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金融港:各地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 - 快乐语文 - 钟祥彬 - 和讯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8:12:34
地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 [转贴 2010-12-23 08:56:42]    字号:大 中 小

全国各地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试题分类汇编

诗词鉴赏

安徽河历中学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塞下曲

【戎昱】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  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自有卢龙塞⑦,烟尘飞至今。

    [注]① 骎骎(qīn qīn):马跑得很快。②卢龙塞:古地名。

    8.请概括首联描写的“塞下”环境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4分)

    9.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边将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8.(4分)特点:自然环境险恶.军情紧急(2分)。作用:营造了萧杀的氛围,渲染了边塞紧张的战争气氛,为边将的出场勾勒背景(答“是为边将出场作铺垫”也可)。(答对两点即可2分)

    9.(4分)刻画了一个饱受戍边之苦、思乡之愁的边将形象(1分)。表达了对战争给边塞将士带来的苦难的同情(1分),和对从古至今延绵不断的战争的厌倦(1分),寄寓了诗人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1分)。

福建八县()协作校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横塘夜泊

清·释宗渭

偶为看山出,孤舟向晚亭。野梅含水白,渔火逗烟青。

寒屿融残雪,春潭浴乱星。何人吹铁笛,清响破空冥。

    (1)请谈谈这首诗中“逗”字和“浴”字的表达效果。(3分)

    (2)这首诗用了哪一种艺术手法,请简要赏析。(3分)

    参考答案:

    6.(1)用“逗”形容火光与青烟相映而跳动升腾的情态,似乎它们在互相逗趣,把渔火写活了,给“孤舟”飘荡的诗人带来温暖的情趣。用“浴”比喻星星被风吹乱的水中倒影,仿佛是星星在水波里欢快地沐浴而搅乱了水面的宁静。

    (2)这首诗颔联和颈联,描绘水乡早春静谧、幽冷的夜色,却用了“含”、“逗”、“融”、“浴”这些动词来表达,这是“以动衬静”;尾联“何人吹铁笛,清响破空冥”,是“以声衬静”,那忽然传来的划破夜空的清脆笛声,引发了正沉浸在横塘美景中的诗人的思绪,为诗歌增添了无尽的韵味。这首诗颔联和颈联,还用了拟人手法, “含”、“逗”、“浴”等词,赋予是却梅、渔火、残雪、乱星以人的情感,(如“含”描写梅枝临水的婀娜神态,花色与水光相映,白润如玉)把这幅夜色图勾画得幽美动人,静谧而富有生气,真切地传达出残冬正在过去,新春即将到来的信息(或:诗人通过拟人化来表现大自然与人的亲密相通,以及他对自然之美的神会)(能分析一种即可)

福建福州三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6分)

浣溪沙

周邦彦

楼上晴天碧四垂,楼前芳草接天涯。劝君莫上最高梯。

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忍听林表杜鹃啼。

    (1)词中写出时序的变化的两句是:                          。(2分)

    (2)请以“芳草”和“杜鹃”的意象赏析本词所表达的感情。(4分)

    参考答案:

    6.(1)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2)以无边无际的芳草,写家乡的遥远。以杜鹃的悲啼,写思乡的悲切。

福建南安一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诗词阅读(12分) 完成1-4小题

    A

吟笼莺

【清】 纳兰性德①

    何处金衣②客,栖栖 翠幕中。有心惊晓梦,无计啭春风。

    漫逐梁间燕,谁巢井上桐。空将云路翼,缄恨在雕笼。

    【注】①纳兰性德,清王室贵族。②金衣:黄莺别名金衣公子。

    (1)简要分析,本诗前两联是怎样照应诗题中的“笼”字的。(3分)

    (2)简析本诗,作者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3分)

    B、

枕上述梦

陆 游

江湖送老一渔舟,清梦犹成塞上游。生马驹驰铁蹄腕,古铙歌奏锦衣褠①。

玉关雪急传烽火,青海云开见戍楼。白首不侯非所恨,咿嘤床箦②死堪羞。

    【注】①褠(gōu):直袖单衣。②床箦(zé):床席。

    (3)请概述本诗首联中“渔舟”意象的意蕴。(2分)

    (4)请结合诗句内容分析本诗颈联“开”字的表达效果。(4分)

    参考答案:

    A

    (1)、【答案】本诗前两联是从三个方面照应诗题中的“笼”字的:从动作方面描写黄莺被迫在笼中栖息,(1分)从心理方面写黄莺在笼中焦躁不安,(1分)从声音方面写黄莺在笼中感受不到春的温馨而悲啼的情状。(1分)所以,虽未提一“笼” 字,但也写出了“笼”这个特殊环境对莺的影响。(3分)

    【解析】笼中之鸟是常见的事物,但诗人别具慧眼,善于抓住鸟的细节特征来表现笼子对小鸟的束缚。所以,分析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小鸟,这几个方面实际上也是有关鸟笼的侧面描写。

    (2)、【答案】作者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怀(1分)借黄莺表达了虽处在金衣翠幕之中,虽长有一样的翅膀,纵然在同样的季节,却受到雕笼的束缚不能一样展翅高飞(1分),寄托追求自由而不得的不满,怀才不遇(或“白白浪费青春年华”)的怨恨。(1分)

    【解析】这首诗的 主题是借小鸟表达对限制自由、怀才不遇的不满情绪,回答时只需结合具体内容来谈。

    B

    (3)【答案】 “渔舟”在中国传统文学中含有退隐(隐居、隐逸情怀的意思,(1分)在本诗中表达了作者被迫无奈闲 居在家、郁不得志的情怀。(1分)

    【解析】这道题考查对诗歌意象的理解把握能力。诗歌意象包括表层和深层的含义,既要描述出来,又要说明其深层意味和寄托的情感。

    (4)【答案】“开”字一语双关(1分), “开”有云开日出之意(1分),又写出经过奋战后边关安定之景(1分),含蓄地表达了诗人驰骋战场、收复失地建功立业的愿望。(1分)

    【解析】炼字型考题回答时一般分如下几个步骤:结合原句,大致描摹该句的情形一下,特别点出这个字的意蕴;再说明这个字所起到的特殊的表达效果;最后,要说明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福建师大附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李 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注]清溪,流经安徽贵池城,与秋浦河汇合,出池口入长江。

    (1)诗的颔联、颈联分别采用什么手法描写清溪水色的?请简要分析。(3分)

    (2)诗的尾联描绘了什么情境?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参考答案:

    6.(1)颔联运用衬托的手法,以新安江水色之清衬托出清溪水更清。颈联运用比喻手法,以明镜比喻清溪,岸上景物倒影清溪之中,写出了水的清澈。(答“侧面描写,正面描写”,言之有理也可给分)(点明手法各0.5分,简要分析各1分)

    (2)诗的尾联描绘了凄凉清寂的情境,流露出诗人内心的一种寂寞抑郁的情绪。(意思对即可)(情境1分,感情2分)

福建同安一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塞下曲(其六)

戎昱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①。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自有卢龙塞②,烟尘飞至今。

    注:①骎骎(qīn qīn):形容马跑得很快的样子。②卢龙塞:古地名。

    (1)请概括首联描写的“塞下”环境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3分)

    (2)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3分)

    参考答案:

   (1)特点:自然环境险恶;军情紧急。

    作用:为全诗营造了肃杀的氛围,渲染了边塞紧张的战争气氛,为边将的出场作铺垫。

    (2)刻画了一个饱受戍边、思乡之苦的边将形象。颈联表现了对战争给边塞将士带来的苦难的同情,尾联表现了对从古至今接连不断的战争的厌倦,全诗寄寓了诗人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

福建厦门市双十中学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6分)

塞外杂咏①

林则徐

    天山万笏②耸琼瑶③,导我西行伴寂寥。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

    注释:①这是林则徐被遣戍新疆伊犁途中写下的一首诗。②笏,古代大臣朝会时所拿的手板,长方形。③琼瑶:美玉。

    (1)请简析首句运用的修辞手法。(2分)

    (2)简析诗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4分)

    参考答案:

    (1)本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万笏”为喻,描绘了天山山峰众多连绵的景象;用“琼瑶”比喻天山山顶积雪。

    (2)作者前两句描绘了天山雄伟壮丽的的景象,写自己被谪贬伊犁,旅途中只有天山相伴,表现了寂寞孤独之感。后两句写“笑”写“难消”,表面上写开朗旷达,实际上流露出身处逆境的无奈,表达了年事已高、壮志未酬的伤感之情。

甘肃兰州一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寒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1)这两首诗在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方面有什么相似之处?(写出两点即可,4分)

    (2)在《寒菊》一诗的“宁可枝头抱香死”这句中,你认为哪个字用得最为传神?请简述理由。  (4分)

    参考答案:

    (1)①都是托物言忠的诗,借写花来表现自已的精神追求。②都不直书其物,文中对写作对象的称谓,前者写梅不用“梅”字,/彳荐写菊不用“菊”字。③都化用了典故。前者化用王羲之练书法洗笔,洗黑了池水的典故;后者化用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典故。  (4分)

    (2)心得最传神的一个字是“抱”字,它形象传冲地表现厂菊花坚守节操,至死不变的高贵品质。(4分)(若答其他字,言之有理可酌情给1-2分)

甘肃武威十六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柳宗元

久为簪组①累,幸此南夷谪。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 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簪组:古代官吏的 服饰。

    (1)诗中描写了一种怎样的生活?请简要赏析。(3分)

    (2)清代沈德潜评价这首诗的思想感情时说:“不怨而怨。”你如何理解?请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

   (1)诗中描写了自己的隐居生活,闲散、自然、安逸、宁静。(1分)他闲居无事,便与农田菜圃为邻,种树赏花,自得其乐。虽然有永州的司马官衔,有时就仿佛是个山林隐逸之士。清晨,诗人踏着露水去耕地除草。不劳动的时候,就荡起小船,去游山玩水,直到天黑才归来。常常在自然的怀抱中独往独来,碰不到别人,仰望碧空蓝天,不禁会放声歌唱。(简单描述即可,不必如此详细。(2分)

    (2)诗人在长期被仕途所累之后有了亲近自然、隐居田园的机会,于是在首联用一个 “幸”字表达了自己的“庆幸”,故言“不怨”。(2分)但全诗表面上写溪居生活的闲适,字里行间隐含贬居时的抑郁之气。(2分)诗中“幸”是含着痛苦的笑;“闲依”包含着投闲置散的无聊,“偶似”说明并不真有隐士的淡泊、闲适,“来往不逢人”可见生活的孤独。(1分)

甘肃武威五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鹊桥仙?七夕

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注】争:怎。

    (1)对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此词说“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而秦观说“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请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情侧重点有何不同。(4分)

    (2)此词多处采用了对比衬托的艺术表现方法,请举出两例并结合作品赏析。(4分)

    参考答案:

    (1)【参考答案】范词重点强调别离的旧愁与新愁:旧愁未去,新愁又添,虽有新欢,却不抵思念愁苦。秦词重点强调感情的坚贞与长久:虽然相逢短暂,但只要感情真挚,不在乎朝暮厮守。

    (2)【参考答案】①通过“群仙相妒”(具体表现为“月姊满眉颦”和“雨姨吹雨”)反衬“双星良夜”的美好。

    ②通过“旧愁多”与“新欢”少(“相逢草草”)的对比表达“双星良夜”相逢的短暂。

    ③通过“重搅别离情绪”或“相逢草草”的“新欢”反衬“归去”时所增添的“新愁”,以凸显两人感情的真挚和深沉。

    注:举出任意两例,言之成理即可。

广东高州三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题红叶     唐 · 韩氏

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行宫      唐 · 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1)这两诗中的主人公有相同的遭遇,而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不尽相同的,请分析其异同(4分)。

    (2)韩诗 委婉含蓄,元诗平白如话,请指出各采用什么手法写宫女的心事和命运。(2分)

    参考答案:

    10. (1)(4分)。相同点:两首诗都表达了宫女寂寞、哀怨的感情。(2分)不同点:韩诗表现了宫女对自由生活的憧憬以及冲破樊笼的愿望。而元诗流露出凄凉哀怨、怀旧度日以了残生的情绪。(2分)

    (2)(2分)韩诗运用了托物言情或寄情于物手法。元诗:反衬或乐景写哀或相互映衬或托物言情。

广东汕头金山中学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7分)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1)这首诗的意境有什么特点?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4分)

    (2)诗的前两联写景选取了哪两个角度?请结合具体内容说说其好处。(4分)

    参考答案:

    10.(1)意境深沉浑厚或雄浑苍凉,表达了作者深沉的思乡怀友之情。(意境特点2分,表达感情2分。)

    (2)前两联每联都是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写景。首联先写使人愁的猿声,后写沧江急流景象;次联写风吹树叶的鸣声,后写孤舟的景象:从而写出了凄凉惆怅的情境。(要点说明:角度2分,情境2分。)

广东五云中学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两首杜甫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山居即事

王 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⑴你认为颔联的哪两个字用得好?并简析这两个字的表达效果。(3分)

    ⑵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请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答案⑴我认为“遍”、“稀”用得好,“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⑵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解析  这首五律写诗人幽居山中所见景物,表现其悠然闲适之情。分析句中词语的表达效果,要联系词语所在诗句及整首诗的意境。分析景与情的关系,应考虑作者写了哪些景物,表现了怎样的情感,要注意联系诗人的个性与写作背景。

河北冀州中学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与诸子登岘首①

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②,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③,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④。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注:①岘首:岘山主峰麓延伸至汉江边的小山,在襄阳城南凤林关北端,位于群岘(襄阳西南群山)之首,故名。唐宋时岘山、岘首山可互称。据《晋书·羊祜传》,羊祜镇荆襄时,常与好友到此山。喟然叹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羊祜死后,襄阳百姓于岘山建碑立庙,“岁时飨祭焉。望其碑者,莫不流涕。”杜预称“羊公碑”为“堕泪碑”。②代谢:交替,轮换。③胜迹,指羊公碑。④鱼梁,鱼梁洲。梦泽,云梦泽,古泽名,故址在今湖北安陆一带。

    (1).有人评说孟浩然的这乎诗的开篇“打破了传统的‘触景生情’的写法,这在登临诗中是不多见的”。请结合诗句谈谈你对首联内容的理解。(4分)

    (2).尾联中哪个字饱含了作者的复杂情感?请加以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2.⑴.(4分)这首诗不是从写景(古迹)开始的,第一联阐述了一种人生哲理——世事总是在不停止地变化着。(2分)朝代更替、家庭兴衰,以及人们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寒来暑往,春去秋来,时光也在不停止地流逝着。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2分)

    ⑵.(4分)“尚”字,十分有力,包含了复杂的内容。(1分)羊祜在晋初为国为民做了许多好事,名垂千古,令人敬仰。而孟浩然想到自己至今仍为“布衣”,无所作为,死后难免湮没无闻,(2分)这和“尚在”的羊公碑,两相对比,令人伤感。因之,就不免“读罢泪沾襟”了(1分)。(没有对二人的分析和比较,要扣分)(注:如果学生回答“泪”,感情分析比较到位,最高给2分)

河北晋州一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早秋

许浑

  遥夜泛清瑟①,西风生翠萝。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②。

高 树晓还密,远山睛更多。淮南一叶下,自觉洞庭波③

    【注释】①泛:弹,犹流荡。②拂:掠过。金河;银河。③淮南两句;用《淮南予·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蔫”和《楚辞·九歌·湘夫人》“洞庭波兮木叶下”意。

    (1)诗中哪些意象巧妙点明了早秋这一季候特征?请列举。(说出三个即可)(3分)

    (2)颔联和颈联是怎样描写景物的?请加以赏析。(3分)

    (3)评论家认为首联和尾联颇具浪漫色彩,请选一联分析其妙处。(2分)

    参考答案:

    12.(1)“ 残萤”、“ 早 雁 ”、“ 高树晓还密”、 “远山晴更多”。( 共分,每点 1分,答对其中任何三点就可3得满分)

    (2)颔联:由俯察到仰视 ,( 分)颈联:由近看到远望;(1分)从高低远近来描绘早秋景物,层次井然,1境界开阔。( 1 分)

    (3)首联运用想象的手法,把整整一夜都听到的轻轻秋风,想象为在一条条悬挂着的青翠藤蔓间,秋风拂过,奏出了悦耳的清瑟声音。( 2 分)

    或:尾联引用典故并加以想象,一片树叶,被荡人心扉的秋波所感招,情不自禁,奋不顾身,展现了一叶追随洞庭波的诗情画意。( 2 分)

河北乐亭一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郑谷《菊》一诗,完成后面的问题。(6分)

   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 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 由来不羡瓦松高。

    (1)诗中的菊花是怎样的一个形象。(2分)

    (2)本诗用了什么手法来展现这一形象的,试结合第四句进行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不求高位(1分)、不慕名利(1分)的高士形象。(由最后一句可看出)

    (2)主要用了对比(1分)、拟人(1分)手法。作者以池岸边的菊花与高屋上的瓦松作对比,意在说明菊花虽生长在沼泽低洼之地,却高洁、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献给人们;而瓦松虽踞高位,实际上“在人无用,在物无成”。(1分)在这里,菊花被人格化了,作者赋予它不求高位、不慕荣利的思想品质。“由来”与“不羡”相应,更加重了语气,突出了菊花的高尚气节。(1分)

河北唐山一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陆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半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苹洲烟雨。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

    [注]唐代诗人贺知章年老还乡,玄宗曾下诏将与镜湖相连通的一个小湖赐给他以示矜恤。

    (1)词的上阕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4分)

    (2)请结合对全词的理解,说一说“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一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1)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前三句将难忘的戎马生涯与现在无人记起的寂寞凄凉形成对比,表现自己理想成空的寂寞凄凉。后两句将终日酣饮耽乐的酒徒反倒受赏封侯与志存恢复的有志之士却被闲置不用形成对比,表现了对世道不公的愤懑不平之情。(2)这两句的意思是:这镜湖风月本来就只属于闲人,还用得着你官家赐予吗?表达了词人对官家的轻蔑之态和内愤慨不平之情。

河南长葛市第三实验高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清·郑珍

向晚古原上,悠然太古春。碧云收去鸟,翠稻出行人。

水色秋前静,山容雨后新。独怜溪左右,十室九家贫。

    8.这首诗字面平易,却实有刻炼之功。颔联“收”、“出”两字以浅为深,用得很特别。请说说这两个字的妙处。(5分)

    9.有人以为,尾联毁坏了全诗优美的意境,应该删去;也有人说,这两句恰是诗人匠心独运之处。你赞同哪一种意见?请结合全诗内容加以概括剖析。(6分)

    参考答案:

    8.鸟儿隐没于碧空之中,却说被蓝天白云收了进去;农人田间穿行劳作,却说被翠绿的稻秧送了出来。一“收”一“出”,运用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情感,描绘出一幅清新明丽的春景图。(5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语言”的能力,也就是品赏诗歌的“炼字”艺术。连着二个字的赏析,有点难度,关键是拟人手法的把握。

    9.同意后一种意见。前三联描绘春色之美和闲适之感,最后两句点出农村的穷苦,内心的沉重。作者运用“以乐写哀”的手法(或“以乐景衬悲情”、“对比”),抒发了满腔悲愤之情,也使感叹民生疾苦的主旨更为明确。(6分。如同意前一种意见,只要能自圆其说,也可适当给分。)

    (解析)本题中“你同意哪一种意见”好像是个开放型的题目(注意现今高考中的伪探究题),其实读懂诗歌就明白诗人要表达的情感是很明确的——感叹民生疾苦。所以只能按后一种意见回答。“乐景哀情”的手法有点难度。

河南商水一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一首清代诗歌,完成8-9题。

   

黎 简

水景动深树,山光窥短墙。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芳。① 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注: ① 寒花:菊花。

    8.这首诗首联中“窥”字很有表现力,请简要赏析其妙处。(5分)

    9.这首诗的后两联由物及人(诗人),请结合景物描写简要赏析诗中“人”的形象特点。(6分)

    参考答案:

    8、(1)“窥”字运用拟人手法,反客为主,不说小园里的人越过短墙能看见墙外山光,却说“山光窥短墙”,好像那山光探头进入短墙,在窥视这小园中的景物,想一睹其真容,生动地突出了小园景物的美丽动人,富有魅力。

    9、(2)幽竹、寒花(菊花)寓含高风亮节之意,新月、新霜都是高雅圣洁的象征。幽竹亭亭静立,秋菊凌霜傲放,如霜新月辉映,烘托出一个品行高洁具有高风亮节的诗人形象。

河南郑州47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陆游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①行穿竹,卷罢《黄庭》②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注:①玉瀣:美酒。 ②《黄庭》:道家经典。③元:同“原”。

    8.这首词上阕描写了哪些生活画面?表现了词人怎样的生活态度?(5分)

    9.词的最后两句“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有何深意?它在词中起什么作用?(6分)

    参考答案:

    8.(5分)描写了诗人读书、饮酒、竹林漫步、卧榻看山等生活画面,(3分)表明诗人喜欢过一种不问世事、超然物外的隐逸生活。(2分)

    9.(6分)这两句诗表面是说本来知道上天另有一种心肠,不把英雄衰老当一回事,实则是对统治者不重用人才,致使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愤懑。(2分)在语意上与上文相反,收到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在感情上饱含讥讽和悲愤,动人心魄。(4分)

黑龙江庆安三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8—9题。(11分)

【双调】沉醉东风·维扬怀古  无名氏

    锦帆落天涯那答,玉箫寒、江上谁家?空楼月惨凄,古殿风萧飒。梦儿中 一度繁华,满耳涛声起暮笳,再不见看花驻马。

    注:①化用前人诗句,意为游船已落到天涯那边,旧王朝已消亡。那答,那边。

    8.“维扬”的今昔有什么不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6分)

    9.“玉箫寒、江上谁家?”一句中,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5分)

    参考答案:

    8.昔日的维扬歌舞升平,兴盛 繁华;(2分)今日的维扬一片破败景象,耳边充斥悲笳。(2分)抒发了昔盛今衰的伤感。(2分)

    9.“寒”字十分传神。(2分)运用通感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 听到箫声后的悲凉心 情。(3分)

黑龙江双鸭山一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御街行  秋日怀旧

(宋)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敧②,谙尽孤眠滋味。都来③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注]:①真珠:即珍珠。② 敧:yǐ,斜靠着。 ③都来:算来。

    8.这首词不直言秋而却使人知秋,请分析词的上片从哪些方面写出了秋?(5分)

    9.名家认为,下片写“愁”,神形毕肖,请分析作者写出了“愁”的哪些神态?(6分)

    参考答案:

    8.作者抓住秋夜、秋声、秋色和秋月等,让读者很自然地感受到秋思。(2分)从夜静叶落写起,由沙沙响而感知落叶声,由落叶而感知秋时之声,因夜之愈静,故愈觉寒声之碎。又在空寂的高楼之上,卷起珠帘,观看夜色,千里共月,最易引起相思之情。(3分)

    9.作者写出了酌酒垂泪的愁姿,挑灯倚枕的愁态,攒眉揪心的愁容。(3分)肠已愁断,酒无由入,虽未到愁肠,已先化泪,愁更难堪,情更凄切。枕头斜倚,写出了愁人倚枕对灯寂然凝思神态,更加形象,更加生动。怀旧之事,是无法回避的,不是在心头萦绕,就是在眉头攒聚,这愁,在内为愁肠愁心,在外为愁眉愁脸。(3分)

湖北部分重点中学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一首五言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怀(其一)

阮籍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1)诗运用了动静相生的手法塑造了怎样一位抒情主人公形象?请简要说明。(4分)

    (2)这首诗化无形为有形,表达了诗人“忧思独伤心”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这首诗采用动静相生的手法,塑造了一位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下忧愤、苦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起坐弹琴、孤鸿哀鸣、飞鸟盘旋、忧思徘徊是动写,明月朗照、夜色茫茫是静描。这些动景集中反衬出了夜的死寂与深重,映衬了诗人不寐而弹琴的孤影,突出内心的焦躁与悲凉。(4分,意思对即可)

    (2)诗人将无形的“忧思”化为直观的形象,将内心忧愤、悲凉等感情寄托在冷月清风、旷野孤鸿、盘旋的飞鸟、深夜不眠的弹琴者中,月明风清,衬托了诗人高洁不群;写“薄帷”、写“吹我襟”,让人感觉冷意透背,而鸿雁哀号、翔鸟徘徊正是诗人看不见希望和出路的忧愤、苦闷的形象写照。(4分,意思对即可)

湖北黄冈中学、黄石二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望江南超然台①作 苏 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1)词的上片写了些什么景?通观全词,在写景上有何特色?(4分)

    (2)从这首词中,你读出词人怎样的情感?(4分)

    参考答案:

   (1)春天还没有过去,杨柳在和煦的春风中飘荡。登上超然台眺望,只见半沟护城河的春水,满城的春花,烟雨笼罩着千家万户。作者写景,注意色彩上的强烈对比作用,把春日里不同时空的色彩变幻,用明暗相衬的手法传神地传达出来,有“以乐景衬哀情”的成分。答出一点即可得2分。(2)寄寓了作者对故国.故人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对有家难回.有志难酬的无奈与怅惘。最后词人为解脱苦闷而自我心理调适,认为必须超然物外,忘却尘世间一切,而抓紧时机,借诗酒以自娱。

湖北襄樊四校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越调】小桃红 杨果

    采莲人和采莲歌,柳外兰舟过,不管鸳鸯梦惊破。夜如何?有人独上江楼卧。伤心莫唱:南朝旧曲,司马泪痕多。

    【注】杨果:由金而入元的诗人,金亡五年以后才出来做官。

    (1)曲尾道出“司马泪痕多”,而白居易在《琵琶行》中也慨叹“江州司马青衫湿”。请简要分析二者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4分)

    (2)曲词的前三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结合全曲分析它的作用。(4分)

    参考答案:

    (1)自居易听到琵琶女的不幸后,联系自己在政治上的失意,抒发的是对琵琶女的同情和自己贬谪天涯的感伤之情。(2分)而杨果听到采莲女唱着南朝亡国旧曲,歌声又是那样凄切,引起了他亡国之悲。(2分)  (2)描绘出碧澄的湖面上,一群采莲姑娘荡着船桨,哼唱着轻快的小调,歌声惊醒了莲叶间美梦中的对对鸳鸯,这是一幅欢快恬美的江南水乡图。(2分)前三句渲染气氛,烘托环境,梦中鸳鸯双宿与独卧江楼、梦醒后的感伤与采莲女无忧无虑的歌唱形成对比,用乐景反衬哀情,更显出作者家国兴亡和抑郁不得志的悲情。(2分)

湖南省醴陵二中、醴陵四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7分)

蝶恋花 月下醉书雨岩石浪   辛弃疾

    九畹芳菲兰佩好。空谷无人,自怨蛾眉巧。宝琴泠泠千古调,朱丝弦断知音少。    冉冉年华吾自老。水满汀洲,何处寻芳草?唤起湘累歌未了,石龙舞罢松风晓。

    【注】①畹:古代称30亩为一畹。②湘累:指屈原。冤屈而死,叫“累”(léi),屈原是投湖南汩罗江而死的,所以前人称他为湘累。

    (1)词中上阕中的意象表明了词人怎样的境遇?(3分)

    (2)该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试结合下阕词句进行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以“兰佩芳菲,蛾眉空好,宝琴弦断”这三个意象来表明虽有高尚品质和过人的才干,却备受南宋朝廷 当权的主和派嫉妒和排挤,长期不被重用,无用武之地, 而且知音寥寥,无人理解自己的悲剧性境遇。(3分)

    (2)全词抒发了词人自感虚度年华、政治失意、理想难以实现而又知音难觅的痛楚之情。“冉冉”句感慨年华已逝,虚度此生。(2分)“水满”“何处”二句,用汀洲水涨、芳草难觅喻示理想难以实现的可悲处境。结尾二句,再次诉说在人世难寻知音的苦恼,于是只得在大醉之后唤起屈原同唱失意之歌。(2分)

江苏陈集中学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列古诗回答问题。

   崔  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①烟景有谁争?

    【注】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归隐之处。这里诗人指他的家乡浙江桐庐一带的大好山水。

    (1)本诗的首联、颔联选取了哪些景物?(3分)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意境?(3分)

    (2)简要说明这些景物描写的作用?(4分)

    参考答案:

   (1)(6分)本诗选取流水、谢花、东风、子规、夜月等景物(只要列出相关的四个景物即可)。(3分)这些景物构成了清冷、惆怅、凄凉、黯淡、愁惨、悲伤的意境(只要答出其中两点即可)。(3分)

    (2)(4分)①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2分)

②形象地表现了诗人思乡之苦和对年华流逝的悲叹。(2分)

江苏东台中学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①  柳宗元

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

     方同楚客怜皇树②,不学荆州利木奴③。

几岁开花闻喷雪,何人摘实见垂珠?

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还堪养老夫。

    [注]①本诗写于作者贬官柳州时期。②楚客,指屈原。屈原忠而被谤,身遭放逐,流落他乡故称“楚客”。皇树,即橘树。屈原《橘颂》中有“后皇嘉树,橘徕服兮”之句。③三国时丹阳太守李衡曾想通过种橘发家致富,给子孙留点财产。

    (1)简要分析诗歌颔联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5分)

    (2)尾联中的“坐待成林日”是表达了作者的旷达之情,还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看法。(5分)

    参考答案:

    (1)诗人运用典故和对比,(写出1点即可,1分)表明他爱柑橘是因为读“楚客”屈原的《橘颂》引起了雅兴,而不是像三国时丹阳太守李衡那样,想通过种橘来发家致富。(2分)不仅表现了诗人对橘树的喜爱之情,更表现了他不同流俗的坚贞品质。(2分)

    (2)示例1:我认为是表达了作者的旷达之情。(1分)无论首联对橘树嫩绿和茂盛的描绘,还是颈联对橘树开花结实的想象,都表达了诗人对橘的喜爱之情;(2分)领联更是通过用典和对比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因而渴望橘树成林滋养自己正是作者在贬谪后坚守节操的旷达体现。(2分)

    示例2: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1分)诗人被贬柳州,无论写现实的还是想象的橘之繁盛都只能反衬出作者沉沦于此的落寞与苦闷,以屈原自比更有对被贬谪的不满之意。(2分)尾联只是故作达观语,表面说等到柑树成林的时候,它的果实滋味还能够供养我这个老人,实际是感伤自己贬谪时日已久,唯恐延续到黄柑成林,自己还能亲尝。(2分)(两种答案都可,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江苏淮州中学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倦 夜

苏轼

倦枕厌长夜,小窗终未明。孤村一犬吠,残月几人行。

衰鬓久已白,旅怀空自清。荒园有络纬,虚织竟何成。

    [注]络纬:昆虫名,俗称“纺织娘”。

    ⑴“孤村一犬吠,残月几人行”描写的环境有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⑵诗歌以“倦”字引出下文,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4分)

    参考答案:

     ⑴所写环境的特点是:荒僻(僻远、冷寂)、凄清。(2分)运用了衬托、动静结合的手法。(2分)“孤村”坐落在旷野之中,显得荒僻;夜间的“一犬吠”和照着行人的“残月”,给人以凄清之感;(1分)用“一犬吠”衬托环境的荒僻,“残月”的静景和“几人行”的动景结合着写。(1分)

    ⑵诗歌由“倦”字引出投宿荒村、长夜难眠之事,所见凄凉之景;(2分)他想到自己常年奔波,鬓发已白,却竟像络纬虚织一样,由此表达了年华老去、功业无成的感慨。(2分)

江苏江阴地区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0分)

酹江月   和友①驿中言别   文天祥

    乾坤能②大,算蛟龙、原不是池中物。风雨牢愁无着处,那更寒虫四壁。横槊题诗,登楼作赋,万事空中雪。江流如此,方来还有英杰。

    堪笑一叶飘零,重来淮水,正是应凉风新发。镜里朱颜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去去龙沙,向江山回首。青山如发。故人应念,杜鹃枝上残月。

    【注释】(1)友:指邓剡。邓剡字中甫,与文天祥同乡,曾任崖山行朝礼部侍郎,被俘后同文天祥一起押解至金陵,并作词送文天祥继续北行。此词是文天祥的和作。(2)能:这样,如许。

    (1)上阕中“横槊题诗,登楼作赋”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这首词整体上呈现出怎样的语言风格特点?(3分)

    (2)请简要概括下阕的内容 ,并说说下阕中哪个句子最能体现全词的中心。(3分)

    (3)这首词的上阕以回顾自己的经历为主,表达了自己复杂的内心情感,请对此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①用典或对偶。(1分)          ②苍凉、悲壮。(2分)

    (2)①下阕表明自己坚持不屈的心迹(1分)和对故国江山无限留恋顾念(1分)。②镜里朱颜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1分)

    (3)①以蛟龙暂屈池中、终当飞腾为喻,表示虽遭囚禁而犹志向远大的豪情。    ②也期待友人能早脱牢笼,再干一番事业;    ③通过描写眼前凄凉的景象和囚徒凄苦的生活,来抒发故国不在生灵涂炭的沉痛情怀。    ④追念昔日转战东南的戎马生活,对抗元战斗归于失败痛惜和无限感慨。  ⑤寄希望于将来,对国家的复兴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以上情感,答到一点得1分,两点得2分,满三点即得4分。)

江苏庙头中学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两题。

       陈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 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注:(1)海:当时天山附近的大湖。(2)关山:山川关隘。指山川阻隔的故乡。

    (1).这两首诗中有关征人的形象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

    (2) 两首诗在抒发感情上采用了同一种表现手法,请联 系诗句内容作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 .陈诗中的将士们不畏严寒,勇登天山,精神振奋,豪情万丈,积极乐观;王诗中的征人背井离乡,感情苍凉、悲怆,心中充满离愁别恨。

    (2)都运用了烘托的艺术手法刻画人物。陈诗通过对环境的描写,用环境的恶劣来衬托戍边将士无所畏惧的精神,用“横笛”“红旗”等意象烘托征人们的壮志和豪情,全诗具有诗情画意之美;王诗不直接抒写征人的离愁别恨,而是通过琵琶曲声、凄清的“秋月”等景物来烘托感情,深沉感人。

江苏南莫中学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定风波·暮春漫兴    [宋]辛弃疾

    少日春怀似酒浓,插花走马醉千钟。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①香篆②小帘栊。    卷尽残花风未定,休恨,花开元自要春风。试问春归谁得见?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

    【注】①茶瓯:一种茶具。  ②香篆:指焚香时所起到烟缕。

    (1)上片作者运用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心境?(4分)

    (2)下片的“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一句历来为人称道。试分析其妙处。(4分)

    (3)这首词“表为惜春,实有所指”,请根据作者身世,说说这首词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参考答案:

    (1)(4分)作者运用对比、比喻的修辞手法(2分),通过少日逢春的狂态反衬老去逢春的伤感,抒发了人生已老而无可奈何的孤寂的心境(2分)。

    (2)(4分)作者运用拟人手法(1分),想像离此而去的春天与飞来的燕子在金色的夕阳中相遇(1分),巧妙地回答了上句的疑问(1分),想像奇特,生动形象,引人联想(1分)。

    (3)(2分)因年老而壮志难酬的忧愤和希望能得到朝廷重用的期待之情。

江苏无锡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 答问题。

鹧鸪天 (金)元好问①

    百啭娇莺出画笼,一双蝴蝶殢②芳丛。葱茏花透纤纤月,暗澹③香摇细细风。    情不尽、梦还空,欢缘心事泪痕中。长安西望肠堪断,雾阁云窗又几重。

    注:①元好问:1190—1257,太原秀容(今山西)人,金亡不仕元。1233年,蒙古军攻陷金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后,元好问与一些官民被羁管在聊城(在山东),过半是囚徒半是苦工的俘虏生活。这首词即写在其作为阶下囚期间。②殢:停留。③暗澹:这里指香气清淡。

    (1)请写出上阕中能反衬作者当时被羁管生活的语句?(2分)

    (2)下阕“欢缘心事”中的“心事”主要有哪些?(4分)

    (3)这首词的上下阕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百啭娇莺出画笼  一双蝴蝶殢芳丛(每句1分)

    (2)对国家灭亡的痛心和郁愤(2分),对家人的思念、对家人处境的担忧(2分)。

    (3)上阕间接抒情,通过莺出画笼、蝴蝶殢花、花透月光、轻风送香等美好景象的描写,隐约传达出作者的忧伤(2分);下阕直抒胸臆,以深情难诉、美梦幻空、满面泪痕、愁肠寸断来抒发自己的愁思和郁愤(2分)。

江苏盐城中学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木兰花  乙卯吴兴寒食

张先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1)本词上片叙写了哪些场景?营造了怎样的氛围?(4分)

    (2)“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两句的写景有何特点?(4分)

    (3)末句中“无影”二字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其佳妙之处。(2分)

    参考答案:

    (1)词的上片叙写了吴中健儿驾舞龙舟、游女荡秋千、游人踏青三个场景,营造了热闹、欢快的氛围。(三个场景各1分,气氛1分)

    (2)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从视觉的角度描写了行云去后远山笼罩在暮色中,从听觉角度描写了白天的笙歌已经停止,喧嚣了一天的池院安静下来,两句话营造出了静谧的氛围,与上片中的热闹形成鲜明的对比。(答出手法2分,结合诗句阐述2分)

    (3)“无影”写出了月色清明,甚至可以看到细小的杨花飞舞,但是月色明而不亮,所以杨花飞过而无影,这样就使得庭院中的一切景致都蒙上了一层轻雾,别有一种朦胧之美。(2分)

江西赣州十一县()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阅读元代王冕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1)在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

    (2)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梅花;突出了它耐寒(冰雪林中著此身)、清高(不同桃李混芳尘)、报春(散作乾坤万里春)的特征。

    (2)主要运用了衬托(用冰雪衬托梅之坚毅)、对比(用桃李对比以显示梅之高洁守志)的手法;表达了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江西吉安一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卜算子·海棠为风雨所损

刘克庄

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

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注]刘克庄,南宋著名词人,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大业,却屡遭当国者的排挤、压制和迫害。

    (1)上阕是如何表现海棠花“百种千般巧”中的“巧”的?请作简要分析。(3分)

    (2)上阕写“道是天公不惜花”,下阕写“道是天公果惜花”,欲抑先扬,具有“味外之旨”,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参考答案:

    ﹙1﹚姿态之巧:花瓣薄如蝴蝶翅膀,轻盈有致(1分);颜色之巧:花朵固小,却猩红如染,鲜艳娇美(1分)。“巧”亦指花的精神,“百种千般”言其精神气质,形貌和气韵,外在的表现和内在的气质配合相宜、谐和一致(1分)。

    ﹙2﹚上片“道是”句是扬,下片“道是”是抑,欲抑先扬,抑扬之间,流露出词人对大自然风雨摧残花事的不满,(1分)以婉约之笔曲折地表达了自己才不见用,遭受压抑的愁苦情怀,流露出对当权者压制、迫害和摧残人才的不满。(2分)

江西师大附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1)首联在文中有何作用?(4分)

    (2)怎样理解杜甫的悲秋情怀?(2分)

    (3)第三联的“他日”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为“往日”,一种解释为“来日”,你认为哪种解释好,为什么?(2分)

    参考答案:

    14.(1)首联点明时间地点,(1分)写出了夔地露冷枫丹、万物萧森的景象,(1分)为第二联写天地风云变化蓄势,(为后文写旅途飘零作铺垫),(1分)萧森的景象对战乱不息的形势有暗示作用(渲染忧愁的气氛)(1分)。

    (2)杜甫的悲秋,融入了羁旅的愁思(1分),家国的忧伤(1分),身世的感慨,显得更加沉郁厚重。

    (3)“往日”:杜甫在夔州两见菊开,想到在故园时必无此境,故两度落泪(或再现往日泪水)。(2分) “来日”:两见菊开虽是乐事,但来年回忆起来必当落泪。

辽宁大连24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陈与义

露侵驼褐①晓寒轻,星斗阑干②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呜。

    【注】①驼褐,一种上农。②阑干,错落纵横的样子。

    8.第三、四句主要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有何效果?(5分)。

    9.这首诗最突出的艺术特色是调动不同的惑官描绘了一幅独特的“早行”图,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8.主要用了反衬的手法(1分),“草虫呜”反衬出环境的寂静(1分),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1分)和羁旅中的孤独寂寞之感(2分)。(只要言之成理的,可酌情给分,)

    9.第一句诉诸触觉,写寒意袭人;第二句“星斗阑干”,写视觉,突显早行;三四两句,则视觉、听觉并写。蹄声响亮,才略开睡眼;小桥和稻田,当然是看见的,草虫鸣又是“和梦”听见的,都在突显“早行”。(3种感觉各1分,分析各1分)

内蒙古包头一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按要求答题。(8分)

  

崔 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注】烟景有谁争?

    【注】五湖,春秋时期越国大夫范蠡归隐之处。这里诗人指他的家乡浙江桐庐一带的大好山水。

    (1)这首诗的颔联写了哪些意思?作用是什么(4分)

    (2)试从句法和修辞的角度对尾联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颔联写出了三层意思:(2分)由思乡而入梦,梦醒而更思乡,子规啼唤,愁上加愁。(1分)这三层,一层比一层深,而且相互烘托、映衬,(1分)构成一片清冷、凄凉、愁惨的氛围,令人触目伤怀。

    (2)就句法的角度,是倒装(故乡五湖美好的风光,是没有人和我争夺的,假如我要回去,便能够回去);(1分)从修辞的角度,是用典(暗用春秋时期越国大夫范蠡归隐的典故,我能够回去,却不回去,要学范蠡归隐)。(1分)诗人运用这样的句法和修辞,深刻反映自己在政治上走投无路、欲进不能而又欲罢难休的苦闷、彷徨的心理。(2分)

内蒙古开鲁县蒙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

日暖泥融雪半消, 行人芳草马声骄。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 我心悬旆正摇摇。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注】九华山:为宣州去往舒州的必经之处。     清弋江:在宣州城西。

    的的:鲜明的样子。     旆:旗子。

    此诗作于开成四年(839),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做官的杜牧即将离任,回京任职。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中进士不久,要到舒州(治所在今安徽潜山)。

    (1)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展示了两幅形象而鲜明的画面,请分析这两句诗的艺术表达技巧。(4分)

    (2)这首诗后四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与前四句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⑴这两句诗一幅是想象中的云雾缭绕的九华山路旁,寺宇时隐时现,是虚写;一幅是眼前绿水环抱青弋江村边,春风杨柳,轻拂桥面,是实写。虚实相生。前一幅是远景、静景,后一幅是近景、动景,动静结合,画面形象鲜明。

    ⑵这首诗的后四句抒发了诗人的空虚无着、怅然若失的满腹愁情。诗歌的前四句写江南的早春,清新的空气,明亮的阳光,鲜美的芳草,倜傥自信的友人,借景物的衬托抒发惜别之情;后四句直抒胸臆,五六句用对比的手法写与友人的不同心境,怅然若失之感油然而生。七八句写“同来不得同归”的感慨,表现诗人的寂寞惆怅。前四句写景是反衬后面的抒情。

山东莘县实验高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8分)

野步

清·赵翼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1)本诗第一句“峭寒催换木棉裘”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

    (2)诗中“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两句历来为人称道,结合你的理解作简要赏析。(6分)

    参考答案:

    (1)运用环境描写,交代了时间(1分)也为全诗奠定了悲凉的感情基调(1分)

    (2)①运用拟人手法(1分),将 “秋风”认定为“管闲事”的家伙,染红了枫叶,染白了人头(1分),巧妙地表达了自己老之将至的感慨(1分)。②红、白使动用法(1分),色彩上对照配置(1分),也最容易使人引起岁月无情、年华已逝魄震限怅调(1分)

山西成栋高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同诸隐者夜登四明山

施肩吾注

半夜寻幽上四明,手攀松桂触云行。

相呼已到无人境,何处玉萧吹一声。

    【注】施肩吾,字希圣。北宋道士。自号华阳子。生卒年不详。少年习佛,博经史,工词章,后转而道,隐居西山(在今江西南昌)仙。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2分)

    (2)这首诗写出了四明山山高幽静的特点,诗人是怎样来表现这一特点的?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2分)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淡远超逸的心境。(2分,意思相近即可)

    (2)(6分)(1)采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写出四明山的高(1分);本诗第二句写手攀松桂在浮云中行走,侧面表现了四明山山高的特点(2分);(2)用以声衬静的手法写出四明山的幽静(1分);本诗三、四句写在“无人境”听到不知何处传来的一声萧鸣,反衬出山的幽静(2分)。

山西山大附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11分)

少年游   早行

林仰

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

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许多情。

    8.词的题目为“早行”,词人在上阕是如何表现“早”的?请作具体说明。词人写“啼鸟两三声”,使用了什么手法 ?(5分)

    9.词的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又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词句简要赏析。(6分)

    参考答案:

    8.(5分)诗人用“ 霁霞”“晓月”“残星”、行人稀少的山径和啼鸟声等意象(景物)表现早的。(3分)有以动衬静(以声衬静)的表达效果。(2分)

    9.(6分)表现了词人轻松愉快的心境,(2分)通过“心共马蹄轻”直接写心境的轻快愉悦,(2分)也通过拟人的手法(借景抒情)青山流水皆有情,赏心悦目。(2分)

转帖:洪培欣语文网

标签: 考试   高考   高三   . 分类: 诗歌鉴赏 分享到和讯微博 [收藏到我的转帖] [引用通告] [推荐] [评论] [举报] [打印] 本文章被推荐到了3个圈子点击数: 1792  评论数: 0
3我 顶
  • 一起走向
  • frv90526
  • yuheidad
!觉得精彩就顶一下,顶的多了,文章将出现在更重要的位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