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能最好的电视:凡笔老则简-精彩文章-中国秘书科学联盟,河南现代秘书研究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3/29 03:47:43

凡笔老则简
——公务文章写作浅说之一
常崇宜

 文贵简要,是写一切文章都要注意的,也是许多文人讲过的一条写文章的大道理。汉代四川大文豪杨雄说:“大文弥朴,质有余也。”意思是说真正写得好的大文章,都是简朴精炼的,因为它的内容质量高,用不着去反复铺陈说教。清人刘大■认为:“凡笔老则简”,又称“简为文章尽境”。意思是说,真正会写文章的老作者,所写的作品必然是简炼精要的,这是写文章技巧的最高境界。这方面的文例是举不胜举的。中国古代许多优秀作品都很短,《古文观止》上自周代,下迄明代,选了220篇佳作,没有一篇很长的文章,如果《古文观止》尽选长文章的话,恐怕早就淹没难以传世了。今人也是如此,十月革命后列宁要求秘书们写公文:“请写得简短些,要用电报文体……写长了我根本不看,一定不看。”《毛泽东选集》中有许多重要的文章,不过千把字,有的甚至几百字。今天,厂长们写总结、作报告都宜简要,秘书们写公文更宜简要,因为只有简要才能给读者以突出的深刻印象,才能达到写文章、作报告的目的。在生活节奏大大加快的现代社会,文章长了很多人就会“根本不看”;讲话长了,听众多半会“意散神驰,昏昏入梦”。
但是文章怎样才能简要呢?这其实是一门大学问,涉及的方面很多,诸如文章的体栽、内容、写作者的风格、水平……甚至与时代的文风有关。“逮德下衰,风雅不作,形似艳丽之文兴,而雅颂比兴之义废”(唐·柳冕《答杨中丞论文书》。文章专讲艳丽,自然难以简要。在当代,“四人帮”时代就讲究文章“假、大、空”,常常废话、套话连篇。而处于革命与战争年代的太平天国政权,则要求“文以纪实,浮文所在必删;言贵从心,巧言由来当禁”(《戒浮文巧言谕》)。这就是时代与文风的关系。另外,文章的长短简繁,“非因字句多寡,篇幅短长”(清·魏际端《伯子论文》)。即文章的简要问题并不是单纯看字数的多少与篇幅的短长,简和繁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这是需要说明的。
厂长与秘书们写的大抵都是公务应用文,诸如公文、简报、总结、讲话稿等,而不是像《红楼梦》、《战争与和平》那样的长篇文学巨著,这是不言自明的。那么,如何才能把公务文章写得简而要呢,以下谈谈几点基本认识与体会。
一、公文和一切应用文,本质上都是一种工具,工具性是它的本质属性;而一件公务文书只宜解决一个问题,“一文一事”是公文写作中的一条规律性要求。这就决定了它必须紧扣目的,直陈其事,勿需旁枝蔓叶,节外生枝。公务文章一般都不必引经据典,注释考证。公务文书的工具性和一文一事的规律,决定了它必须十分精要。
例外的情况不是没有,有的公务文章或许需要说理或缘情,自然得多几句,但也还是“理当则简,味淡则简”,并不是讲道理就一定要连篇累犊,谈感情就一定要反复回旋。公务文章毕竟既不是学术论文,也不是恋爱信。就是学术论文,考证过繁也会陷于“文繁理富”,却使人不知所云,望而生厌的地步;就是情书,翻来复去地赞扬对方貌若天仙,唠叨不停地说:“我爱你”,恐怕对方也不会赏脸的。有两篇成功的古代公文可为典范,一是秦代李斯《谏逐客书》,讲了许多大道理,劝谏秦始皇改变了驱逐外国客卿的重大国策,只有705字;另一篇是晋初李密的《陈情表》,通篇以情动人,也改变了晋武帝要他做官的初衷,只有475字。这两篇文章都是千古大文章,都是写得极好的文章,更重要的是都是达到了目的意图的好公文,都是如果写得不好就可能触犯龙颜的“杀头文章”,不妨从秘书的角度去详加研究。我想,如果我们写文章有明确的“工具”意识,有紧迫的“杀头”危机感,大概就开了个简要的好头了。
二、文不求全,公务文章尤其不要求全。这除了前述“一文一事”的规律性要求而外,还有更深的道理。说透了就是世界上从来就没有绝对的全面的文章,任何大文人也写不出绝对全面的文章来。现今世界上可称为比较全面的巨著,恐怕要数《大英百科全书》或《辞海》、《辞源》之类了,然而这些巨著都是写了几十、几百年的集体创作,至今也还在不断修改补充之中。现今的一些化学元素、民间流行的某些俗语,在《辞海》、《辞源》里就找不到。
秘书们常遇到的难题是,有些特定文章,比如重要的工作报告、政策性很强的宣传提纲、年终总结之类,领导会要求秘书反映“全面”,各部门也会要求秘书不要遗漏。怕得罪一方,于是只好面面俱到,越写越长了。
其实,“求全”是写公文的一个思想误区。凡是面面俱到的文章,这个是前提,那个是关键;这一条压倒一切,那一条是当务之急,如此等等,什么都想讲就等于什么都没有讲清楚。试翻阅当代最全面的长公文,每年一次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总是有所重点的,今年重点讲农村改革,明年重点讲城市改革;这次讲高速度发展,那次讲治理整顿,其他的也不过点到而已。明乎此,领导要求写全面一点,可以理解;各部门要求带上几句,是合理的要求,写文章的人点到、提到就行了,还是要有自己的主心骨,绝对不要追求在一篇小公文里去体现永不可能实现的“全面性”。
公文通常是政策的体现形式,而政策的实质就是“区别对侍”,就要有侧重点,没有区别对待就没有政策,也就用不着制如若需要,可由面授教师临场发挥、补充。而自考教材,绝大多数靠学员自学,无面授教师指导,因而要求教材写得详细一些,用不着学员再去查找别的参考资料。确实,一是写入教材的知识经得起实践检验,而无虚妄之词;二是对有争议的问题,力求采用大多数认同之说,或者明确提出作者的见解,决不含糊敷衍,模棱两可。如对“秘书的分类”一节就是如此。作者首先列举了关于一般秘书分类法又提出“两大部类分类法”,即分为公务秘书与非公务秘书两类,然后分别论述。鉴于过去的论著对非公务秘书论述非常薄弱,作者全面地论述了非公务秘书的概念、范围、现状与前景,这对大量涌现的非公务秘书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三是通俗易懂。也是作者为适应参差不齐的自考学员学习的一种务实的表现。
  四是具体。本书论述具体,可操作性强。
四、可贵的创新性
创新是民族之魂,也是各级领导和秘书人员的必备素质。要培养具体创新能力的学生,首先要有创新内容的教材。所以,创新性是对教材的极为重要的要求。在《秘书学概论》中,创新性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构架上的创新。过去的秘书学论著,通常按照“史、论、专、技”的顺序结构全书,而《秘书学概论》是以秘书工作为中心,安排全书的结构,即:按照秘书职业、秘书部门、秘书工作、秘书环境、秘书规律和秘书历史沿革及其启示构架全书。这种结构的优点是:由近及远,由感性到理性,由分析到综合,最后,总结现实和历史的秘书规律和经验教训。这是一种新的构架,也是一种新的突破。
第二,内容上的创新。在这个问题上,《秘书学概论》表现在增加了新的内容。过去从未论及,本书首次系统论述,如对非公务秘书的系统论述;“秘书应树立的观念”;在“秘书工作方法与领导工作方法”中,秘书为领导工作的铺垫、拓展延伸、代劳、伴随等工作方法等章节即是。
第三,提出新的论点。如在“秘书工作的规律”一章中,提出并阐述了秘书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一般规律是“秘书在主辅配合中近身综合辅助与适应领导对秘书公务服务的需要的规律”。特殊规律是秘书工作发展规律和秘书专项职能活动规律(秘书工作三化律、能力素质与职能要求适应律、领导意志与秘书表达律)。再如“秘书工作的发展趋势”(服务对象的多元化、秘书职业社会化、劳动成果商品化、秘书队伍女性化和秘书手段现代化)等等。这些,在过去秘书学论著中没有论及或者语焉不详的问题,在《秘书学概论》首次得到系统地、深刻地论述。
《秘书学概论》是站在时代的高度,概括了当代秘书学研究成果而又富于创新精神的科学、严谨、务实的高校自考教材。它定将把秘书学的建设推上一个新的台阶,对秘书人才的培养推向新的高度。
(原载《宜宾师专学报》2001年2期)