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食物宜放冰箱:案头随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4:19:32
▲ 潘天寿提出“中国画要和西洋画拉开距离”,这是有一定的道理,只有拉开距离才能保持中国画的独特性,更能体现纯粹的中国画,众听周知“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比如中国人嫁给西欧人生下的混血儿,你能看出他属哪个国家的人种吗?其形象是没有民族特征的,又如马和驴交配产下的叫骡,但在国际上只准跑马比赛,而没有跑骡比赛。
▲ 在当代的国画家中,能诗、书、画并茂者或注重人品、学养者,几乎凤毛麟角,大多画者狂傲浮躁,他们只能在技法上争得面红耳赤,笔墨功夫不佳者强调否定笔墨论,欠缺创造力者又以老来卖老,对创新持冷漠的状态,此举有点无聊。其实绘画第一是思想,第二才是技法,二者相辅相成。我想作为艺术家对自己的短处用回避的态度对待,是不可取的,只有去补课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 常听到一些画家提出要用各种制作手法去改革中国画,这才叫创新,其实这种创新只能称得上雕虫小技而己,也许现今最时尚的说法就是“改革”,但我认为有些习惯是几千年结累的经验和规律,无需改革的,比如人们世世代代都用手拿餐具向嘴里进食,你非得要改革成用脚来拿餐具将食品往耳朵里进,这不是很可笑吗?例如国粹的京剧,他的唱腔和动作都很到位而又非常规范才有其独特性,如果你硬要吸收迪斯科的动作和结合流行歌曲的唱法去改革它,那叫什么京剧?现代画家黄宾虹、齐白石、傅抱石、李可染等他们都用笔墨在宣纸上画国画,你能说他们没有创新吗?实则宋、元、明、清及现代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面目,中国画只有优劣之分,没有新旧之分,看看范宽、王蒙、八大、石涛的作品是旧还是新?中国画是要求综合的修养,一种心境的表达,不同的心境,赋予了不同的内涵,画出的风格也各不相同,所以中国画无需一定要改革,应当要知道以不变,应万变的。
▲ 听一些人评论某某画家属第一,某某画家又称鸡、猫、虎王,某某画家打遍天下无敌手等等,这都可称作江湖上的讲法却非常偏面的。如数学得分高可为好成绩,体育比赛得名次都很明确的,而艺术是每个人的偏好和看法上的差异,你凭什么说某某画家就一定要比某某画家画得好呢?
▲ 上面提到中国画“以不变应万变”之观点,可能会有一些崇尚现代及以西改中的青年艺术家们不同看法。或许认为这种说法太守旧,太封钝吧?实则我指的即中国之传统精神不变,而强调中国画必须要保持民族特性,其不变即“应万变也”。虽80年代我也在当地组织了青年画会,发起几次现代艺术展,那时我曾玩过布普、装置〔软雕塑〕等,以及用各种材料〔油画布、报纸和炳稀颜抖〕意欲用肌理制作来替代和改造中国画笔墨,〔80年代李氏的“中国画穷途末日论”在全国美术界反响最大〕刚开始艺术对外开放,大量西方的前卫、行为等五花八门现代艺术引进中国,感觉颇为新奇,中国画坛趋于既繁荣又浮躁状态,西方的精华和糟粕艺术相继似狂风吹到中国大地,民族虚无主义倾向大有上升,当然刚开放有必要提倡借鉴和吸收各种流派,也打破了中国画几十年来的沉闷与单一,为了对西方现代绘画创作思路的大体了解,我曾拜读萨达、尼采、叔本华、弗洛依德及康定斯基等著作和西方现代美术史,同时也创作过以萨达存在主义,生存空虚说思想的一系列彩墨画, 这是探索的一个过程,由于西方和我们的宗教、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惯的不同,学西方只是吸收与我们相通的东西,不能盲从,跟紧他们便有效颦之嫌,还不如去认识自己,提高自己和发展自己为最佳出路。
文艺开放至今已二十余年了,随岁月的流逝,人们不能再浮躁下去,要冷静思考了,中国古代传统经典〔包括西方的经典艺术〕都是好东西,但那不一定每个人都能得到的,这需要缘份和悟性。于是,我重读了儒、道、禅等书籍和《中国美术史》,对中国画加深感悟和重新认识,认为中国画其精神永恒不变,笔墨即表达中国画灵魂的最佳方式,而在国际上独一无二,现在也有不少国画家意识到这一重要性。传统不是陈旧的代名词,应该是现代艺术产生和发展的参照物。
记得2002年我于沪上举办山水画展,一幅访元人笔意山水,有同道问∶看你的笔墨如此传统,怎么给人的感觉却十分现代呢?这就说明中国画用传统的笔墨和宣纸同样可以创新,要变的是思想〔观念〕和构成形式等等。随着时代审美要求的不同,自然而然就产生形式上的变化。前些日子和萧氏海春同道闲聊,萧认为现代人画传统山水,其气息还是现代的,由于中国画是心境的表露,现代人在快节奏及功利欲很强的环境中生存,你不可能有古人那种宁静的心境。
我也喜欢马蒂斯、毕加索、米罗等作品,更欣赏他们在吸收东方艺术时,没有改变油画本质和特点,没有把油画变成“日本画”或“中国画”在国外立住足的画家,他们的作品都有很强的民族精神,如法国华人画家赵无极的抽象油画,其意境内涵是东方的,有很深的中国古典诗境,中国古诗词里大多潜在了道、禅、儒那种博大的境界,只有这样他的作品才有别于其他国家的画家风格而独树一帜。现在可悲的是中国一部分人不够自信,认为月亮是外国的圆,你自已都看不起自已,外国人还会尊重你吗?立体派画家毕加索却另有见解,有一次毕加索问张大千说∶你为什么要来法国画画?真正的艺术是在你们中国,其次才是日本和非洲.他讲的话我想不全无道理吧?!
▲ 丁亥年底朋友请了位僧人,诸俗家弟子问,如何修行学佛?他们最关注的是每天要念几篇经,念经时要坐那个位置?还有去农贸市场买鱼去放生能得功德多少?这就叫做修形式而没有修心,济公和尚不讲究形式修的却是心。最近读了《佛心慧语》其中耕云先生说得绝妙,“如果学佛法执著一篇理论,或者一个概念,就是理障。一天要拜多少拜,要念多少佛,叫做事障。”学艺术也一样你的思想境界末上去,光在技术上搞点小聪明,但在本质上还是没有提高,我想学艺和修佛也是相通的,要修的应该是心。
沪上沈三草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