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迪吃什么狗粮比较好:收藏须小心“借错眼”也会上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3:57:06
收藏须小心“借错眼”也会上当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财网 时间:2007-9-12 14:31:21


"求人不如求己",这是一句妇孺皆知的大实话,但在收藏界,收藏爱好者自家眼力不济而求人鉴定的事儿却屡见不鲜,并由此演绎出了许多"借眼"不对吃亏上当的事。
假大空
某办公室主任,性情直爽,酷爱收藏。两年前,他得到一个战国时期的中山鼎,不大懂青铜器的他心里总犯嘀咕。春节前经人引见,他请到了某市博物馆的一位工作人员。该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拿出锯子,抓起鼎的一只腿便锯开了。以锯子来鉴定青铜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乃是我们这位市级博物馆工作人员的独创。"假了,"博物馆工作人员告诉这位主任,"你看,是紫铜不是青铜,而且锯口闪亮,两三千年下来,铜还能闪亮吗?"结果,主任便把鼎作为假货退还原主,一件珍贵的青铜器就这样受到了不可挽回的破坏。其实,战国至秦时铸造青铜器所用的铜正是接近紫铜的深红色,而这些青铜器尽管在悠长的岁月中内部氧化很严重,一旦被折断或摔伤,其伤口会呈现褐色渣子状,但若打磨或锯开,其伤口则仍为闪亮的新铜样。
掌错眼
汤先生喜欢上了玉器,但对鉴赏不太精通。某日在一摊上见到一只玉蟹,摊主看他爱不释手的样子,便索要2000余元的高价。老汤拿不定主意,就央其熟识的某老玉匠"掌眼",该玉匠瞥了一眼只说了两字:"能玩。"老汤遂还价1400买下了这只玉蟹。不料再经多位玩家会诊,那只玉蟹不过是件价值数十元的和田玉料。而今,老汤逢人便说老玉匠不负责任:"他说能玩,一块破砖也能玩啊,我怎么就信他呢?!"
借错眼
赵先生是位收藏投资的热心人,自创一套"借眼"的高招来弥补自己鉴定能力的不足。他每天都到收藏市场溜达,专门去瞅正在讨价还价的生意,一旦买卖双方未谈成,他便凑上去,以比买主略高点的价格买下原买主看上的藏品。就这样借眼买货,赵先生也得到了不少很好的藏品,但不久前又在市场上如法炮制的他却栽了个跟头。当时,赵先生面前的摊主正与一位中年买主为一刀平五千讨价还价,摊主要4000元,买主只出2800元,双方争执了好久未果,中年人面带遗憾转身离去。这时,赵先生追上去问那中年人为何不再加点钱买下,中年人说:"那一刀平五千虽说东西是真的,但品相不完美,只能出这价。"赵先生听后回到摊上,以3050元买下了那枚一刀平五千。后来赵先生在他人点拨下才领悟过来,自己所买的不过是价值十来元的新仿品,可此时摊主和中年人早已不知去向。
以上三个真实而颇有代表性的故事,其主人公第一个碰到了自以为是的"假大空",第二个碰到了不愿助人的保守派,第三个则干脆碰上了设局诈骗的"托儿"。他们均是由于自己鉴别收藏品的能力不足而求助于他人所酿成的后果,或者痛失良机,或者蒙受重大损失。
当然,也有许多鉴赏水平和职业道德都很高的收藏家、鉴赏家乐于助人,但这样的收藏家你不可能随时随地求助得到,一是没有提供你所需的即时服务;二是对你的藏品作出鉴定结论时木已成舟,若有损失也难以挽回;三是在多数情况下,专家们是未见实物而作的结论,有时难免有误差。总而言之,若自己眼力不济而靠求助他人来搞收藏,最容易出现的就是两个结局:一是坐失良机,二是蒙受损失。(陈兰琴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