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大小分专家预测:波澜起伏??曲径通幽(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17:12:54

波澜起伏  曲径通幽(一)

(2009-11-30 22:27:24)转载 标签:

记叙文

波澜

写法

诗句

胜景

东平湖

教育

分类: 教学案例

                         

 

                           ——写景性记叙文写作指导与升格示例

                          (本文发表于《语文学习报》2009年鲁人高一版)

欲扬先抑,是一种以退为进的写作技巧,即作者为肯定和褒奖某人、事、物、景,先作某些退让,有意贬抑或否定,而后再着力褒扬,让人景仰的一种艺术方法,这是中国传统的描写技巧之一。不光是叙事类记叙文,记人、写景类记叙文也可以运用这种手法。运用得好,可以大起大落地进行叙述,势必在读者心头引起较剧烈的心理变化,于是,便能达到形成“尺水兴波、引人入胜”的目的。

文题回放

运用 “先抑后扬” 的写法,写一篇写景的记叙文,介绍自己熟悉或游览过的一处景点,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升格示例

(一)升格前作文

游东平湖

山东东平高级中学2008级(20)  李娜

在山东泰安市辖区东平境内,有一条湖叫“东平湖”。她是水泊梁山的遗存水域,历史上早有“小洞庭”的美誉,现在是南水北调的重要枢纽。(文章开头简洁的介绍了东平湖的地理位置、历史变迁和现今地位。但叙述平淡,不能有效地引起读者兴趣,未能造成悬念。可以考虑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来谋篇布局)

我生在东平,可惜没有目睹过她的胜景。今年“五一”,我终于有机会去亲自游览她了。爸爸开着车,很高兴(爸爸的心情可以具体描摹)。我和妈妈都是第一次去,只问到了没有。我恨不得插上翅膀飞到东平湖,饱览一下美景,再吃上一顿“全鱼宴”解解馋(写自己急切的心理,较形象。写心理也可以“先抑后扬”,不妨借鉴鲁人版必修二课文《都江堰》的写法,让心情先“压抑”一点,为发现东平湖之美作铺垫,“蓄势”)。

踏上东平湖的大堤,一种淡淡的湖水的清香(“清香”不是东平湖的真味)便扑面而来……我终于见到东平湖了!(最好不要把胜景一下子展现给读者。曲径通幽处,干嘛不先铺垫一下?)

八百里水泊东平湖啊,湖里的水恬静而娴雅(描写不具体),犹如一位大家闺秀,我觉得用赞美西湖的诗句“晴中见潋滟,雨中显空蒙”再来比喻我们的东平湖一点也不过份(用赞美西湖的诗句来比喻东平湖,并没有写出东平湖水的特点)。早晨,薄雾未肯散去,湖面的确波光潋滟,如一层轻纱笼在湖面上。我站在湖边远望这里的景致,只觉得朦朦胧胧,犹如到了仙境一般,即使周围的世界沧桑巨变,即使四周的城市车水马龙,热闹非凡,她依然在水的柔情中被诠释的如此透彻,那是淡淡、内敛的美(景中能悟出哲理,很好!可惜由于这一段写作思路不清晰,未能能做到情景理和谐统一)。如梦,如幻,如诗,如画……渐渐地,湖水就像一个美丽的少女,揭开层层洁白面纱,朝霞又为她镀上一圈金色的光晕,多像渔船上采莲女那美丽的笑靥……(描写层次较混乱,未能多方位描写)面对此情此景,我情不自禁吟起了贺之章的诗句:“情一样的深,梦一样的美,如情似梦的家乡水……”(雾中的东平湖不好写,况且作者并没有泛舟湖中观景。给读者的感觉是“雾里看花”“一头雾水”,东平湖的特点和神韵没有写出)

在渔民老伯伯的导引下,我们在湖西岸停泊,又登上了腊山。山中万物欣盛,峰峦峻伟,寒来暑往,朝晕夕阴,宇宙的奥妙都蕴含这里(这样描写不具体,大而空),这雾里的山顶若隐若现,又该引发人们多少哲思啊!在云雾里登山,顶峰总在雾里模糊着,要想看清它,只有不停地攀登(本是游湖,写起登山,转换太突兀)。脚上的路很清楚,自己所在的山头也很干净,但走过一段路再回头望,却发现走过的山路隐在雾中,再难看到,云雾缭绕着腊山,也缭绕着真理,人们寻求真理又何尝不是奋勇攀登,一步一叩首?(山中哲思,感悟人生,有点离题。还要围绕“游湖”来写,不妨登山望湖,感受东平的风土人情,感悟人事和自然的历史变迁)

东平,我可爱的家乡!让我魂牵梦绕的不仅仅是东平湖,还有那水牛山上飘着的朵朵白云,还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的稻屯洼国家湿地,还有郁郁葱葱、古槐参天的白佛山,还有那袅袅的炊烟、田埂的小径、古老的水车、石砌的古屋,还有那大豆、玉米、高粱,白发苍苍的老人,还有和我一起成长,一同在花丛里捉蝴蝶、放风筝的伙伴们,还有那为了共同的目标一起朝夕相处的拼搏奋斗的朋友们和同学们……(要写与东平湖有关的景物和人物!)

东平乡音、乡情、乡韵,尽在不言中,尽在醉里梦里,我要把她们珍藏在心里,带她们远行。愿我夜夜有梦,梦里有故乡,愿故乡也有梦,梦里有我!(跑题了!未能做到开合自如,首尾呼应。放得开,还要收得拢。)

 (二)升格导引

升格前作文,未能按写作要求运用“先抑后扬” 的写法。整篇文章缺少亮点,写景叙事较平淡,描写不够生动,思路也较混乱。所以,很难打动读者。要按作文题目要求,运用“先抑后扬” 的写法来写作,使文章波澜陡起,摇曳多姿。

题目较大,不够生动含蓄,要拟一个新颖生动的题目;有些语句也欠斟酌,缺少文采,需要修改,用词贴切一些,句式灵活一些,再运用一些修辞手法,让文句有表现力。

 

 


波澜起伏  曲径通幽(二)
(2009-11-30 23:00:34) 转载 标签:

波澜

野鸭子

荷花

湿地

苇墙

东平湖

教育

分类: 教学案例

            

三、升格后作文

     那湖,那水,那人……

山东东平高级中学2008级(20)  李 

在山东泰安市辖区内,出名的是泰山,很少有人(词语运用较贴切)知道在东平还有一条湖叫“东平湖”。我虽生在东平,就没有亲眼目睹过她。尽管她是水泊梁山的遗存水域,历史上早有“小洞庭”的美誉;尽管现在是南水北调的重要枢纽,却常听见去过的人说,到了一定会感到失望或幻灭,因为那里水不甚清,鸟鸣声不甚悦耳,湖心岛碰不到名士,景象更不繁荣。(连用短句,形式整齐而有气势,而长句的运用又使哲思蕴含其中,长短结合使文章句句铿锵,韵味十足)所以,外人甚至说东平湖不是湖,乃是一条老气横秋的大河塘,只是湿地宽广些,只是夹岸长满了芦苇……(开头作者并没有直接写东平湖,而是先说很多的说法,这作者感到非常失望,认为东平湖名不副实,这是“抑”,比原文有悬念)

今年“五一”,我终于有机会去亲自游览她了。爸爸开着车,哼着赞美东平湖的曲子,看来心情真是不错。妈妈也第一次去,只问到了没有。(用言语行为写爸爸和妈妈的心理,比原文具体、可感)而我心绪懒懒的,抱无所谓的态度。心想就算是一次“胡逛”吧,即使看不到美景,吃上一顿“全鱼宴”解解嘴馋也算不虚此行啊。(写心理是“心绪懒懒的,脚步散散的”“胡逛”就为发现东平湖之美作了铺垫,再次“蓄势”)

一阵清凉的风拂面而过,一种淡淡的水草腥香扑面而来。我抬起头,透过车窗玻璃向远处望去,只见芳草萋萋的长堤里,一湖碧水与天相接。这是东平湖吗?好一幅美妙的山水画呀!我脸面渐觉滋润,眼前愈显清朗……(“脸面渐觉滋润”“眼前愈显清朗”是写自己心理的变化,与上文“心绪懒懒的”“ 抱无所谓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

到了东平湖的湿地,爸爸租来一只小木船。一位老渔民撑一只长篙,载着我们全家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化用徐志摩的诗句)。湿地的水道的两侧,蒹葭苍苍,满耳是桨声、水声和游人的谈论声(又化用《诗经》的句子,使语言典雅、凝练、隽永)。妈妈不满的说“一条鲤鱼也不见啊!一朵莲花也不见啊!”老渔民告诉我们,“四面荷花”的景象还是照样,只是种荷花的人,怕游人摘莲花,就培植了密密的“苇墙”,把荷花藏起来了。只留下几条浅浅的、窄窄的通路,给游人荡桨。我告诉妈妈,荷花虽看不见,可浓郁的花香可没有关住,你可以尽情去想象“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景象啊。(这一段,语言清新、活泼、灵动;语句优美,意蕴丰富。蕴含深邃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让读者有咀嚼、回味的余地,能给人以启迪和教益)

突然,一直水鸟鸣叫着从眼前飞过,老渔民告诉我这是“野鸭子”。我惊异极了,随口就背诵起“落霞与孤鹜齐飞”的名句。漂游在这样幽僻的水道,我还情不自禁向爸爸吟咏起宋代文学家苏辙夜过东平湖时留下的美好诗句:“更须月出波光净,卧听渔家荡桨声。”(这一段两次引用古诗句,显得富有文采和大气)

终于穿过湿地,来到了湖中央。(水到渠成的写到了东平湖,以下都是“扬”)面前是一望无际的湖面,白帆点点,绿水滔滔,菱芡丛丛,芦花飘飘(叠词的运用能增强了语言的音乐性,极尽绘情状物之能,大大增强语言的表现力)。由于正值枯水期,湖水算不上浩淼和壮阔。但东平湖的水安静、朴素、含蓄,没有大的声响(观察细致,抓住了湖水的特点)。由于要为南水北调蓄水,渔民们响应政府号召,不再大规模养殖捕捞。渔民们纷纷走向陆地定居、生活、创业。在“任意东西”的鱼船上,有的是文化娱乐休闲场所,老叟或在说着山东快书“武松打虎”,或在喝茶下棋;老婆婆们有的在剪纸,有的在纳鞋垫。远处,有一队一队的野鸭子穿花戏草,玩的十分安详自在。(这一段后半部分,由“湖”写“人”, 思古怀今,深化了主题。写出了东平人的精神气质。“人”才是世上最美的风景!)

在渔民老伯伯的导引下,我们在湖西岸停泊,又登上了腊山。据说,腊山是“国家森林公园”,有“山雄、风秀、岩贤、石美”之称(言简意赅,写出了腊山的神韵)。山中万物欣盛,峰峦峻伟,翠柏苍松,寺庙、殿宇依山势而建。我登临山顶, 再次远眺东平湖, 绿水寒姻, 云山浩茫, 仿佛八百年前水泊旧观, 思古怀今, 心随湖水共悠悠……(最后一句作者登高望湖,思古怀今。与原文冗长的语句相比,联想更为合理,自然。确实做到了“情景理的和谐统一”)

今天,我们循着古往今来哲人和梁山好汉走过的路,渡过东平湖,攀上腊山,慢慢品味着独特的东平味道,那是多少年来沉淀于此的深厚的传统文化的余韵。东平是朴素的也是脱俗的,是古老的也是现代的。东平人在厚重里有潇洒,在纯朴里有灵秀,在平凡里有器用,东平湖正是东平人的象征。(由“东平湖”来感受“东平人”,感悟独特、深刻)

我爱泰山,我爱东平湖,在“一山(泰山)一水(水浒故地东平湖)一庙(岱庙)一园(中华姓氏园)”的泰安市,我体味到中华民族的优秀面和“地灵人杰”的真意义。(结尾真是“豹尾”!与开头呼应,一“抑”一“扬”,对比鲜明,整齐圆合;更重要的是突显了中心,升华了主题,增强了文章的气势)

   (四)升格解析

定稿作了较大的改动,重新谋篇布局,对标题和正文的文字也作了推敲,与初稿相比,明显升格:

在谋篇布局上,做到了“波澜起伏、曲径通幽”。通过“升格示例”可以看出,在游记写景中运用这种方法来构思写作,更能使文章波澜陡起,摇曳多姿,能给人“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悬念,“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引人探胜访幽,充满无穷的艺术美。

在语言运用上,用词贴切、极具表现力,显示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遣词造句的能力。对“东平湖”的描绘真实自然,使人如入其境,让人心旷神怡。

在主题表达上,立意高远。本文虽是游记散文,但不是简单的写景或抒情,还融入对人生、社会、历史的思悟,基本上做到了情、景、理的和谐统一。

当然,在学生运用“先抑后扬”这种艺术手法的写作实践中,也出现了很多失误。要正确运用此法,应注意三点:

首先,要明确“抑”“扬”的辨证关系。“抑”是手段,“扬”是目的,前面的“抑”是为后面的“扬”蓄势。这里的关键是要掌握好“度”,“扬”前的“抑”要适度,过了一定的“度”,就可能失实或有悖于事理而影响表达效果。

第二、要安排好轻重、主次、详略。不论欲扬先抑,还是欲抑先扬,所“欲”都是目的,所“先”都是手段。前者抑是为了扬,重点在扬;后者扬是为了抑,重点在抑。切不可详略不分,平均用墨,更不能轻重例置,喧宾夺主。

第三、应注意由“抑”到“扬”转折的合理性。由抑而扬的转折要自然,应是水到渠成,转换不自然,太突兀,而不能令人信服。例文中,作者先写到东平湖之前的懒散平淡心理,再写心理的些许变化:“脸面渐觉滋润,眼前愈显清朗”;再这个基础上才写自己心理和情感的变化,情感的飞腾和艺术的体验此时就水到渠成的浑然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