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寻找耶稣:五代后梁太祖朱温年少时有多无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1 10:49:17

五代后梁太祖朱温年少时有多无赖

2012年02月14日08:42腾讯读书我要评论(0) 字号:T|T

  文章摘自:《大唐王朝惹了谁》
  作者:覃仕勇
  出版社:外文出版社
  本书简介:大唐后世,宦官弄权、藩镇割据、朝廷播迁、军阀混战、异族入侵……演绎了一个充斥着血与火、刀与剑、兵与匪、痞与盗、皇帝与军阀、诗人与嫖客、虎将与伶人、骗子与奸臣、白痴与太监、阴谋与婚姻、荒淫与杀戮、乱伦与篡位、黑暗与窒息的时代。本书以轻松调侃的笔调,爆笑雷人的语言,遵照翔实的史实,加以丰富的想象,既有粗线条的春秋笔法,也有细致入微的工笔勾勒……

稍微懂点历史的人都知道,大唐王朝是中国历史上贡献最大、国力最强、寿命最长的王朝之一,拥有广袤的疆土、灿烂的文化、先进的生产力,曾号称世界第一帝国。

可是,这个庞大的帝国如何遭遇了突然灭亡呢?

相信很多人都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也许脑子里会有朱温篡唐的概念,但说不清、道不明其中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整体感觉是一笔糊涂账,很茫然。

由于是朱温篡了大唐,咱们的故事就先从他说起。

关于这个人,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评价是:"朱温处四战之地,与曹操略同,而狡猾过之。"

确实,朱温是个比曹操还狡猾的人,而且比曹操更诡异,更狠忍,更嗜杀。

一个人的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朱温这种性格的养成,跟他的家庭背景、童年经历密不可分。

话说,在宋州砀山,也就是今天安徽砀山县,有一户穷苦人家,家长姓朱,名诚,是个老实巴交的乡村民办教师,天天背着一篓子《四书》、《五经》在乡里流窜教书,混点儿饭菜钱养家糊口。副家长姓王,负责在家里做点针线活,补家用。

朱家长和王副家长两位领导从组合在一起的那天起,工作是快乐的,合作是默契的,气氛是融洽的,已成功生下了两个儿子,大儿子叫朱全昱,二儿子叫朱存。

现在,王副家长又九月怀胎,准备要生了,都是日夜操劳的结果。

公元852年10月21日,是个值得朱家纪念的日子。

这天傍晚,副家长王氏躺卧在床上,发出呼天抢地的叫声,看样子快要生了。朱家的破屋适时地发出红光,蔚然壮观!所谓:"所居庐舍之上有赤气上腾。里人望之,皆惊奔而来,曰:'朱家火发矣!'"

情形很雷人,快赶上《西游记》里的孙悟空出世了!

没有错,朱温,朱诚的第三个儿子,就在这样的神话中降生了!

史家煞费苦心地让一个新生儿刚出场就如此不同凡响,目的就是想让大家知道其来头不小。以至于几百年后,有人在写《明史》时,对这一段爱不释手,直接地复制加粘贴,让这个惊世骇俗的背景在朱元璋出世时又轰轰烈烈地出现了一番。

朱三儿朱温长得很快,饿了吃,困了睡,拉屎撒尿说话学走路,在阳光和雨露下茁壮成长。

转眼间到上学的年龄了,可是,跟二哥朱存一样,不爱读书,成天斗鸡逗狗,游手好闲,和一帮小流氓黏糊一起,打架斗殴,惹是生非。

朱诚常摇头叹息:"我以教书育人自许,现在好了,连自己的儿子都没法管,丢人啊!不过还好,老大全昱这孩子像我,老实,能吃苦,有悟性。"说到这,目光停留在老二朱存、老三朱温身上,叹道:"老二老三啊,你们有老大一半聪明就好了,老大不但聪明,而且干活勤奋,舍得花力气,唉,家里以后就指望他了。"

听了老爸的叹息,朱温很不以为然,老实,吃苦,舍力气干活,能有多大出息?!心底里不但看不起朱老大,连老爸也相当鄙视,背后给老爸起了个外号,叫他朱五经,取笑说"朱五经平生读书,不登一第",憎恶朱五经天天背着《五经》像孔乙己一样到处去丢人。

朱五经知道这个称呼后,气得半死,抽起柴木就追,可是追不上几步,就不行了,头晕眼花,气喘吁吁。

随着家里三个小犊子的饭量不断增加,家庭的重担一天比一天重,朱诚劳累成疾,重病缠身。没多久,就死了。

这下可苦坏了王氏,砸锅卖铁,凑了点费用,好歹把朱诚埋葬了,可是接下来的生活就难了,试想想,一个妇道人家,怎么养活这三个半大不小的牛犊子哟。

通过别人介绍,母子四人辗转到了萧县,在富人刘崇家里做帮佣。

朱全昱为人勤恳,工作兢兢业业,经常得到老板刘崇口头式的表扬。

相较之下,朱存和朱温尽管长得粗壮,可是干起活来,一个比一个懒,一个比一个精,不是拈轻怕重就是出工不出力,摆出一副半死不活的样子泡蘑菇。

刘崇很恶心这两个烂人,有一次,实在忍不住,数落朱温说:"猪头三,你一天到晚胡吹大气,小心吹破了天,你说你无所不能,依我看,你也就一个窝囊废!你瞧瞧你,手不能提,肩不能挑,你自己说说,一天到晚,你丫都干了些啥?"

朱温往地上重重地吐一口唾液,说:"你个地主死老财,你以为我会一辈子给你种地吗?真是狗眼看人低!"

刘崇被他一句话噎住,作声不得。反正,朱温平时吹牛已经成了习惯,刘崇倒也不因这件事太往心里去。然而,两人的矛盾还在不断升级。

这天,朱三儿赌钱输了,直奔刘崇家厨房,二话不说,拎起人家的锅,背上就走。正在切菜的刘崇看朱三儿手欠,马上拎起一根棍子,疯一样追出来。

诸位要说了,刘崇的反应为什么这么激烈?一口锅,至于吗?

问题是快到吃饭时间了,米正准备下锅,朱三儿选择这个时间下手,摆明了是让人家吃生米,能不跟你急?!再说了,拿什么不好?拿人家的锅,能值几个钱?

因为这事,朱三儿在历史上留下很不光彩的外号"负锅贼"。在这点上,他和同期的"偷牛贼"杨行密、"盗驴贼"王建等人在人生格调上明显低一个档次。

另外,朱三儿的行为属于明目张胆抢劫,这比偷窃可耻多了,没一点技术含量。

所以,刘崇被激怒了,发了狠,要把朱三儿往死里打。

喊打喊杀声惊动了刘崇的母亲,她气喘吁吁地小跑过来,制止说:"朱三非常人也,汝辈当善待之。"又强调性地补充:"我尝见其熟寐之次,化为一赤蛇。"一口咬定朱三儿是大蛇化身,不是寻常人,不许刘崇为难他。

化蛇?他又不是白素贞,怎么可能?围观的人都不相信她的话,刘崇也不信。可是刘崇为人很孝顺,不敢违抗母亲的话,只好任由朱三儿继续胡作非为。

这样一来,更助长了朱三儿的歪风邪气,从此,他真把自己当成神供了,饿了吃,困了睡,抽烟喝酒赌博样样不缺,在阳光和雨露下胡乱地疯长。

在长达四五年的时间里,朱三儿"不事生业,以雄勇自负,里人多厌之。"可正是这种流氓性格,使得朱三儿在乱世中混起来脸不红,心不跳,得心应手。

不久,朱三儿到了香蕉成熟时,随之而来的是少年维特式的烦恼。

宋州郊外有个禅院,供奉如来、观音,很灵,经常有女人来烧香,跪拜。如果要看女人,这儿无疑是个绝佳的风水宝地。

朱二、朱三哥俩咸湿佬就像《肉蒲团》里的未央生一样,经常来这儿"潜水",欣赏人间春色。

可真别说,这天,宋州刺史张蕤的女儿来求神拜佛,被哥俩守个正着,大饱一顿眼福。

《旧五代史》载:"温时闻张有姿色,私心倾慕,有丽华之叹。"还没见过人家,单是听说,已经倾慕了,今天可以亲睹,乖乖不得了!

朱三儿躲在佛堂一角,只看了张小姐一眼,便手足颤抖,唇燥舌干,恨不得马上以身相许!

关于张小姐,史学家蔡东藩先生用了八个字形容:"绝世美人,迥殊凡艳"!

因为张小姐长得太美了,旁人看她的时候,都屏神息气,不敢迫视。

唯独朱三儿一粗俗人,不懂得什么羞耻感,眼光肆无忌惮地在张小姐身上乱钻乱窜,尽情搜刮……

那天回来后,朱三儿彻底失眠。

他跟朱二儿说:"刘秀还没做皇帝的时候,偶然间看见美女阴丽华,感叹说: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娶阴丽华!后来真的如愿得偿了。今天咱们看到的张小姐跟当年刘秀的阴丽华差不了多少吧--嗯,你觉得我跟刘秀比怎么样?"

"你,刘秀?"朱二儿噗哧一声笑了,差点岔了气,揉着肚子连说肚子痛,好久才歇过来说:"不是吧,兄弟?你拿自己跟刘秀比呀!你怎么不想想,人家刘秀说这话时虽说还没当皇帝,但到底还是皇亲国戚,咱们呢,咱们现在什么身份?不过是一菲佣,管得了上顿管不了下顿,拿什么跟人家比?还是省省吧。"

朱三儿慨然说:"不错,我现在的身份和地位是不能和张小姐匹配,但浅水不能困蛟龙,我发誓,我要努力,要奋斗,要出人头地,明媒正娶把她迎娶回家!"

像朱三儿现在这事儿,生活中很多人也会遇到,遇上自己心仪的女孩子,地位不对等,人家在上,自己在下,要把她搞到手,应该怎么做?

确实,要开名车、泡名妞,就得建功名、立大业,努力!发奋!

可是要怎么努力,该向哪个方向发奋,还是要费番脑筋。朱三儿不用,他的想法很简单。现在天下动乱,正是浑水摸鱼,趁势而作的大好时机。

他对朱二说:"时势造英雄,爱拼就会赢!而今天下扰乱纷纷,正是男儿建功立业的时候,我听说黄巢他们在曹州闹得风生水起,只要我们舍得性命跟着他们干,我就不信不能做出大事业。"

朱二儿的笑声停止了,盯着朱三儿,像盯一个陌生人似的,没有说话。

张小姐的出现,改写了朱三儿的人生轨迹。

朱三儿决定了--投身到黄巢的强盗事业中去,在造反中寻找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