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故事300篇:廉吏陈鹏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17:24:58

  苏州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苏州园林更是一枝独秀甲江南。也许很多人还不知道在苏州文庙内有一块奇石,它高约两米五十,厚约七十厘米,不足二米宽。它既非传说中的女娲补天之石,亦非价值连城的玉石,但它却有着一个特别的名字——“廉石”。这块“廉石”颇有渊源,最初由东汉末年为官清正的郁州太守陆绩卸任后带回苏州故里,到了弘治九年,监察御使樊祉下令移置城中察院场建亭保护,亲自提名为“廉石”。康熙四十八年(1709)苏州知府陈鹏年十分仰慕陆绩的清廉,又将“廉石”移至苏州文庙内,以作纪念,供时人观瞻,使得这块“廉石”的故事又予以延续。

    陈鹏年(1662-1723),字沧州,又字北溟,湖南湘潭县环山人。据传陈母在临产前“梦大鸟挟青衣童子至”,庄子《逍遥游》中有载:“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所以“鹏年”之名由此而得。清康熙三十年(1691)进士,历任浙江西安知县、淮安山阳县令、江苏海州知州、江宁知府、苏州知府、江苏布政使、河道总督等职,两次入英武殿修书,为官清廉,秉性刚直,不畏强权,深得百姓爱戴,有“陈青天”之赞誉。

    1696年陈鹏年任浙江西安(今衢县)知县。他到任后,曾焚香发誓:不做不容于天理,不合乎人心的事。又亲书“清”、“慎”、“勤”三字,贴于书房之内,用于自励。当时正逢兵灾过后,人口流失严重,地方豪绅大多趁机吞并了许多民田。面对地方豪绅们嚣张的气焰,陈鹏年冷静应对,他首先向朝廷请呈减免赋税,然后清丈土地,归田于民,此举措使得流亡归里复业者达数千户,老百姓感恩戴德。乡间重男轻女之风愈演愈烈,甚至屡有溺死女婴的事情发生,陈鹏年得知后立即下令予以禁止,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不少无辜的生命。特别是有些生了女婴的母亲因迫于无奈,而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亲骨肉被遗弃,内心实为不忍,现在有了此禁令,女婴再也不会被抛弃了,受感于陈鹏年的善举,那些被遗弃又重回母亲身边的女婴都以陈为姓,以示对陈鹏年救命之恩的感激。陈鹏年勤政廉洁,使当地的冤案都得以一一昭雪。因陈鹏年政绩显著,后经河道总督张鹏翮举荐,调任江南河工,拜淮安府山阳县令。

    1703年夏,山阳县河水暴涨,河堤多处被冲垮。陈鹏年忧心如焚,亲自来到抗洪第一线,率领民众,齐力保住东堤。洪水退后,他下令革除了田赋,严惩污吏关蠹,鼓励百姓积极务农,灾后尽快重建家园,并带头戒奢侈,止争斗。康熙四十二年,山东闹饥荒,陈鹏年奉旨运粮四万石前往赈济,沿途披星戴月、夜以继日地赶路,丝毫不敢懈怠,使灾情得以及时缓解,深得民心,后升任江苏海州知州。

康熙四十四年(1705),陈鹏年为江宁知府(相当于现南京市市长),上任伊始,便整饬当时南京的奢靡之风。下令遣散官妓,革除陋习,首先将“花月春风十四楼”之一的南市楼改为“乡约讲堂”,类似于现在的“百家讲坛”,命有学问的人于每月初一、十五讲读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大义,以儒学来抗衡黄风,在当时实在是惊世骇俗的举动。孰料此举后来却差点给陈鹏年引来了杀身之祸。

    当时江南、江西总督阿山是一个徇情枉法、沽名钓誉之徒。江宁有个寺僧强夺人妻,被人告上公堂,因他与阿山交好,便受到了阿山的暗中庇护,无罪开释。当地百姓敢怒而不敢言。等到陈鹏年上任后,重新审理此案,即依法惩办了该寺僧,其行为可谓大快人心,但也因此与两江总督阿山结下了仇怨。

    同年,康熙帝再次南巡,这已是康熙的第五次南巡。康熙前四次南巡都到过江宁。两江总督阿山曾有幸在康熙爷第四次南巡时负责接待工作,曾获得康熙爷的赞许,自然是经验老到。一旦抓住了这次难得的机遇,龙心大悦的结果自然是财源滚滚而来,平步青云更是指日可待。如若稍有差池,轻则降职,重则丢官,掉脑袋。“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道理,谙于为官之道的阿山当然心知肚明。此次接驾,阿山接旨后不敢怠慢,赶紧召集部下开会商议具体事宜,事无巨细,务必使每项接待工作做得出色到位。当商议到增加地税以保障皇上南巡的所需开销时,陈鹏年“力持不可”,极力反对。由于他的敢于说“不”,这次加税之事还真就没成。看来想要风光地做好接驾工作势必要打些折扣了。要知道总督是比知府要高好几级的长官,且掌察举官吏。况且接驾之事办好了,地方官员们都有好处。遇到陈鹏年这样的骨鲠之臣,一心想借此次接驾讨好康熙的阿山不能不恼火。《清史稿·陈鹏年》中说阿山由此对陈鹏年“嗛之”;“嗛”即怀恨的意思。阿山肯定越想越气,必然对陈鹏年怨恨在心。陈鹏年的不忍劳民伤财为以后的牢狱之灾埋下了祸根。

    不久,康熙车驾到南京龙潭行宫,因发现欲坐用的席垫上有污迹而大为不满,龙颜震怒,太子胤礽更是暴跳如雷,欲处死陈鹏年。阿山趁势添油加醋一番,眼看陈鹏年就难逃一死了。正在此危急时刻,一人站了出来,此人就是曹雪芹的祖父江宁织造曹寅。虽然作为同僚,曹寅同陈鹏年的关系并不算好,但他深知陈鹏年刚直廉政,见皇上听信小人谗言要杀陈鹏年,立即在康熙面前脱冠磕头,嘭嘭有声且血被前额,为陈辩解。曹寅的内兄苏州织造李煦怕曹寅此举惹怒康熙,悄悄拉他的衣角,曹寅不听,愤怒地看着内兄李煦说:“云何也?”接着又磕头坚请。第一位入值南书房的翰林院侍读学士、后在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任上退休、正在江宁养老的张英也出来说话了,张英说陈鹏年“吏畏威而不怨,民怀德而不玩,士式教而不欺,廉其末也”。在张英、曹寅的努力下,康熙“意乃释”。

康熙第二天要到京口检阅水师。京口即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感叹“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的地方。阿山故意刁难陈鹏年,限令陈在一天之内在江边搭建迎驾的竹棚,并用江石垒砌好台阶。京口临北固山近北固亭,江边浪高风疾,施工十分困难,进度自然缓慢。陈鹏年见状,也急了,亲自参与到搭建工作中,垒石拉纤,什么活都干。附近的老百姓也深受感动,纷纷主动加入施工队伍中。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第二天早上搭建工作准时完成了。

    阿山怎么都咽不下这口气,又心生一计。他上疏弹劾陈鹏年私自授受盐商、典当行各商的年规,侵蚀南京龙江关税,并以妓楼旧址改建“乡约讲堂”,每月一次宣讲圣谕,此乃亵渎圣上之行径,为大不敬。瞧瞧,这几项罪名放一起,事态确实很严重了。果然,康熙下令将陈鹏年撤职查办,此案交由漕运总督桑额和河道总督张鹏翮会同阿山进行审理。羊入虎口,陈鹏年依律被关押在江宁府狱中。江宁百姓听说陈知府被冤枉入了狱,纷纷奔走相告,商量对策。于是乎,商民“呼号罢市”、“建幡叩阍”,甚至有人还争着“陪监”;正在句容科考的秀才焚烧试卷罢考,替陈鹏年喊冤;江宁百姓还争相送酒食到牢狱中探望心目中的“陈青天”。审讯江宁商户,皆云年规确实年年送,但唯独陈知府没收过。看来受贿之事是查无实据的了,但“乡约讲堂”的旧址还真是妓院,月朔在此宣讲圣谕,并为之榜曰“天语丁宁”,依这“大不敬”来定罪,陈鹏年只能判死罪了。康熙对阿山屡次弹劾陈鹏年之事心生疑虑,再加上陈鹏年在江宁民众中的威望也让康熙迟迟没有下判决,他旁敲侧击,问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李光地,“阿山在官何若?”李光地说,“臣尝与同僚,廉干,果于任事。其失民心,独劾陈鹏年一事耳。”康熙觉得李光地言之有理,于是命重新审理此案,从轻处置了陈鹏年,罢了陈的官,命其进京入武英殿修书。清官遇到小人的陷害,这个结局还勉强算是不幸中的大幸了。    康熙四十七年(1708),陈鹏年被派回到江苏,任苏州知府。当时苏州正闹饥荒,他呈请发放国库的米粮以平定市场的米价,提倡节俭以戒除奢靡之风,难得的是他还亲备药方,驾着小船遍访周边村落,按人口发放方药和赈灾物品,救活了数千民众,做好了灾后的防疫工作,因其所到之处瘟疫就绝迹了,甚至有百姓把他视若神明,并在门上写上陈鹏年的名字以镇瘟疫。同时,他积极清理案头堆积的卷宗,明察秋毫,一个月就断案三百余件,听断称神。并根据苏州河网交织的特点,积极组织人手疏浚河道,保持河运的便利畅通。适逢刚升任两江总督的噶礼(原山西巡抚)弹劾江苏布政使宜思恭亏空库银案,原江苏巡抚于准和按察使焦映汉由于失察而被株连,江苏巡抚由被皇上赞为“操守为天下清官第一”的张伯行担任,陈鹏年以苏州知府的身份代理江苏布政使职务(相当于现主管财政的副省长)。张伯行尤为“雅重鹏年,事无钜细,倚以裁决”。刚上任,陈鹏年就建议布政使所亏空的三十四万库银以分别扣除官员的俸银和使用差役的费用来抵补。张伯行行文噶礼要求联名上疏,没有被答应。由此,陈、张与噶礼初结怨。     作为新任的布政使,陈鹏年理应去江宁拜谒两江总督噶礼。按照惯例,初见两江总督应摆出欲跪状,然后由总督“扶免”改行“三作揖”礼。但生性耿直的陈鹏年对噶礼的贪污史也早有耳闻,自然打心里看不起这个两江总督,又怎肯对其行叩拜之礼呢?故不愿行礼,眉宇之间还有一丝不屑。噶礼见此状,厉声说道:“你的生死前程亦都掌控在本总督手中,怎么见到我还不下跪啊?”陈鹏年不卑不亢地回答:“大道不可罔,人心不可欺。若我有罪,就算你要有意袒护,我也不会心安;若我本就无罪,又何来生死前程皆掌控于你手中呢?”噶礼竟一时无语,不知该如何反驳。经过这一回合的较量,表面上是陈鹏年成功维护了自己的尊严,而实际上亦使小肚鸡肠的噶礼对其恨之入骨,必欲除之而后快。    不久,噶礼又弹劾粮道贾朴在建关开河工程中有侵吞朝廷预拨款的行径,且一并把自己的眼中钉陈鹏年也告了一状,说陈鹏年作为苏州知府兼代理布政使,在查处其前任宜思恭及粮道贾朴之案的过程中有核报不实之嫌。吏部根据噶礼的奏报,罢除了陈鹏年的现任官职,转而将其遣戍黑龙江。苏州与黑龙江,一南一北,千里迢迢,这路上的罪就够陈鹏年受的了。谁叫你得罪了噶礼这种小人呢?可叹啊!不过幸而康熙惜才,召其进京复入武英殿修书。陈鹏年的两次进京修书皆是皇上对其的从轻发落。溯其根源,则皆由小人陷害所致。不过,这次落难还远远没有结束。心怀怨恨的噶礼又生一计。    噶礼翻出陈鹏年在康熙四十二年写作的《重游虎丘》(其一、其二)两首诗,其原文如下:
其一
雪艇松龛阅岁时,
廿年踪迹鸟鱼知。
    春风再扫生公石,??
落照仍衔短簿祠。
雨后万松全遝匝,
云中双塔半迷离。
夕佳亭上凭栏处,
红叶空山绕梦思。
其二
尘鞅删馀半晌闲,
青鞋布袜也看山。
离宫路出云霄上,
法驾春留紫翠间。
代谢已怜金气尽,
再来偏笑石头顽。
楝花风后游人歇,
一任鸥盟数往还。
    噶礼密奏陈鹏年的虎丘诗流露出汉人的“怨望”,尤其是其中的“代谢已怜金气尽”一句,清初为后金,这就暗指大清的气数将尽,有明显的反清意向,实乃欺君枉上之罪。看了噶礼的密奏,康熙陷入了沉思:诗乃抒发胸中心意,原本是寄物言情,况我邦文字博大精深,典故颇多,寓意丰富,很难从一个字一个词上去臆断,怎可任意曲解?况这个噶礼“性喜生事”,此事还应谨慎处置。于是康熙御批道:“诗人讽咏,各有寄托。岂可有意罗织以入人罪?”陈鹏年因此而逃过一劫。康熙五十年(1711),在审理张伯行与噶礼互讦的江南乡试案时,康熙对众卿说出了当年自己处理陈鹏年虎丘诗案的想法“噶礼曾奏陈鹏年诗语悖谬,宵人伎俩,大率如此。朕岂受若辈欺耶?”并让大家传阅陈鹏年的诗作。有幸的是康熙当时对陈鹏年的两次处置都是很英明的,在一定程度上也保护了这位清官。康熙五十六年(1717),陈鹏年在修了多年书后又出任霸昌道,不久仍回京修书。他的三次修书经历足见皇上的器重和对其文才的肯定。陈鹏年博学工诗,擅长书法,尤善行草书。在武英殿修书10余年,他参修、主修《四朝全集》、《月令辑要》等,著有《道荣堂文集》、《沧州诗集》、《河工条约》、《历仕政略》、《分类字锦》、《物类辑古略》、《陈恪勤奏议》等,均传世。印鉴:长沙陈北溟、狂奴故态、稻香亭。值得一提的是,两袖清风的陈鹏年在武英殿担任修书总裁官期间,因经济拮据租不起房子,只能朝夕以殿庐为家,令后人唏嘘不已。    陈鹏年在文化上的另一大贡献是将沉于焦山附近江底已逾数百年之久的刻有《瘗鹤铭》残石打捞上岸,使这被誉为“大字之祖”、“书家冠冕”的书法极品得以见天日,并传之于后世。    康熙六十年(1721)四月,陈鹏年受命跟随吏部尚书张鹏翮勘察山东、河南运河。当时,运河决堤于武陟县马营口,自长垣径直灌注张秋,形势堪忧。陈鹏年上疏曰:“黄河老堤冲决八九里,大溜直趋溢口,宜于对岸上流广武山下别开引河,更于决口稍东亦开引河,引溜仍归正河,方可堵筑。”皇上马上于以准奏,依旨而行事。河道总督赵世显许久也未拿出具体的应对之策,因治河不力而被罢免。诏命陈鹏年出任河道总督。康熙六十一年(1722),马营口再次决堤,陈鹏年又上疏云:“地势低洼,虽有引河,流不能暢。惟有分疏上下,杀其悍怒。请於沁、黄交汇对岸王家沟开引河,使水东南行,入荥泽正河,然后堤工可成。”诏如议行。陈鹏年不管是天气晴好还是风雨大作,都坚持整日待在抗洪一线,甚至常常废寝忘食,积劳成疾,病情日益加剧。皇上曾派御医前往诊治,未见起色。终于雍正元年正月,一代清官“陈青天”病逝于任上,家无余财。雍正听闻此噩耗,下谕曰:“鹏年积劳成疾,没于公所。闻其家有八旬老母,室如悬罄。此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臣。”赐帑金(银)二千以为殓葬,谥其“恪勤”,祀贤良祠,赐其母封诰,令照一品官例荫一子。灵柩初厝南北坝尾,数万人绕棺,莫不含泪拭袖。1726年归葬环山东雾山麓。    逝者往矣,思者永伤。清人袁枚曾说过一个“陈鹏年吹气退鬼”的故事,某日,一女鬼“耸立张口吹陈,冷风一阵如冰,毛发噤断”。陈于危难之际忽生一念“鬼尚有气,我独无气乎?”,于是鼓气向鬼吹去。果然,鬼“顷刻如轻烟散尽,不复见矣。”这虽然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但亦揭示出“正气在胸,则百邪不敢犯校”的道理。所谓清正在德,廉洁在志;身有正气,不言自威。正因为陈鹏年有一身浩然正气,才能够虽屡次为小人陷害,却终能化险为夷,在民间获得“陈青天”的美誉,并为百姓世代传颂。说到陈鹏年的清廉之名,这里还有个小故事。话说康熙第四次南巡,摆驾于江宁织造府,有一天看见江宁织造的幼子在庭院前玩耍,一时兴起,问道:“儿知江宁有好官乎?”谁料到这个小孩脱口而出:“知有陈鹏年。”据说这个聪颖的小孩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巨著《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即使这只是一个民间传说,但亦可从中看出陈鹏年在老百姓心目中的清廉形象。    勤廉是为官者的立德之本,两袖清风自能正气凛然。“出淤泥而不染”,这一咏荷的千古名句寄托着人们对为官从政者的多少期盼和祝福。陈鹏年为官期间造福了多方民众,我们苏州的老百姓也有幸得此清官的庇佑。在他任职苏州知府的两年时间里,苏州的“浇风为之一变”,后人纷纷为其立庙以表追思,如:苏州城西善人桥的穹窿城隍庙、葑门外的荡里村内的陈公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