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送花 敦煌:知人·晓事之学生习作:袁纯清—红色牧师.blog的博客—强国博客—人民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2:47:06
知人·晓事之学生习作:袁纯清——2010年公共管理学院本科生领导学考试试卷之一 一个站在理论与实践交汇点上的封疆大吏——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 专业班级:公共事业管理0701班               小组成员: 樊星 (U200716876)                          贾凤元(U200716311 )                          肖知元(U200716648)                          尚昆 (U200714986)               指导教师: 陈海春 教授 个人简历  袁纯清,男,汉族。1952年3月出生,湖南汉寿人。1971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1年10月参加工作,湖南大学国际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管理学博士。现任中共山西省委书记。从1971到1977年,先后任湖南省汉寿县及常德地区公安局干警。此时他大致在19岁到23岁之间,可谓年轻有为。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纯洁性的政治基底以及过硬的民心基础。因为在当时那种“人批人”的文革时期,社会秩序是相对比较混乱的。人与人之间保持着很高的警惕性,一旦被别人抓到任何关于“资本主义”的蛛丝马迹,就会被人抓着去游街,去接受批斗。而这些“资本主义”的蛛丝马迹包括在门口种一棵南瓜、穿一件颜色亮点的衣服,甚至是一句毛主席语录的引用不当等等现在看来稀松平常的事。而在这样的时期,袁纯清同志还能从县公安干警升任到区公安干警,没有强硬的政治、民心基础是办不到。  1977到1980之间,离开现职转赴北京大学法律系法律专业学习。这一时期文革刚刚结束,邓小平同志由政治边缘走到中心,人才也越来越得到重视。此时袁纯清同志以其对时局的敏锐的洞察力和对社会前景的妙到巅毫的把握,再加上实现梦想的坚定信念,毅然放弃现有的公安干警职位,远赴北大学习法律。大学期间,并没有因为离乡背井而水土不服。相反是活跃在学生工作之间,并先后担任北京大学团委副书记、学生会主席,全国学联副主席。我想这是一个有作为的人应有的品质,所谓:孩儿立志出乡关,若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1980到1997之间,毕业后参加共青团工作,并凭借其优秀的表现(包括能力表现和为人处事方面的表现)先后任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干事、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学联办公室主任、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副部长、共青团中央学校部部长以及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这期间又兼任共青团第十三届中央委员、全国学联秘书长、全国政协第八届委员会委员及全国政协社会与法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等多项职务。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在工作的同时还不忘继续深造,他于1987到1990之间在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系政治学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并获法学硕士学位。又于1994到1997之间在湖南大学国际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攻读博士研究生并获管理学博士学位。这段时期的工作和学习为他以后出色的执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用《红楼梦》中的一句诗就是:玉藏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从1997到2001年,袁纯清同志渐入佳境。先后任中央纪委常委、秘书长。并在1997到2000之间兼任中央纪委监察部机关党委书记。  从2001到2010年5月,袁纯清同志终于彻底完成了由边缘到中心的从政历程。并先后出任陕西省委副书记、西安市委书记,山西省委副书记、陕西省省长等职。值得一提的是,他在身居高官、位极人臣的时候依然孜孜不倦从事学术钻研,并于1999到2001之间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从事理论经济学博士后研究工作并获博士后证书,在2003到2004期间兼任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第一副院长。2010年5月调任山西省委书记,正式成为封疆大吏。回顾袁纯清同志已走过的人生旅程,他从文革时期的一个县级小官一路走来,成长为现今掌管一方生民的省级“一把手”,期间有过选择、转折,有过成功的喜悦,也不免存在辛酸的付出。然而“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他凭借着不凡的为人处事的能力一路走来,坚定的一路走来。以下做深入分析:                            为人之道
——笃实敬业,不骄不躁。从政有一句很经典的话,坐飞机不如爬楼梯。飞机起飞的快,爬高的快,但是到了一定高度就会上不去,并且总是要降落的,摔也摔的很惨。诚然如此,若是一个官员爬的太快,必然招致众人嫉妒,众口铄金之力不容小觑,倘若有些许差池便会千夫所指;爬楼梯则不然,虽然一步步看似很慢,但是只要长期坚持不懈,终会超过飞机的高度,天空都不是极限,脚踏实地、根深底足的向前行,纵然有什么不慎也不至于一坠万里,一跌倒就无法起身。纵观袁纯清同志的履历,不难发现两点:首先是他安于现状,不骄不躁。在他担任县公安干警时,并没有因为官小而抱怨,而是为当地的平安尽职尽责。《易经》曰:潜龙勿用。说的就是君子善于审时度势,遇到逆境时就会把自己的光芒收敛起来,就像龙潜伏于深处。袁纯清同志当时甘为地方五斗米之官,不是因为其人志向短浅,而是时机未到。但即便这样,他依然尽心尽力保一方平安,而不是像庞统那样因为志高所以不屑于处理耒阳这一类地方小县的事务。
其次是他会因时而动,但他的每一步都走的十分踏实。从湖南省汉寿县的一名公安局干警到现在的山西省委书记,风风雨雨的39年,期间虽然官运亨通,屡遇贵人,但也是一步步踏实上升。并没有突然的“平地起风云”,“一飞冲天”之类的。其实作为一个为官之人,对权的追求是一种自身内在的潜动力。为了一个权字不惜一切代价最后搞到身败名裂的比比皆是,但是袁纯清却是一个大智若愚的人,在动乱中知晓明哲保身,在盛世也求稳中有升,不骄不躁是他为人中最可贵的品质之一。 ——修学进德,孜孜不倦。有大志者而无实学是为庸人也。昔年诸葛亮躬耕南亩之时,虽然表面上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然而实际并不是如此的。在那里,他不仅遍访天下,记录各地人文地理,同时自比管乐并经常与各地贤士细论天下大势,可见其志不在小。而这些为他以后杰出的军事指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使他在隆中于谈笑风生之间便将天下之势尽数道尽,令刘备欣然称绝。而纵观袁纯清同志的履历,学习进修始终是他生活中常见的印迹。且不论他在1977年放弃公安干警的职位而去北京大学法律系法律专业学习,我们可以看到他即使是在担任政府要员时依然不忘继续修学。如他在共青团中央担任重要职位时又先后在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系政治学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并获法学硕士学位、在湖南大学国际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攻读博士研究生并获管理学博士学位。甚至在他担任山西省委副书记时还是坚持求学深造,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从事理论经济学博士后研究工作并获博士后证书,后来又于在2003到2004期间兼任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第一副院长。官场本来就是一个充斥着名利与欲望的场所,许多曾经“目的纯洁、目标高尚”人由于经受不住诱惑而深陷其中甚至毁于一旦,这样的例子信手拈来。正如毛主席所言: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试问真正能像袁纯清同志这样在浮华的名利场上不为所动,反而能沉下心来搞学术的有几人? ——洞观时局,坚定信仰。整个封建时期,商人是“富而不贵”的,就是虽然过得很富裕但是地位不高,得不到人的尊敬。而官员是既富且贵的。战国末年亦是如此,当时的大商人吕不韦准确把握了这一时局,决定弃商从政。而这一步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经过充分的考量和准备,否则到时非但做不了官员,反而连自己已有的财产都不保。于是他就去收集各方面关于秦国的时局新闻,这让他再次把握了一次绝佳的机会,那就是在赵国做人质的嬴异人(后改名嬴子楚),于是他决定将这位“异人”扶上国王宝座以使自己也能随便从政。这不是一时脑袋发热,从后来他为了打通秦国的内政关系倾尽自己所有的财产就可看出。后来的结果当然是很完满的,他成了位倾朝野丞相。从这可以看出关于把握时局和坚定信仰的重要性。1971年到1975年,袁纯清担任的工作是湖南省汉寿县公安局干警。客观来说,这是一个权力极小的职位。综观很多官员的人生轨迹来看,这样的职位穷极一生无非也就是一个公安局局长,大腹便便安享晚年而已。然而袁纯清同志却印证了一句话:金麟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他的沉默并不是因为满足于现状,而是为了等待龙腾之时的风和云。1977年,文革一旦结束,他就立马意识到自己等待的风和云已经到了。于是他毅然决然的放弃自己公安干警的职业,远赴北京大学进修,这种选择看似容易做出,其实真正能够做到并坚持是需要很强的胆略和气魄的。试想袁纯清同志上完大学之后也成了我们今天“大学生蚁族”的一员,那么结果何等堪忧!因为一个公安干警,只要平稳走下去,不求鲤鱼越龙门风光无限,但是一辈子衣食无忧平平稳稳也是手到擒来,十拿九稳的。而一旦成了现时代的“大学生蚁族”,那么将意味着之前所拥有的一切权力和地位将通通作废,甚至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当然这种假设是不存在的。原因有二:首先是刚刚经历的文化大革命给中国人才造成了一个巨大断层,当时人才是十分缺乏的;其次是伴随着邓小平同志的逐步登台,人才越来越得到重视。因此可以说当时只要能上大学进修,就一定会得到自己的用武之地。但即便如此,也至少体现了袁纯清同志三方面的不凡能力:一是他对时局的敏锐的洞察力。他知道以后的社会将会是一个重视人才、重用人才的社会,因此他才因时而动;二是他为了理想而一往无前的决心。陈胜在揭竿而起之前曾说过一句话: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是的,为了鸿鹄之志应当放弃嘴边的燕雀之食,而不论这样的燕雀之食多么诱人,这才是成大事者所应有的品质;三是他肯从最低端做起的良好心理素质,放弃已有的职业、已有的报酬、已有的安定生活而去做一名无权无势的学生,这不是任何人都能做到的。 ——出书成著,可称大家。一个官员能沉下心来钻研学术是很不容易的,一个官员要是能在钻研学术的时候有自己的学术专著出版那更是了不得的。袁纯清同志不仅在为官上一心为民,同时在学术上亦有重要建树。可谓“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作为一个学者,袁纯清同志1993年写了《人民群众团体论》、1998年1月写了《中外改革与发展概览》、1998年5月写了《共生理论——兼论小型经济》并在书中运用生物学方法研究经济问题,还有2001年翻译的马来西亚作者安德鲁·盛(Andrew Sheng)的文章——《银行业重组:从20世纪80年代银行危机中得到的经验教训》,以及2002年写的《金融共生理论与城市商业银行改革》。不得不说,袁纯清在官员里,他的学术是一个翘楚级别的存在,他学术的气质恰恰是他为官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试想,一个对于学术如此精益求精的人,如何不会在权术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呢?一个官员的能力,不仅仅对于自身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标尺和财富,更是对于一个地方百姓的负责,只有官员有能力,才能真正为百姓做实事,真正有好的政绩,而不是“瞎指挥”。省委书记中国也就那么几十号人,13亿人中的几十人是真正的人中龙凤,凤毛麟角。更难能可贵的是,袁纯清的学术不是官员对于自己名声的炒作,他的著作学术价值之高在业内受到了广泛的肯定。如他的代表作《金融共生理论与城市商业银行改革》。共生理论原本是自然科学中的一个概念,在宏观层次上将自然科学的原理引入金融学研究,确是袁纯清这部著作的一个大胆尝试”。这一尝试的结果,使我们过去深感不解的金融现象有了新的、可接受的解释,过去棘手的一些金融问题现在有了好的解决思路和办法。因此,袁纯清的金融共生理论为我国金融理论的研究方法寻得了另一个切入点。第二,它为我国当前的金融市场竞争理论的研究构筑了一个新平台。金融共生理论创新了过去金融市场的竞争理论,它的引入不仅使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到在竞争与利益冲突以外,金融市场中各单个经济单位之间存在共存与合作关系。而且更重要的是还为这种共存与合作关系的建立提供了一些很具有创新意义的理论模式,从而把金融市场竞争理论的研究重心从“非赢即输”格局的研究转向“双赢”格局的研究,为我们现时研究金融市场竞争理论构筑了一个新的平台。这正如肖灼基先生在该书“序言”评价中所说:“运用生物学中的共生理论来研究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是袁纯清博士在理论上的独创,他开拓了共生理论研究的新领域。”这一新领域就构筑了我们研究金融竞争理论的“新平台”。 为官之道 ——活学活用,亦红亦专。《文化大革命的起源》第30页讲到毛主席对当时领导者的要求:红是政治,专是业务。不红只专是白色政治家。搞政治的,如只红不专,不熟悉业务,不懂得实际,红是假红,是空头政治家。搞政治的要专业务。作为中国为数不多的博士后省委书记,袁纯清同志可以说是又红又专的典型。他的学术不仅仅是在研究的层面上,更在实际运用上提出了他自己的看法,这是最难能可贵的。他在最后部分得出的九个结论,对于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未来发展具有深刻的启示。首先,作者指出:“最优的金融共生模式是连续的、对称性互惠金融共生模式。”这里所强调的重点是超越于竞争之上的、具有广泛意义的互利互惠特征的金融共生模式应该是在构建我国金融体制时应该追求的一个目标。这一目标在过去是多少被忽视的。我们更多地看到一个从计划经济僵化体制下解放出来的竞争性的金融市场所焕发出来的生命力,但忽略了这样的一个金融市场最终的结果应该是一个共生的、互利互惠的市场并给参与这一市场的每一个经济个体单位带来繁荣。如果不看到这后面的一点,实际上是对于竞争性市场的理解存在一定的片面性。第二,作者对于城市商业银行存在的合理性以金融共生理论加以了解释。作者指出,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在金融共生体系中存在的价值是构建于“大银行—小银行”和“小银行—小企业”的对应关系基础之上的,在一个金融共生的系统中,不可能只存在“大银行—大企业”、“大银行—大银行”和“大银行—小企业”几种简单的对应关系,它的银企对应关系必定是多样化的和复杂的。城市商业银行正是在这些多重的对应关系中应运而生,展现了它的生命力和存在的合理性。第三,作者看到目前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由于历史包袱和小银行弱势地位所造成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具体的思路和建议。从改善经营环境、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内部素质、加强监管等几个方面,作者提出了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共生体系中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共生模式。作者最后有创意地提出,我国城市商业银行改革的最佳模式是以控股形式组建区域性的城市商业银行集团,这对于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今后改革模式极具启发意义。管中窥豹,可见一斑,袁纯清正是因为学术上的精通,把他活用到了政治上,经济上,才让他成为了人上之人,正是他的学术高度成为了他最重要的一把武器,让他走到了如今的高度。 ——全心为民,宠辱不惊。所谓“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远量”。作为一名官员,不论在哪都应该本着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去履行自己的职责,而不应太过关注自己的荣辱得失。不因官小而郁郁不平,也不因官大而忘乎所以。从袁纯清同志的已有的政坛生涯我们就可以看到这点。在他的第一份工作——担任汉寿县公安干警时,并没有因为官小而有所懈怠,而是尽心竭力的保一方平安。试想如果他当时没做出一番业绩的话,后来又怎么会升任做常德区做公安干警呢?而在他担任陕西省省长、山西省省委书记这样的大官时亦没有忘乎所以,而是继续加倍努力的为民谋福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对他这方面的完整总结。这不是奉承之语,有具体数据为支撑。如2010年1月25日上午,袁纯清在陕西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向人民递出一份被称作“说得出,做得到”的成绩单:“2009全年实现生产总值8186.65亿元,增长13.6%,完成财政总收入1389.5亿元,增长25.8%。”而他自己在2009年接受新华社记者时用朴实的语句概括了自己在陕西做出的业绩:十年来,三秦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路多了,山绿了,老百姓变富了。全省经济社会各个方面都呈现出令人惊喜的“上扬曲线”。在他调任山西省省委书记时依然马不停,没有任何懈怠之意。这在他的一篇《致网民朋友的信》中有所体现:我来山西这一段时间主要在市县调研,已到了太原、长治、吕梁、忻州、临汾、运城,接触了很多干部群众,感受到大家对加快发展的急切,对更加富裕生活的追求,更进一步增强了我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将始终坚持履行我勤政为民、公道为政、廉洁为官的承诺,求真务实抓发展,鞠躬尽瘁为人民······我以为,山西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干部群众发展的积极性高涨,发展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我真诚欢迎大家通过网络这个平台,加强彼此间的对话沟通,既欢迎大家一如既往地为山西发展建真言、献良策,更欢迎大家对我的工作给予监督和帮助,携手开创山西更加美好的未来! ——因地制宜,不说空话。当前,官场上空话、假话之风比较盛行。对此,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从领导机关做起,大力整治文风会风,提倡开短会、讲短话、讲管用的话,力戒空话套话。”中央政治局常委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举行的2010年春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就强调:努力克服不良文风、积极倡导优良文风。2010年1月25日上午,袁纯清在陕西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提出了“陕西要有向东看的志气”的口号。然而这个口号不是脱口而出的给予老百姓的“空头支票”,而是在一份“说得出,做得到”的成绩单提交之后说出来的。即“2009全年实现生产总值8186.65亿元,增长13.6%,完成财政总收入1389.5亿元,增长25.8%。”正是这份含金量十足的报告,才使得袁纯清有了提出这个口号的信心。  我们知道陕西和山西两省虽然相邻,其实际情况却不相同。因此在对两省进行管理是需要因地制宜的,而不是一概而论。  在这点上,袁纯清同志恰到好处。在陕西,他主要从环保、低碳、政府执政能力、以及安全生产等几方面入手整治;而对于他刚上任的山西,主要问题则不一样。因为我们都知道山西在常年的经济发展中,已形成“一煤独大”的畸形的产业格局。据了解,在山西煤、焦、冶、电、钢铁产值对GDP贡献率在80%以上,过度的能源依赖已使山西深陷“资源诅咒”,因此如何带领山西走出资源即丰裕的自然资源并不一定会导致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反而更多情况下与经济增长负相关。因此如何带领山西人民走出资源困境就成了现任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同志肩上的重担。在他看来,实现产业结构转型是必需的,然而这种转型并不是单纯的放弃煤炭工业的发展,相反是“挖好煤、用好煤”,以煤炭产业作为产业结构转型的工具。因为对于山西而言,煤炭始终是其产业发展的主干,资源省份转型发展首先依靠自有资源,煤炭是山西离不开、跳不过去的槛儿。离开煤炭谈转型对于山西而言只是一句空话。只有煤炭产业实现转型,其他产业转型才有基础。因此以煤炭产业的转型带动其他产业的转型就成了袁纯清同志今后在山西工作的主要理念。  本部分以袁纯清同志对领导干部的建议作为结语,聊以自勉(虽然我还只是个学生,亦觉获益匪浅):一是,慎独、慎微、慎初。二是,注意小节,珍惜晚节,保持大节。三是,慎守工作圈、生活圈、社交圈。”                            人生启示----脚踏实地,术业双精。最能让与我们自身经历相比较、使我们得到切实直观感受的便是领导者的学习经历。因此在了解一位领导者的生平时我们会不自觉的关注其教育背景。纯清书记从1971年开始参加工作,担任一名普通的公安局干警,那一年他19岁。对于一个对生活充满热情、充满干劲步入社会的年轻人,作为一位公安干警,他赋予年轻人巨大的热情于工作之中;同时在文化大革命的年代中,在终止了一切与学习相关活动的大环境中,他却没有只进行流于形式的各种批斗游行,而是脚踏实地的没有放弃学业。1977主动选择并且被选择进入大学都实属不易,仅仅从这份结果就足看出他的踏实、能力、耐力和决心。无论作为干警还是部长、省长,学术一直是纯清书记没有放弃的道路。大学毕业七年后,袁纯清再次选择了学习深造。时任共青团中央学校部部长的他在工作其间在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系政治学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获法学硕士学位。又从1994年起在湖南大学国际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攻读博士研究生并获管理学博士学位。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不仅吸纳知识并且产出高质量的学术著作。对于政治和官场,看法很多,误解也很多。从政意味着什么?你死我活的斗争?抑或是硬球、厚黑的尔虞我诈?纯清书记的经历告诉我们,为官不是这样。从政不是明争暗斗,而是需要脚踏实地的为人民工作,为官不是徒有言辞而同样需要坚实的学术积淀。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曾说过:要做大教授,别做小官僚;要做一个中国的卡耐基。不断地学习和积累正是个人能力提升的过程,一个优秀的政治家也同样应该是大学问家、大教育家。领导者的决策影响到的不仅是个人,而是他所管辖的整个群体以及与他有关的所有团体,而只有清晰地思维模式、坚实的理论基础这样才能对组织进行科学化有效率的管理、才能再面对危机时做出正确的决策,才能在长期过程中引导组织健康有序的发展。领导学是技术也是学问,但同时,领导学是学问也是艺术。——胸怀天下,心系苍生。天下的道理是相通的,关键在于一个人能不能跳出小我的圈子,看到天地的广大。一个能成就大事业的人,必然需要心系苍生。钱学森有言,领导者要有两方面的素养,一个方面是方法,就是领导、决策的科学方法和所需要的学识;另一个方面是胆略,是指领导和决断的气魄、决心、胆识和眼光。做一个成功的领导者既需要浓厚的科学素养和广博的学识,同时需要处变不惊的心态、敢做敢当的精神、心系民众的情怀和儒让宽广的胸襟。纯清书记从基层民警干起,即拥有基层生活的切实经验体会同时与普通群众积累了浓厚的感情。干警时期边缘化的岁月让他熟悉社会基层民众的基本生活状况,了解基层民众的实际困难之处,能够站在百姓的角度体会他们对问题的思维方式。这使他与一直处于中心化、家境优越的官宦世家子弟形成巨大区别。也是他成为一名能够深入民间,将重点工作放在切实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的好领导的重要因素。“从政之路多艰辛,风雨兼程只为民”是我们对纯清书记执政特点的总体概括。在当今以和平与发展为主旋律的时代里,制约中华民族新一代人发展的,已不是动乱的局势、匮乏的物质资源或是落后的发展环境,而是缺乏深刻的思想和广博的胸怀。虽然时代的进步和经济发展,为我们减少了在成长过程中物质生活困难所带来的挑战,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丧失了应对困难时所应有的决心和毅力。此时的我们能否在环境优越的自习室中、舒适的寝室中,依旧牢记广大苍生的苦痛,依旧清醒的意识到社会潜在的危机和发展的迫切需求,当我们身处领导岗位时,能否依旧把百姓的需求和国家发展的需要放在心头,并自此立志奋斗不息?我想,这才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压力和机会所在。,将眼光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公共服务之中,用更加长远的眼光面对人生,心系苍生、胸怀天下,脱离以自我为心里腾出了空间。这个空间小到容纳人身自我的成熟与发展,大到装进整个天地,并最终造福苍生,这就是所纯清书记带给我们的。领导学是技术也是学问,领导学是学问也是艺术。祝愿这位新上任的省委书记在山西能带来更喜人的成绩。最后,不揣冒昧,以十六个字对他进行简要概括:人格魅力:为官有道,治学有方方略魅力:尽心为民,处变不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