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荣耀什么是代练:云南省红河哈尼族自治州绿春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19 10:02:39

绿春县地图

绿春县位于云南省南部,红河州西南部,十分接近北回归线。东、北分别与本州元阳、金平及红河县接壤,西北倚思茅地区墨江县,西南隔李仙江与思茅地区江城县相望,东南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毗邻,国境线长153公里。县境东西最大横距37.5公里,南北最大纵距60公里,总面积3096平方公里,县城驻地大兴镇,海拔1640米,距省会昆明462公里,距自治州首府蒙自270公里。

目录

·                                 • 历史沿革

·                                 • 行政区划

·                                 • 人口民族

·                                 • 地理气候

·                                 • 农业发展

[显示全部]

绿春县-历史沿革

 

绿春县

从西汉至唐初,先后隶属益州郡,牂牁郡、兴古郡、梁水郡、濮部、和蛮部;唐代南诏时期分属通海都督和蛮部和银生节度威远睑;宋代大理国时期分属秀山郡和威楚府;元代分属元江路、和泥路;明代大都分属元江土知府,钮兀御夷长官和临安府的纳楼、瓦渣、溪处土司及者米掌寨;民国时分属元江、墨江、石屏、建水及金平等县;新中国成立后的1950年至1954年,分属墨江、红河、元阳、金平等县。1955年4月,设立六村办事处(临时县级机构),驻治于大兴镇。1958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以六村办事处所辖区域设绿春县。

绿春县-行政区划

 

绿春县行政图

绿春县位于云南省南部边境,东临元阳、金平两县,南与越南毗邻,西南与江城县接壤,西接墨江县境,北与红河县相连。绿春县辖1个镇、8个乡:大兴镇、戈奎乡、牛孔乡、大水沟乡、大黑山乡、半坡乡、骑马坝乡、三猛乡、平河乡。县城距云南省会昆明市450公里,距个旧257公里。总面积3096.86平方公里,几乎全是山地。
人口
全县总人口20.5万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66.3人。境内居住着哈尼、彝、瑶、拉祜、傣、汉等6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8.2%,少数民族人口比例居全省第二。其中哈尼族占总人口数的88.2%,故有“哈尼山乡”之美誉。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201256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大兴镇 44063 戈奎乡 19236 牛孔乡 29496 大水沟乡 18179 大黑山乡 17183 半坡乡 9462 骑马坝乡 12379 三猛乡 22967 平河乡 28291。

绿春县-人口民族

 

绿春县

全县总人口20.5万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66.3人。境内居住着哈尼、彝、瑶、拉祜、傣、汉等6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8.2%,少数民族人口比例居全省第二。其中哈尼族占总人口数的88.2%,故有“哈尼山乡”之美誉。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201256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大兴镇 44063 戈奎乡 19236 牛孔乡 29496 大水沟乡 18179 大黑山乡 17183 半坡乡 9462 骑马坝乡 12379 三猛乡 22967 平河乡 28291。

绿春县-地理气候

 

绿春县

绿春境内峰峦叠障,沟壑纵横,河流深切。山岭大致呈西北向西南逐渐倾斜,为中山峡谷地貌,最高海拔(黄连山主峰)2637米,最低海拔(小黑江与李仙江交汇处)320米,主要河流有李仙江、小黑江和牛孔河、勐漫河、渣吗河等10余条。境内属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海拔差异大,气候垂直变化明显,从海拔低到高包罗了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等六种气候类型。年平均气温16.6℃ ,年均降雨量2400毫米,无霜期在340天以上。黄连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占地20余万亩。境内野生动植物十分丰富,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一、二、三类动物有17种,内有珍稀动物黑长臂猿、野牛、虎、黑熊、穿山甲、蜂猴、马鹿等。已知树种有140余科960余种,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桫椤,属国家二级保护的有木连等11种,药用植物近千种。

绿春县-农业发展

 

农业

绿春县


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强化,农业生产水平明显提高。粮食总产量从2000年的65693吨增长到69555吨,增长了5.7%;农民人均口粮从280千克增加到296千克;农民人均纯收入从486元增加到623元。农业生产条件有了较大改善,完成了小型水利工程4108件,新增灌溉面积3031亩,改造中低产农田1500亩,改善农田灌溉面积8745亩。农业生产科技含量有所提高,粮食生产良种覆盖率达45%。

林业
林业产业建设得到加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截止2003年底,全县累计完成各类人工造林60万亩,封山育林立56万亩,完成退耕还林14.2万亩,全县森林面积达成19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1%。实现林业总产值5430万亩,累计种植橡胶11.54万亩,紫胶6万亩,八角11.56万亩,竹子15万亩。橡胶开割面积达1万余亩,产量达1300吨,产值达1000多万元,已建成日产8吨的2个颗粒加工厂和一座烟片加工厂。连续17年实现无森林火灾,连年被州人民政府表彰为"全州森林防火先进集体"。黄连山自然保护区顺利升格为国家的自然保护区,面积达97万亩。

畜牧业
畜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畜产品基本实现自给。2001年3月建成了占地面积172亩的巴东扩繁仔猪场,可饲养母猪600头,年可育成种猪1万头左右。目前,已向社会提供优良种猪和商品仔猪10000多头。2003年全县肉类总产达4459吨,比"九.五"末的2000年增长1.5倍,人均占有肉量23公斤,比"九.五"末的2000年增长1.4倍;畜牧业产值达4598万元(现价),畜牧业产值达农业总产值的21.22% 。

绿春县-交通建设

 

绿春县

截止2003年底,全县已拥有公路总里程1348.93公里,新增公路里程676公里,比1993年翻了一番。省道晋思线境内段全部实现沥青路面化。县道12条374.6公里中,247公里已实现弹石路面化。乡村(村委会公路)75条688.33公里。到2004年底,我县公路总里程可达到1500公里。目前,绿春四通八达的开放型交通网络正在形成。

绿春县-自然资源

 

全县土壤可分7个土类,9个亚类,20个土属,2 7个土种。7个土类的构成是:砖红壤、赤红壤、红壤、黄壤、黄棕壤、紫色土、水稻土。热区土地资源广阔,面积达250.68万亩,其中,境内李仙江、小黑江流域海拔在1000米以下的热区土地面积有100万亩,目前已开发橡胶11.1万亩。这一带是云南省水热条件最优越的热区之一,开发利用潜力很大。全县森林面积93457公顷,林业用地14660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40%以上。有国家级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自然保护区—黄连山,保护区良好的光热和水气资源,对动植物的生长繁衍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有列为国家一、二、三类重点保护动物长臂猿、老虎、金丝猴、马鹿、绿孔雀等20多种珍稀动物。全县已知树种140余科960余种,有珍稀植物桫椤、东京龙脑香、多毛坡垒、绿春苏铁、长蕊木兰及近千种中草药。县境内河流众多,主要河流有李仙江、小黑江、勐曼河等。这些河流均为常年河,流向不一,洪枯变幅大,落差也大,径流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5.1%。水能蕴藏量达167.69万千瓦,水电开发潜力很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连山雄居县境中部,神奇秀丽,常年山雾弥漫,云蔚霞起,使人赏心悦目,留连忘返。大风丫口溶洞和神秘鸟会等迷人的自然景观以及哈尼梯田景观,古朴、神奇的民风民俗都具有很大的旅游观光开发潜力。
矿产
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属哀牢山成矿带,成矿条件较好。蕴藏着金、银、铜、铁、锰等10种金属矿和砷、煤、水晶石、花岗石等多种非金属矿。已初步探明的牛波金矿、龙土金矿和大马尖山铅砷矿具有较高的开采价值。

绿春县-旅游景点

 

宋壁石林溶洞群

绿春县


宋壁石林溶洞群落位于绿春县大水沟乡境内,俗称大风丫口。在群山层峦之巅屹立的一块块大青石,似百年古木,万年青藤;有的尖峰破天,有的沟壑通洞府,当地人亦称为“石林”。山顶有一年一度的百鸟聚会,凡每年农历八月间夜晚,这一带秋雨朦朦,雾气腾腾,百鸟从四面八方飞聚山顶,一声声鸟鸣刺破长空,神秘莫测,令人称奇。

黄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黄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县境中部,海拔2637米,距县城42公里,属哀牢山南延支脉,与老挝丰沙里自然保护区相连,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的"绿色三角洲"之一。山中景色优美,形如流云、声似雷鸣的瀑布及山水交映、茫茫林海、云雾缭绕的一幅幅迷人的景观令人留连忘返。

李仙江热带雨林
李仙江在绿春境内流程达96公里,顺江而下,江水时而水平如镜,时而水流湍急,两岸山水石林相映生辉,热带雨林尽收眼帘。随着戈兰滩、土卡河两座中级电站的建成,将形成湖光山色常青、波光涟漪的热带雨林游览库区景致,是欣赏江岸自然风光、江上激情漂流、航游出国之旅和享受异国风情的好地方。

绿春县-民俗风情

 

古老的哈尼族“哭嫁”习俗

绿春县


素有“哈尼山乡”之美誉的绿春县境内居住着19万勤劳勇敢的哈尼人民,在原始生态的生产生活环境中,形成了许多浓郁的民族风情习俗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民俗文化,而哈尼族的男婚女嫁时举行的传统“哭嫁”仪式至今还保留得十分完整。且繁杂的“哭嫁”礼仪,别具一格,其间蕴藏的文化底蕴也很深厚。
自古哈尼族青年一般在冬、春两季才进行婚恋,而且规定苦扎扎(哈尼“六月年”)后方可结婚。哈尼族的婚媾旅程是一个很复杂、很特色的礼仪。而绿春哈尼族哈欧支系的姑娘出嫁时,至今还按古规进行着“哭嫁”的仪式。
哈尼姑娘出嫁日,新娘和情同手足的伙伴们聚集在一亲戚家里,由村里一个慈爱的婶婶作主,由婶婶领唱古老的哭嫁歌,新娘听到牵肠挂肚的哭嫁歌后,对村井、父母、兄弟姐妹和朝夕相处的伙伴的眷恋之情一时涌上心头,泪水朴簌簌地落下来,这时姑娘们围着新娘抱成一团放声哭泣起来。待姑娘们“哭够”了,新娘家的迎亲伙子们掰开密密层层护着新娘的人群来“抢亲”,姑娘们尽力护着新娘不让“抢走”,掰开的人群又围拢,围拢的人群又掰开,一番“折腾”之后新娘被“抢”到娘家酒席前向父母、兄弟作礼节式的哭别,最后由亲兄弟或堂兄背她出寨门。
哈尼姑娘哭嫁,一半是属于眷恋、惜别的忧伤,一半是履行古规,哈尼人说:“姑娘出嫁不哭,以后的日子不会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