划的科学性、实效性,还要进行课题论证,这也能增加课题研究的透明度,便于形成教育科研的竞争机制。

    5、组织实施,搜集分析,整理资料

    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实施,是中小学教育科研的主体阶段。在按课题计划和每学期实施方案实践过程中,要突出两点工作:

     (1)不断验证理论假设和充实调整课题计划

    教育科研的过程就是不断有目的、有计划验证理论假设的过程。也许会发现原定计划某些地方不符合当前的实际情况,这就需要对原定计划进行某些调整和修改,补充必要的内容,或删除某些部分,把计划性和灵活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但必须说明修改理由,并保留原件作为附件,这是科研的基本特点所要求的。

    (2)搜集、整理、分析教育科研资料

    ①教育科研资料在教育科研研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使研究者了解有关研究领域的已有成果、发展历史、当前研究动态,可以帮助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还可为论证课题提供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能启发研究者的思维、激发灵感。总之,从教育科研的起始到终结都离不开教育科学资料,在某种意义上说,科学研究就是对科研资料的搜集、使用和再创造的过程。

    科研资料可分外部资料和内部资料,外部资料要通过学习书籍、报纸、期刊、学术会议、文献等方式获得,由此也可以看出教育科研的全过程必须伴随学习的全过程。内部资料是反映自身在实际研究过程中在观察、调查、测量中获得的事实资料,这是研究的最宝贵资料,也称为“第一手材料”。

    ②教育科研资料的整理是做出科学结论的前提,而资料整理的核心工作就是资料分类。要根据课题研究目的进行分类,要选择能反映研究事物的本质的资料分类。我们的课题研究必须建立在事实资料基础上,保留有价值的调查表、会议记录和重要数据,也不要搞繁琐主义,增加教师和学生的负担。资料分类时,还要注意把反映人们主观意见、感受的资料和反映客观事实的资料分开,把反映特殊情况的资料和具有总体特征的资料区分开。

    ③教育科研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教育研究的任务是从表面上杂乱无章的现象中,通过偶然的、零乱的现象去看清事物的面貌,发掘和研究被掩盖了的规律,认识和掌握事物的本质。为了完成这一任务,就需要对经过整理的事实资料进行分析研究。

    当前教育科研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强调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结合,数量资料和非数量资料的结合。为此,在研究资料的分析中,注重采用统计分析和逻辑分析两种方法。统计分析是把大量的、散乱的数量资料,依据统计的理论和思维方式,对它们进行描述和推断,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揭示出来。逻辑分析是运用抽象和概况、归纳和演绎等方法,对丰富的现象资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规律的目的。例如,某一所学校教学质量高,我们对它进行研究时,需要总结出它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然后一一进行分析,并与其它学校相对比,从中看出有很多相同做法,表明这些做法不是造成该校教学质量突出的主要因素,应是排除的特点。而那些与其它学校显著不同的做法,可以认为是该校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但是这还是停留在表面现象的认识上,需经过进一步的分析,例如从管理思想、教育思想、学生的态度等方面,透过现象,揭示其本质。

    6、加强管理,定期检查总结

    教育科研是个系统的创新工作,一般的课题都需要研究三年以上,过程管理尤为重要。中小学教育科研的过程管理是指中小学教育科研一般职能活动的客观程序,它通常包括计划、组织、检查、总结四个连续环节。四个环节紧密相连,循序同期性发展,一个活动也可以构成一个周期。课题过程管理最好以每个学期为一周期。

    (1)计划

    课题计划可以保证研究方向,落实研究目的。每个课题除课题总体计划外,每个研究者每学期都要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制定出具体实施方案,提高科研的目的性和管理的预见性,减少工作盲目性,这是中小学教育科研管理科学化的一项基本要求。

    (2)组织中小学教育科研管理在实施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正确贯彻有关政策和采取有力的措施,经常了解、督促、协助科研课题组解决研究中的问题,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管理者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①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切实保证正确的科研方向,及时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在明确课题研究的紧迫性、作用与意义和基础上,激起研究者的工作热情,然后组织科研队伍,培养骨干。②协助课题负责人把任务落实到人,定要求,定时间完成。③及时了解课题进展情况和质量,针对存在的问题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及时提供有关研究信息,必要时可组织有关专家帮助解决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难题。提供完成课题任务所需的物质条件,包括研究经费、实验设备和先进的研究手段等。

    (3)检查

    对课题研究进展情况进行检查,是中小学教育科研管理过程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是管理人员的一项经常性的工作。①检查课题研究是否按计划进行,对一些特别复杂的课题,如有必要可在时间和内容方面进行必要的调整。②检查计划的科学性、可行性在实践中的情况,科研实践是检验的唯一标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③检查计划执行情况,既要看到成绩,又要提出问题,设法帮助解决。在检查中发现的某些问题,可能是新的科学“生长点”和急需开展研究的课题,对此类问题应给予高度重视。学校要保证每学期检查三次以上。

    (4)总结

    总结是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阶梯,也是教育科研过程管理的关键性环节。总结也要和计划、检查一样贯穿全过程。课题负责人每学期末对照开学初的实施方案要分析研究本学期课题进展情况,内容要具体,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分析、综合、肯定成绩,找出不足,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目前存在的问题,就是总结写得空洞、笼统,和宏观的计划雷同。各级管理部门要对总结的阶段性成果也进行评估奖励,推动课题研究的深入发展。

    7、及时结题,写出研究报告和论文

    五、研究成果的表述——报告及论文的撰写。

研究报告及论文的一般格式

研究报告 研究论文

题目   题目

署名 署名

前言(问题的提出) 摘要

研究结果 关键词

分析与讨论 正

文 引论(或前言)

结论与建议 本论

参考文献 结论

参考文献

    教育科研成果的表述形式可以是报告、论文、专著、译著、工具书、系统软件及应用软件等。研究的任务不同,研究成果的表述形式也不同。一般说来,中小学教育科研成果表述形式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教育科研报告,另一类是教育科研论文。

    (一)教育科研报告的撰写

    教育科研报告是将教育科研工作的经过和结果整理出来的文字材料。它是按照一定的格式,客观地表述研究成果的文章。

    撰写教育科研报告时,应把重点放在介绍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两方面。即开展研究的有关情况、研究中发现的问题及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研究结果达到的程度以及需要继续解决的问题等。其次,理论观点的阐述要与材料相结合。既要注重事实的典型性、科学性,还要关于用正、反两方面事实说明问题,并要恰当配置事实。所有资料必须真实,切忌捏造数据,乱编事例,主观臆造,随意褒贬。

    另外要体现出创新精神,要有新的发现、独到的见解和创造性的研究成果。同时还要行文流畅,通俗易懂,不夸饰,不晦涩,可读性强。

    不同类型的科研报告结构不同,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报告的结构及撰写要求。

    1、教育调查报告

    (1)题目

    (2)署名

    (3)导言(亦即引言、序言、前言)简明扼要地说明调查的目的、意义、任务、时间、地点、对象、范围等。要注意将调查的目的性、针对性和必要性交待清楚,使读者了解概况,初步掌握报告主旨,引起关注。调查方法要详细说明,是普通调查还是非常普通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是随机取样、机械取样还是分层取样,调查方式是开调查会还是访问或问卷……

    (4)正文部分。这部分要把调查来的大量材料经过分析整理,归纳出若干项目,条分缕析,做到数据确凿、事例典型、材料可靠、观点明确。数据如能用图示的形式表示,可以增强说服力,一目了然。

写作安排先后有序、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大致有如下几种写法:①按调查顺序逐项来写;②按被调查单位的人和事的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来写,以体现其规律性;③将两种事物加以对比,以显示其是非、优劣,找出差异性;④按内容的特点分门别类逐一叙述。这种安排较为常见,最后,要写清楚调查的结果。

    (5)讨论或建议。依据正文的科学分析,可以对结果作理论上的进一步阐述,深入地讨论一些问题,表明自己的观点,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6)结论。利用逻辑推理,归纳出结论。即交待调查研究了什么问题,获得了什么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7)参考资料。即在写调查研究报告过程中,参考、引用了哪些资料。

    2、教育实验报告

    (1)题目

    (2)署名

    (3)课题部分(导言)。是实验研究工作的出发点和实验报告的核心。课题的表述要具体、清楚,明确表示出作者的研究方向、目的,并说明课题来源、背景、针对性及解决该课题的实际意义和价值。

    (4)实验方法。这是实验报告的主要内容之一,目的是使人了解研究结果是在什么条件和情况下,通过什么方法,根据什么事实得来的,从而判定实验研究的科学性和结果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并可依此进行重复验证。关于实验方法主要应交代:①怎样选择被试,被试的条件、数量、取样方式,实验时间及研究结果的适应范围。②实验的组织类型(方法)及采取这种组织类型的依据。即:是单组实验、等组实验还是轮组实验;采取这种实验类型的依据包含哪些方面,如测试成绩及评分标准;基础测定及测定内容等。③实验的具体步骤,对实验班进行实验处理的情况。④因果共变关系的验证(要注意原因变量一定要出现在结果变量之前,或两者同时出现,但不能产生于结果变量之后,否则先果后因,实验就不成立了)。这里,要对两个变量进行测定。测定方法也应交代清楚:是口头测定、书面测定还是操作测定,是个别测定还是集体测定,有无后效测定的时间等。⑤对无关因子的控制情况。

    (5)实验结果。实验结果中最重要的是提出数据和典型事例。用统计检验来描述实验因子与实验结果之间的关系;典型事例能使人更好地理解实验结果,使实验更有说服力。

    (6)分析与讨论。即运用教育教学理论来讨论和分析与实验结果有关的问题。其主要内容有:①由实验结果来回答篇首提出来的问题;②对实验结果进行理论上的分析与论证;③把实验结果与同类研究结果相比较,找出得失优劣;④提出可供深入研究的问题及本实验存在的问题,使以后的研究方向更明确,少走弯路。

    (7)结论。它是对整修实验的一个总结,它直接来自实验的结果,并回答实验提出的问题。下结论语言要准确简明,推理要有严密的逻辑性。结论适用的范围应同取样的范围一致。

    (8)附录和参考文献。附录是指内容太多、篇幅太长而不便于写入实验报告但又必须向读者交代的一些重要材料。如测试题、评分标准、原始数据、研究记录、统计检验等内容;参考文献是指在实验报告中参考和引用别人的材料和论述。应注明出处、作者、文献标题、书名或刊名及出版时间。如引用未经翻译的外文资料,最好用原文注解,以资查证。

    3、教育经验总结报告

    (1)题目

    (2)引言。没有固定的表达方式,大多数以凝炼简洁的语言交待本篇经验总结的背景、写作目的、取得的主要成绩等。

    (3)正文。围绕经验总结的主题(总观点)组织材料,可在文中设小标题,但要注意所叙述的若干个问题的内在联系。经验总结既要有典型的事例,又要通过分析研究,加以理论概括,做到内容生动,有理有据,说理性强,使人在思想上受到启迪,工作上可资借鉴。

    (4)结尾。这是经验总结的精髓和结晶。它是通过正文的典型材料及对其分析而概括出的结论,是从大量具体事实中找出的规律性东西,它应反映作者的独到见解。

    (5)署名。其目的是表示对报告负责并表明对报告的所有权。署名应写明研究者的工作单位和真实姓名。如果研究者有多人,可商定署名的先后次序,逐一写清。对全面工作不太了解,不能对研究全面负责的人,不一定署名,但可以附注中说明其贡献(其它科研报告“署名”要求同此)。

    4、教育观察报告

    对某一教育现象观察后,对其结果写成的文字材料,就是教育观察报告。教育观察报告是教育论文的一种表现形式。教育观察报告一般包括前言、正文、结论这个“老三段”基本格局。教育观察报告的前言部分应说明观察的目的、对象、任务、时间、地点,简单交代观察的过程、结果及其意义。教育观察报告的正文是主体部分。正文部分必须对所观察的对象以及观察的问题进行全面的介绍。介绍观察问题的现状和实质,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及其发展趋势。为了科学、准确、生动形象地表达观察的成果,可采用若干表、图、照片来集中反映数据和关键情节,结论部分必须总结全文,深化主题,揭示规律。说明被观察对象及所观察问题的结果,并就下步如何工作提出建议及看法。

    以上是科研报告的习惯格式,并不限制文章结构形式的创新。科研报告的结构可以根据内容和体裁的不同而灵活掌握。只要能够达到结构完整,层次分明,逻辑缜密,条理清楚的要求,在写作形式上是可以有所不同的。

    (二)教育科研论文撰写的一般格式及撰写要求

    这里所说的论文不是一般的教学经验或体会,而是课题研究工作过程中或完成后,根据研究的内容所撰写的专项或综合性的科研论文,它包括全部研究过程中得出的有关理论、方法、事实、数据、结论及建议等。

    1、教育科研论文的三大要素

    ①论点。论点是一篇论文的主张和观点,是整个论文中的“第一位的东西”。论点要正确、要集中、要鲜明、要深刻、要新颖。

    ②论据。论据是论点形成和存在的基础、是论证的凭借和援助、是整个论文的写作基础。

    ③论证。论证是用论据来证明立论论点的过程和方法。要灵活运用归纳、演绎、类比等方法和例证、引证、因果、比喻。

    2、论文结构

    论文撰写的各项要求

    (1)题目是论文内容的高度概括,要简洁、精炼,便于分类,且能大体反映出论文的研究方向、意义、内容等。

    (2)署名包括作者姓名、工作单位、要准确、具体。

    (3)摘要(或内容提要)以200—300字为宜。要突出重点,使读者对论文的主要内容一目了然。

    (4)关键词即有关论文内容的重要词语(一般3—6个为宜)。

    (5)引论(绪论)要提出问题,交代背景,说明论证的方法。

    (6)本论包括解决问题的设想,论据的选用,理论上的逻辑推理及得出的结论等,要主次分明,抓住关键,体现出创新性。

    (7)结论要对“本论”中分析论证的问题加以综合,归纳出答案,概括出本质性的东西。

    (8)参考文献要在论文末尾列出。

    3、撰写教育论文的一般步骤

    中小学教师写论文一般要经过六个步骤:明确范围→采集素材→确定论点→构思全文→文字表述→修改定稿。

    ①明确范围。撰写哪类论文,这是撰写者首先必须明确的。一般说来,应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基础、写作能力和积累的资料或实际工作经验,选择有价值又力所能及的论题。

    ②采集素材。根据选定的范围,一要搜集外地相关信息,扩大知识视野,这也是带着问题的学习过程。二是搜集本地、本校、本人在这方面的经验、作法、体会。分析综合,提炼自己的观点,这也是一个实践分析过程。不认真采集素材,就忙于“写论文”,到时必然会感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③确定论点。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明确自己的观点,要注重观点新颖,有独到见解,也要注重有充分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

    ④构思全文。根据论点,在大脑中构建出论文的框架,然后动笔写出提纲。通过布局谋篇,安排好章节结构,使论文条理清晰、层次分明、逻辑缜密、浑然一体。常用顺序是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主次顺序、计划分配各分论点的论据,适当取舍材料。

    ⑤文字表述。是把构思的文章写出来,在大脑中的思维物化为文字的过程,要突出主题,分清层次,明确要求,注意修辞。

    ⑥修改定稿。一篇好的教育论文往往不是“一次写”出来的,而是“多次改”出来的,应从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两个方面考虑,修改的顺序应由大到小,由整体到局部农层地进行。除自己在反复学习推敲基础上修改外,还应请别人修改,最好放一段时间,研究者多查阅一些资料后再修改。要不断反思自己的研究过程,精心提炼出最满意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