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红林:文章“十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4 16:29:00

 

张传楷

  

  一、文不切题。公文的标题要善于概括,准确鲜明。文不切题,在应用文中屡见不鲜,更是公文写作中一大弊病。某建筑开发公司向电梯厂订购电梯,题目是《关于订购电梯的报告》。没有标明项目(也不是报告,应是函),因而这类标题在该单位反复出现,将来也是无法查档的。应改成《××路高层住宅楼订购电梯的函》。
  二、章不成体。公文必须一事一报,不可好几件事塞进一个报告中去,造成内容混杂,主旨不一的“大杂烩”。请示与报告分开,不搞“拼盘式”的“请示报告”。因请示,上级一定要批复,而报告则可复可不复。
  三、文不冗长。文章短为贵,公文更要开门见山,切忌烦琐哲学。文章冗长,洋洋万言,古人也是反对的。
  四、话不过满。有人写劳模的事迹,爱说他“天天”早来,“夜夜”晚归,星期天、例假日也“从不”休息。其实效果并不好。
  五、语不“惊人”。一件医疗事故的报告,说的是盲肠炎开刀。文稿中尽说外行话,如“切开”写成“肚皮打开”;手术后,医生第一次查病房问病人是否“放屁”(因放屁是好现象),书面文字写“已排气”,可那件文稿却满纸是“肚皮打开”、病人“放屁”这类“惊人”语言。秘书工作者(包括新闻工作者等)应是“内行中外行,外行中内行”,懂得专业用语是最起码的要求。
  六、言不虚伪。公文语言要朴素自然,不言过其实,态度虚伪。一篇联系进修教师住宿的函,尽说“好话”:“……深晓贵校府高庭阔,物实人济,且具有宽大为怀,救人之危的美德。……以上区区小事,不值得惊搅贵校,实为无奈……如蒙思准,则不胜感激之至”,还恐不够,再添一句“容后当再面谢”云云。
  七、句不生造。不要一味追求文辞的藻饰,生造“闪光”的语言,甚至生造句子。十年内乱中,公文写作包括其他应用文写作中常常出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熊熊烈火,荡涤着资本主义一切污泥浊水”,文样的奇文,美是美哉,可水火岂能相容?
  八、名不乱点。点名表扬要谨慎,点名批评更应慎之又慎,其理自明。
  九、数不混用。公文中使用数字应当力求规范。在一篇文稿中数字的使用应前后一致。什么地方使用汉字,什么地方使用阿拉伯字都应按中央有关规定做。
  十、校不疏漏。毛泽东同志主张重要文章要反复看几遍。公文尤其要字斟句酌,逐句推敲。“一字入公文,九牛拔不出”,摘引的政策、法令、中央领导同志讲话,都是一个字也不可疏漏的。至于遣字选词是否得当,文章是否得体,有无语病,错字、别字、漏字,都要细校,不可大意。时下,公文中(包括其他应用文)错别字屡见不鲜。写相互殴打错成“欧打”,病人膏“肓”,错成膏“盲”。解放初,某民政局召开烈军属春节茶话会,通知上漏了个“军”字,又疏于校对,结果一位军属——祖母,以为孙子已在朝鲜战场上牺牲,悲痛而自缢,造成严重的政治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