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颈鹿拼音:“量”与“质”孰轻孰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3:43:47
“量”与“质”孰轻孰重

 

——关于考试的频率与效度问题的思考

 

眼下中考和高考复习进入“攻坚战”阶段,笔者在教学调研中发现,有部分学校的部分教师在复习教学过程中,过于迷信考试的作用,三天一测、五天一考,学生疲于应付,复习教学的效果却事与愿违,收效甚微,甚至于适得其反,不升反降。因为就语文学科来说,一场考试至少需要120分钟和150分钟,一个教师批完两个班级90名学生的试卷至少需要花费三四小时的时间,而对考试情况的分析则至少需要2个小时的时间,进行试卷讲评则需要两到三节课的时间,粗略估计,一场考试所需时间至少是10个小时的单位时间,但按照教学计划每周安排给语文课的教学时间只有540分钟,也就是9个小时,这样看来,一周的教学时间内,如果安排一次考试的话,那么所有的复习教学时间就全部被考试挤占了,很难再腾出时间来进行有效的复习教学。所以说:过多的考试是“劳命伤财”“得不偿失”,此话并不为过。因为偏多的考试,取缔的是学生必要的学习复习、消化吸收、补充整固;偏难的训练,消耗的是师生的热情和信念,给人以教师劳而无功,学生学无所成的错觉。长此以往,削弱的是向前的动力,增长的是失败的情绪,弱化的是学生自学的能力,降低的是教学的质量,浪费的是宝贵的时间。

事实告诉我们:首先,语文学习成绩与考试频率、难度之间不存在正相关关系,而且无“质”的保障的“量”的叠加,并不能导致“质”的飞跃;另外,提升难度并不能稳固知识的基础。因为学科特点决定了语文的教学,与理科类学科有天壤之别,其内容、要求、目的、运用方式、知识结构都要求教师注目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懂、悟、联、用——即明白原理、理解体验、联系联想、迁移运用,而语文学习中,“懂”“悟”的极端重要性是其他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比拟的,是必须让学生首先达到的目标,学生的“懂”“悟”既不是教师可以代劳的,也不是通过考试就能办到的。

成功的语文复习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获得成绩,主动学习;要达到这一目的,方法有两个:一是降低考试难度,降低考试频率;二是加强管理,积极引导,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由此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教师职责的根本是指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有效的学习和复习,把学生由“学习”变为“求知”,以此实现语文成绩的显现。

因此,在在复习教学阶段,要切实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努力尽力消除三种低效的复习教学模式:①大量讲述;②大量训练;③不断地大量的否定学生的考试行为。

二、要尽量降低考查或训练的频率,使师生均有反思过去、修正现实、规划未来的时间地带,使教师拥有指导学生的机会,使学生拥有知识储备的条件。把时间交给学生去使用,而不是握在教师手上进行无价值的、不厌其烦的考查。

三、要十分关注复习课堂教学的合理建构,让每一位语文教师明确以下教学理念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行为中:①注重学生情绪的控制与诱导;②注重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的点拨;③注重帮助学生构筑能力体系;④注重帮助学生制定语文学习的短、中、长期目标;⑤注重对学生当前语文学习状况进行评估并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

四、在复习教学阶段,要放弃盲目蛮干式的加时间、加题量、加不必要的压力;尝试从管理追求效益,从指导收获成就,从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消化去追求学生语文水平提高和语文能力发展的效果。在复习教学阶段,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受学习的成效,要始终关注学生的学习,要努力激发学生的激情、兴趣,稳固他们的信心,要帮助他们发现、思索和解决=存在的问题,要引导他们有针对性地展开复习活动,而不是无休止的盲目的随意的低效的频繁的考试。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要从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目的出发,要以课程标准的理念为指导思想,要从“轻负高质”的角度权衡考试与检测的实际功能,要认真探究有效复习有效教学有效学习有效提高的科学方法,绝不能以考代教、以考代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