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口占用如何释放:中国十大名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1:35:05

十大名关之一 八达岭
 八达岭位于北京延庆县境内,是长城的一个隘口,距北京城约150华里。它北通延庆,西达宣化、大同,因处"势可四通八达之地",故名"八达岭"。

八达岭海拔1000多米,建于明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嘉靖、万历年间均曾修葺。关城面积约5000平方米,城墙高8.5米,底宽6.5米,顶部宽5.7米,女墙高1米。关城有东西二门,东门匾题"居庸外镇",刻于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西门匾题"北门锁钥",刻于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匾题之意,乃是喻居庸关为北京门户,而八达岭长城即为此门户上的一把锁。
在八达岭长城关城以南,有一段开放的长城,被称之为"南四楼",还有一段面北开放,称之为"北四楼"。这段墙体,修筑得高大气派,异常坚固,城基多由巨大的花岗岩条石砌就,单块条石重达1吨以上,可容5马并进,10人并行。每隔数百米便有一处墙台或敌楼建筑,用来侦察和迎击来犯之敌。整个墙体均高7.8米,上部宽约5.7米,下边则宽6.5米,墙上有用砖块砌成的垛子,称作"垛口",整个墙体的垛口间隔不超过半米,其既可用来进攻,又可用以躲避隐藏,充分显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军事才华和建筑技巧,令后人获益匪浅。
此外,八达岭七十二景中,还有很多名胜古迹,比如五贵头、仙人桥、六郎像、白凤冢、弹琴峡等。  十大名关之二 函谷关 函谷关为我国古代的一座重要的军事关隘,其依险而筑,临河而立,因在谷中,深险如函而得名。据历史记载来看,函谷关并非仅是一处关隘,乃有三处:古函谷关、汉函谷关、魏函谷关。
位于今河南省灵宝市北15公里的函谷关镇王垛村的函谷关,即为古函谷关,又称之"桃林塞"。其始建于春秋战国之际。汉函谷关,又名新函谷关,位于河南新安县东向约500米处,为汉武帝元鼎三年,即公元前114年,楼船将军杨仆所建。魏函谷关在古关道北5公里的黄河岸边,即现今的灵宝市北19公里的函谷关镇孟村境内,此关建于魏正始初年。

我们今天所说的函谷关,主要是指古函谷关。函谷关关城由东、西、南三道城墙组成。关楼位于东城中的函谷口,即东城门,其由西王垛村至东稠桑,全长约7.5公里,整个关楼坐西向东。关楼墙基南北60余米,东西则逾50米,成凹形状。目前,函谷关有名胜古迹大小约十余处,例如关城遗址、鸡鸣台、太初宫、望气台等。另外,又有1993年新建的散丹亭、观水阁、蜡像馆、函谷山庄等约十处景点。  十大名关之三 黄崖关  黄崖关位于天津蓟县北部28公里处的崇山峻岭之巅,距天津市区约150余公里。它巍峨壮观,素以"险"而著称。黄崖关筑于河之畔,河两畔山峰陡峭,崖壁犹如刀削斧劈,是长城的著名关隘。

黄崖关始建于北齐天保七年,其建制与现在大不相同,时为毛石砌成(距今约1500年)。至明隆庆二年,抗倭民族英雄戚继光调任蓟县总兵,重新设计、修葺了这段长城,敌楼一改旧制,新增了许多防御设施。如此,这段长城形成了独特的北齐与明建制并存的现象。关隘总面积4万平方米,有瓮城、关城。城中筑东、西、南三座城门楼,另新建了方形、圆形的敌楼和砖构、石砌的敌楼,墙内设哨楼,墙外设烽火台。关城内现存的角楼、拱门、水门、水关、牌坊、八卦街、陷马坑、提调公置等,均为戚继光驻此时创建。城楼前有一个牌坊,牌坊正面有"蓟北雄关"四字,背面镌"金汤巩固",由此而进入关城。 城内有"八卦街",俗称"迷魂阵",此阵是按文王所演八卦之位,以生克之理而修筑成的,通道四通八达,错综复杂,易进难出。此关城又被称为"八卦城"。
在八卦城的东北侧耸立着黄崖正关,上面建一座大阁,称北极阁,这是全国长城沿线惟一修复的北极阁。在北极阁以北千米之外的山顶上,有一座高大的圆形敌楼,即凤凰楼,这是万里长城沿线最大的一座圆形哨楼。水关似长虹横亘河,始建于明永乐年间。关下水流湍急,人马难以逾越,是凤凰楼以南,紧邻八卦城的第二道古军事防线。黄崖关长城东端是半拉缸山,百丈悬崖尽是黄色,故称"黄崖夕照"。山上有黄崖,山下有雄关,故称黄崖关。  十大名关之四 嘉峪关 嘉峪关,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嘉峪关市西南隅祁连山脉嘉峪山麓,因山而名。明洪武五年(1372年)修筑万里长城时置。当时明征虏大将军冯胜看中嘉峪山西北麓的险要地势,选为河西第一隘口,开始筑城设关,以后经历一百多年时间扩建,才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防御体系。明弘治年间,为防吐鲁番东侵,曾进行重修。此关雄伟壮观,号称"天下第一雄关"。

嘉峪关由外城、内城和瓮城组合而成,关城周长733米,内城周长640米。内城西宽东窄,略呈梯形,城高9米,东西开"光化门"和"柔远门"两门。门外各筑有瓮城,城楼对称,三层三檐五间式,周围有廊。城四隅有角楼,南、北墙中段有敌楼,一层三间式带前廊。两门内北侧有马道达城顶。西门外套筑一道凸形城墙,构成一个罗城,这就是外城。外城比内城高2.7米。外城正中大门上刻有"嘉峪关"三个大字。门顶原有城楼,与光化楼、柔远楼形制相同,三楼东西成一线,上悬"天下第一雄关"匾额。1931年城楼被拆毁。西面罗城砖砌,东、南、北有上筑围墙,连接长城。城外有城,迭门重城,成并守之势。   十大名关之五 玉门关 玉门关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城西北90公里处,俗称"小方盘城",是汉朝建立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关隘。

现在的玉门关遗址是一座四方形的小城堡,耸立在戈壁滩狭长地带的砂石岗上。整个遗址以黄土夯成,城垣东西长24米,南北城垣长26.4米,周长约102米,残高9.7米,城墙的上宽3.7米,东西墙下宽4米,南北墙下宽4.9米。整个城郭开有西北二门,城顶四周有宽1.3米的走道。遗址属于单墙建筑,设有内、外女墙,城内东南角有一条宽不足1米的马道,靠东墙南转可上达顶部。 

十大名关之六 居庸关

居庸关是位于北京昌平县北,距北京市区约50公里的一座关隘。关城建筑在一条长达15公里的深谷中,是古代北京西北的重要屏障,长城沿途险要关口。

在居庸关的中心位置,有一座建于元至正五年(公元1345年)的全用汉白玉砌成的"云台",雕刻异常精美。现存"云台"高9.5米,东西长26.84米,南北长17.57米。台顶四周设有石护栏和用以排除积水的龙头。台座中间,南北向开一券门,其券洞为半五角形折角拱券,中可通马车。券洞及券面雕有卷吐花、迦楼罗(金翅鸟)、大龙神等造像,洞内两壁刻四大天王造像和《陀罗尼经咒》、《造塔功德记》。而这部经文和表记则是以梵、藏、汉、西夏、维吾尔、八思巴六种文字题刻。券顶正面雕以曼陀罗纹五撰,两侧斜面雕造形生动的尘佛10尊,而佛与佛之间则饰以小佛像,以实其间,其数量有千尊之多,造像表情生动,雕工精美,实为元代雕刻中的稀有之物。  十大名关之七 紫荆关  紫荆关位于河北省易县城西的紫荆岭上,关也因此而得名。它是内长城的重要隘口之一,因身居倒马关、居庸关之间,故明代合称其为"内三关"。

关门额上嵌石匾一方,横书"紫荆关"三字。门前有营房、庙宇各一座。这些建筑虽已塌毁,但遗址尚清晰可辨。关门内是通向关城的十八盘。全程10公里,纵深2.5公里余,均系羊肠路。
紫荆关主城分东西两部分,中间以墙相隔,东城设文武衙门,西城为屯兵之所。关城东、西、南墙外有墙,形成环抱于主城外的三座小城池。紫荆关共有城门9座、水门4座、战台19处。雄关壮丽,地势险要。紫荆关历史悠久,文物古迹较多。古代军用水井、碾盘,仍保存完好;古栈道至今清晰可辨。
紫荆关素有"畿南第一雄关"之称,曾经历大小战争130多次。清康熙皇帝两次驻跸紫荆关,题有"天子阅武"石碑。  十大名关之八 娘子关  娘子关,原称"苇泽关",后因唐时太宗之妹平阳公主曾率娘子军奉命驻兵于此,创建关城,故而易名"娘子关"。该关位于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城东北45公里处,雄踞太行山东侧,山西、河北交界处,是长城上的著名关隘,为古时战争的军事咽喉重地,被人们称为"万里长城第九关"。

现存的关城是明朝建筑,有东、南两座关门及650米的城墙。东城门为砖券门洞,雄伟坚固,洞门上还镌刻有"直隶娘子关"五个大字。洞上为平台,是当年的检阅台,既可用以检阅士兵作战情况,又可以瞭望敌情。南城门,上为门楼,下是砖券,门楼是为军事将领守城住宿、研究战事而筑,复檐至今还悬有"天下第九关"的匾额,门洞上方有"京畿藩屏"四个大字,城墙建于门洞之上。关城就雄踞其间,城内有关帝庙、钟楼等古迹,楼内大殿上供奉的就是"巾帼英雄"平阳公主。如今远观关楼,气势壮观,十分险要,确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十大名关之九 山海关  山海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15公里处,与首都北京相距300余公里,又称之为"榆关"或"渝关"。万里长城沿燕山山脉蜿蜒绵亘而下,绕经角山,与大海相接,气势磅礴,自古以来即成为险要关隘,称之为"天下第一关"。

山海关筑建于明朝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山海关城位于山、海之间约8公里的夹道之间,由七座城堡、十大关隘和万里长城上众多的敌台、墩台组建而成,将山、海、关融成一体。关城为四方形,设四门:东门镇远,西门迎思,南门望洋,北门威远,门上均筑城楼,环城一条宽17米,深8米的护城河,城的中心位置筑有钟鼓楼。现存的"镇东门"即"天下第一关",关口是高12米的长方形城台,东西朝向,往东为关外,西为关内,南北连接长城。城台上筑有两层重檐九脊布瓦顶的城楼,楼上有块"天下第一关"的巨匾,系明成化八年(公元1472年)时进士肖显所写。
离山海关城南4公里处,是今天万里长城遗址之首,因龙头在此深入大海,所以得名"老龙头"。  十大名关之十 友谊关  在祖国的南疆广西凭祥市区西南18公里处,坐落着惟一位于祖国南方、又惟一同外国接壤的边陲重镇,祖国的南大门---友谊关。该关建于刘汉王朝,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友谊关依山凭险而筑,地势险要,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因此几逢战火,屡毁屡建。明朝洪武年间重建,置"镇南关",到了清朝,法军入侵镇南关后焚毁关楼,后又重建,但抗日战争时期又被毁灭。现存的关楼为1965年改建样式,并由陈毅元帅亲笔题写"友谊关"三个大字。
友谊关的关楼高为22米,共有四层,整个基层均用长条石料堆砌而成,城楼大门为圆拱洞造型,高大明敞,前窄后宽,整个建筑占地180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